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历史(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1013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历史(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京卷)历史(带解析) 选择题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答案: A 2009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 “两会 ”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的时间是 A 1987年 B 1992年 C 1993年 D 1997年 答案: B 在一次虚拟的世界文化之旅中,下列文明古国境内,一座外形近似 “金 ”字且作为国王陵墓与权力象征的建筑,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它位于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属于伊斯兰教创

2、立者的活动是 A献身科学,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 B征服麦加,加速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的封建国家 D钳制思想,成为西欧封建精神支柱 答案: B 他通过哈姆雷特等代表作,批判封建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宣传人文主义精神。他是 A索福克勒斯 B莎士比亚 C梵高 D毕加索 答案: B 它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却使非洲丧失近亿的精壮劳力。它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罪恶的 “三角贸易 ” D疯狂迫害犹太人 答案: C 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回答第以下小题: 【小题 1】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捍卫民主法制的重要檄文有 权利法

3、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国际歌 A B C D 【小题 2】下列历史事件最有可能影响右图所示思想主张形成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1】本题考查的是英法的法治文学,正确的是 C项,独立宣言是北美的,国际歌是在巴黎公社时期鼓励无产阶级战斗的歌曲,所以排除。 【小题 2】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题目中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不反对封建专制,法美是共和政体,不是君主立宪 俄国历史上,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是 A 1861年改革 B十月革命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

4、 A 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基坦 D邓稼先 答案: C 20世纪 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答案: B 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国山东问题属于 “不许变更事项 ”。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应是 A凡尔赛和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 D华沙条约 约 言 答案: A 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和振作洪流中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A印度独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纳米比亚独立 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答案:

5、D 1995年 1月 1日,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它体现的世界经济形势主要是 A欧洲走向联合 B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C地区冲突不断 D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答案: D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珍妮机的发明 瓦特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飞机的问世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A B C D 答案: C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册封达赖、班禅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一国两制 ” 答案: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

6、据右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A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答案: B 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答案: D “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 ”, “苏湖熟,天下足。 ”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

7、元盛世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答案: D 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 “麻沸散 ”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答案: D 某通史巨著,叙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它是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答案: C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描述的郑成功的历史事迹是 A西行天竺 B抗击倭寇 C七下西洋 D收复台湾 答案: D 1853年,马克思说: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他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

8、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右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 A 1872年 B 1897年 C 1905年 D 1915年 答案: A 他们的斗争 “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里的 “斗争 ”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地点是 A南昌 B井冈山 C遵义 D延安 答案: B 右侧材料中 “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的任务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倒北洋军阀 C抵抗日本侵略 D争取和平民主 答案: C “时间: 1948年 9-11月;

9、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答案: B 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它的作者是 A左宗棠 B李宗仁 C聂耳 D冼星海 答案: D 综合题 ( 8分)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归纳 “商君 ”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 “始皇 ”“并天下 ”奠定基础的?( 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提及的 “北魏 ”、 “西魏 ”、 “北周 ”等

10、政权的更替示意图。 “从平城到洛阳 ”后,孝文帝推行的 “汉化 ”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2分) (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 1)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 2分) 分析:改革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2分) ( 2)示意图:( 1分)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1分) ( 3)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1分) 相同作用: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1分) ( 10分)历史长河中,时间的刻度因其记载的重大事件而具有特殊意义。 ( 1)结合所学知识,回

11、答问题。( 9分) ( 2)踏着时间的脚步,聚集每一个重大事件,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总体认识。( 1分) 答案: 答案:( 1)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 中美(中国和美国); 四( 4); 国有企业; 十三大; 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 9分) ( 2)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分) 填表题 ( 12分)阅读教科书及相关历史材料,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延续与变迁等概念,

12、在探究过程中反思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根据提示,完成探究活动。 教科书目录节选 (人教版) 历史材料 探究活动 九年级上册 材料一 大西洋沿岸部分国家(地区)在世界工业产量中的比重(出自大国的兴衰) ( 1) 1492年,航海家 到达美洲。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 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 2分) ( 2)电力的广泛使用,第 10课 资本主义 时代的曙光 第 14课 “蒸汽时代 ”的到来 第 20 课 人类迈入 “电气时代 ” 材料二 到 1995年,美国的生产总值占了全球的一半,而它的人口总数却只占全球的 6%。 美国史 材料三 冷战进程中,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消耗了经济实

13、力。 正是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 “特需 ”将日本从萧 条中拯救出来。 战争与世界 经济重心的转移 人类由 时代进入 时代。美国、 走在前列。( 3分) ( 3)材料一、二体现的世界经济重心所在地由 转移到了 。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全面爆发的 ,促成了这种变化。( 4分) ( 4)据材料三,归纳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外部原因。( 1分) ( 5)综上所述,从世界经济重心转入、离去的原因中,可以得到哪些正确的历史启示?( 2分) 第 21课 第一次 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册 第三 单元 第二次 世界大战 第 8课 美国经济 的发展 第 9课 西欧和日本 经济的发展 答案: 答案:( 1) 哥伦布; 大西洋。( 2分) ( 2) 蒸汽; 电气, 德国。( 3分) ( 3) 欧洲; 美国; 19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 4分) ( 4)美国的扶持(美国的军事采购)。( 1分) ( 5)启示:避免战争,维护和平;重视科技,发展经济。(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