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有人曾问哲学家约翰 罗尔斯为什么要研究哲学,他说: “一个没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学、知识论、道德与政治哲学的社会,其实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社会。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哲学 能够使人善于思考,增长智慧 能够提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能够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没有人思考的社会是残缺不全的,说明哲学能够使人善于思考,增长智慧;哲学能够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 正确;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是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 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 错误。该题选 C。 考点:哲学的作用 点评:该题以名人名言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哲学作用的识记和理解。要准确理解题目意思,该题错误选项是知识性错误,学生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难度较大。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奇葩。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谈到学习书法的过程时说: “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 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这一过程体现了 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一个量变不断积累的过程 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 “扬弃 ”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事物的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是不断 “扬弃 ”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
3、程,不是循环往复的圆圈式运动, 正确; 错误;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 C正确。 考点:事物发展的过程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事物量变的过程的识记和理解。如何 材料内容不能准确解读,只需对选项进行正确区分即可,属课本基本原理的考核,难度适中。 一位民间艺人成功把陶瓷与麦秆画这两种古老艺术,通过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研发出陶瓷麦秆画工艺瓶,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说明艺术创作可以 依据事物固有属性,建立事物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摆脱现实的制约,生产出自然界没有的物质形态 改变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实现主体的创作意图 充分运用客观条件,对客观对象进行创造性加工 A B C D 答案: D 试
4、题分析:民间艺人根据陶瓷和麦秆的固有属性,通过现代科技把二者完美结合,研发出了陶瓷麦秆画工艺瓶,建立了陶瓷和麦秆的新的具体联系, 正确;陶瓷麦秆画工艺瓶是对客观对象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产物, 正确。 本身说法错误。该题选 D。 考点:联系、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点评:该题以陶瓷麦秆画工艺瓶的发明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对材料的解读是该题的关键。但选项错误说法属知识性错误,而且较为明显,难度不大。 依据 “巴纳姆效应 ”,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 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星相学 ”正是钻
5、了 “巴纳姆效应 ”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 “平均描述 ”的陷阱。从哲学上看,这些中学生 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B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 C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只是一些人的共性,不会对每个人的特点十分准确揭示。中学生掉入 “平均描述 ”的陷阱,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D准确; ABC 与题意不符。 考点: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 点评:该题以部分中学生的错误行为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哲学原理的理解运用。对
6、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难度适中。 需要预测的不仅是投资,车多了路会堵,炒房过热导致泡沫,工资太低员工会 “用脚投票 ”,在今天的中国,前瞻性研究尤为可贵。可见,要获得准确的预测就是要 运用发 展的观点,把握事物运动中前进和上升的趋势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在理论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出现的这些现象不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不符合题意;不同的现象出现会引发不同的后果,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行前瞻
7、性研究,说明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正 确;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 本身说法错误。该题选 D。 考点:发展、联系、追求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 点评:该题要准确、全面分析材料内容,对所学哲学原理熟练掌握和理解,该题选项设置较难,不容易发现错误和区分,难度较大。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 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欲 必 . ”双方是矛盾的,而且
8、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ABC与题意不符。 考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原理的理解和区分,材料较容易解读,选项设置干扰性不大,难度一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不得不先解决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问题。如要促进作物的生长,先要铲除作物周围的杂草:在象棋博弈中,为了吃掉对方主帅,先要吃掉对方的卒等。这主要是因为 次要矛盾解决好了,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善于利用事物周围有利条件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 有利于矛盾的解决 想问题、办事情往往要先解决次要矛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解决看起来并不直
9、接相关的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说明了解决好次要矛盾,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有利于解决矛盾, 正确;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想问题、办事情要先解决主要矛盾, 错误; 与题意无关。 考点:主次矛盾原理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主次矛盾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的理解材料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中选项 本身说法错误,但学生很容易被材料误解而选之。难度较大 。 中国有句古话,叫同行是冤家。从哲学角度理解,为什么只有同行容易成为冤家呢?因为只有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这说明 A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斗
10、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具体利益却有差别,说明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正确; D本身说法错误; AB与题意不符。 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识记和理解,首先要排除二者关系表述错误的选项再对应材料内容做出正确选择。难度适中。 谷子是中国传统作物,但亩均不足 100公斤的产量长期困扰谷子生产。被誉为 “杂交谷子之父 ”的赵治海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认识到套用杂交水稻、高粱的模式去研究杂交谷子,是没有出路的,他抛开国内已沿用 20多年的研究方法,把握谷子特性,采用光 (温 )敏
11、两系法去试验谷子杂交,终于选育出 “张谷 ”系列良种,亩产最高达到 810公斤。这说明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科技创新必须发扬辩证 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不怕失败的精神决定了实践获得成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稻、高粱、谷子有各自的特性,进行杂交试验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正确;抛开国内已沿用 20多年的研究方法,采用新的思路对谷子进行杂交试验,说明科技创新必须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正确;社会实践是推动创新的根本动力, 错误; “精神决定 ”实践,错误。该题选A。 考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要有革命批判精神 点
12、评:该题以谷子的杂交试验为材料,考 查学生对学习的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材料内容的解读和归纳有一定的要求,难度适中。 2012年 6月 14日,历时一年的澳大利亚 “中国文化年 ”活动在翻尼歌剧院落幕。 “中国文化年 ”活动以 “感受中国 ”为主题,将中国优秀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学、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集中介绍和展示给澳大利亚民众,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中澳文化交流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表明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澳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
13、进中澳文化的交流和借鉴,不同文化交流,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正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不变的,其形式可以丰富,变化, 错误。该题选 D。 考点:文化交流的意义 点评:该题以中澳文化交流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化交流的意义的识记和理解。错误选项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学生对内容准确把握,难度较大。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 “花生 ”叫 “土豆 ”,把 “熊猫 ”叫 “猫熊 ”,把 “公共汽车 ”叫 “公车 ”,把 “窝心 ”解释为 “温馨、 贴心 ”,而引发一些 “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
14、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岸民众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而存在文化差异,引发一些 “美丽的误会 ”,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正确; 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文化的区域性 点评:该题的重点要放在 “两岸 ”上,对词语的使用是文化的体现,地域不同,文化有差异,依据这个理解做出正确选择,难度不大。 2012年 2月 3日, 2011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揭晓,评选出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因此也被媒体誉为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开展这一活动的重大意义在于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 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5、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让人们感受英雄人物身上的先进精神,学习他们,有利于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奏响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正确; 与题意不符;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是基础,选项说法错误。该题选 C。 考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的识记和理解。错误选项需要学生准确掌握课本内容,难度较大。 根据统计预测, 2012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 20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
16、题,人们从蚂蚁蚁穴体系有 序、高效运转的 “交通体制 ”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人的意识的产物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的东西, 错误,排除带 的选项即可。该题选 A。 考点:联系的条件性、系统的特征、认识、意识 点评:该题是四选三的题目,学生只需排除一个错误说法即可。选项 属知识性错误,但 要求学生对该内容要熟练、准确把握,难度适中。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因稳定而高速的经济
17、增长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中国号称 “世界工厂 ”,巴西是重要的 “原料基地 ”,俄罗斯是 “能源大国 ”,印度是 “世界办公室 ”,新加入的南非则是 “非洲的资源库 ”。这一现象 A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说明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强调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 D证明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稳定而高速的经济增长,是五国的共同点,但五国又有各个的特点,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点评:该题以金砖五国的由来和各自的特点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共性和个性的理解,材料内容较容易理解,难度不大。 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
18、,刚上路就遇到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闷闷不乐,结果没有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因为他觉得: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 “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 ”乙则说: “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两个秀才参加科举的不同结果 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B人们办事情是否成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答案: B 试题分析:同样的事情因为人的主观感受不同而导致办事情的结果不同, B正确;题
19、目中的两个人的意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AC 与题意不符; D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材料无关,错误。 考点:人们办事情的结果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解读和理解,要准确理解故事大意,选择合适的选项,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难度较大。 2011年 10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从骨髓中提取的干细胞制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红细胞。在未来 20年,计划每年生产约 113万升的 “人造血 ”来满足国家医用需求。这说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联系的前提条件 在改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 能根据固有联系建立事物之间新的联系 能使骨髓和干细胞之间建立有利的联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
20、分析:生产 “人造血 ”以满足国家医用需求,说明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存在状态建立事物之间的新的具体联系,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时有一定的目的,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 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实现联系的前提条件, 错误; 不是哲学观点,错误。该题选 B。 考点:联系、意识的特点 点评:政治选择题中的选项必须体现所学的原理内容,如果是就事论事的选项不能如选,再排除一个知识性错误选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 了 “抓痒 ”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 “迟钝 ”,从而减轻痒
21、感。这一事实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抓痒 ”奥秘的揭开是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得到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揭开 “抓痒 ”奥秘,说明意识能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正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反映, 错误; 不符合题意。该题选 A。 考 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点评:该题是四选二的选项, 属知识性错误,学生一般都能排除,该题选项的设置只要能排除这个错误选项即可做出正确选择,难度一般。 细菌感染曾经是危害人类
22、健康的第一杀手,历经漫长的黑暗时代后,抗生素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但从第一种抗生素 青霉素正式问世到现在,不过 60多年时间,由于滥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在失效。上述材料表明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要获得对世界的终极认识,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答案: A 试题分析: 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和人类实践的发展,抗生素由发明到逐渐失效,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正确; BCD与题意不符。 考点:实践的基本特征 点评:该题以抗生素的发明到逐渐失效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实践基本特征的理解,从题中的时间流逝可以判断选项,难度适中。 “假如没有小偷,锁就
23、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就不会有这样精美。 ”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对小偷和假钞的评价也要坚持一分为二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偷的存在与人们防偷,锁被发明和完善;假钞的出现和打假,钞票的制造变得精美,说明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B正确;小偷和假钞的本质是坏的,是不应该存在的,不能对其有好的评价, AC 没有正确认识二者的本质,错误; D与题意不符。 考点: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点评:该题以锁的发明与钞票的制造为材料,考查学生对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正确认识,该题的选项很容易误导学生,要
24、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防干扰能力,准确把握小偷和假钞的性质才行。难度较大。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用之以发墨,不如瓦砾顽。 ” 古瓦砚 欧阳 修。这首诗意思是说,如果用来 “发墨 ”,瓦砚的价值是金玉之贵也无法取代的。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金和玉不如瓦砾的用处大 B认识和利用自然物必须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C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的利用客观事物 D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玉宝贵,但如果用来发墨,其价值不如瓦砾。说明每一事物有其自身的特性,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更好的利用客观事物。 C正确; A不是哲学道理,且说法不对;题目强调是矛盾的
25、特殊性, B错误; D与题意不符。 考点: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理解和区分,对材料的解读是关键,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 ”父亲问: “你怎么知道的? ”儿子说: “我每一根都试过了。 ”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哲学上看,儿子 A没有认识到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B没有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忽视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盒火柴能不能擦着,试几根就能知道,儿子把每一根都试了,说明他
26、没有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同一性, B正确;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A错误; CD不符合题意。 考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点评:该题以故事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所学哲学道理的理解和应用,故事大意较容易解读,原理设置较为简单,难度不大。 科学能够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但对于人生问题,如痛苦、焦虑、不幸、爱和幸福,却不能用科学的方式来规定。爱因斯坦曾告诉年轻的科学家们说: “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尊 严和幸福。 ”对科学作用的认识说明: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B我们必须限制科学作用的发挥 C任何事物都是缺点和优点的统一体 D人生的
27、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答案: A 试题分析:学习科学,掌握知识和技巧,能够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方法指导,但是人生问题,要具体分析,没有科学的、统一的解决方法,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A正确; BC 本身说法错误; D与题意无关。 考点:矛盾的含义 点评:该题以科学的作用,能 不能 . ,以此考查学生对矛盾含义的理解。该题选项设置错误明 显,难度不大。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臣民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
28、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鲁梁等国由种粮改为种桑,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种桑能获利,但却不能吃,导致因饥荒而大乱。说明 正确; 不符合题意。该题选 C。 考点:运动和静止、质变和量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整体和局部 点评:该题涉及多个哲学道理,学生只有深入挖掘材料内容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下列对谚
29、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 王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碧显白 ”“青衬红 ”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正确;学诗,功夫在诗外,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错误; “先 ”即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错误; 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正确。该题选 B。 考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辩证的否定、发展、矛盾的主次方面 点评: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哲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课本哲学道理,还要对谚语、诗句等
30、有大致的理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难度较大。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准确预报日、月食。这说明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随着人们对天文学的研究,制作的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说明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正确;题目体现的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错误。该题选 B。 考点:规律、认识、意识 点评:该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必须对选项的内容都能准确识记和
31、理解,并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对应选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简答题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 “美丽中国 ”无疑会首当其冲。 材料一: “美丽中国 ”首重生态文 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从 “人定胜天 ”的万丈豪情到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 “美
32、丽中国 ”,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 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 “美丽中国 ”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的美好愿景。 (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 ”理念的哲学依据并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美丽中国 ”提出的意义( 4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哲学常识谈谈怎样才能建设 “美丽中国 ”? (12分 ) 答案:哲学依据:物质决定
33、意识的原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分析意义。 有关哲学原理:( 1)规律具 有客观性的原理,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 ”要遵循客观规律; ( 2)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 ”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 3)发展具有普遍性,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 4)事物的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 ”要从点滴做起; 试题分析:该题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 “美丽中国 ”理念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哲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第一问, “美丽中国 ”理念提出的哲学依据及意义。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
34、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建设 美丽中国的理念,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其意义主要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第二问,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是如何做,即体现的哲学方法论。回答时要指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措施各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并指出其方法论要求。学生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等角度具体回答。 考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联系、发展 点评:该题以 “美丽中国 ”理念的提出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哲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准确解读材料内容,对其中体现的 哲学道理能够正确、全面表述,哲理和材料要对应回
35、答。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难度较大。 综合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 ,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 ,我国微博用户达到 2. 5 亿 ,占网民总数的 48. 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 ,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 :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 8分) 答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是辩证统一的;该网民的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看到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
36、方面;对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积极的,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还应认识到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试题分析:该题要回答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范围内的,要结合材料内容选择,只需运用一个原理进行分析。根据对问题的解读,学生首先要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确定最合适的原理,再选择原理中的要点进行分析。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只看到了微博健康有利的一面,没看到其不健康消极的一面,故需运用矛盾的主次方 面原理进行分析。 考点: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 点评:该题的重点是解读问题,对问题的要求要准确解读,对材料内容充分理解,从而找到答题口,再选择合适的思路进行回答。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难度适中。 一
37、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 “起始期 ”、 “成长期 ”到 “成熟期 ”、“衰败期 ”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 “第一曲线 ”。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 “第二曲线 ”。完成下列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 “第二曲线 ”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2分) 答案: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 “第二曲线 ”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 ”。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38、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 “第一曲线 ”向 “第二曲线 ”转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曲线 ”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成长。 试题分析:该题以企业发展开辟第二曲线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的分析。第二曲线的开辟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说明事物是普遍发展的;第二曲线的开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是随意的,即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企业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的转变要把握好时机;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依据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运用合适的原理进行
39、分析即可。 考点:发展的普遍性、客观性、质变和量变关系、发展的进程 点评:该题首先要明确原理的范围是唯物辩证法,要根据第二曲线的意思选择合适的原理进行分析。不仅要求学生对 材料要准确解读,找到合适的原理,还要对选择的原理内容有系统的把握,能把原理和材料内容准确结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时候,人们登高远望,总难免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有人在谈及父母时总是心生愧意: “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很少 ”。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 “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遗憾。中华传统文化提倡 “百善孝为先 ”。
40、有的国家通过 “母亲节 ”、 “父亲节 ”等活动,让父母子女间多些交流,积极推广孝道伦理。 (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广传统文化中孝道伦理的积极作用。( 10分) ( 2)请就青年学生更好地弘扬孝道伦理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4分) 答案:( 1)重视传统孝道伦理 有利于弘扬家庭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4分) 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分) 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4分) ( 3) 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履行传统孝道; 立足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行动上积极践行孝道; 坚
41、持辩证否定的观点,以创新的 精神不断丰富传统孝道的时代内涵。 试题分析:该题以积极推广孝道伦理为背景材料,第一问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学生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的理解。孝道伦理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孝道,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塑造人生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第二问青年学生如何弘扬孝道伦理,要注意体现所学的方法论。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实践、坚持辩证的否定等方面回答。具体做法要提出来,同时指出蕴含的方法论要求。 考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法论 点评:该题以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的推广为材料,从文化生 活和哲学两个角度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要准确解读问题,充分理解材料内容,找到合适的原理回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