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318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祈盼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 “男耕女织 ”式的经营方式 答案: B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 “国初 ” 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

2、该政策实施后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有了保障 答案: D 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 “班匠银 ”代替服役。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答案: A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的佃农 “朝登垅亩,夕贸市廛 ”;浙江秀水县的佃农 “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 D 在印尼雅加大博物院收藏有不少书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两件釉外云彩大盘和白地

3、青花阿拉伯文字碗。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各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答案: A 中国古代的 “城市 ”是由 “城 ”(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 )和 “市 ”(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 )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 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 B C D 答案: A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4、。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 “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答案: D 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答案: C “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蚕 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蚕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说述现象是伴随着西

5、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答案: D 19 世纪 60 年代的福建, “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 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 A反抗封 建势力的压迫 B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对封建势力妥协 D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答案: D 至 20世纪初 “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 ”,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答案: D 宋代人口有 1亿,耕地面积 5 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 人口达到 4亿,耕地只有

6、11 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 改进生产工具 精耕细作 推广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 扩大海外贸易 A B C D 答案: B 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抑商和海禁政策 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 小农经济的顽强存在 A B C D 答案: C 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这种现象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 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 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 C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个人土地所有制 答案: C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 铁制

7、农具的逐步推广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一些诸侯国扶植个体小农经济的改革 曲辕犁的发明 A B C D 答案: D “精耕细作 ”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答案: B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鼓励人口 增长。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情况最为相关 : A防止由于人口流动而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 D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的兵源 答案: B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

8、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答案: B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 1500年以前时 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 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 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 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答案: C 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 “三角贸 易 ”的形式进行。右面关于 “三角 贸易 ”的示意图中, 处的 “商品 ” 应为 A黑奴 B工业产品 C茶叶、

9、丝 D财富、原料 答案: B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 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答案: A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 “宋朝的黄金时代 ”的标题下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 “商业革命

10、 ” 史实的是 A流通铜贝 B “市 ”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答案: B 清政府曾经规定: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答案: 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大函集中说: “吾 乡左 (轻视 )儒右 (崇尚 )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 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 材料二 : 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 “ 少贫困,操奇赢,辛 勤以振其家。性不好

11、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 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 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 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 ”清代商人胡荣命 “ 贾五 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 彼果诚实,何藉 吾名 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 材料三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 (M Godtey)指出: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 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

12、代有闲沉 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 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 商贾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3)郭德利认为 “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 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答案: (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 2分) 变为对商业的

13、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 (2)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 (声誉 )。 (3分 ) (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 4 分)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3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 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 3分)(答三点即可,言之有 理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意大利 )塔维亚尼: “1988年 3月,在庄严的政 府官厅里举行有纪念意义的新版哥伦布资料汇集首发 仪式时,我们明确地指出:这个热那亚人的伟大业绩是一 个发现,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就这样被认为是独占的。这不是欧洲中

14、心论的问题,而是整个旧世界 包括中国、 印度和日本当时都不知道新世界的存在,然而,上千年以来,在新世界里有许多居民,其中一些已达到相当高的文 化、文明和能力水平。 ” 材料二 : (墨西哥 )马丁内斯: “对 1492年 10月 12日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纪念 许多人对此有 争议。 西班牙语言文化学者和保守派人士似乎想不惜一切代价地庆 祝 发现传教 500周年,而左派思想家则主张进行单 纯的纪念,这样的纪念可使对 蹂躏一冲突 或 不和 的 分析占一席之地,甚至可使争论继续下去,以便指责欧洲 列强实行种族灭绝,并且以某种方式讨回旧债 ”。 材料三 : (哥伦比亚 )波萨达: “500年前征服者来到

15、美洲, 我们现在称之为 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 的这种人种和社会现象也便开始存在。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 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 ,不过是三种血统、三个人种和三 种文化的聚合和交融,其结果就 是发生了一个至今仍未结束的极其复杂,又充满痛苦的混合过程。这混合就是 美洲土著、欧洲人和非洲人这三种血统和文化的大混合。当然,黑人这个因素不是所有拉美国家都有的。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欧洲、拉美学者在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评价上有几种观点 (2)对 “庆祝 ”“哥伦布 ”“发现 ”美洲 500周年,欧洲、拉美学者各是什么态度 (3)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答案: (1)有的认为 “发现 ”对美

16、洲进步起推动作用,( 2分) 有的 认为是蹂躏美洲和种族灭绝,( 2分) 也有的认为欧洲移民与美洲土著和非洲黑人共同创造了现在的美洲文明。( 2分) (2)欧洲学者认为应当受到尊重;拉美学者则反对 “庆 祝 ”。( 2分) (3)不能站在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哥伦布的航行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宏观考 察;( 3分) 是哥伦布打破了东西两半球的孤立状态,使全球连成一体,彼此交往,相互依存,使人类历史开始具有了全球 性的规模,从而开创了近代文明的崭新时代,( 4分) 当然哥伦布 在殖民地进行的不义战争和迫使印第安人为奴隶的行 为

17、,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宴,始自 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 大清国的展品 “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经评判,中国赛品 “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二: 19世纪 70年代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始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 1861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成立;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差不多同时,一些民用企业也相继成立。 材料三: 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

18、在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积极的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创立北京同文馆、 1865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均开有关教育之先河。 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讽刺洋务派实质上是 “种豆得瓜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 19世纪 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2 分) ( 2)材料二中 “近代企业 ”的含义是什么?(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带有近代性质的企业为什么最早 在通 商口岸出现?( 4分) (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洋务派是 “种豆得瓜 ”?( 6分) ( 4)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

19、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 “守旧与创新 ”的主题,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含义?( 4分) 答案: ( 1)手工业居世界领先地位:近代工业落后。( 2分) ( 2)含义:使用机器生产。( 2分)原因:通商口岸外国势力最早入侵:自然经济解题比较早;交通便利。( 4分,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 3)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了新式人才,冲击了旧思想、旧观念,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 分) ( 4)理解:守旧是指洋务运动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创新是指洋务运动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