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3512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 “田忌赛马 ”、 “郑人买履 ”“刻舟求 剑 ”、 “揠苗助长 ”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产生于人们的正确思考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自发的世界观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答案: D 试题分析:哲学产生于我们的社会实践。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些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就产生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故 ABC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哲学的产生 点评:本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回忆书本知识,识

2、记哲学的产生就可做好本题。无需经过复杂的思考,在高考中不是重点。 伴随神九飞船安全返回的还有玉米、辣椒、茄子、番茄、刀豆等种子。航天育种,是指利用空间环境中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诱使农业生物遗传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获得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 为真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是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并不是循环过程。认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和限制。故 项错误。题中的意思是真理是理论

3、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本题选 C项。 考点:真理、认识的反复性。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涉及到了多个知识点,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考生要利用逻辑思维,一点一点的进行分析判断,需要对知识的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真理是无限发展的,对真理的认识

4、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它并没有否认人的认识能力。并没有否认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故 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点评:本 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做判断型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准确把握题干提供的信息;其次要全面审视题肢,了解题肢的具体含义,把握题肢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是作对此类题目的关键;最后把题肢和题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决定选项的取舍。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答案: B 试题分析: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5、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千虑一得说明了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 点评:本题分析对四个成语所蕴含的哲理是作对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 “春江水暖鸭先知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的哲理有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的形式是多样 的 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不可以主观臆造。故 项错误。 “春江水暖鸭先知 ”体现联系观,一切事物都与周

6、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本题选 A项。 考点:联系观。 点评:本题只要把握准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不可以主观臆造。运用排除法就可作对本题。难度适中。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区别在于: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B联系的结果是否具有客观性 C前者是内在的,后者是表面的 D是否有人的实践参与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区别在于是否有人的实践参与。自在事物的联系没有人的实践参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有人的实践参与。二者是客观的。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区别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教材基础知识解答

7、问题,只需回忆书本知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基础知识很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是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并不是对立的。故 项错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尊重

8、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本题选 A项。 考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考生要准确的把握材料信息,就要准确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本题又是四选三的题型,只要排除了一项,答案:就已经出来了。 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 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

9、的联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可以改变的。但人们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故 CD项错误。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就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本题选 B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准确理解事物的联系虽是客观的,但人 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从而锁定正确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美国的金门大桥是 “4

10、+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 “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 “6+2”或 “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个金点子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再造一座大桥的上亿资金。故事告诉我们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资源比开发资源更重要 整体和 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功能时常大于整体功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11、决定作用。故 项错误。题中 “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 “6+2”或 “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说明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资源比开发资源更重要。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系统优化法。 点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入世以来,我国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真理是具体的有

12、条件的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的。但也付出 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说明了事物发展是曲折性的。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心理学家提出 “一万小时定律 ”,大意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除了他们

13、的天赋外,还要做足够数量的 “练习 ”。如莫扎特用了十年创作出了惊世作品;曹雪芹历经十年写出了宏篇巨著红楼梦。 “一万小时定律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事物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D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人为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题中 “如莫扎特用了十年创作出了惊世作品;曹雪芹历经十年写出了宏篇巨著红楼梦。 ”说明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

14、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对这句话理解对的是 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笔直的 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它不懂得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故 项错误。 “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不懂得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

15、途是光明的。本题选 B项。 考点: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点评:解答诗词名言引文类题目的关键是双向理解与把握。对诗词名言的理解与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诗词欣赏和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对古诗词、古文的鉴赏能力;此外还要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熟练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 ,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以下说法与下边的漫画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C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答案: C 试题分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

16、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漫画中 “匆匆落地的果子一定苦涩说明不经过量的积累,没有达到质变。寓意是要进行量的积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明进行了量的积累细流变成大海。故 ABD项错 误。本题选 C项。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漫画考查题,漫画不仅要看画面意思,还要仔细的分析漫画中的字句,本题漫画上最重要的字就是 “匆匆落地的果子一定苦涩 ”。理解这句话就可做好本题。本题难度适中。 据统计,驾驶员酒后开车,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为没有饮酒情况下的 16倍。道路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暂扣 1 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 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处 15

17、日以下拘留和暂扣 3 6个月驾驶证,并处500 2000元罚款。区分饮酒驾驶与醉酒驾驶关键是每 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如下图所示: 鉴于饮酒后驾驶与醉酒后驾驶的处罚在限制人身自由方面有质的不同,对此,下列判断确的是 A每 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 20 mg以上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每 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 20 mg和 79 mg之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C每 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 20 mg以上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每 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 20 mg和 79 mg之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

18、、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的根本的、显著的变化。所以题中每 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 20 mg和 79 mg之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每 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 20 mg以上的变动有量变也有质变。每 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 20 mg和 79 mg之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区别。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区别。要求学生能结合书本知识联系实际 生活来解答题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

19、龄,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 进一步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 说明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说明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空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使人类在科学揭示 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说明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故本题选 C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点评:本题是

20、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孟子云: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意思是不违背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里捕鱼,那鱼鳖水产就会吃不完。砍伐林木按照一定的时节,那木材便用之不尽。说明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被认识但不可以被改造的。故 B项

21、错误。本题选 D项。 A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 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的 月亮绕地球转 新陈代谢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苹果落地 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水往低处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2、。新陈代谢。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规律。而月亮绕地球转、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苹果落地、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水往低处流都是规律的现象。故本题选 D项。 考点:规律和规律现象的区别。 点评:此类考题,要求学生掌握规律和规律现象的区别,并需根据题肢判断出是规律还是规律现象。抓住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是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 的一种方式,由于紧贴实际生活,学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题难度适中。 “嫦娥二号 ”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 2颗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二号 ”的成功发

23、射, 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嫦娥二号 ”卫星成功发射需要对航天问题的认识,做到 “零失误 ”。能做到 “零失误 ”说明 A存在决定思维 B存在是思维的反映 C物质决定意识 D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答案: D 试题分析: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故 B项错误。由题中 “嫦娥二号 ”卫星成功发射需要对航天问题的认识,做到 “零失误 ”。能做到 “零失误 ”其中“认 识 ”一词可知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本题选 D项。 A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

24、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这种观点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可知性。因此我们能认识世界。故本题选 D项。 考点:可知论、唯物主义。 点评:此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理解,相对来说,考查面较窄,但一般立足于易混知识的考查。 霍金在他的新著大设计一书中提出: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 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康德:人

25、是万物的尺度 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 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黑格尔: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 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是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也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而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是形而上学观点。不是世界观。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唯物主义观点 。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

26、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是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考生一个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 “上帝 ”和每个题肢分别属于哪种观点。这是是我们解题的钥匙。把握以上两点,学生就能正确解题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 史观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本题选 C 项。哲学不是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故 项错误。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点评: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马克思主义哲

27、学的三个特征是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特征统一的关键点是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阅读漫画期望。从哲学派别上看, “期望蒿草长成栋梁 ” 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哲学派别上看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期望蒿草长成栋梁 ”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不是从实际出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主观唯心主

28、义。 点评:注意漫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本题可采用透视寓意法。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注等提炼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就入选。本题难度适中。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的成功发射 ,标志着我国空间探月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高度概括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故 D项错误。由题中 “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也就是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因为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

29、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题选 C项。 A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课本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准确的信息是本题错选的主要原因,做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确理解和解读材料的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中国古代中的 “天人合一 ”观念,指导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 “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 ”,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 A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哲学是现实的智

30、慧 答案: C 试题分析: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是哲学的产生。而本题中 “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 “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 ”,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说明了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真正的哲学的作用。 点评:本题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判断,然后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解答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课本知识的准确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 法等解题技巧。 中国改革开放 30多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

31、经济 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中 “从经济 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可看出事物是运动的,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又体现事物是相对静止的。表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是说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故本身

32、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选项必须和材料密切相关,和材料无关的选项不能选,如本题的 ABD,尽管本身说法很正确,但是也不能选,因为材料没有反映。与材料主旨不符 。 医学科学证明,大脑皮层受损,人会成为白痴。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思维的源泉 C只要有健康的人脑,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物质世界是思维的源泉。只要有健康的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只是具备了产生意识的条件。故 BC项错误。医学科学证明,

33、大脑皮层受损,人会成为白痴。说明了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本题选 A项。 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点评:本题对教材基础 知识的识记内容,很简单,是送分题,不可出现失误。熟记课本基础知识很关键。 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表演中,演员们把脸上涂上不同颜色的油彩,以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气性耿直。这说明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京剧脸谱是对人们性格和品质的真实反映 京剧脸谱是源于客观存在的艺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创造性思维来源于客观世界。而不是来源于人的主观想象。京剧脸谱是对人

34、们性格和品质的主观反映但不一定真实。故 项错误。由京剧脸谱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可知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京剧脸谱是源于客观存在的艺术。本题选 A项。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 点评: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下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 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觉的改

35、造客观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在什么条件下也不能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故 ABC项错误。由漫画中的语句可看出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本题选 D项。 考点:意识的作用。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漫画、运用哲学道理分析问题。难易程度适中。解答本题一是要分析漫画,了解漫画的寓意和体现的哲学道理。二是要分析四个题肢,首先判断题肢的正误。然后做出选择。本题难度适中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

36、: C 试题分析: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无条件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静 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反映 B主观可以决定一切 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答

37、案: A 试题分析: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意思是君子临事之时才会显露出本来的心性,可是事情处理完之后也恢复了平静。人要有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说了解自己;理解了有关人世间的常识,才能以平常心面对这个世界,最终以出世之心应对入世之事。说明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反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具有可知性,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故 BD项错误。本题选 A项。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反映。 点评:本题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 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检验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此题难度

38、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简答题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 “物是观念的集合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 “绝对观念 ”的 “外化 ”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气者,理之依也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3分) (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分) 答案:( 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分)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

39、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 分)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1分) (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 “气 ”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分)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1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1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第( 1)问关键是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理解和把握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二者的共同点都属于唯心主义,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第( 2)问从 “气 ”一词能判断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然后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其

40、局限性即可。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哲学常识中的基础知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知识的熟练掌握,如考生不能熟练掌握知识则不易做出准确的判断,很容易丢分。 综合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 :“面对资源约束 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请你从唯物论角度为建设 “美丽中国 ”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12分) 答案: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1、,使主观符合客观。建设 “美丽中国 ”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资源和环境。( 4分) 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建设 “美丽中国 ”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4分) 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建设 “美丽中国 ”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 ”。( 4分) 试题分析:我们首先整合辩证唯物论的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2、的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然后,我们再依据材料,选择回答角度。材料强调建设 “美丽中国 ”的哲学依据。所以我们不难断定知识指向:物质与意识 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考点:唯物论知识。 点评:运用唯物论分析材料,首先要清楚唯物论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用序号区分开层次表述。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方针政策。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解

43、决 “三农 ”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十八大提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地农村深入贯彻党的这些重大方针、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促使我国农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取得巨大的进步。 请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这个哲学道理的?( 12分) 答案: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党中央提出解决 “三农 ”问题的方针,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分 )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党不断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分) 各地农村深入贯彻党的重大方针 、政策,

44、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 分) 我国农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的事实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限定性体现类主观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且能准确区分,其次要将这四个方面与材料信息比对,进而确定知识要点。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有三点:一是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 “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 )的 ”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我们对相关知识把握;而 “材料体

45、现了哪些 (指经济、哲学或政治常识道理 )”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二是研究材料。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三是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或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在上面三点的基础上,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组织成答案:。 辨析题 有人认为: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 域。 ”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必须重视全局。对此,你如何评析? ( 10) 答案: (1)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是指不谋全局,也就不能谋求一个部分,主要强调了把握全局

46、的重要性。( 2分) (2)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4分) (3)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也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评析题,开放性较强。对这一观点的评析要坚持辩证思维,既指出观点的合理之处,又要指出不妥之处。结合课本知识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指出合理性强调了把握全局的重要性。不合理之处是没有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分出层次作答即可。 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点评: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 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