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 1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 “慢生活 ”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 “慢餐饮 ”、 “慢旅游 ”、 “慢运动 ”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答案: A 试题分析: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升华。故 BD项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题中 “慢生活 ”理念是一种世界观,决定了人们 “慢餐饮 ”、 “慢旅游 ”、 “慢运动 ”等一系列活动。本题选 A项。 考点:世界观
2、决定方法论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是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考生一个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 “理念 ”、 “加入到 “慢餐饮 ”、“慢旅游 ”、 “慢运动 ”等行列。是我们解题的钥匙。把握以上两点,学生就能正确解题了。 荀子曰: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 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 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 孟浩然)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事物运动是有规律
3、的。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也体现了规律。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体现动、静关系。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本题选 D项。 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 点评:本题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检验学生从古诗文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古诗文的准确解读。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科学认识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但不可以直接创造理想的世界。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不取决于认识的深化。故 项错误。题中 “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说明了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本题选 C项。 考点: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真理。 点评:积累并熟练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提高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 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
5、这一 “永恒定律 ”。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 “永恒定律 ”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答案: A 试题分析:真理具有客观性。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一个真理性认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并不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故BD项错误。 “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说明了真理适用的条件性,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本题选A项。 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评: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真理是具体的,是从动态上说的,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强调的是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途径和范围。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不断向前发展和逐步深化,真理具有相对性。 下面两个图蕴涵的哲理有: 图 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图 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图 1、图 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图 1、图 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 B C D
7、答案: C 试题分析:图 1是价值规律图,把握准了价值规律可以在经济发展中预见经济运行的趋势。量变与质变有本质的区别,二者不是一回事。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并不是质变的过程。故 项错误。图 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图 2环境污染程度虽居民收入而变化都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本题选 C项。 考点:规律、联系。 点评:要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知识的连锁反应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本题注意经济知识与哲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中国古人用 “五行 ”说来解释世界。如下图所示, “五行 ”相生相克。 “生 ”即产生、滋生、促进, “克 ”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8、有 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事物的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不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发展的过程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故 项错误。据材料和 “五行 ”相生相克图可知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本题选 A项。 考点:联系观点。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错误选项。本题难度适中。 有一种雷人的 “楼盘文化 ”: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
9、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 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而这种雷人的 “楼盘文化 ”不是从实际出发,体现了人的主观随意性。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人的主观随意性。 点评:本题通过鲜活的事例考查知识。考生只要认真分析题干材料的有效信息,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 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 “苹果 ”,更在于他对 “智慧之
10、学 ”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 “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 ”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 益的指导 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真正的哲学是提供给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它不同于具体科学不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故 项错误。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
11、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本题选 B项。 考点:真正的哲学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能 力,考生要准确的把握材料信息,就要准确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本题又是四选三的题型,只要排除了一项,答案:就已经出来了。 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 “2012世界末日说 ”。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 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世界末日说 ”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 “世界末
12、日说 ”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世界末日说 ”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世界末日说 ”是一种唯心主义。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世界末日说 ”与太阳耀斑爆发不存在内在关联。故 ABC项错误。题中 “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 ”说明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本题选 D项。 考点:联系的客观性。 点评: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先判断观点正确与否,这是作对题目的关键一步,在分析原因,判断出结果就
13、可进行排除。弄题难度适中。 明朝医有 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 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 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 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中 “改恶从善,是药饵也。 ”说明了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人的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点评:解答诗词名言引文类题目的关键是双向理解与把握。对诗词名言的理解与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诗词欣赏和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 对古诗词、古文的鉴赏能力;此外还要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
14、原理熟练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学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故 项错误。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
15、正,说明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本题选 B项。 考点:科学理论的发展。 点评: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关于 “意识起源 ”的正确表述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是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
16、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意识的起源。意识一旦产生也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本题选 C项。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意识起源。 点评:此类试题,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 “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的说法,认为 “元气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
17、五行说。 “元气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 义。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朴素唯物主义。 点评:本题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判断,然后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解答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几种观点的准确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文学名篇醉翁亭记开头一段写成后,作者欧阳修觉得没能准确反映景象。于是再赴滁州城外,最后把开头改为: “环滁皆山也 ”。这一写作修改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 A参加实践的过程 B抽象思维的过程 C获得经验的过程 D寻求真知的过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欧阳修再赴滁州城外,最后把开头改为: “环滁皆山也 ”“体现了立足实践寻求真知
18、。是一种寻求真知的过程。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写作修改过程是寻求真知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抓住材料中 “再赴滁州城外 ”这一关键语句,看出立足实践寻求真知。从而锁定正确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下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 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指的是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根据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受到的认
19、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题中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说明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 B项错误。本题选 C项。 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 点评:本题以漫画的形式为背景材料,重点在于考生获 取和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本题只要能把握好基础知识并认真审题就可选出正确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
20、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实践是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故 项错误。题中人与河流的关系的变迁说明了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本题选 B项。 考点:对实践的理解。 点评:此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理解,相对来说,考查面较窄,但一般立足于易混
21、知识的考查。 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 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 “人化 ”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题中的物联网就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同时体现
22、了联系的多样性。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联系具有客观性。 点评: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从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出发的,并不是主观臆造的联系,并且,新的联系一旦建立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见,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并不是对客观联系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决的唯 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历史观上
23、坚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坚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选项必须和材料密切相关,和 材料无关的选项不能选,如本题的 ,尽管本身说法很正确,但是也不能选,因为材料没有反映。与材料主旨不符。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 “今天,花儿喜欢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常驻一切 /诱惑你,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电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
24、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诗中 “今天 ”、 “明天 ”、 “像闪电一样短促 ”等关键词语可看出这首诗反映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不可捉摸。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种观点否认了事物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就会导致不可知论。故本题选 A项。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和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 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
25、系。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下图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答案: C 试题分析:漫画中的寓意是对传统文化完全否定,不懂得继承性发展。是没有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尊重规律 点评:注意漫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本题可采用透视寓意法。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注等提 炼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就入选。本题难度适中。 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 ,“水清知酒好 ,山瘦
26、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 “水清知酒好 ,山瘦识民贫 ”。中水与酒、山与民之间的联系是一种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故本题选 D项。 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点评: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近百年来 ,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 ,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
27、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 ,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中 “随着科技进步 ,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 ”说明了储存介质是不断向前 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故本题选 C 项。并不是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A项错误。 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事物发展的方向 点评: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重要要求之一,考生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对哲学是 “科学之科
28、学 ”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哲学是 “科学之科学 ”是说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点评: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 “取消论 ”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 “代替论 ”。把哲学看做是 “科
29、学之科学 ”,这种 “哲学万能论 ”是十分有害的的。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和 A稳定的 B实践的 C发展的 D辩证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规律的含义。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的再现。试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排除法,从自己最肯定的选项开始排除。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这表明 A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B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 C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 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发展是前进
30、、上升的运动变化。故 ABD项错误。题中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说明了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本题选 C项。 考点:发展的实质。 点评:本题需运用发展的实质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知识点解答。我们必须把握发展的实质,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实质构成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的总趋势包含着发展的实质。 2012年 本市 “两会 ”前夕,当地一家媒体就 “两会焦点话题 ”,分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 外来务工人员 城市居
31、民 热点话题 得票率( %) 热点话题 得票率( %) 社会保障 56 4 房价调控 41 6 收入分配 40 1 食品安全 35 9 医疗改革 25 1 物价问题 34 5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不同。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不同 B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认识阶段不同 C客观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D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 “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不同。 ”说明认识的主体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不同。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的选
32、择题,一般根据材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一般采用探因寻果直选法、因果优选法、因果排除法。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 科学的抽象 ,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引自毛泽东实践论)对这段话概括最全面的是 A “科学的抽象 ”是达到理性认识,即真知的方法 B在今人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古人仍为直接经验 C真知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且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D获取真知的过程是一个
33、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间接经验。题中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说明了真知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且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点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不代表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不代表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即直接经 验和间接经验。这是学生的易混知识点,一定要将明白。 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 10 3秒的百
34、米世界纪录。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 10米。但是 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 9 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这表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故 项错误。题中海固斯创下的新的世界纪录打破了医学界的断言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点评:本题需学生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
35、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本题难度适中。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 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 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循环过程。人们的认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可能超越历史条
36、件的制约。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真 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
37、的推动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故 项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本题选 C项。 考点:对先进的社会意识的认识。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经常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理解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体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的材料有:随着经济、政治、科技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等的出现。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材料有:增强社会的信用意识、
38、发挥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各种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综合题 答案:( 12分)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分)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的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分)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前进。( 4分)
39、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限定性体现类主观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首先 要明确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同时组织答案:要结合二者关系的具体内容。进而确定知识要点。注意本题需点出科学发展观是真正的哲学。 考点:哲学与时代关系。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材料
40、 发展新能源汽车成 为趋势。最近国务院公布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规划( 2012-2020)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鼓励政策。行业专家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社会和消费者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给予更多耐心,不能因新能源汽车尚不完善而予以否定;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坚定信心,不断改进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工艺,逐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满足大规模量产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行业专家的看法。 答案:( 10分) 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 是必然趋势。( 4分)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能源
41、汽车是新事物,我们既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满信心,又要支持和保护其发展。( 3分)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新能源汽车要注重量的积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质量,促进发展。( 3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发展观的理解。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途径和状态。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中心对照,确定恰当的理论要点,组织答案:即可,注意做到观点统帅材料。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点评:本题分析 材料前先看设问,看设问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第二带着设问读材料,分析材料有几层意思及层间联系。抓住材料中心。第三回忆教材列要点,这一步的关键是完成对材料
42、的语言转化。第四组织答案:,第五完善答案:回头看,一看答案:是否围绕设问,二看是否漏要点三看是否做到了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材料一 早在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 “三位一体 ”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中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 “四位一体 ”。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 “五位一体 ”,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
43、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演变过程。( 10分) ( 2)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二说明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性。( 8分) 答案:( 18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
44、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4分) 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这是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 识,也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 3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升华的。 ( 3分) ( 2) 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面对资源约束
45、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这一客观实际的需要。( 4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提出建 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当前实际,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分) 试题分析:本题第( 1)考查对认识论整体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认识论的内容: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征、认识的发展等。本题答案:的组织要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确定理论要点。结合材料可运用实践是
46、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 识发展的无限性着两个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演变过程。第( 2)问是知识限定性题型。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从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两方面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性。 考点:认识论知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点评: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材料,首先要清楚限定的哲学知识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 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用序号区分开层次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