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284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 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 选择题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下列各项中属于庙号的是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高宗 D清雍正帝 答案: C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 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 A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B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C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答案: A 下表

2、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 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 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 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 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 80 其他各洲 0 80 A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B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C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答案: A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 中共一大确

3、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A B C D 答案: B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 “巴黎公社 ”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劳动群众 ”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 权 “政治代表 ”是公社委员 “新政治制度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 B C D 答案: D 1959年 ,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

4、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 ,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D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答案: C 1649年 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 “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 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在场的任何人 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传统议会制度

5、瓦解 答案: D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 “欢笑言和版 ”。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 “欢笑言和 ”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确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 治 C签署了 “双十协定 ”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 D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 A保留习惯旧俗 B强调法官至上 C重视法律程序 D体现人人

6、平等 答案: C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 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 ”隶属于( ) A中书省 B宣政院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答案: B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C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据此

7、推断此地应是 (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答案: B 综合题 ( 37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 “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 1844年 11月奏称: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8、。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 有加以款 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 2008年底,中国与 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 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 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 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 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 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 2009年版)、 2009年 10月世界知识画报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10分) ( 2)依据材 料二指出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

9、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12分) (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5分) 答案: ( 1)( 10分)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 2)( 12分) 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4分)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8分) 。 ( 3)( 15分)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每点 2分共 6分)。中国曾长期在世

10、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每点 3分共 9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一: 1、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 “诉诸战争权 ”。 2国际联盟盟约规定: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许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 材料二 1在国联成立以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大家都认为每个国家都是判断自身行动的唯一和最高裁判,因为国家再不服从任何更高的权力,

11、对于其他国家的批评或质问,国家都有权利表示愤慨。 2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国联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线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摘自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联形成的时间及宗旨。( 5分) (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分析国联

12、为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10分) 答案:( 1)时间: 1920年;( 2分) 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 安全( 3分) ( 2)经验:从人类全球化的角度看待人类的政治文明;( 2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分)它的制定方法及建立的机构,为二战后联合国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分) 教训:本质上是大国操纵,维护霸权的工具(或维护强权政治);( 2分)缺乏有利的军事制裁和严密的法律保障。( 2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一: 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 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 “四民平等 ”的国民

13、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 8所大学、 256所 中学、 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 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 81%, 1907年更高达 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从同治元年( 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 34所,其中外语学堂 7所、军事学堂 15所、科技学堂 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 1895年到 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 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 30多年。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两国在 近代教育上的差异?( 9分) ( 2)分析教育改革的差异对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影响?( 6分) 答案:( 1)差异:日本:政府制定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2分)大、中、小学体制完备;( 2分)国民受教育比例高。( 2分) 中国:洋务运动运动只有技术学校,未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1分)维新变法运动中只设少数新学堂;( 1分)近代教育体制建立比日本晚 30年。( 1分) ( 2)联系:日本实现近代化的重要经验是教育兴国(或教育改革推动了日本近代化发展的速度。)(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