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3604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 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 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 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原有的真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 ”说明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 A正确, “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 ”说明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

2、 ”C项说法正确, B项说法符合史实, D项表述错误,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时孔子的政治符号色彩才开始浓厚起来,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点评:儒家思想起源于我国春秋晚期,为孔子所创,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享受特殊礼遇,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直至今日,复兴国学的内容中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 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 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3、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鲁迅强调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东西方发挥的作用有巨大差异,这说明了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所以 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A B 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D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点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并称为四大发明,高考对其的考查一方面是集中在这些科技成就产生的年代以及发展历程,另一方面

4、是考查他们对西方近代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元时期出现并深 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是( ) A造纸术 B灌钢法 C雕版印刷 D活字印刷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A出现在汉代, B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C出现在唐代, D出现在北宋时期,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 、推动科

5、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退 D经济停滞倒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大发明未能推动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不利于科技在社会生产的推广东河广泛应用,自然也就无法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所以答案:选 A, B项只是不利于科技发展的外因不起关键作用, C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明清时期的社会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点评:本题意图是通过探究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中西文明产生影

6、响巨大反差,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挥应有巨大作用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专制制度的阻碍和内在思想文化观念对其发展的抑制,当然最根本性的因素在于中国特有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使科技成就难有较大的推广作用。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作者是王实甫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的瓦子表演节目中,所以 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A B C三项活动出现均早于宋代,有

7、可能在清明上河图中再现出来,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点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绘画内容上来看其属于风俗画。对于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准确把握其发展历程是有效应对考试的必备要领,可对其发展历程作如下归类:其一,按年代的顺序整理;其二,按绘画的内容整理,并牢记每种绘画的风格和特点。 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8、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是楚辞,节选自屈原的离骚, 是唐诗代表作,作者杜牧, 是元曲的马致远代表作, 是宋词,李清照的代表作,以时间为序排列应该是 ,故答案:选 A。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点评:准确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是高考大纲中的基本要求,这就 要求学生必须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同时还应关注。某种主流文学形式与其产生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促使这种文学形式产生的原因有

9、哪些,牢记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005 年 10 月 31 日,中国八大剧种 京剧、昆曲、越剧、豫剧、黄梅戏、河北梆子、川剧、粤剧的领军名家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历史性的首次同台演绎各自的经典名曲,被誉为文艺界的一大盛事。下面对其中四种剧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百戏之祖 京剧 中国国剧 昆曲南国红豆 粤剧巴蜀奇葩 川剧 B百戏之祖 粤剧 中国国剧 昆曲南国红豆 京剧巴蜀奇葩 川剧 C百戏之祖 川剧 中国国剧 昆曲南国红豆 粤剧巴蜀奇葩 京剧 D百戏之祖 昆曲中国国剧 京剧南国红豆 粤剧巴蜀奇葩 川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戏曲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昆曲起源较早,融合多

10、种艺术形式是中国的百戏之祖,京剧最能代表中国的戏曲艺术和水平是国剧象征,粤剧源于两广,川剧是四川地方戏曲的代表,故答案: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 点评:元代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时期,对以后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 产生重大影响。高考中多从戏曲艺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以考查。本题考查的京剧只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一个方面。在高考中可能还会考查其他戏曲形式,希望引起关注。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的起源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 “豆腐本为淮南王术 ”,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 C

11、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 “豆腐作坊石刻 ”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史料价值的高低遵循实物史料价值高于文字材料的规律,其中以出土的文物史料价值最高,所以在备选项中 D项是实物史料,其价值明显高于其他三项 A B C 文字材料的价值,所以最可信,故答案:选 D项。 考点:史料的价值 点评:新课标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 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 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 不

12、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 古发现等; 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林则徐被誉为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其主要含义即是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正确但意义没有 C项重大, B是洋务派的主张, D是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故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

13、略的思想潮流 点评: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 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这可能要比地主阶级直接向西方学习军事的直接作用要大,本题即是从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查。 “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 ”,有诗云: “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 种 “西学中源 ”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A反对学习西方 B为变法作解释 C宣传西用中体 D维护中华文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14、力,洋务派倡导 “西学中源 ”说的目的在于为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减少阻力,实现其富国强兵的目的在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两项说法错误, D项说法不够准确。 考点: “中体西用 ” 点评: “中体西用 ”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本质含义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举技术实现其富国强兵进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这一思想的表述尽管不够科学和准确,但在当时中国的现有环境下也是唯一能推动清政府作出变革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应给以正当性的评价。 对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要 ”的思想解释教为全面的是( ) A把传统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

15、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学为体,西学为要 ”即是中体西用,就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举技术实现其富国强兵进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所以 B项说法最为合适, A项说法不够全面, C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 D 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所以答案:选 B。 考点: “中体西用 ” 点评: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应有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应关注其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积极: 中体西用思想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

16、; 中体西用给人们思想以新的启示,即学习外国的东西,必须结 合本国的实际;消极, “中体西用 ”为西学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虽然中学是体、但西学既然已经为用,它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传统框架,取得了合法地位,从而有利于打破国民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传统文化心理障碍。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 ,主要 “新 ”在 ( )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是三者的共同点, B 是前期新文化运动最突出的特征, C

17、 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表现,D是后期新文化运动主要特征,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思想的比较 点评: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 “器物 ”转向学习 “制度 ”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8、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改革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 “器物 ”的思潮,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 “制度 ”制度变革的维新变法运动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但这两者背后的经济根源则是相同的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只是其促进其转变的重要原因, D在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 流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这也是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19、,资产阶级)领导的反侵略斗争失败所得出的重要启示。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 “公养 ”、 “公教 ”、 “公恤 ”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 6岁入 “小学院 ”, 11岁入 “中学院 ”, 16岁入 “大学院 ”, 20岁毕业。经过长达 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 ”说明了康有为深受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20、, 正确, 说法错误,民主共和意识是资产阶级革命所积极倡导的主张, “必须推行 “公养 ”、“公教 ”、 “公恤 ”的社会福利制度 ”表明 说法正确, 在材料中最后一句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 B项。 考点:维新变法思潮 点评:康有为、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标志着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由器物文明开始深入到制度文明的层面。但是他们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时却给了他披上了传统文化的外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阻力,但也表明其力量的弱小和软弱。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有 理

21、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逐渐形成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创立 “心学 ”,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 演变 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宋明理学的知识可以判断出 三项表述正确, 说法错误, “心学 ”的开创者是南宋的陆九渊,王阳明是 “心学 ”的集大成者,故答案:选 B。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主要是指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高考中将二者进行对比考查成为最常见的考查方式和角度。在高考中还应关注其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消极: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

22、造性。适应了统 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是

23、因为其自身学说不断调整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其正统地位的确立也是统治者大力倡导的结果,所以 项表述正确, 说法错误,在儒学处于正统地位之时,佛教和道教在中国都得以广泛的传播,故答案:选 D。 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 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董仲舒认为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24、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反映了 “天人感应 ”的思想 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董仲舒 “天人感应 ”的思想内涵,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 说法正确,符合 “天人感应 ” 思想特征,故答案:选 D。 考点: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 “君权神

25、授 ”。他提出了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还提出了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三纲五常 ”。 不仅开启了儒学的神学化之路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 ) A儒家的 “仁政 ”思想 B荀子的 “性恶论 ”思想 C法家的 “刑不避大夫 ”思想 D墨家的 “兼爱 ”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子的 “兼爱 ”思想反对儒家所强调的 “爱有差等 ”的观点

26、,积极倡导 “爱无等差 ”是一种博爱思想,受到当时儒家和法家的攻击,所以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诸子百家的思想 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涵义的情形之下,在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27、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但其思想中却融合了大量法家思想,这使得他能成为法家两位著名人物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他是一位 “承儒启法 ”式的人物,强调 “礼法并用 ”,所以答案:选 C, A是荀子的天道观, B是人性论, D是荀子的民本思想为法家所反对。 考点:诸子百家的思想 点评: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以为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因为他上承儒家孔孟后启法家韩非李斯,是以为 “承儒启法 ”,讲求儒法并重的独特人物,本题即是最好的反映和说明。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

28、 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 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的目的在于使儒家思想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只有这样儒家学说才有可能取得独尊的地位,所以 C项说法最符合题意, A D两项说法明显不符合这一意图, B项是 C项的结果,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点评: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其能否迎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而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正确。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法家和道家学说主体地位的变迁中得到说明,其实儒家说明,法家学说和道家学派就其主张而言都有去合理性,他们也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地方存在。 “汉武帝所

29、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 “尚法尊儒 ”,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 “独尊儒术 ”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尽管接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实际上依然重视法家思想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所以 A B 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D项说法错误,此时儒家

30、思想处于独尊地位不可能沦为法家的附庸,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点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其它思想被消灭和消亡。此题还可以作如下变形: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D ) A汉武帝治国施政的核心在于 “尚法尊儒 ” B “独尊儒术 ”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取得正统地位,其它思想消亡。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

31、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学说不断调整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其正统地位的确立也是统治者大力倡导的结果,所以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项 说法错误,儒家思想遭遇过佛教思想的挑战,故答案:选 B。 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

32、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唐诗 “慢束罗裙半露胸 ”、 “绮罗纤缕见肌肤 ”,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 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 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强化 C程朱理学的盛行 D审美意识的觉醒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唐宋妇女服饰的巨大反差主要在于宋

33、代程朱理学的推行使女性处于封建礼教思想的高压之下,在外形服饰方面趋于保守,所以答案:选 C, A D 两项说法错误, B 项说法不准确,唐宋时期皇权专制都在强化。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

34、熹关于 “天理 ”与 “人欲 ”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 ) 把 “天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天理 ”和 “人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朱熹强调了 “人欲 ”中包含有天理的因素,所以 “天理 ”和 “人欲 ”并非完全对立,而是 “天理 ”和 “人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符合材料含义,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在继承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道思想,使儒学的发展进入思辨化的层次,将儒学的发展推

35、动到一个新的 阶段。但是程朱理学在被官方接受之后,变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力的工具,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 ) A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D “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宋明时期理学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积极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而 C项则明显强调人私欲的正当性与理学思想不符, A B D三项都是理学的重要观点和

36、主张,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主要是指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二者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做人难!做女人难 ” 请问这个 “难 ”的深刻含义是 ( )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 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受中

37、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所以要艰难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承受沉重的社会舆论压力,思想上背负沉重的负担,这是 “做人难 ”字最为主要的含义,所以答案:选 D, A B 两项说法明显错误, C项说法过于片面。 考点:程朱理学的影响 点评:程朱理学尽管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但依然大量继承了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积极影响。然而对其的消极影响也不能忽视,程朱理学在被官方接受之后,变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力的工具,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尤其是

38、将道德约束上升到天理的层次更加深了中国人的思想重担。 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家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创立了 “仁 ”为核心的儒学 B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C朱熹以 “天理 ”“人欲 ”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D顾炎武继承了 “仁、义 ”观念,提倡 “经世致用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孔子,董仲舒,朱熹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A C D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B 说法错误,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是在西汉初年,当时佛教尚未传入,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点评:儒家思想在

39、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民本思想浓厚,西汉时期神学化色彩浓郁,两宋时期又体现出了哲学化和思辨化的内涵,明末清初又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民主色彩。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 “民本 ”。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 ) 韩非子 孟子 黄宗羲 李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儒家思想中民本思想是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孟子和黄宗羲都积极主张民本思想,所以 正确,而韩非子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强调加强君主专制和以严刑峻法镇压人民反抗,不符合民本特征,李贽强烈反对程朱理学的虚伪,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40、述求,也为明确强调民本的重要性,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容 点评:民本思想是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亮点的内容,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除此之外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和教育思想也都值得积极肯定,他们对 于今天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依然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近来 “国学热 ”的出现,人们开始更多地深入思考儒学影响的全面性。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4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结合相关知识可知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说法明显错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代而非春秋战国时期,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现象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的根源和思想文化现象的推动。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百家争鸣 ”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或原因; “百家争鸣 ”与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文艺的 “双百方针 ”的差异。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表述不

42、正确的是 A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都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 “仁政 ”思想是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战国后期,儒学逐渐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D董仲舒提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各异,在备选项中 A C D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B 项说法错误,孟子主张统治者实行 “仁政 ”而荀子则强调 “君舟民水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点评: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

43、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 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 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 “程朱理学 ”的思辨化; 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 材料一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 欣然笑曰: 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北大李零教授对此的评价是: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

44、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 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 中庸注 礼运注 请回答: ( 1)请分析孔子沦为 “丧家狗 ”的原因。( 2分) ( 2)材料

45、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 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5分) ( 3)材料四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4分) (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 素。( 2分) 答案:( 1)原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求,所以不被当时重视; ( 2)态度:材料二独尊儒术;材料三批判孔教。 原因: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材料三: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尊孔复古逆流泛滥;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 3)思想家及主张:孟子的

46、“民贵君轻 ”思想(或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思想)。( 2分) 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 ( 4)主要因素: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 试题分析: ( 1)从材料一中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可以找到答案:,即政治理想与现实统治需要的脱节,结合孔子所处时代背景即可回答出问题;(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文字叙述中可以归纳出二者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再结合董仲舒和陈独秀各自提出的观点的历史背景即可找出对儒学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3)从材料四中文字 “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可以看出这是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从而不难发现康有为思想受到孟子或黄宗羲思想的影响,其思想特点是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披上儒学的外 衣,即托古改制;( 4)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回答影响儒家思想历史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比如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等。 考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点评: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 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 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 “程朱理学 ”的思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