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3398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 学年内蒙古巴市中学高二第一学期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 “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答案: C 胡适评价 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 “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D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B

2、“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答案: A 诗人徐志摩( 1896-1931)说: “在 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 “文学革命 ”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 B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确立了资本主在世界的统

3、治 A B C D 答案: A 据统计, 19701979 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5%下降到 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 30%下降到 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15%上升到 72%。这说明 A知识经济在美国诞生 B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 C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 D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大 答案: D 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有 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促使世界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重大改变 A B C D 答案: C 有文章指出: “美国领先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

4、力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 ”这说明了 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很大作用 答案: D “这种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请问,这一段文字描述的是哪一文学形式的特点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民族文学 答案: A 下列作品与中国先秦文学中的 “楚辞 ”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人间喜剧 B安娜 卡列尼娜 C老人与海 D巴黎圣母院 答案: D 19世纪未,兴起于法国的印象

5、派绘画艺术曾影响欧洲画坛,后影响到 20世纪亚洲的中、日等国,下列叙述最接近印象派艺术特色的是 A描绘自然,捕捉色的变化 B夸张抽象,着重于内心的主观感受 C赞美劳动,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关注体积,通过变形图案组合表现 答案: A 对作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司汤达的红与黑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的社会状况。 B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是批判现实主义著作,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 C雨果的巴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揭露了宗教的虚伪。 D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的 “社会百科全书 ”。 答案: C 1913年,泰戈尔(印度)的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

6、评语这样写道: “ 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说明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A东方文化开始赶超西方 B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D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答案: C 列关于立体派绘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绘画对象分解成若干几何切面 B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 C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 D是 20世纪在美国兴起的艺术流派 答案: D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

7、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 C 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A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答案: D 某学生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个著名思想家为:思想上 “矛盾 ”,政治上 “无为 ”。这个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老子 答案:

8、D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 “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 ”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这是品德问题 ,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 :“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 “这是无意识的 ,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 儒,乙 法,丙 道 B甲 儒,乙 道,丙 墨 C甲 墨,乙 法,丙 道 D甲 道,乙 墨,丙 儒 答案: A 仲舒认为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反映了 “天人感应 ”的思想 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为维护君主的统治

9、服务 A B C D 答案: D 宋儒朱熹有诗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 “源头活水 ”是 A诚敬存之 B发明本心 C端坐澄心 D读圣贤书 答案: D 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 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 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答案: D 李贽说: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提倡男女平等 实际否定 “三纲五常 ” 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有利于思想解放 A B C D 答案: D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

10、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 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 B抨击君主专制 C提倡法治和众治 D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 答案: B 马克思说: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答案: C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 ”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唐末宋初 D元末明初 答案: C 某学习小组以

11、“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 “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 敬造 ”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 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 ) 上述四种字 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D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

12、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属于什么绘画的特点 A风俗画 B宫廷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答案: C 下列关于诗经三个部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颂是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B雅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C风是民间的歌谣 D雅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答案: D 综合题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 材料 2:仲舒复对曰: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

13、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 3: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 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 4: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 5: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国体,

14、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于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 ,存其一必废其一 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 陈独秀 请回答: ( 1)据材料 1、 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4分 ) ( 2)据材料 3、 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 ) ( 3)材料 5中 “尊重孔教 ”的真实用意何在?陈独秀主张 “必排孔教 ”,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3分 ) ( 4)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请你谈

15、谈自已的看法。 (3分 ) 答案:( 13分) ( 1)孔子主张 “以德治民 ”,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分) (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 3分) ( 3)真实用意:为复辟帝制服务;麻痹人民思想。积极意义: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 着绝对肯定和绝对

16、否定的偏向。( 3分) ( 4)儒学的现代价值: A民本思想 -有利于政通人和、稳定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 B仁义、忠信、孝道、和为贵等伦理道德 -有利于现代和谐人际关系;C大一统思想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D注重个人修养 -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 E教育思想 -包含现代教育理念(写出三点即可, 3分。 ( 13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1)以上四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的四个派别。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编号 _;编

17、号 _。( 2分) ( 2)概述编号 、 、 所代表派别在 “西学东渐 ”过程中的主要主张。(分) ()编号 、 、 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3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分) 答案: ( 14分) 江泽民指出: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成为 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题中 “三次历史巨变 ”指什么 (3分 )

18、( 2)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主要 “新 ”在哪些方面?( 3分) ( 3)概述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5分) ( 4)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三大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3分 ) 答案:( 14分) ( 1) 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 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独立,推翻三座大山);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就举世瞩目。( 3分) ( 2)新三民主义质的飞跃和进步性: 民族主义( 最大变化):突出反帝、强调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在 “平均地

19、权 ”基础上,提出 “节制资本 ”、 “耕者有其田 ”、改善工农生活( 3分) (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 形 成标志: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中特理论走向成熟,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5分) ( 4) 毛泽东思想:回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一些理论探索。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的根本问题,指导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 江泽民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