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3619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 材料中的 “原理 ”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 “原理 ” 作者对 “原理 ”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作者对 “后世 ”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A B C D 答案: B 黑格尔在评价普罗泰戈拉的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时说, “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这句话的 “伟大 ”之处在于 ( ) 强调了人的价值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

2、量一切的尺度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 A B C D 答案: B 马克思说: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些 “革命因素的发展 ”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出现了 “价格革命 ”和 “商业革命 ”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答案: D 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

3、立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 “转折点 ”是指 ( )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 B 图是反映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经济的漫画,图中情形出现的政策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五年计划的实施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答案: D 19041905 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 “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4、 ) 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A B C D 答案: D 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 A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 B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 ” C “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 ” D “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 答案: C 2000年 3月 28日人民日报指出: “在过去 20年间 ,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 6倍,但 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 在过去 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 49个,世界绝

5、对贫困人口从 5年前的 10亿增加到现在的 12亿;工业化国家与 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 70倍。 ”该文章表明 经济全球化 ( ) 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跨国界流动 使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公平 正在加剧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 扩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 A B C D 答案: B 该图是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 )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据表可知,

6、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答案: C 曾经有一 家英国杂志社评论说: “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 欢乐颂 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 永别了,不列颠 。 ”这段文字反映了 A冷战时期英国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 B英国人哀叹日不落帝国无可挽回的崩溃 C

7、英国与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疏离 D部分英国人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一体化进程 答案: D 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美术创作以新的 视角描绘宏观世界(包括光和空气氛围),成果丰硕,异彩纷呈。现代美术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对色彩和视觉深入研究 B摄影技术和动画技术的日益成熟 C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 D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日益变化 答案: C 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任何一个研究、解释历史的人,都有意无意地遵循着一种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下列不属于历史观的是 ( ) A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B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 C “太极生阴阳

8、,理生气 ” D “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 答案: C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非公有制 ”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 “合理调整工商业 ”到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再到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最终发展 “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B政府日渐放松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C中国政府对外开放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答案: D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

9、: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 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 “资产阶级的 ”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 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答案: C 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 “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

10、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直隶省 答案: A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 A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 B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C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 D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 答案: D 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他们珍藏着当地官员前来恭贺其祖先时赠送的条幅,上写着: “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 ”。这幅对联提到的 “少年 ”可能 ( ) A因门第显赫而在 “乡举里选 ”中脱颖而出 B通过科举考试 “状元及第 ” C因少年成名而备受中正官青睐 D最早可能生活在唐代贞观年间

11、答案: B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 “新的历史条件 ”是指 ( )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市民工商阶层的出现 A B C D 答案: C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 “我之廉价工人,彼 (日本 )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 (日本 )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 上述历史现象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 A加速了落后生产方式的解体 B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有效地推动了中国

12、内陆的开发 答案: D 传说湖南名士叶德辉写了副对联: “男女平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对这则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此材料最早出现在民国初年 B反映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 C我国阳历是从民国纪年开始 D是民国政府对外开放的体现 答案: D 清未有官员惊叹: “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 紊亦已甚矣。已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 ”这一惊叹可以表明 ( ) A近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已经完全欧美化 B清政府即将因为腐败走向灭亡 C西方生活方式对近代中国已有深刻影响 D

13、晚清革命有了扎实的民众基础 答案: C 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 1889年和 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 1889年数字系 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 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是全国的交通枢纽 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 B C D 答案: B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

1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 “孔子加耶稣 ”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 现象表明 ( ) A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 B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可自由传教 C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郭士立推动中国报刊本土化发展 答案: C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 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C抗日战争进入

15、相持阶段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答案: B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 “本月忧患最深 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 “忧患最深 ”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D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答案: C 综合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梭伦改革: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 侧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

16、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商鞅变法:设立 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 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 “本业“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者 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 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 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

17、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 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从 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 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 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 (克里米亚 )战争显示出农 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 “叛乱 ”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 “农民改革 ”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

18、,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 3 分)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 政治带来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2分) (2 ) 依据材料二,概括 “现代化 ”的基本含义。 (不得摘抄原文 )(1分 ) (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2分)材料四中,日本没有 “骤然强搬硬套 ”,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所谓的 “民族传统 ”,请举例说明。( 2分) 答案:( 1)共同之处:等级的划

19、分、官吏的任免、涉及到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3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分) ( 2)含义: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 (1分。摘抄材料不给分。必须涉及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和 “社会转型 ”两个概念 ) ( 3)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度。( 1分)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 1分)保留了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 1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分) 材料一 民族主义在中世纪尚未成型,当时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

20、人都使用拉丁语 因而在那些世纪里,无人知晓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 民族主义直到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出其近代的形式。由于 西欧的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而国家也就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已经是由公民 (19世纪末以前仅指有财产的公民 )组成的。 -上述材料均引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 “西夷 ”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 “西夷 ”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

21、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 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 “中华民族 ”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 1902年 2 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光明日报 材料三 德意志人在普鲁士的领导下于 1866年击败奥地利,于 1870 1871年击败法国,然后建立起了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到 1871年民族主义的原则已在西欧获胜。在此之前,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

22、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运动。其中典型的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等。 -全球通史 材料四 在北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各殖民地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地移民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 美国人民经过 6年多的艰苦抗战,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上册 )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 (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等概念的主要原因和目的。 (3分 ) (2)根据材料三、四及

23、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与北美 “民族主义 ”获胜方式的异 同。(3分 ) (3)概括 19世纪中期东西方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特征。 (4分 ) 答案: (1)民族即国家,国家由公民组成;民族、国家必须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资产阶级应掌握国家政权。( 2分)原因: 19世纪末,外国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1分)目的:通过宣传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使中国走 上君主立宪制的发展道路。( 2分) (2)相同:增强民族凝聚力,通过战争获得胜利。不同: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美国通过民族解放战争获得民族独立。( 3 分) (3)不同特征: 东方主要属于反殖反封建斗争; 西方具有

24、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3分) 材料一 对 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一位英国政论家是这样描述的: “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一一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成品返回全球各个角落。这种 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了人类的兄弟之情。 ” 材料二 20世纪初,世界市场业由 “看不见的手 ”操控着。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 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 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 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

25、团和经济集团。 1933年 6月, 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 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 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 10月 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 1)材料一反映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4分) ( 2)根据材料二,说明 20世纪初世界市场存在的主

26、要问题。( 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 3分) ( 3)材料三中特里谢主张 “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 体系 ”,你认为这一主张能实现吗 说明你的理由。( 4分) 答案:( 1)特点: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分) 原因:工业革命是其主要动力,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是形成的重要方式。( 2分) ( 2)问题: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在贸易、关税、汇率等方面缺乏规则(或出现严重争端) (2分 ) 解决: 1944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7年成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3分) (

27、 3)不能实现。( 1分) 理由:布雷顿森林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 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带来一个透明、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 2分)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彻底避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1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太祖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32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 -中国全史 材料三 各州对其它州的

28、公共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国会可用一般法律规定此类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的验定方法及其效力。 凡在任何一州被控犯有叛国罪、重罪或其它罪行的人并于另一州被缉获时,该州应即依照该人所逃出之州的行政当局的请求,将其交出,以便押送到对该罪行有审理权的州。 合众国应保障联邦各州实行共和政体,保护各州免受入侵,并应根据州议会或州行政长官 (当州议会不能召集时 ) 的请求平定内乱。 -1787年联邦宪法 (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 “斑马式 ”的地方制度的具体内容 及其造成这种制度的主要原因。结合图二所给信息,归纳这两个不同时期中国政府面临的相同的问题。( 4分) ( 2

29、)依据材料二,概括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政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 7分) (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突出了美国政体的何种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的异同点。( 4分) 答案:( 1)郡国并行制。( 1分)原因:汉初国力薄弱,为了巩固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 2分)相同的问题: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 1分) ( 2)特点:将地方权力全部收归中央;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 3分)评价: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导致 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的不断扩充,造成后来政府财政困难和军事势力的下降,埋下了积弱积贫的祸根。(

30、4分) ( 3)特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治相结合的联邦共和政体。( 1分)相同点:都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1分)不同之处: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封建制时代强化统治的措施,材料三是资本主义时期。( 2分)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 “然后知不足 ”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

31、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 (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 “第一期 ”与 “第二期 ”的主要事例 。( 3分) ( 2) “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有哪些重要内容?( 3分) ( 3)结合梁启超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学西方历程的认识。( 4分) 答案:( 1)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答出其 3个给 3分)。 ( 2)新文化运动( 1分)。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2分) (3)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 2 分);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 2 分)。(只要言之成理,均给分,最高不超过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