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3539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 中四上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 “封建制度 ”指的是(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概念,在我国先秦时期通常把分封制称为封建制度。即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通过分封诸侯,来巩固周天子的统治,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扩大周朝的疆域。因此, A项的表述符合题意,封建制度从战国开始,是社会形态。真正的全国性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从秦朝建立的,故

2、排除 BCD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20世纪 50年代,新中国在改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 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以世界大国 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以 “求同存异 ”方针促使亚非会议顺利进行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是在 70年代; 发生在 1954年; 在 1953

3、年提出; 是在 1955年万隆会议时提出来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D正确。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外交事业,在心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 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1971年 10月 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 “就是要踢山姆大

4、叔一脚 ”。布什所说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关键信息: “1971年 10月 25日 ”、 “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 “击败了美国 ”等,可以判断是在联合国第 26届大会上,中国排除了美国的干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在 1955年。 C在 2001年,均不和题意。 B项说的是发展中国家,并未特指中国。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点评: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 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

5、系正常化, 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邓小平在 1984 年 5 月接见外宾时指出: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 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其含义是( )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两项过于片面, C项不切实际, “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表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系 D。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国际中发生的事件的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

6、影响。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2009年 7月 3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哲表示,中欧关系是新中国外交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实现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超越差异分歧,超越时间维度,超越双边范畴。中国积极发展与欧盟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与欧盟各国持久的结盟关系 B促进与欧盟各国的合作共赢 C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D与美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答案: C

7、 试题分析:一国外交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现阶段同欧盟建立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主要目的在于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关系 C。 A 项错误,中国不结盟; B项不是根本目的; D项说法明显错误。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积极地拓展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 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

8、用。 下列关于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新形式 B有利于调动每位公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城邦内每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答案: C 试题分析:认识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即奴隶、外邦移民、他国公民及妇女没有民主权利;享受民主权利的只是少数男 性公民。故选 C。根据教材基本知识判断, ABD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雅典民主是实行的公民内部集体参政,参加政权的公民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民主权力,不能参政。这是雅典民主的最大的弊端。此外雅典民主制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直接民

9、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国寡民的城邦,公民少,便于集中是直接民主的可能条件。 C项与史实不符; B项应出现在民主基础上; D项苏格拉底提倡智者独裁反对民主制。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自然环境对雅典民主制的影响。雅典城邦面积狭小且多山阻隔,人口少,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了公民集体参政的条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另外,雅典的地理环境适宜航海和对外贸易,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有利于推动雅典民主制的发展。此处强调的是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

10、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 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与题干中的 “当事人若不向法庭起诉法庭即不予受理 ”不符, C选项与题干中的 “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 ”不符, D选项与 “法官审判应重证据 ”不符, C、 D两项的表述都过于绝对。 B项体现了未经法院审判不为

11、罪的原则,到现在一直采用。 考点:罗马法 点评:古罗马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罗马法。 罗马法稳定了帝国统治的秩序,调节了社会矛盾,一些法律原则和精神至今仍在采用。 古代希腊和罗马对世界政治文明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 ) 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度 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 雅典的奥运精神 罗马古城的建筑风格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代希腊和罗马给人类留下众多宝贵遗产,但紧扣 “对世界文明 ”这一关键词可知两者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分别是民主制度和法制体系。故选 A。其他各项并未体现对世界的影响。 考点: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 点评:雅典民主制为后世创造了集体管理的新方式,创造了民

12、主运作的新方式,创造了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和比例代表制等;罗马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法律原则。 2010年 5月 11日,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组建新一届内阁,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王远离政党纷争,只是国家名义的象征 B首相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并控制立法大权 C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在英国,若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可以辞职并解散内阁,也可以解散议会并重新进行选举,故 D项结论不符合史实。

13、 A、 B、 C三项结论均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 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点评: 1688年光荣革命使得英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 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使得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出现使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完善。 西方学者评价 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 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受财产限制无产阶级还没有被选举权; B 不是议会改革意义,英国大革命

14、的意义; D此时垄断资本还没有产生。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入议会中去,经过 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中心。 考点: 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 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从此英国的君主 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 “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是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权力 ”学说的第一次较好贯彻,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 )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垒与交替执政 A B

15、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美国 1787年宪法中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具体体现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央立法、司法、行政权各机构之间;国会中参众两院之间、两党之间等。中心思想就是防止独裁,确保民主。故选 A。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 1787年宪法的内容。 1787 年宪法标志着美国确立了共和制政体,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AB 项都是分权制衡的具体实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英国、德国、法国确立的政体的类型和特点也需要掌握。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 “必须走出去 ”的战略意义在 于( ) A缓和中苏关

16、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日内瓦会议( 1954年)后毛泽东的 “走出去 ”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0年代末 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 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 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 “战略伙伴关系 ”, C不正确。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 “经济特 区 ”,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 “特别行政区 ”,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17、 A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不符合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情况; CD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的情况;不管是自治区还是特别行政区都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 B。 考点: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区别 点评:我国建国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建立自治区,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 80年代后确立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在港澳台地区建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文化大革命 ”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

18、是( )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大革命带来了社会的严重的混乱,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处于无序的状态,文革带来的这些混乱,从根本上说是对民主与法治的破坏造成的。故选 A。 杜绝文革的再次出现也只有重视民主与法治建设。 BCD三项都是说的其中的教训,但是不是最重要的标讯。 考点:民主建设的曲折发展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严重的破坏了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带来了巨大地灾难。文革后加强了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齐人

19、 ”、 “鲁人 ”、 “楚人 ”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齐人 ”、 “鲁人 ”、 “楚人 ”表述应是分封制的产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以某郡某县人的表述日益增多,因此 A错误 C正确。故选 C。 BD项是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和中央行政制度,均不合题意。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要加强中央集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唐初每事先经

20、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 ”(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 )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 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 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唐代中央行政机构分为三部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各司其职,又相互牵制。故选 B。 ACD都只说了一个方面。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三省的职责以及它

21、们的运作关系。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相互配合,大权把握在皇帝手中。此外唐朝实行的科举制也需要把握。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 “亲臣重臣 ”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或 “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 A B 两项正确; “行走 ”即

22、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 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 C 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除了要掌握清代的军机除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 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

23、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感叹的是近代西方各国设立领事官,保护商民,但是犯罪等事务仍由所在国家的地方官处理,但是近代中国、土耳其等享受不到,实质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权的不完整,答案:为 D。 A错误,南京条约后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B项说法错误,该主权失去与自然经济无关。 考点:领事裁判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领事裁判权的含义和出现的时间。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如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 “议约 ”是指(

24、)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为道光时期; B为咸丰时期; C条约有割地赔款。故选 D。只有赔款没有割地而且还是在光绪时期。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要熟记条约的内容,此外,该条约的影响也是重点内容,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需要记忆。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 “近代化 ”一词。 “近代化 ”从生产力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一项历史运动没有推动中国的 “近代化 ”(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洋务

25、运动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近代的开端,新 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因此 ACD三者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义和团运动, “扶清来洋 ”,盲目排外,具有封建迷信,没有推动中国的 “近代化 ”, B为正确选项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 “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 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 ”,

26、 “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 ”。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是 ( )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材料中蒋介石强调本国的文化,反映了坚持民族主义特点,从 “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 ”反映了他反对共产主义。据此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在于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故选 D。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

27、意。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此题反映了蒋介石的思想主张。蒋介石坚持民族主义,但是他把民族主义狭隘化,反对外来先进的文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有重要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理解材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邢台一中高一 26班姜明同学设计了 “太平天国运动 ”的网页 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 “历史背景 ”“重要人物 ”“历史文献 ”“学习检测 ”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添加的链接与原有链接应是并列关系。而 A、 C、 D 三项分别包含在原有链接 “历史背景

28、 ”“重要人物 ”和 “历史文献 ” 中,故与题意不符。 B 项是一项有关太平天国兴衰过程的链接,能够补充原有链接。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并指出: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据此概括孙中山辞职

29、的原因不包括 A履行对袁世凯的承诺 B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C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D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 “ 唯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 “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可以分析的出 BCD均正确。 A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材料反应的是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与 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30、。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 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 “革命失败以后 ”以及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毛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选 B。材料明确说明大革命失败了。因此 A错误。 C项已经建立了地

31、方性的政权,革命已由相当规模; D项是建国后。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点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此外,毛泽东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几篇重要的著作也需要掌握。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准确的是 ( ) A图 1颁布 ,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 B图 2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C图 3的制定使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图 3体现了社会主义和民族区域自治两大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宪法。共同纲领是 1949 年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颁布的,当时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故选

32、B。 A项以法律的形式所确立了共和制度; C项建立了人大制度和政协制度等,体现了社会主义和民族区域自治两大原则。 考点:近现代民主政治探索 点评: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追求民族的独立、政治上的民主和经济上的富裕成为中国人民的奋斗度的目标,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和宪法都是这一目标的成果。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民主富强。 综合题 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历程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已无世禄之臣,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 1)根据材料,说明西周至秦汉政治

33、体制发生什么变化。( 2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 2)观察上面三幅图,说明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实行哪种政治体制( 6 分),并归纳中国政治 体制发展的趋势。( 2分) 材料三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 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 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民主政治体制建立的特点( 2分)和建立的标志。( 2分) (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

34、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4分) 答案:( 1)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2分) ( 2)图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 2分) 图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2分) 图三: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分) 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 2分) ( 3)特点:采用和平渐进的方式;( 2分) 标志:权利法案确定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 2分) (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4分,答出两 点,且

35、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考查中国古代、近代,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 10问由材料中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到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可以总结出 “天下变局 ”是指统治者由世袭贵族到出身布衣,国家体制方面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第( 2)问三图可知分别为秦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其特征就一目了然了,发展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第( 3)问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特点把握材料的关键词 “和平与渐进 ”、 “议会高于王权 ”即可解答。第( 4)问的认识从 适合国情、与时俱进、尊重文明多样性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古今中国和英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是考试的重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易和希腊的政治制度作比较;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易和英国的政治制度作比较,学生在这一方面应该多加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