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3439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届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届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届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届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海南省洋浦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答案: C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A主张民主共和 B坚持反封建 C继续倡导学习西方 D反对尊孔复古 答案: B 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的有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领导者发生了重要变化 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反封建的成果更大 A B C D 答案: B 中共二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基本上完成了创建工作。其主要原因是 A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

2、性质和革命性质 B指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 C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D规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答案: D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从大革命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10年 ,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时期。 ”这时期,共产党在政治上的 “成熟 ”的表现不包括 A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两次克服党内危机,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C根据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两党的关系 D根据中国社会性质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 D 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3、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共为首的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答案: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根本意义是 A确定实施求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答案: B 下列关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B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涉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D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结晶 答案: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的 “中学为体 ”根

4、本目的是 A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的权威 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 C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 D抵御外侮,谋求自强之路 答案: B 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是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对于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的是 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是江泽民同志个人的智慧结晶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的强大思想武器 A B C D 答案: B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时,双方论战的焦点是 A是否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B是否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C是否推翻中国的封建君主政体 D是否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答案: B 1923 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 “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 ”,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 “十二个大人物 ”中,国民党有 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 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入选 “大人物 ”系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入 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

6、在 “十二个大人物 ”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C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D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答案: D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答案: A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

7、中记载皇帝颁布 “罪己诏 ”多达 33次。这反映了 A“大一统 ”主张 B“三纲五常 ”学说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 D“天人感应 ”学说 答案: D 马克思说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 答案: C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 “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

8、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 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 D 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民的女子嫁一个自由民的男子为夫后因不堪忍受丈夫的打骂折磨后悔要求离婚,丈夫不肯,于是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离婚有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干脆不予理睬 答案: B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当时湖广总督府衙设在武汉,所以张之洞毫不犹豫的将汉阳铁厂选在远离铁矿石和煤炭产地的武汉,他对选址的主要

9、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答案: B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 1912-1919年 B 1920-1926年 C 1927-1936年 D 1937-1945年 答案: D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答案: C 马关条约中推动日本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作用最大的是 A割让 台湾 B巨额赔偿 C

10、开放通商口岸 D办厂特权 答案: B 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答案: B 三民主义作为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实质是 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答案: B 综合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

11、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 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 1)分析材料一中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有哪些?( 2分) ( 2)综合材料,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 4分) ( 3)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中

12、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方面还做了哪些努力?( 4分) 答案:( 1)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三权分立。( 2) ( 2)社会现实:这段对白表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虽取得巨大成就,但任务艰巨,道路 曲折;无论主张改良(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是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认可。( 4) ( 3)资产阶级激进派兴起新文化运动,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4)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破产,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18751931 年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 土布产量(百万匹) 土布用纱量(百万磅) 1875 1905 1919 1931 40.93 49.53 44.95 45.38 644.7 780.1 780.0 714.7 材料二: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 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 16支以上。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 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在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

14、域。 材料三:织户用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 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 材料四: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这类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 是因为它在冬天更暖和。 以上材料摘自马俊亚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 请回答: ( 1)上述材料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手工业并没有破产?( 6分) ( 2)结合材料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手工业并没有破产的原因?( 9分) 答案:( 1)材料一证明了从 1875年到 1931年,中国土布的产量是比较稳定的,说明农

15、村的织布业并没有给现代机器工业挤垮;材料二证明了,由于现代机器工业提高了纱的质量和数量,反而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传统手织业质量的提高,成为了与洋布竞争的本钱。(每点 2分,总分不得超过 6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 2)材料二证明了,传统纺纱业是跟不上手织业的规模的,而现代机器工业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土布质量的改良,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材料四证明了,中国农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土布。(每点 3分,总 分不得超过 9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材料一:据说他在马关条约签字前的

16、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 “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也正是因为马关签约的强烈刺激,李鸿章发誓 “终身不履日地 ”。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再也不愿登岸,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5岁高龄老人啊 ,又是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腾腾地挪过去。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材料二:李鸿章洋务运动有功,但这被之后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而抵消,甲午战败的根源,不是中国实力不够,而是李鸿章为

17、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消极避战,在双方实力相当时,不是勇敢的战斗,却一味的要 “保船避战 ”,怎么会不失败?清朝为北洋水师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北洋水师也是李鸿章的心头肉,尽管李试图 “保船 ”,但最后,还是被日本消灭了。因此,李鸿章对日本很痛恨,这种痛恨与其说是 “爱国 ”,不如说是对他个人资本丢失的心痛。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功劳和他的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被消灭而抵消,而后来李鸿章在 “中俄密约 ”中的主动卖国,则证明了其为国贼。正如左宗棠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 -天涯社区 材料三: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

18、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 k煽,实惟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特,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 也。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 -李鸿章上书光绪帝 (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李鸿章的认识。( 7分) ( 2)根据材料三,针对现状,李鸿章做了哪些努力?( 4分) 答案:( 1)对于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的去分析,要结合其所在的时代来解读。( 2分)李鸿章兴办洋务,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终年不旅日的情怀也彰显其有爱国之心,但是其

19、创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维护清王朝统治,是一种局限;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也不可否认是一种卖国行为(一分为二的分析,言 之成理即可)( 5分) ( 2)兴办洋务事业,创建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创建北洋水师。( 4分) 2010年 9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被日本巡逻船撞击,船长被绑架,进而被日方拘留。整个事件发生在钓鱼岛海域,随着事件的发生,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化。( 14分) 材料一: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姜瑜针对钓鱼岛事件发表申明: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的行为已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希望日方正视事态的严重性,立即无条件放人放船,避免事态恶化升级。

20、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与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存在争议是客观事实,我们主张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妥善解决问题。 材料二:日本加紧对钓鱼岛的占有的原因: 钓鱼岛周边海域有丰富 的渔业资源,其价值很高。按国际法,拥有某岛屿,就自动获有该岛屿周边 200海里的海疆领土,日本若占据钓鱼岛,那么日本国的疆土面积增加不少。 钓鱼岛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底下有 “第二个中东 ”的蕴藏量。 日本队对钓鱼岛的一旦占有,中国进入太平洋的门户几乎被关闭。日本的

21、防御纵深向西(即向中国领海)扩展 300公里,那么中国的蓝水海军将从此处于东面被战略包围的劣势。想再轻易进去西太平洋就永远会是一个梦想了。 材料三: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日本有媒体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国内一系列游行活动,可能会影响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 业绩,各大日企近日也纷纷表示不安和担心。日本共同社 10月 18日报道称,近日在中国各地爆发了反日示威游行,不仅日系汽车成为了攻击目标,索尼和松下等日本电器制造商的专卖店也遭到袭击。在华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日企对此感到不安。报道称,中国某市本田汽车销售店的负责人 17日表示,接连有客户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车被掀翻或遭到破坏,希望修理,店方为此疲于应付。有消

22、息称游行者还损坏了丰田和日产的乘用车。厂家担心消费者为避免私家车成为袭击目标而疏远日系汽车。 -以上信息来自雅虎资讯、强国网、西祠胡同 (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什么?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 2)请用史实证明根据材料一中姜瑜的申明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 4分) ( 3)结合上述材料,我们该如何理性对待钓鱼岛问题( 6分) 答案:(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抗日战争中国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局面,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23、利奠定了基础。( 2分) 甲午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求和; 压制民众的抗日斗争,阻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李鸿章政策的失误。( 2分) 抗日战争:全民抗战,制定科学的作战方针,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 2分) ( 2)参考资料:钓鱼岛发展历史: 1895年 6月 2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 “台湾全岛及 (包括钓鱼列屿在内的 )所有附属各岛屿 ”并 “澎湖列岛 ”给日本。 1945年,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 1969年 5月,日本将岛上原有的表明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毁掉,换上了标明这些岛屿属于 日本冲绳的界碑,并给钓鱼岛列岛的 8个岛屿规定了日本名字。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平副总理访日,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留待子孙后代解决。( 4分) 1996年 10月 15日,日本外相重新声称日本对钓鱼岛享有主权,并否认曾和中国达成任何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的协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