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3543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马克思说: “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答案: C 试题分析: “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哲学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正确; AD本身说法错误,不是哲学道理; B不符合题意。 考点:哲学的指导作用 点评:该题以马克思的名言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哲学的指导作用的理解。题意较容易把握,错误选项说法明显,难度不大。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

2、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主观能动性 D可知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错误; CD错误。 考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固有属性的识记和区分。要求学生必须要准确识记这两个知识点,不能混淆,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较大。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脱离运动

3、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题中观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B正确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错误; CD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识记和理解,这是哲学中常考的 内容之一,学生要准确、熟练掌握才能应对不同的题目,该题较容易解读,选项设置难度不大。 有人说,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有关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运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4、特殊状态 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正确;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颠倒了二者,错误;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说法错误。该题选 D。 考点:运动和静止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识记和理解,要准确、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内容,该题错误选项较为明显,难度不大。 僧肇说: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 ”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 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5、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矢不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僧肇的观点是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的观点,和 D一致;ABC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的观点。 考点: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点评:名人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这是哲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原理,还要对题中观点进行准确解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可对熟悉的观点先进行判断,运用排除法做题,该题难度较大。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B C D 答案: C 试

6、题分析: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火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正确; “活 ”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 正确;或的燃烧和熄灭有自身的规律, 正确。 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C。 考点: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规律 点评:该题涉及多个内容,学生要对这些知识点准确掌握并理解其含 义,对应选项做出正确选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2012年 6月 16日 18时 37分 21秒,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在内蒙古的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升空,并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小题 1】 “神九 ”飞天的巨大成功充分说明() A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是积极的 B人们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 C物质决定

7、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小题 2】广大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 “神舟十号 ”将在明年发射升空,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巩固载人技术,在飞行时间、太空科学实验方面有所突破,神十的宇航员定为 3名,其中有望继续有女性航天员参与。这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 “神九 ”飞天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工作者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的

8、成果, D 正确;意识不同,反作用不同, A 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 B错误; C不符合题意。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点评:该题以神九飞天成功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其中错误说法较为典型,学生要加强识记,该题难度一般。 【小题 2】试题分析:航天人发扬载人航天精神,不仅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还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B正确; AC 不符合题意; D应是主观必须要符合客观。 考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点评:回答该题,首先可排除错误说法 D,这个说法常见,学生要引起足够重视,再对应材料内容对剩下的选项进

9、行甄别,选择符合题意的一项即可。难度一般。 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认为人生由命不由人,没体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长风破浪,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挑战困难的体现; 听唱新翻,要创新、改革,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借酒浇愁,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该题选 D。 考点:主观能动性 点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主动去做,解决困难和问题。对选项中的诗句大体意思要能解读,对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较大。 “好

10、心办傻事、热心办错事 ”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事,要想少做 “傻事、错事 ”,就必须() 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用科学理论去改变具体实际 使自 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想少做傻事,错事,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正确; 不符合题意。该题选 B。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的理解和运用。该题选项设置较容易理解,正确选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难度不大。 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

11、事后,认为愚公真 “愚 ”,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愚公之所以不能用炸药炸,用车运,是因为当时的条件达不到这个高度,没有炸药和车,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 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实践的基本特征 点评:该题以愚公移山的寓言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实践的基本特征的识记和理解,不仅要准确掌握实践的基本特征,重要的是对每一个特征要正确理解,和材料内容紧密结合作出正确判断。该题难度适中。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无限性 B反复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答案: C 试题分

12、析:真理是客观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C正确; AB是认识的特点; D不符合题意。 考点:真理的基本属性 点评:该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点的考核,学生要准确识记和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原理,这在哲学试题中常考。该题难度不大,可依据课本知识直接做出选择。 大自然不断 “改写 ”着我们人类的认识,这给我们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启示是 ( )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绝对的 客观世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自然不断改写着我们人类的认识,说明追求真理的过程充满

13、复杂斗争,不是一帆风顺的, 正确;客观世界是检验人们认识的唯一标准, 正确;人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正确; 是真理的特点,不符合题意。该题选 C。 考点: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点评: “启示 ”即如何做,也就是说人们应如何追求真理,该题错误选项不是措施,选项设置不固定,增加了 该题的思考难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说明( ) 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人们可以任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C人

14、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答案: C 试题分析: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联系状态,说明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正确;联系是普遍的,但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A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 B错误;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D错误。 考点:联系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联系的特点的识记和理解,要充分理解联系的每一个特点,并对其中的易混点牢牢掌握才能应对不同的题目。该题难度较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说: “管理就是决策。 ”我国一位著名企业家总结自身经验时说: “在

15、一个企业内,如果投资占 1分,科技占 3分,管理则占 6分。 ”采用科学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说明( ) 自在事 物的联系落后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企业内部,采用科学管理,从整体着眼安排企业的布局,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说明了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 正确; 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D。 考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点评:该题的选项设置固定,选项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学生只需对材料稍加解读即可做出正确判断,

16、难度一般。 “取法乎上 ,持之以恒 ”。其中 “法 ”指() A物质的客观性 B意识的能动性 C事物的规律性 D实践的历史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取法:效法。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等,常与 “仅得其中 ”连用,意谓效法上等的,也只能得到中等的,即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法 ”指事物的规律性。 C正确; 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规律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准确解读题目意思,对学生的知识宽度和理解的深度有一定的体现 ,难度较大。 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人脑 基本路线 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 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17、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人脑、生产关系、国家是物质的,其产生、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正确; 是人类意识的产物。该题选A。 考点:物质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含义的识记和理解,要对选项中的内容准确解读和判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表述正确

18、; A“整个自然界 ”错误; B世界观人人都有,选项错误; D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观点,选项错误。 考点:世界观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观含义的识记和理解。只要按照课本原理选择即可。该题要 明确错误选项的错误之处,特别是世界观人人都有和世界观不一定都是科学的这些说法。难度不大。 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

19、同, 正确;哲学不一定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是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形成不一定非得学习哲学, 错误。该题选 A。 考点: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三者关系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对所学原理要准确识记,对选项要逐个分析判断。该题错误选项有一定的隐蔽性,难度适中。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A加上 “辩证 ”二字,错误; BD错误。 考点:

20、哲学的基本问题 点评:该题是课本基本知识的识记,学生可直接做出选择,要注意选项 A的说法和哲学的基本问题表述的区别,考查学生准确记忆的能力,难度不大。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斗争性的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B正确; A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C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D与题意无关。 考点: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点评:该题要准确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包含的基本内容,对每个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21、划分什么的标准。这些内容学生必须要准确、熟练掌握才行,该题干扰项较多,难度较大。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与 “物是观念的集合 ” “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 ”与 “天不变道亦不变 ” “气者,理之依也 ”与 “理生万物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与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唯物主义观点; “物是观念的集合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 “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 ”与 “天不变道亦不变 ”是

2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气者,理之依也 ”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理生万物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与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是人们获得认识的不同途径的表现。该题选 A。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点评:该题实际上是让学生选择符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 点的选项,要对题中的每一个观点准确解读才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漫画 “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 ”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理解的 “物质 ”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前进了一步,但

23、它仍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它具有三大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 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本题 “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

24、,便无笼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教材基 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适中。 下列观点与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A . . D . 答案: D 试题分析: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认为人的眼睛决定花的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认为形体决定精神,是唯物主义观点; 生病导致忧惧,鬼出,是唯物主义观点; 认为命运、上

25、天决定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认为烦恼是人惹出来的,是人自生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和题干观点一致。该题选 D。 考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点评:该题是对学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这些哲学观点,还要对选项中的说法具体,难度较大。 “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这句话说明() A哲学 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C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D任何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是政治、经济在思想上的反映,即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C

26、正确; A哲学决定历史进程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错误; D与题意不符且说法错误,应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考点:哲学与时代精神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哲学和真正的哲学的理解和区分,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一个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较高,难度较大。 恩格斯指出: “正像在 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 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恩格斯名言的意

27、思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起巨大的作用, C正确; A哲学决定历史进程,错误; B“任何 ”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才起积极作用;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选项错误。 考点: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点评:该题以恩格斯名言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要准确解读题意和选项内容,错误说法不容易排除,难度较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黑格尔的唯物主义 B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C黑格尔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

28、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正确; ABC错 误。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点评:该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学生只要按照课本内容准确选择即可,难度不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

29、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正确; 错误。该题选 A。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识记,要从三个第一次上把握其基本特征。属于课本基础知识考核,难度一般。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事求是是毛泽东 思想的精髓, A正确; BCD错误。 考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识记,属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核,难度不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A邓小平

30、理论 B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些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D正确; ABC 错误。 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识记,属课本基本内容的记忆,难度一般。 简答题 30年前,小岗村 18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最终 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

31、的序幕。如今,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但我们相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广大农民会继续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进行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表现在哪些方面 ( 16分)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岗村 18名农民签下分田到户的生死状,率先实行农业生产大包干, 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 4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农村改革又面临着如何适应较高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等问题( 4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农业生产大包干 ”检验

32、了农民想法的正确性( 4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确认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小岗村的 18户农民的想法转变成整个国家的希望为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进行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且范围较窄,学生可以依据课本内容直接作答。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回答。要注意和材料内容准确联系。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点评:该题原理的表述较为简单,从四个方面回答即可,重点和难点是对材料内容的解读和把握,要准确理解材料内容,概

33、述和总结材料所体现的原理,这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该题难度适中。 综合题 西部某地政府 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但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结果却一无所获。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决定调整思路:根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三年下来,不仅使农民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请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该地政府思路的调整的必要

34、性。( 16分) 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从实际出发。该地政府开始时从主观愿望出发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的失败,说明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后来调整政策,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8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政策属于主观的东西,最初的招商引资政策不符合客观实际,以失败而告终。调整后的政策正确地反映了本地的客观实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8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西部某地政府引领人们脱贫致富的思路调整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识记和理解。首先要准 确回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从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两个角度回答。

35、物质决定意识,要求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该地政府的前后思路如何体现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里的政策即是意识,政策的不同,起的作用,引起的后果不同。这说明了什么要结合材料进行阐述。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点评: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即要求回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材料内容较容易解读,要注意题中的政策指的是意识就可以了。回答时,遵循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的思路即可。该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只要对基本原理 准确回答,并紧扣材料内容稍加分析就行。难度一般。 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

36、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 8分) 答案: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 大战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体现。 ( 4分)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37、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因此,应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4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为背景,从材料内容中概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 ”,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 点看问题; “我国政府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体现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重视局部的发展。 考点:联系的观点 点评:该题运用的原理范围固定,材料内容简短,较容易解读和分析,学生只需对材料内容进行大体分析并加以概括,引用的原理要和材料主题相结合,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解读材料、概述要点的能力要求较为明显,难度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