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335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梭伦的诗歌中写道: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贵族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平民 答案: B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拓跋 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 B C D 答案: C 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

2、的生产力 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 B C D 答案: C 导致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 宗主督护制 赋税负担沉重 民族关系合理调整 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碰撞 A B C D 答案: A 促使拓跋部由游牧转向农耕定居生活的因素有 解散部落组织,实行编户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宗主督护制 兴办太学 A B C D 答案: A 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 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 答案: B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 “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

3、旧轨,时多奉法 ”(魏书 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答案: A 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 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C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D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答案: D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三长制,其职责是 检查户口 监察百官 征收租赋 征发徭役和杂役 A B C 、 D 答案: C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颁布均田令 B实行汉化政策 C迁都洛阳 D采纳汉族政治制度 答案: C 下图是北魏鲜卑族的 “扬场图 ”和 “耕牛图 “的墓葬壁画

4、,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鲜卑族生产方式的农耕化 鲜卑农民特别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实效性 都市繁华,商业活跃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A B C D 答案: C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 “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 ”,这一地区 “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 ”。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答案: C 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 D保甲法、保马法 答案: C 司

5、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答案: C 有利于改变北宋积弱局面的措施有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答案: C 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

6、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D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答案: A 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答案: A 公元前 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

7、矛盾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公元前 8世纪后,日益形成的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A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 B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C主要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和财产 D主要从贵族阶层演变而来 答案: C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 “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用 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 4个血缘部落 设立五百人会议 向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判断正确的是 前提

8、: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 结论:梭伦改革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前提、结论皆正确 D前提、结论皆错误 答案: A 下列关于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凭借武力夺取政权 B废除了梭伦的改革成果 C打击了贵族势力 D提高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答案: B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的原因有 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分封制

9、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诸侯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齐国采用 “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实行 “初税亩 ” A B C D 答案: D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答案: B 管子 乘马篇中记载: “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

10、的改革是 A齐国的管仲改革 B鲁国的 “初税亩 ” C魏国的李悝变法 D楚国的吴起变法 答案: A 依据商鞅变法中法令的主要内容,商鞅的思想明显属于 A儒家学说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D 商鞅变法措施中有可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连坐法的推行 轻罪重罚 户赋、劳役沉重 重农抑商 A B C D 答案: A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有 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 ” 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实行连坐法 A B C D 答案: B 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主要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

11、织 答案: A 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的 “六虱 ”,认为应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答案: C 春秋战国时期 “齐鲁大地 ”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 10分)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

12、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秦策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四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 n,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

13、提炼出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 2分) ( 2)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 。( 3分) ( 3)上述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的?试选择一个角度举例说明。( 3分) ( 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分 答案:( 1) “坏井田,开阡陌 ”。 ( 2)富国强兵;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 3)(从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影响、商鞅的性格等。)材料一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等(措施), “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 ”等(影响),材料四“天资刻薄 ”等(性格)。 ( 4)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运用生产力或实践的标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等。 历代对王

14、安石变法毁誉不一,如宋人邵伯温在闻见录 中说; “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按:指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 ”。请回答:( 10分) ( 1)宋人邵伯温 “尽变更祖宗法度 ”,其具体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 2)宋人邵伯温对王安石的评价正确吗?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4分) 答案:( 1)针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王安石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理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等。军事: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教育:改革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 2)不正确。完全否定了王安石 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变法在

15、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对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克服 “三冗 ”、 “两积 ”现象等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的三不畏变革精神更应值得肯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 413年), “徙二万余家于大宁 ,计口授田 .”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 485年), “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 。 -魏书卷一 百一十 问题: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4分) 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 3分) 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分) 答案:( 1)按人口分配土地。 ( 2)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 ( 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