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3566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福建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1年上海书展 ”上发现一本汇集近千个如 “达人 ”“杯具 ”“云计算 ”等新词的“潮词语录 ”,被媒体称为 “新新文明现象 ”。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是 A汽车的应用 B报纸的影响 C广播电视的推广 D网络的普及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列出的词语都是网络热词,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流行开来,故选 D。网络热词流行于虚拟和现实生活中,反映了大众的社会心理,形成了社会的共鸣,体现的是群众的创造。其它各项关系均不密切。 考点: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流行语言的变化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在现今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

2、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流行语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也越来越大。与此相关的改革后经济的发展的情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需要掌握。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 “民主 ”与 “科学 ”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有封建主义的剥削,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危机严重,继续探索救国之路。但是辛亥革命创立共和后以失败告终,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民主思想传播

3、和反对封建礼教的重要性。因此 “民主 ”与 “科学 ”口号虽然所发表的文章论述的不多依然成为基本的口号。据以上分析,答案:为 A。其它均错误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背景。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 “民主 ”与 “科学 ”的口号,反对传统道德。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说: “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所在,亳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 ”这说明 A青年毛泽东深受陈独秀的影响 B青年毛泽东崇拜陈独秀的学问 C毛泽东思

4、想来源于新文化运动 D毛泽东思想包括陈独秀的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所在,亳不旁顾 ”可以看出,毛泽东欣赏的是陈独秀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因此 B项说法不准确, A项正确,故选 A; C项错误,毛泽东的思想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D项明显错误。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实事求是作为理论精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这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也需要掌握。 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

5、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D发动启蒙 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不管什么政治运动,都没有发动群众运动,所以失败,因此他认为关键在于唤醒国人的灵魂,所以有了陈独秀等发动的新文化运动。故选 D。 A项应该为孙中山; B项应该为共产党; C项是 D项的一部分。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新文化运动是 1915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

6、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通过宣传新思想,启发民众的觉醒。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 “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这反映了 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作者提倡用国货 五四前后,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卖布谣的内容,体会其思想并联系作者 “新派诗人 ”的身份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C。也可用排除法,作者作为 “新派诗人 ”不会反对西方机器生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可排除 。 考点:新文化 运动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

7、冲击。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发展等都需要掌握。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 “爱国 ”却 “不爱 ”中国旧文化, “反帝 ”却崇拜帝国主义 “文化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这场运动主要是在文化领域,且具有爱国、反帝、否定中国旧文化的特点,在提供的选项中只有 D 符合这 些特点。其余三项这些特点不能全部具备。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新文化运动是 1915年

8、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 “赛先生 ”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说的是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项说的是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C项说的是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项说的是人们的精神的麻木。故选 C。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是 1915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9、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 某思想家在 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 变法造声势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中 “某思想家在 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可排除 A项为康梁变法造声势说法,百日维新是在 1898年,时间上两者不相吻合;判断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可排除 B项 “剔除传统

10、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这位思想家极力批判封建儒学思想;根据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可排除 D项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思想家主张通过变革,使国家适应时代潮流,而 不被淘汰。据此再结合有关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本题选 C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 1915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继续。 “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 :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 ” 这则材

11、料反映出 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 “西学东渐 ”,崇洋媚外 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崇洋媚外;从材料可以看出卢梭的思想影响很深,但是并未体现出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因此 D项错误, A正确。 考点:近代思想的传播 点评: 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西方思想也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西学东渐的几个阶段和影响等需要把握。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

12、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 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调运所学知识的能力。可结合排除法做组合类选择题。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 1921年中共建立后, 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 项可排除;从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这一信息中可见 是正确的。故选 B 考点:马克思主义传播 点评:伴随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越来

13、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毛泽东结合我国国情,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邓小平时期,也是结合国情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一国两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张,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 “驱除鞑虏 ”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民主政治 D推翻专制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 “驱除鞑虏 ”即推 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为创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创造条件,故选 D。 A 项体现不出; B 项是反帝的内容,在旧三民主义未明确提出;C项是指创立共和

14、,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影响的需要掌握。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 “三个面向 ”。 “三个面向 ”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 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三个面向 ”指的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体

15、现了教育在推动现代化和国家发展方面要发挥更为积极地作用。故选 A。 BC 项体现不出来; D项说法正确,但是不是其实质。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在 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5 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一壮举 ”是指 A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袁隆平的 “超级杂交稻 ”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答案:

16、B 试题分析: 2001年 1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故选 B。其他各项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在 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我国 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灿型杂交水稻培育成

17、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成就; 是在 1964 年; 是在 1965 年。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情况,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科技发展的表现也需要掌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8、 答案: A 试题分析: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 ”是指科研领域容许不同的学术争论,春秋时期的 “百家争鸣 ”是指不同的学派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故选A。其他各项错误。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的理解双百方针的内容。在文化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则是集中在政治主张上。与此相关的是双百方针的成就和它的曲折发展也要了解。 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 ”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团结一致 D戒骄戒躁 答

19、案: A 试题分析: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意思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和体制才是真的好政策和好体制。体现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故选 A。BCD项错误,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建党 90周年庆祝会上强调: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体现了党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始

20、终代表中国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可以看出,党始终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选 B。其他各项材料体现不出。 考点:三个代表思想 点评:三个代表思想在中共十六大写入党纲,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等也需要掌握。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 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 (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动摇

21、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传统的贞节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和抵制, 这种现象是新文化运动对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展开猛烈批判的结果, 说明了封建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已经被动摇。故选 C。 AB 项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妇女的解放和平等。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民主 ”与 “科学 ”的口号,反对传统道德,提倡新道德,妇女的意识也得到觉醒。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也需要掌握。 观察下面一段文字内容,其创作背景 是: “朦

22、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摘自:红色中华 民国 7年 刘大白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 D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可以看出,作者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得到广泛的传播。故选 A。民国 7年是 1918年,苏联尚未建成社会主义; C项国民大革命是在 1924年以后进行的; D项发生在 1921年。因此 BCD均错。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点评: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越

23、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毛泽东结合我国国情,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邓小平时期,也是结合国情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一国两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张,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近代史上,顽固派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的指责主要针对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孙中山 D康有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康有为变 法时期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孔子的权威宣传新法,托古改制。故选 D。 AB项主张维护清朝的统治,不符合 “其心则夷也 ”。 C项主张推翻清朝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

24、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宣传方式。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但是为了减少阻力,采用托古改制的方式。维新变法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在福建福州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 “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人心。 ”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 A 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孔子改制考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禁毒冲云霄 ”可以看出,此纪念馆纪念的人物应为林则徐,他领导了虎门销烟。此外,他还根据了解的外国的资料编写了四洲志一书,故选 A 考点:林则徐及其活动 点评: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 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显

25、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的气概;编写四洲志,翻译各国律例,主张向西方学习等,对后世影响很大。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现实意义在于 A澄清了 “亡国 ”与 “亡天下 ”的区别 B唤醒了人们的 “民权 ”意识 C批判了 “私天下 ”的君主立宪制 D使人们勇于面对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答案: D 试题分析: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唤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故选 D。 A项错误,是对顾炎武观点的表面理解; B项错误,顾炎武的观点并没有提出民权概念,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项材料未体现 .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

26、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等。明清新思潮的影响需要把握。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 “儒术 ”指 A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已经不是纯正的孔孟学说,而是适应了汉代统治的需要,吸收了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称为新儒学。因此 A正确 B错误。吸收了 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是宋明理学; D项是字面理解,没有实际意义。 考点:汉代儒家思想 点评:汉代儒家学说发展到了新

27、的阶段,成为了正统思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基本内容、影响等需要把握。 和谐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远怀,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体现的是天地万物与人的关系; 体现的是人与万物的关系; 强调的是人的才德的重要性。因此 都是符合人与自然地关系的,故选 B。 考点:先秦百家思想 点评:战国时期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儒家和道家思想。儒家荀子主张天与

28、人交相胜;道家庄子主张天与人不相胜。与此相关的各家思都需要把握。 “仁政 ”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 “天人感应 ”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C “臣事居,子 事父,妻事夫 此天下之常道也 ”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答案: D 试题分析:天人感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君主的权力是天赐予的,具有合法的统治天下的权力;天授予君主的权力并不是让君主乱用的,必修代天管理天下,实行仁政。故选 D。 A项说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 B项只是说了天人感应的一个方面且

29、不是仁政的方面; C项体现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因此 ABC三项均错误。 考点:天人感应思想 点评: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代天管理天下,任命应该服从君主的统治,君主也要好好的统治人民,否则将会受到天的惩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相关内容及影响等也许要掌握。 胡适说: “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的关系分析是 A片面的 B根本错误的 C正确的 D表面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胡适的意思是老子、孔子和韩非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的思想家都是因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体现了政治、经济决定思

30、想的理论,因而是正确的,故选 C。社会的大背景决定了思想的发展。战国百家思想都是因为战国时期大动荡,各家都提出了拯救社会的主张。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荡为各家提出自己的主张,发挥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各家的思想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B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

31、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 “无为而治 ”的道家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可以看出,温家宝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生活,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故选 A。BCD三项材料均体现不出。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国与国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夷夏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孔孟学说即儒家学说。儒家学说主张仁政,重民。体现在统治阶级方面,主

32、张仁政,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主张相互关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选 C。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儒家学说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基本内 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也需要掌握。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 “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墨子兼爱非攻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 “虚静以统天下 ”就是希望君主无为而

33、治, A正确。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与 “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相矛盾, B错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C、 D。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领域里出现了一股批判思潮,批判宋明理学和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为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了

34、质疑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想 D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是错误的,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天下应该服从君主的统治。因而董仲舒是主张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想;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即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因此 BCD 都是正确的。 考点:古代君民关系思想 点评:战国时期孟 子率先提出民本思想,荀子进一步发展为君民舟水关系;西汉时期儒家成为正统思想,但是君主专制也发展到新的阶段;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峰,但是思

35、想领域里却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潮。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期,君主专制的思想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 “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 “道德观 ”是指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B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B 试题分析: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以致用。故选 B。 ACD皆为宋明理学的主张。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顾炎武的主张:反对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其它主张如反对宋明理学、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等也需要掌

36、握。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的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B经济停滞倒退 C固守农耕自然 经济的生产方式 D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答案: C 试题分析: 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使新技术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故选C。明清之际尚未收受到西方的大规模的侵扰;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国家统一。因此 ABD均错。 考点:四大发明 点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思想文化这些都

37、阻碍了新技术在中国的运用。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但是在西方却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真是令人深思。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 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苏轼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词的有关知识。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属于豪放派。同属于豪放派的词人是辛弃疾,辛弃疾作美芹十论献给皇帝故选 D。 BC 均是婉约派。 考点:古代的文学 点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的成就和特点是常考的知识点。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

38、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另外,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需要掌握。 现代京剧的伴奏已在传统的锣鼓丝弦中加入了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文化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中国传统乐器有些本来就是外来的,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中西结合的改变 ,使得京剧不再姓 “京 ”了 历史是一个传承的过程, “旧中有新 ”也是 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外来元素的加入必然破坏本土文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意思是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新鲜的元素,这种吸收的结果使原来的京剧更加丰富多彩,因此 正确。故选 C

39、。外来元素固然会对京剧的发展产生影响,但京剧的主体不会因为伴奏乐器的丰富而发生彻底性改变。因此 说法错误。 考点:京剧 点评:乾隆年间徽剧三庆班入京为皇帝祝寿,后融合了其它艺术,发展成了京剧剧种。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是我国戏剧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 : “(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图书成为商品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印刷术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私人藏书很多,主要得益于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故选 D。 A项明

40、显错误; BC 项是藏书增多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考点:印刷术的发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印刷术在中国发展的情况,与此相关的四大发明在西方的影响:印刷术传到西欧,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新思想;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成了航海的工具也需要把握。 时代变迁会影响书法风格的变化。右图唐代的书法作品具有 “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 ”的特点,它反映的最突出的社会特征是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 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 C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D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 答案: A 试题分析: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和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是明清时期,与材料不符;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 应是在宋明之后

41、。因此 BCD均错。唐代大一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在文化上也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故选 A。 考点:古代的书法 点评: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殿堂里的瑰宝。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自觉地艺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我国古代的大的书法家如王羲之、张旭、怀素等他们的成就也需要掌握。 毛主席在沁园春 雪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他所说的 “风骚 ”主要是 A唐诗和离骚 B国风和离骚 C楚辞和汉赋 D国风和汉赋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基本的历史知识。 “风骚 ”指的是国风和离骚。 “风 ”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写作。 “骚 ”指的

42、是离骚,作者屈原,采用出国方言写作而成。故选B。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学 点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的成就和特点是常考的知识点。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另外,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需要掌 握。 下图为上海世博会的徽标,有关该徽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体现了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 用中国的书法隶书表达出世博会的精神 体现了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 表达了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A B C D 答案: B

43、试题分析:上海世博会的徽标中文 “世 ”字与应为字母结合体现了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多人合一,体现了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整体意蕴表达了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因 此 都是正确的。故选 B。材料图案不是中国书法的隶属。 考点:中国汉字文化 点评:汉字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借助于汉字布局的疏密得宜,书写出美感。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绘画艺术、戏剧艺术等也需要掌握。 宋人邢 m上疏称: “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 A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藏

44、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意思是宋人邢 m年幼时,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学生学习很不方便,效果不好;后来,雕版印刷术得到普及,真是儒生的幸事。由此分析,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故选 C。其他各项均与材料意思不符。 考点:印刷术 点评:印刷术属于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成就的发明和传播的情况也需要了解。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 伯

45、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一句谚语作为命题的切入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中国人的头 ”指的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其中典型代表是四大发明; “阿拉伯人的口 ”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法兰西人的手 ”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 C。 考点:四大发明的传播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四大发明传播的情况和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与此相关的中国古代科技取得成

46、就的原因及其他成就也需要掌握。 综合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小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孔子的 “救世之策 ”。( 3分) 材料二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虽使夫子 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 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小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观点。( 2分)李贽的思想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试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予以说明。( 6分) 材料三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儒学统一时代( 1902年) 【小题 3】依据材料三,归纳梁启超的观点,并列举史实加以支持。( 4分) 答案:( 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3分 ) ( 2)观点: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2分 ) 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