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云南昆明官渡第二中学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体现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可知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制,因此是指宗法制; A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C是西周土地制度; D是地方行政制度,因此选 B 考点:宗法制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从考查的内容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考生要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作用,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 “20世纪 40、 50年代新中国政治建设 ”的图片展,以下不可能出现的图片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2、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疆各族人民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A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一届人大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在 1949年, B是在 20世纪 50年代, D是在 1954年, C是在1978年,因此 C与时间不符,答案:选 C。 考点:新中国政治建设 点评:本专题中,建国初期和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是重点,而建国以来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曲折则较少涉及。近年来考查的知识点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多次出现,是最重要的命题切入点。如: 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 16题考查了民
3、族区域自治制度,江苏历史第 12题考查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四川文综卷第 37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及其特点,天津卷第 12题考查了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考点,均为正面导向的主干知识。 与漫画直接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苏关系改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71年 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因此选 A。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高考命题考查本专题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趋势、演变原因及其影响,同时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考查学
4、生横向综合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从考查的能力要求层面看,不仅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学科初步能力,而且也很重视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深层次能力。 某学习小组在举办 “中国改革开放 辉煌的三十年 ”的主题活动中选 取了一些素材,其中不准确的是 A中国与苏联建交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成功举办 2008年奥运会 D香港、澳门回归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是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 B是在 2001年; C是在 2008年;D是在 1997年、 1999年,而改革开放始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因此选 A。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近年来,高考
5、逐步侧重于对中苏(俄)关系、中非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近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的考查。如: 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 36题考查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对外关系演变,福建文综卷第 18题、广东文综卷第 18题、上海历史卷第 30题、浙江文综卷第 21题均考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和对政策,全国文综卷 第 17题考查了 20世纪 60年代与西欧国家的关系,全国文综新课程卷第 34题考查了建国以来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2011年高考,天津卷第 12题考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等。可以预见,今后高考仍然将会以上述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
6、影响最广泛的法律,其中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公民法 B万民 法 C自然法 D十二铜表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对罗马早期习惯法作了总结,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选 D。 考点:罗马法 点评:继希腊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文明中心,而罗马法又构成这一文明的重要内核。罗马法经历了由早期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过程,其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体系逐渐完备。罗马法的创设成型,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 被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索利视 为 “所有现代民主制度源头 ”
7、的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波斯 答案: A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所创造出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法治、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多数人决策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选 A。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制开西方政治文明先河,为人类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整个人类政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直接或间接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影响,又对世界近现代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在
8、人类政治文明的成长历程中可谓是承上启下,又独树一帜,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继承性、多样性,向我们昭示了任何民主政治范式的确立、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潮流,更与各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政治力量的对比、自然地理因素息息相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说: “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所有的城邦公民都享有民主的权利 B城邦的所有公民都享有人身自由 C希腊城邦的利益应是至高无上的 D希腊公民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答案: C 试题分析: “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 ”说明古希腊各城邦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由此可以判断选 C。 ABD
9、表述都有绝对化的倾向。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古希腊民主政治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要关注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特征和作用。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这一规定出自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年宪法 C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影响: 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 “统而不冶 ”的地位,英国
10、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BD确立的是共和制; C中君主掌握大权,因此选 A。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注意归纳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为代表,开创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但各国国情不同,呈现不同的特征,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从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政体; 18世纪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巩固发展了君主立宪制。 1775年至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北美独立后建立起邦联政府; 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
11、发后,共和派与保皇派经过反复斗争,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起议会制共和政体。 1871年德意志以三次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国家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18371901 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无所事事 B “统而不治 ”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答案: B 试题分析: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国
12、王作为英联邦的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注意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规律: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美国 1787年宪 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种权利架构主要体现了 A自由平等的原则 B权力制约与平衡 C主权在民的原则 D天赋人权的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防止专制和独裁,维护
13、了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近代代议制部分要注意比较中西方早期政治差异及原因;比较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概括各自特点,并作出客观评价;思考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启示。 “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 ”。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 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 1787 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14、,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美国 ”是指结束了邦联状态,强化了中央集权,较为稳定统一的美国。因此选 B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近代代议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征,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特点、 1787年宪法的内容与作用,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及政体特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历程等。相对而言,较多地侧重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近代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的代议制虽然从形式上看也属于民主制,但与其他国家差别很大,也往往会成为重要的命题区域,对此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复习时要注意冷点热处理。此外,在复习
15、本单元时应 注意联系我国的近现代民主政治和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多样性。 据统计, 1791年 1875 年的法国共颁布了 12部宪法。这说明法国 A民主制度悠久 B民主制度完善 C民主进程曲折 D保留君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近代以来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 1)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频繁发生革命; ( 2)共和制与君主制长期斗争,最终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注意规律总结: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总是在曲折 发展中前进的。 19世纪 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确立了资产阶
16、级代议制,其中德国的政体是 A联邦制 B君主专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德国统一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政体,这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但是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造成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归纳英、法、美、德政体的特点: 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议会权力至上,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其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的特点。 美国 总统制共和制,立
17、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三位一体,共和制是根本,总统制、联邦制是表现。 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总统执掌行政权,可参与法律的制定,但总统的权力受到内阁和议会的制约。其确立过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 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实,立 宪是虚。君主拥有广泛的权 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列法律文献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是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 1787年宪法 法国 1875年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 确定的是民主共和政体,因此选 D。 考点:近代
18、代议制 点评: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点定位】(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突出考查 议会、内阁与国王之间的权力制约; 1832年议会制改革进步性与经济背景。( 2)说出美国 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着重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体系。(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强调从两部宪法的内容引出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对国家元首、政府、议会权力的配置与制约。(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
19、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从政治进步性和阶级属性角度进 行简要分析。 周恩来在国际社会中享有 “红色外交家 ”的美誉。他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兵乓外交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在 1971年,有利于中美关系改善; B.是在建国初期,强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是在建国初期,先清除帝国主义的中国的残余执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的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D.1955年 4月, 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
20、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从命题角度上看,本专题主要是以史实或时事为依托,检测学生横向综合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在复习时注意把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性,同时结合时政热点,深层挖掘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下表体现了新中国的 2000年少数民族地区状况调查表 省级 地级 县级 乡级 5个自治区 30个自 治州 116个自治县 1356个民族乡 3个自治旗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
21、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建立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最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因此选 C。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 点评:新中国民主政治本专题与当今社会热点联系性较强,易于创设新情景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建议考生们高度重视和关注,通过对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其作用的分析,探讨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以及形成原因。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哪一条路线最合适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 圆明园遗迹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北伐战争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西柏坡 北京天安门 C山东曲阜孔庙 圆明
22、园遗迹 革命圣地延安 D虎门销烟历史遗迹 北京故宫 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答案: B 试题分析:旧民主主义革命是 1840-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19191949 年;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圆明园遗迹、孙中山先生纪念馆见证旧民主主义革命;山东曲阜孔庙见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因此选 B。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评:从高考角度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本专题在近四年全国新课标地区命题达47次之多,其中 2012年有 14次。命题的侧重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如 2012年山东文综第 13题、 2012年四川文综第 19题等。本专题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一般为 3 4 分;非选
23、择题偶有涉及,分值在 8 分左右。如 2012年安徽文综第 36(2)题。本专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下。 “六王毕,四海一 ”、 “海内为郡县 ”,完成以上功业的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秦始皇 D周武王 答案: C 试题分析:秦始皇灭东方六国 ,实现国家统一 ,全面推行郡县制 ,因此答案:选 C。 考点:秦始皇 点评:人物分析类选择题: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解题时要注重人物,做上记号后认真审题。 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按军功 B科举考试 C按
24、门第 D按品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因此选 B。 考点:科举考试 点评:科举制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它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备受西方文官制度的推崇。因此要关注科举制的背景、特点、意义和评价。 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 处,这一变化表明 A皇权代替相权 B皇权日益强化 C皇权与相权矛盾消除 D皇权与相权妥协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初废除丞相已经表明皇权与相权矛盾消除,再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皇权空前强化,达到顶峰。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25、集权制度 点评: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分封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 “汉承秦制 ”,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
26、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 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黄海海战 C抗日战争 D义和团反帝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是在 1840-1842年鸦片战争时期, B是在 1894-1895年甲午战争时期, C是 1937-1945年, D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因此选 A。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评:列强
27、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本专题是高考命题密集区之一,高考考查的比重相当大,列强侵华的影响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高考考查的主题内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民主革命的历程、抗日战争等是命题的重点。 1895年,台湾人民 “鸣锣罢市 ”,发布檄文: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出现这一局面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激起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A签订于 1842年, B签订于 1860年, D签订于 1901年,因此选C。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
28、主革命 点评:复习列强的侵华史,要注意从政治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等综合分析,归纳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史实和影响,并结合世界历史发展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和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共同纲领 D三民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 C 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临时宪法, D 是孙 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纲领,A是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以土地问题为核心的方案,但不涉及发展资本主义; B符合题意。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评: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的重要纲领,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
29、对立、相互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社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超越社会条件,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歌词反映的时代
30、主题是 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可知是针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AC不具有具体的针对性, B是属于经济斗争, D符合题意。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评:本专题的命题将会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是链接性考查。命题多会运用新情境、新材料设计考查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中重大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191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被称为 “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 ”,其主要原因是 A建立了与美国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 B推翻了 清朝封建统
31、治 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错在 “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 ”的说法,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非总统制,这与美国不同; BD与 “美国式共和国 ”说法不符,因此选 C。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评:复习本专题,注意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深化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程;二是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展开的追求民族、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 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C
32、试题分析: A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B是资产阶级改革; D是无产阶级为主力的民主革命斗争; C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斗争,属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称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每逢周年,史学界还搞了许多隆重的纪念活动。辛亥革命在高考命题中的地位也比较突出, 1995年以后几乎每年都有题目涉及到。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社会变革的角度还是从近年的高考要求来看,考察和掌握这次革命的背景条件、基本线索、历史功绩和失败教
33、训等内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图是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的情景,依据图片信息判断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A 1911年 B 1916年 C 1919年 D 1927年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湖北军政府成立,以十八星旗为旗帜,因此选 A。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逐步把目光和心思从唐虞盛世转到了中国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在中西比较中以新的思维对传统的专制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们从救亡图存出发,从不满君主专制、羡慕民主政治到反对专制政体、建立民主政治,从忠君爱国到抑
34、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从理论学习到政治实践,力图在中国建立一个西方早已出现的民主政体。如果说戊戌维新就是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尝试,那么,辛亥革命则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 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 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成为一种时代意识。 对联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抗战胜利 D抗美援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可知是指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
35、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 “和约 ”上签字。因此选A。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评: 从高考的角度看 ,要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主要过程、历史意义等认识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进而比较和把握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点。 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邓世昌 刘永福 张自忠 A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 B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 C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
36、,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抗争,因此选 A.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点评:复习本专题时,应注意渗透社会现实热点。注意近代中华民族独立与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内在联系。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它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军激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城市。这座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北京 D重庆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1937年 8月国民政府在上海一带组织了淞沪会战 ,粉碎日军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因此选 B 考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
37、民主革命 点评:本专题是高考命题密集区之一,高考考查的比重相当大,列强侵华的影响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高考考查的主题内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民主革命的历程、抗日战争等是命题的重点。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38、。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 府,辅相者曰:中书省 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 官制 ( 1)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判断 分别是什么政治制度?( 4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问题上存在哪两种意见?秦始皇最后选择了谁的意见?( 6分) ( 3)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2分) (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分) 答案:( 1) 是宗法制 是分封制 ( 2)
39、两种意见: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最后选择了李斯 的意见,实行了郡县制。 ( 3)行省制。 ( 4)由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或答: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严。) 试题分析:( 1)注意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考察的重点,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两者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起到了有效维系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作用。 ( 2)六国消灭,混战停止 后,
40、历史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 221年,刚刚统一全国,嬴政就立即召开了一个御前会议,讨论这个问题。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是 :周朝的分封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巩固藩属的作用削减,诸侯王的势力增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必然危害中央的统治, “安宁之术 ”主要是:废分封制,设立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 3) “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说明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4)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 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
41、文明复习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从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影响;归纳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当时西方政治状况,分析不同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比较不同时期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的异同,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内容。 本单元制度概念较多,复习时要注意对历史概念内涵、外延的把握,要特别突出对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三省六部 制、行省制、科举制等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应从概念制度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历史特点等方面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本单元与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复习时应重视将
42、主干知识与现实社会热的联系起来综合理解。如选官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监察制度与反腐倡廉、中央对地方管辖措施与国家统一等。 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图一 资政新篇书影 图二 1912年 1月 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图三 1919年 5月 7日,上海各界两万余人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 (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依照图片信息,完成下表( 12分) 图号 反映大事 主要领导人 运动性质 历史意义 图一 洪秀全 图二 孙中山 图三 陈独秀 ( 2)从上述大事
43、的发展结果上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3分) 答案:( 1) 图号 反映大事 主要领导人 运动性质 历史意义 图一 太平天国运动 ( 1分) 洪秀全 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 1分)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 2分) 图二 辛亥革命 ( 1分) 孙中山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分)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图三 五四运动 ( 1分) 陈独秀 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1分) 体现了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分) ( 2) 中国人民的抗争,使中国避免了完全沦为殖
44、民地社会; 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此重任。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首先判断出图一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图二 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图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2)注意归纳线索,近代前期的四次列强侵华战争(要包括 1883-1885年中法战争,应该是五次),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过程中,为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由于农 民阶级和资产阶级
45、自身的局限性,运动先后失败,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也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点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列强入侵和世界革命形势影响下进行的,所以复习时应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也可以联系必修 2中的 “工业革命的影响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 3中的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选修 2“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等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一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
46、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 第九条 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 ) 材料二 第二帝国 18年间,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膨胀。他们凭借日趋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大的社会影响,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攻势重新提出了对政权的要求 让 马蒂耶法国史 材料 三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
47、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 6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议会 拥有这样的权力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怎样的状况?( 3分) ( 3)法、德两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2分) 答案:( 1)权力:立法权、总统选举权、行政制约权。(答出任意 2点可得 5分) ( 2)状况: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共和派力量增强。 ( 3)说明:代议制民主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议制的民主差异是由各国国情所决定的。 试题分析:( 1)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