1、201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关 “油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包括矿物油、植物油与动物油 B油脂的氢化与油脂的皂化都属于加成反应 C植物油能使碘酒褪色 D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植物油与动物油都是油酯,矿物油是烃的混合物,错误; B油脂的氢化是加成反应,油脂的皂化是取代反应,错误; C植物油成分中含有不饱和键,能和碘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正确; D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油脂和矿物油的化学成分,性质及用途。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
2、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 1所示装置可制取氨气 B图 2所示装置可分离 CH3CH2OH和 CH3COOC2H5混合液 C图 3所示装置可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氧化 D图 4所示装置可说明浓 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 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图 1所示装置生石灰先和水反应并放热,加速氨气的挥发,正确; B CH3CH2OH和 CH3COOC2H5相互溶解,不能用分液法分离,错误;C通过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并验证其易被氧化,正确; D蔗糖变黑并放出酸性气体二氧化硫说明浓 H2SO4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使品红神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使高锰酸钾
3、神色说明有还原性,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物质的制备原理。 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 36号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对应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B 的氯化物的熔点比 的氯化物熔点低 C元素 处于常见周期表第四周期第 VIIIB族 D 分别与 、 、 均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 、 对应简单离子分别是钠,硫,氯三种离子,其半径由大到小依次为硫,氯,钠, A错误。 的氯化物是氯化镁, 的氯化物是三氯化铝,前者是离子晶体,后者是分子晶体,后者熔
4、点低, B错误。元素 处于常见周期表第四周期第 VIII 族,没有这个副族, C 错误。如过氧化氢,乙炔,肼,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应用,侧重元素的位置及性质的考 查,把握金属性的比较、原子半径的比较。 水热法制备 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 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每转移 1.5mol电子,有 1.125mol Fe2+被氧化 B x = 2 C Fe2+、 S2O32-都是还原剂 D每生成 1mol Fe3O4,转移电子 2mol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 3Fe2+2 S2O32-+O2+xOH-
5、=Fe3O4+S4O62-+2H2O 中,化合物中铁元素、硫元素用平均化合价,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2+ ;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2+ ;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0-2,所以氧化剂是 O2 还原剂是 Fe2+、 S2O32-,还原产物是 Fe3O4,设失电子 xmol,由 3Fe2+-Fe3O4-失 2e-, 1molFe2+被氧化时失去的电子为 mol,根据氢原子守恒,水的化学计量数为 2,则 OH-的化学计量数为 4,即 x=4。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Fe3O4是复杂的化合物,铁元素既有 +2价也有 +3价,把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用平均化合价处理, S2O32-的硫元素的化合价用平
6、均化合价处理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大,需细心分析。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 Br-、 CO32-、 SO32-、 Al3+、 I-、 Mg2+、 Na+等 7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 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肯定不存在的离子组是 A Al3+、 Mg2+、 SO32- B Mg2+、 CO32-、 I- C Al3+、 SO32-、 I- D Al3+、 Br-、 SO32- 答案: A 试题分析: CO32-、 S
7、O32-和 Al3+、 Mg2+不能共存。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说明有 CO32-和 I-或溴离子,若有碘离子足量氯水也能使其转化为碘酸根; 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无亚硫酸根; 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说明加入前溶液中无碘离子,但仍不能排除是否有碘离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 短周期元素 W、 X、 Y、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之比为 4 3, Z原子比 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一定为 Z Y W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一
8、定为 X Y Z W C Y、 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可能是 Z Y X W 答案: B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W为 C、 X为 Al、 Z为 Cl, Y的原子序数介于 13与17 之间。 A、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错误; B、同一周期原子半径由左到右递减,正确; C、当 Y是硅时四氯化硅就是正四面体结构,正确。 D Y不能确定,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物质的性质等相关知识。 常温下, pH 11的氨水和 pH 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体积为两溶液体积之和),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氨水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 B原氨水中有 1
9、%的含氮微粒为 NH4 C氨水中水电离出的 c(H )是盐酸中水电离出的 c(H )的 100倍 D混合溶液中 c(NH4 )+c(NH3 H2O)+c(NH3)=510-4mol/L 答案: AD 试题分析: pH 11的氨水( OH- 0.001mol/L)和 pH 1的盐酸 (H+0.1mol/L)中前都的氢氧根和后都的氢离子浓度相比是 1: 100,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氨气物质的量和氯化氢物质的量相等,故氨水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故 A正确; pH=11的氨水溶液, c(碱) =0.1mol/L, c( OH-) =c( NH4+) =10-3mol/L
10、,则原氨水中有 1%的含氮微粒为 NH4+,故 B正确;氨水中水电离出的 c(H )是 10-11mol/L,盐酸中水电离出的 c(H )是 10-13mol/L,前者是后者的 100倍, C正确;由于氯化氢和氨气恰好完全反应,说明两者物质 的量相同,再根据氮元素守恒:反应后的溶液中 NH4+、 NH3 H2O 与NH3三种微粒的平衡浓度之和为 =0.05mol L-1,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注意恰好完全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明确反应后生成氯化铵即可解答,结合物料守恒及电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已知 H2S能定量完成下列反应: R- +H2S(少量) HR
11、+ HS-, 2Z-+ H2S(少量) 2HZ + S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 Ki1(H2S) Ki(HZ) Ki2(H2S) Ki(HR) B结合 H 的能力: Z- S 2- R- HS- C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的 pH值: NaHS NaR Na2S NaZ D HZ与 Na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Z +S2- HS- + Z-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两个方程式 R- +H2S(少量) HR + HS-, 2Z-+ H2S(少量)2HZ + S2-。判断出结合 H 的能力: Z- S 2- R- HS-, B正确; 其对应酸电离平衡常数应与结合氢离子能力相反
12、, B错误;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的 pH值:NaR应该小于 Na2S, C错误; HZ与 Na2S不反应,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信息来判断方程式的正误。 800 时,向容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和 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 /min n(CO)/mol n(H2O)/ 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 t1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v(H2)= mol/(L min)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
13、.60molCO 和 1.20molH2O,到达平衡时 n(CO2) 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 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 CO转化率增大, H2O 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 1000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 1.6,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 v( CO) = = = mol/( L min),则 v( H2) =mol/( L min),故 A错误; B t1min时 n( CO) =0.8mol, n( H2O) =0.6mol-0.4mol=0.2mol, t2min时 n( H2O) =0.2mol,说明 t
14、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 B错误;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 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 CO转化率增大, H2O 转化率减小,H2O 的体积分数会增大,故 C正确; D t1min 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 CO) = =0.4mol/L, c( H2O) = =0.1mol/L, c( CO2) =c( H2) =0.2mol/L,则 k= =1,温度升至 800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应 为放热反应,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15、速率概念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 向 mg 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b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c mol/L氢氧化钾溶液 V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 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 p g。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n m+17Vc D p 答案: BD 试题分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 SO4)3+3H2; MgSO4+2KOH=Mg( OH) 2+K2SO4; Al2( SO4) 3+6KOH
16、=2Al( OH)3+3K2SO4; Mg( OH) 2 MgO+H2O; 2Al( OH) 3 Al2O3+3H2O。A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定量关系,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碱的物质的量的一半,即 b=22.4L/mol ,整理得 c= ,故 A错误;B选项中 p为生成的氧化物的质量, 1molMg可结合 1molO, 2molAl结合3molO,因此生成沉淀的物质的质量等于镁和铝的质量之和加氧元素的质量,而结合氧元素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也等于消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一半,即 p= +m=m+ ,故 B正确; C得到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质量等于镁铝的质量和与氢氧根离子
17、的质量之和,即n=m+c 17=m+ 17,故 C错误; D氧化镁和氧化铝的质量可以按照极值方法计算,若 mg 全是镁,得到的氧化物为氧化镁,根据元素守恒,则质量为 P= = ;若 mg 全是铝,得到的氧化物为氧化铝,根据元素守恒,则质量为 p= = ;质量介于二者之间,故 D正确 ;故选 B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计算,侧重于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考查,题目信息量较大,难度中等,易错点为 D,注意利用极值方法计算。 关于漂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氯气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可制得漂粉精 B漂粉精固体中加入浓盐酸可生成氯气,加入稀盐酸不反应 C用 pH试纸测试可知漂粉精溶液呈
18、碱性 D漂粉精在空气中会变质,并且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工业上用氯气与浓石灰水反应可制得漂粉精,错误; B漂粉精固体中加入浓盐酸可生成氯气,加入稀盐酸也能反应生成氯 气,错误; C由于漂粉精溶液水解后生成次氯酸有漂白性,不能用 PH 试纸测定其碱性,错误;D漂粉精在空气首先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然后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后者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漂粉精的性质。 工业上或实验室提纯以下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溴苯(溴):加 NaOH溶液,分液 B MgCl2溶液( Fe3+):加 MgO 固体,过滤 C乙酸(水):加新制生石灰
19、,蒸馏 D乙酸乙酯(乙酸,乙醇):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溴苯(溴):加 NaOH溶液和溴发生反应,溴苯在下层,再分液即可,正确; B MgCl2溶液( Fe3+):加 MgO 固体,调节 PH值后,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再过滤,正确; C乙酸(水):加新制生石灰,乙酸会和生石灰反应,不能蒸馏出,错误;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分离方法。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足量的 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CO2 CO32- H2O 2HCO3- B FeSO4溶液在空气中变质: 4Fe2+ O2 2H2O 4Fe3+ 4OH- C向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20、: 2AlO2- CO2 3H2O 2Al(OH)3 CO32-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3-+2Ca2+4OH- 2CaCO3+ Mg(OH)2+ 2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足量的 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沉淀,错误;B FeSO4溶液在空气中变质是要酸性介质中,正确书写为: 4Fe2+ O2 4H+4Fe3+ 2H2O,错误; C向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产物为碳酸氢钠,错误;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S2-的结构示意图: B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C CO2的比例模型:
21、 D氨气分子的结构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中 S2-的核电苛数写错,应该是 16,错误; B正确; C CO2的比例模型中碳原子半径要大于氧原子,错误; D氨气分子的结构式: ,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的判断。 下列叙述中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A因为 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 NH3是电解质 B因为 SO2可以使溴水褪色,所以 SO2具有漂白性 C因为加热后纯水的 pH 7,所以升温可使水呈酸性 D因为电解质溶于水后发生电离,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NH3 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氨气和水发生了
22、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离子导电,所以一水合氨是电解质, NH3不是电解质,错误; B SO2和溴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 SO2体显了还原性,错误; C加热后纯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平衡常数 KW 增大,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增大,但两者浓度相等,虽然 pH 7,但仍为中性,错误;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物质 的性质对用途决定的判断。 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2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正确。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影响分子的物理性质,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原子的化学键有关,错误; C分子晶体中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分子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错误; D离子晶体的判断要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才是离子晶体,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晶体性质与晶体内作用力的关系。 将一定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后,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整个过程中肯定能观察到的现象 A水层显棕黄色 B水层无色 C四氯化碳层显红棕色 D四氯化碳层无色 答案: A 试题分析: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时,氯气先和二价铁反应生成三价铁,然后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
24、由于是一定量氯气,不能确定,但必有 A 现象发生,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发生的先后规律和萃取现象的判断。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2NA B 25 时, 1 L pH=12的 Na2CO3溶液中含有 Na+的数目为 0.02NA C 12 g石墨和 C60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一定为 6NA个 D常温常压下, 22.4L乙烯中 C H键数为 4NA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1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氯气全部得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2NA,但氯气和水反应时既能得电子也能失电子,错误; B pH=
25、12的 Na2CO3溶液氢氧根是由碳酸根水解得到,含有 Na+的数目无法判断,错误;C 12 g石墨和 C60的混合物基本构成都是碳原子,物质的量是 1mol,其中质子总数一定为 6NA个,正确; D常温常压下, 22.4L不是 1mol,无法判断,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 两种短周期元素 X和 Y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反应生成 HX和 HY,反应热分别为 Q1和 Q2,已知 Q1 Q2,,则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沸点: HY HX B还原性: HY HX C稳定性: HY HX D酸性: HXO4 HYO4 答案: B 试题分析:放出的热量越多,说明生成物越稳定,则稳定性:
26、 HX HY。还原性: HY HX 。非金属性 X大于 Y。由于 X的最低价是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不是 HXO4, 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热与物质稳定性,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有关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与氯气相遇可能冒白烟 B氨气通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会被氧化 C氨气可以由所有铵盐受热分解得到 D氨气比 PH3易液化是因为 N H键的键能比 P H键能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氨气与氯气相遇反应后生成氯化氢和氮气,然后氯化氢再与氨气生 成氯化铵,出现白烟,正确; B氨气通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生成铵盐,不会被氧化,错误; C硝酸铵分解后得不到氨气,错误; D氨气比 PH
27、3易液化是因为氨气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容易聚集在一起,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氨气结构与性质。 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反应温度要控制在 115 125 之间,其他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乙酸 1 丁醇 乙酸丁酯 98%浓硫酸 沸点 117.9 117.2 126.3 338.0 溶解性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微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与水混溶 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乙酸丁酯的原因:乙酸丁酯的沸点高 B不用水浴加热是因为:乙酸丁酯的沸点高于 100 C从反应后混合物分离出粗品的方法:用 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由粗品制精品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加吸
28、水剂蒸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酸丁酯的沸点比较高,因此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乙酸丁酯的原因:乙酸丁酯的沸点高,正确; B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15 125 之间,水浴加热温度只能达到 100 ,错误; C用 Na2CO3溶液可除去醋酸然后洗涤后分液,正确; D加吸水剂后蒸馏出酯,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相关数据制备乙酸丁酯,注重实验原理的考查。 如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其中的阳离子交换膜仅允许 Na+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 H+ 2 e H2 B D口导出的是 NaOH溶液 C浓盐水从 A口注入 D C口导出的是 NaOH和
29、 NaCl的混合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钠离子向 a 极移动,则 a 为阴极,发生 2H+2e-=H2,故 A 正确;B阴极生成 OH-,且 Na+向阴极移动,则产品烧碱溶液从 D口导出,故 B正确;C电解时,阳极生成氯气,消耗 NaCl,则应在阳极补充 NaCl,即浓盐水从 A口注入,故 C正确; D阳离子交换膜仅允许 Na+通过,则在 C口不可能有NaOH导出,故 D错误。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电解原理,侧重于氯碱工业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给信息,阳离子交换膜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实验题 如图 1所示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种简易装置。 ( 1)请简述检验它的气密性的方法 _。 ( 2
30、)利用如图 1 所示装置可以制取(填反应物状况及发生反应是否需要的条件)_气体。 某同学设计如图 2所示装置,用粗铁粒与 16.9%稀硝酸反应制取 NO气体并探究产物中铁的价态。请回答有关问题。 ( 3)已知 16.9%稀硝酸的密度为 1.10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用若用 63%的硝酸配制 16.9%稀硝酸 500mL,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 ( 4)当打开止水夹 a、关闭止水夹 b时, A装置的干燥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B装置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_。当 A装置中气体几乎无色时,打开止水夹 b,关闭止水夹 a,可用 C装置收集 NO气体。 (
31、5)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 Fe2O3+3KNO3+4KOH 2K2FeO4+3KNO2+2H2O,而 A装置中的稀硝酸即使换成浓硝酸,也不能生成 +6价的铁的化合物,其原因是 _。 a HNO3的氧化性比 KNO3弱 b反应的温度不够 c HNO3的热稳定性比 KNO3差 d FeO42-不能 存在于酸性溶液中 ( 6)现有仪器和药品:试管和胶头滴管, 0.1mol/LKSCN 溶液、 0.2mol/L酸性KMnO4溶液、 0.1mol/LKI溶液、氯水等。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 A装置烧杯里完全反应后含铁可能的价态,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与结论 第一步 取少量液体装于
32、试管,向试 管中滴入几滴 KSCN 溶液。 第二步 若溶液紫色褪去,则说明含有Fe2+; 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不含Fe2+。 答案:( 1)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处加水,使 U形管两端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 液面差没有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没有关闭止水夹不得分) ( 2)不溶于水的块状固体,不需要加热 ( 3) 2.95mol/L(没单位不得分) 量筒 ( 4)产生红棕色气体 吸收二氧化氮 ( 5) d ( 6)若溶液呈血红色,则说明含 Fe3+,若不显血红色,证明没有 Fe3+ 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 KMnO4溶液 试题分析:( 1)请简述检验它的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止水夹,从
33、左管处加水,使U形管两端形成液面差,一段时间后,液面差没有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 2)该题考查的是启谱发生器的制备大批量,要保证使固液分离,要满足制备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块状固体,不需要加热来制备的某种气体。 ( 3)设溶液的体积为 v L,可得 c=1.10v*1000*16.9%v69=2.95mol/L。用浓溶液来配制稀溶液,前提是溶质的量前后相等,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量筒。 ( 4) A装置中铁线和稀硝酸反应了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当遇到氧气时变成红棕色,干燥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红棕色气体。 ( 5)稀硝酸即使换成浓硝酸,也不能生成 +6价的铁的化合物,其原因是 FeO42-不
34、能存在于酸性溶液 中。 ( 6)可通过三价铁离子与 KSCN 溶液反应显红色检验三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能与酸性 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可进行检验,故为: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与结论 第一步 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 管中滴入几滴 KSCN 溶液。 若溶液呈血红色,则说明含Fe3+,若不显血红色,证明没有Fe3+ 第二步 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 KMnO4溶液 若溶液紫色褪去,则说明含有Fe2+; 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不含Fe2+。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体制备装置的检验方法,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实验方案的设计。 填空题 瘤突胡椒具有抗肿瘤和调节血脂功能,其合成路
35、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 1)化合物 A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_。 ( 2) BC的反应类型是 _, GH的反应类型是 _, (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 是苯的同系物的衍生物 能发生银镜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也能发生 银镜反应 有四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其数目比为 6 3 2 1。 ( 4)写出 B与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5)已知: R1-CH CH-R2 R1-CHO R2-CHO。 化合物 是一种合成药物的中间体,请写出以 CH2(COOH)2、CH2Cl2及 为原料制备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合成路线
36、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A B 目标产物) 答案:( 1)醛基 羟基 ( 2)还原反应 取代反应 ( 3) 或 ( 4) 2Na2CO3 2NaHCO3 ( 5) 试题分析:( 1)化合物 A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醛基和羟基 。 ( 2)由流程图判断出 C到 D酚羟基发生了变化, BC过程应该是碳碳双键和羧基都发生了加成反应,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GH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 3) 是苯的同系物的衍生物,则有一个苯环; 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官能团醛基,其中一种水解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知是甲酸某酯; 有四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其数目比为 6 3 2 1,可知分子中共有 12个氢
37、原子。则为 或 。 ( 4) 写出 B与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就是官能团羧基的性质,由于碳酸钠过量故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应该生成碳酸氢钠,其化学方程式 2Na2CO3 2NaHCO3。 ( 5)要合成化合物 目标物,进行逆向分析,先对目标物进行切割,其上一步物质为 ,再逆推上一步为,进而推得上一步为 ,再进行逆推断得三种原料 CH2(COOH)2、 CH2Cl2 及 。然后进行顺推可得合成路线答案:所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合成路线的设计。 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 与含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 反
38、应,最简单的 Diels-Alder反应是 。 氯丁橡胶是理想的电线电缆材料,其单体 2-氯 -1,3-丁二烯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该单体的一种合成路线及有关转化关系图如下。 已知: CH2 CH-CCH由 A二聚得到。 回答下列问题: ( 1) A的结构式为 _,反应 的反应类型是_。 ( 2)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四聚成环状化合物 C8H8,其结构简式为_。 ( 3) C8H8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烃,该芳香烃与 1,3-丁二烯可以合成丁苯橡胶,写出此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4)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 ( 5) 2-氯 -1,3-丁二烯的另一种制法是由 1,3-丁二烯通过
39、两步反应制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H-CC-H 加成 反应 ( 2) ( 3) nCH2 CH-CH CH2 n ( 4) ( 5) 试题分析:( 1)根据信息已知: CH2 CH-CCH由 A二聚得到。可知 A的结构式为 H-CC-H ,反应 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 2)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四聚成环状化合物 C8H8,其结构简式为 。 ( 3) C8H8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烃,分子中必有苯环,可知该芳香烃结构为 ,与 1,3-丁二烯可以合成丁苯橡胶,说明两个都是合成中的单体,因此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CH2 CH-CH CH2 n 。 ( 4)根据碳原子守恒和信
40、息, C8H10结构为 ,要生成目标物质只有和乙炔分子发生类似于信息的加成反应即可,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 5)对比 2-氯 -1,3-丁二烯和 1,3-丁二烯两种结构,是官能团氯原子的增加的反应,因此可以通过 1,3-丁二烯先与氯气发生 1, 2-加成,然后再进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就能得到目标物质。 考点:本题是有机流程图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的酿成思路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氯酸镁 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实验室制备少量 Mg(ClO3)26H2O 的流程如下: 已知: 卤块主要成分为 MgCl2 6H2O,含有 MgSO4、 FeCl
41、2等杂质。 几种化合物的溶解度 (S)随温度 (T)变化曲线如图。 ( 1)加 MgO 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 ( 2)加入 BaCl2的目的是除去 SO42-,如何检验 SO42-已沉淀完全? 。 ( 3)加入 NaClO3饱和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 MgCl2 2NaClO3 Mg(ClO3)2 2NaCl, 请利用该反应,结合右图,制取 Mg(ClO3)2 6H2O 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取样,加入 NaClO3饱和溶液充分反应, ; ; ; 过滤、洗涤,获得Mg(ClO3)2 6H2O 晶体。 产品中 Mg(ClO3)2 6H2O 含量的测定: 步骤 1:准确称量 3.50g产品溶
42、解定容成 100mL溶液。 步骤 2:取 10mL于锥形瓶中,加入 10mL稀硫酸和 20mL1.000mol/L的 FeSO4溶液,微热。 步骤 3:冷却至室温,用 0.100mol/L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 6Fe2 14H 2Cr3 6Fe3 7H2O。 步骤 4:将步骤 2、 3重复两次,平均消耗 K2Cr2O7溶液 15.00mL。 ( 4)上述产品测定中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有 。 步骤 3中若滴定前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会导致最终结果偏 。(填 “大 ”或“小 ”)。 ( 5)产品中 Mg(ClO3)2 6H2O 的质量分数为
43、。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答案:( 1) BaSO4和 Fe(OH)3 ( 2)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 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 SO42-沉淀完全(现象 +判断 1分) ( 3) 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 冷却结晶 ( 4)容量瓶 滴定管 偏小 ( 5) 78.31% 试题分析:( 1)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铁架台等,其中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加入氧化镁,调节溶液的 pH为 4,此时铁离子形成了沉淀氢氧化铁,钡离子已经和硫酸根离子只碱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烧杯; BaSO4和 Fe( OH) 3; ( 2)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除净的
44、方法: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 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 SO42-沉淀完全,故答案:为: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 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 SO42-沉淀完全; (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溶液获得晶体的方法:蒸发结晶;趁 热过滤;冷却结晶; ( 4)上述产品测定中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有容量瓶和滴定管 。步骤 3中若滴定前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相当于把标准液稀释了,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就会偏高,会导致最终结果偏小。 ( 5) 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为正三价,化学方程式为:ClO3-+6Fe2+6H+=6Fe3+Cl-+3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 ClO3-+6Fe2+6
45、H+=6Fe3+Cl-+3H2O 以及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可以得出: ClO3- 6Fe2+, Cr2O72- 6Fe2+,用 0.100mol L-1 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过程可以得出剩余的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100mol L-10.015L6=0.009mol,和氯酸根离子反应的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2010-3L1.000mol L-1-0.009mol=0.011mol,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011mol,产品中 Mg( ClO3) 2 6H2O 的质量分数:( 0.011299g/mol) 10100%=78.3
46、%故答案:为: 78.3%。 考点:本题考查对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性质的掌握,以及对离子反应实质的认识;同时考查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物质溶解度概念的应用,晶体析出的方法,杂质离子的除杂原则和试剂选择。 某兴趣小组探究以芒硝 Na2SO4 10H2O 和 CaO 为原料制备 Na2CO3。 ( 1)将 CaO 水化后,与芒硝形成 Na2SO4-Ca(OH)2-H2O 三元体系,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 CO2,期望得到 Na2CO3。三元体系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42-+ Ca(OH)2(s)+2H2O CaSO4 2H2O(s)+2 OH-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