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3565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陈姓,就是周武王灭商后, 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许姓,是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 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可见这与分封制有关,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分封制。 点评:与本题相关的知识有:西周在山东境内,分封了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所以今天山东

2、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其他如河北称燕赵之地,湖北有楚地之称,江浙一带有吴越之地。这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 刘少奇被批斗时,拿着宪法愤怒地说: “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但是刘少奇最终还是受到无情的迫害,这表明文革期间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D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 “文革 ”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和人身迫害,说明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基本权利难以保障。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 “文革 ” 的惨痛

3、教训使党和人民认识到,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2009年 12月 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宣布就 职,成为自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的第三任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于 A 1999年 12月 20日 B 1997年 12月 20日 C 1997年 7月 1日 D 1999年 7月 1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1999年 12月 20日,中国恢复对澳

4、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澳门回归。 点评: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 1997年 7月 1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 1999年 12月 20日,两个时间切勿混淆。 2011年 2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再次到台湾访问,与海基会及有 关单位商谈合作事宜。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活动始于 A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两会商谈达成 “九二共识 ” 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

5、会就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史称 “九二共识 ”。 这是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活动的开始。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 点评:当前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 “另起炉灶 ” C “一边倒 ” D不结盟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6、交方针,它包括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的外交 政策。 “另起炉灶 ”,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就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点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意义:( 1) “另起炉灶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3) “一边倒

7、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D第 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B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C项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 D项第 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故选 A。 考点:本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点评:在独立自主

8、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有:( 1)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 区域合作模式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 年,中国与俄罗斯、哈

9、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该组织是新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 点评:新时期我国对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 外交的目标。 2010年 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在

10、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参与联合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表明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关系 B。 考点: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点评: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目标。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 外交;积极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 “她 ”是指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 答案: D 试题分析: “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从中可

11、以看出,这一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并为现代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所以 “她 ”指的是古希腊,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点评: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古代希腊文明发生的地域特点是 A大河流域 B交通中心 C政治中心 D海洋 答案: D 试题分析: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是以海洋为依托。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点评: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12、对民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希腊由于海洋和山峦的阻隔,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王位继承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罗马在公元前 5世纪中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 、氏族继承与遗嘱等。法律条文也比较清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故选 B。 考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13、点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对于罗马法还应该掌握:条件、核心、特点、实质、局限等方面。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 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是因为罗马法蕴含了自然法的的原则,包括自然、理性、自由

14、、平等和正义等思想。 B、 D两项不是罗马法的理念, A项不是罗马法征服世界的主要原因。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 点评:为什么罗马对世界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 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它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从而使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了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成了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武器。但是,这次以法律为武器的征服却是各地区广泛接受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必需的,而非伴随武力而来去,所以,也就成了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1688年的革命之所以 “光荣 ”,在于它没有流血; 1688

15、年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完成了 1640年以来未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场 “光荣革命 ”发生在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 “光荣革命 ”。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故选 A。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 指的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英国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的内容是 A年满 18岁的英国男

16、女公民都有下院选举权 B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D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进入议会的权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32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 56个人口不到 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 31个 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 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 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 65个,各郡选区,特别是北方郡选区得到 65个, 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 得了更多的权利。 考点: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点评:本题也可以这样考查:通过 183

17、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规则后,哪个阶层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B ) A.大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农民阶级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特别行政区 B民族区域自治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民族团结互助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是由 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初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18、协商制度、民族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决定以五星红旗作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 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了筹建新中国, 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该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 点评: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19、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 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 “四十年前会上逢 ”指的是 A中共 “一大 ” B中共 “二大 ” C遵义会议 D国民党 “一大 ”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首诗写于 1961年, “四十年前会上逢 ”,推算出是在 1921年召开的会议。 B项中共 “二大 ”召开于 1922年, C项遵义会议 1935年召开, D项国民党 “一大 ”是在 1924年举行。中共 “一大 ”是在 1921年召开,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

20、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 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 C皇权至上 D天人感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式建筑是思想意识的体现。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 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 ”体现了皇权至上,皇帝的地位不可僭越。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皇帝制度。 点评: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其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

21、权力中心。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汉时期,中央设丞相一职,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到明清时期,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下令废除丞相,皇权失去制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演进。 点评:从秦汉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 ( 1)积极

22、: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 ( 2)消极:皇权的极度膨胀 ,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较为简单。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废除丞相制度,并诏令以后子孙后代不许设立丞相,此令出自明太祖。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宰相制度的废除。 点评: 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

23、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制度,包括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为官,选拔人才的权力被世家大族垄断,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同时也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中国古 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点评: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

24、演变。高考重点考查科举制度,对后世的人才选拔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了瓜分中国, 1900年,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的英勇抵抗。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承认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点评:本题也可从时间上判断,禁烟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均发生在 19世纪

25、。符合题干时间要求的只有义和团运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要求学生必须识记。 粱启超说: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粱启超所述 “割台湾、偿二百兆 ”出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 “割台湾、偿二百兆 ”指割让台湾,赔款两亿两白银,出自马关条约。 考点:本题考查提取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近代史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于条约的内容,学生应该牢记并能熟练运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一 二九运动 C国

26、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D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7年 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点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1)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瓦窑堡会议和 “八一宣言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 “七七事变 ”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5)蒋介石庐山讲话提出准备抗战的方针。( 6)中共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7) 9月国民

27、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 式建立。从此,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诗中 “三元里前声若雷 ”指的是三元里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鸦片战争中爱国军民抗英斗争的事迹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牺牲。广州北郊三元

28、里爱国绅民的抗英斗争。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壮烈殉国。这都显示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反侵略精神。 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时间(年)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39 169562 1940 339530 1941 144951 1942 87719 抗日战争研究 1997年第 3期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表格可以看出, 193

29、7-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每年都有大量的将士阵亡,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A、 C项表述错误, 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抗战,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但却一再丧师失地,根本原因是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而不反动群众抗战。 2010 年 2 月 11 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 “图说近代南京 ”活动。 “图说 ”中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 天朝田亩制度 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

30、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1853年,太 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B、 D项表述均与图片史实不符。 A项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项太平天国是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D项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政府覆灭。故选 C。 考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

31、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教 材基础知识(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记忆能力,通过图文材料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1911年 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当时武汉街头的是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 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D满清已经灭亡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11年 10月武昌起义胜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任都督,故 A项错误; B项中华民国成立于 1912年元旦, D项满清灭亡是在 1912年 3月,均和题干中的时间不符,都可以排除,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点评:这种题目侧

32、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如某个年代、地名、人物、机构、标志性事件等。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教材知识的熟练掌握,否则就无从下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它的最主要功绩是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把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 D走上了独立的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答案: B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 C、 D项表述都不正确。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 点评:易错知识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一位历

33、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 “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 -方面是反帝国主义运动。 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 ”。请问此事件可能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文化大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该事件发生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 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 ”,该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简答题 学完古代

34、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这一专题后,小明结合最近看过的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设计了一道辨析题,让同学们在活动课上加以辨析: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一天,雅典公民帕罗 椰命令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亚哥斯完成农活,自己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会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这天的公民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第一项决定是设立雅典最高法院 由十将军组成的 “陪审法庭 ”,以受理公民投诉;第二项决定是根据 “自然法 ”,将一名贵族以 “民主妨碍者 ”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城邦。 请你指出上述这段文字表述中有误之处五例, (5分 )井说明理由。 (10分 ) 答案: (指出错误 1分,理由 2

35、分。 ) 有误之处: “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亚哥斯。 ”(1分 ) 理由:梭伦改革废除了 “债务奴隶 ”,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本邦男子不可能是债务奴隶。 (2分 ) 有误之处: “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 (1分 ) 理由:妇女在雅典不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 2分) 有误之处: “公民大会决定设立雅典最高法院 “ 陪审法庭 ”。 (1分 ) 理由:早在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就已设立雅典最高法院 “ 陪审法庭 ”。 (2分 ) 有误之处: “由十将军组成的 陪审法庭 ”。( 1分) 理由:雅典的陪审法庭由民众组成。 (2分 ) 有误之处: “根据 自然法 ,将一名贵族

36、以 民主妨碍者 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城邦。 ”(1分 )理由:自然法是罗马法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一种法律观念。而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2分 ) 试题分析: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利克里通过改革,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扩大五百人会议的职能;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但是雅典民主仅限于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民主权利。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与雅典民主制度不相符合的表述,并阐述理由。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 点评: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还可以 考查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公元前

37、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 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公元前 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另外还可以考查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系,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属于直接民主,代议制则属于间接民主形式。 综合题 答案:(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出具体内容也可; 2分)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分) ( 2) “求同存异 ”的方针。( 2分) ( 3)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 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分) ( 4)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

38、向正常化。(或: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重新走到了合作的起点。)( 4分) 试题分析:( 1)图 1反映了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2)图 2 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提出了 “求同存异 ”方针,促使会议 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 3)图 3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意义可以从对中国、对世界两个方面作答。 ( 4)图 4反映了尼克松访

39、华,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点评:本题还可以延伸考察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外交政策: 20世纪 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0世纪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改革开放后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 “议会之母 ”的称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英国 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之下,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 “君权神授 ”,并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材料二: 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1688 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斯图亚特二世。这是

40、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史称“光荣革命 ”。 材料三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材料五 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她品行端庄,深受人民爱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君主相比,她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有很大的不同。 【小题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王权力有何明显区别?( 2分) 【小题 2】材料三表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 2分)由此奠定了什么政体的基础?( 2分) 【小题 3】材料四的漫画反映了英王统

41、治的什么特点?( 2分) 【小题 4】根据材料五,指出当今英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3 分) 答案: (1)国王权力 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 ,( 2分) (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 2分。或确立议会权力至上) 政体:君主立宪制。( 2分) ( 3)统而不治。( 2分) ( 4)国家元首:民族团结的纽带;国家统一的象征。( 3分。任答其中两点即 试题分析:( 1)材料一: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 “君权神授 ”,认为君主的权力是神赋予的;材料二: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的光荣革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国

42、王权力来自议会。 ( 2)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目 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 3)材料四的漫画反映了英王虽仍然是英国的国家元首,但没有实际权力。 ( 4)直接依据材料五回答,英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国家元首,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有: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 “统而不治 ”,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议会掌握国家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是政府首脑,内阁对 议会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