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孙中山遗嘱: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是如何唤起民众的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同意改组国民党 1924年国民党 “一大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创办黄埔军校 应冯玉祥之邀北上,发表北上宣言 A B C D 答案: D 1922年,胡适开具了他心目中 “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 ”,其中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列为一组。这些人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主张
2、实行君主立宪制 B倡导实行民主与科学 C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 D其思想对知识界影响重大 答案: D 1926年 3月 25日新青年发表了瞿秋白的国民会议与五卅运动一文,对五卅运动进行了总结。其说法与现在的观点比较吻合的是 A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足以使帝国主义不敢一致进攻 ” B “国民革命中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足以破坏联合战线 ” C “中国的国民革命从五卅运动开始了 ” D五卅运动 “使中国的政治运动第一次群众化 ” 答案: B 黄埔军校成立后,国民党请共产党派一位共产党员任军校政治部主任,这主要体现了 A国民党对共产党没有猜疑 B国民党的合作态度比较积极 C共产党擅长做政治思想工作 D黄埔
3、军校重视革命思想教育 答案: D 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是: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下列对新三民主义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纲领 B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各革命阶级的斗争纲领 答案: C 1923年中共 “三大 ”召开期间,共产党内发生激烈的争论,张国焘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马林和陈独秀提出 “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这两种观点的实质是 A主张实行国共两党合作 B否定中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C反对国共合作 D主张国民革命由国
4、民党领导 答案: B 北伐战争期间,湖南的农民发展最为迅猛,与其他省份相比,最突出的表现是 A农民在农会的领导下,纷纷起来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 B湖南农民在农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湖北、江西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争 C湖南省成立农民协会,积极组织农民支援北伐战争 D毛泽东发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 A 宋庆龄曾经说: “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她所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指 孙中山坚持民主共和的斗争屡屡受挫 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共产国际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革命斗 争 A B C
5、 D 答案: A 毛泽东指出: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这种 “姿态 ”主要指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先进阶级政党的领导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答案: D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 “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 B 中国国民党某大会宣言提出: “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6、;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A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B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C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C 1924年 1月 23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这个宣言是在孙中山的组织指导下 由国共两党的代表共同制订的 既反映了与会者的集体意志 也体现了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关于民族主义 主张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革命任务。号召各民族共同努力 争取革命成功 废除民族压迫 组织
7、自由平等统一的国家。关于民权主义 主张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 实行民主政治。指出国家政权 “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非少数者得而私也 ”。表明要发展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共和制度。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包含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和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因而成为国共两党进行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 五四运动中提出 “废除二十一条 ”“同胞协力,挽救青岛 ”“外争主权,同惩国贼 ”等口号,这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科学精神 B民主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答案: C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
8、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 B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答案: A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 ”,其最主要的影响是 A使中国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极大的抵制作用 C削弱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 D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D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潮流。这种主张体现的是 A阶级斗争史观 B英雄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革命史观 答案: C 从 1901年到 191
9、1年,清政府历时十年所进行的艰苦自救,不但没有挽救危局,甚至它培养的新军、学生,都成为它的对立物了,大多参与了埋葬清政府的活动。自救以失败宣告结束,这一失败具体表现在 加剧了对人民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 清政府从扼杀维新变法到主动预备立宪 造成满汉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其土崩瓦解 A B C D 答案: C 1912年 2月 15日,即清帝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 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答案: A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 “地狱沉沉
10、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 ”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A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的统一战线 D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答案: B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 B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D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精神 答案: C 1919年 5月 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 “北京特约通讯 ”,标题为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 昨日之游街大会 /曹
11、汝霖宅之焚烧 /青岛问题之力争 /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 得的信息是 A学生掀起的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该运动的主题是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C京津两地工人举行了罢工游行 D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答案: B 欧美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史学界认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B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C新文化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D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觉醒 答案: B 民国建立前,民族资产阶级认为: “往者,忧世之士亦鼓吹工业 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
12、”民国建立后,他们认为: “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其无效的原因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B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C中国民族工业的软弱 D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答案: A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 ” 这一檄文旨在 A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D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答案: D 1919年 5月,北京大学等校 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高呼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这实
13、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 A建立资本主义的意愿 B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C对民族主义的诉求 D追求自由主义的愿望 答案: C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 19121919 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隶 (含天津) 江苏(含上海)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 82% 5 37% 4 22% 3 96% 2 56% 2 43% 2 43% 1 02%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 民族工业在地区上分布严重不平衡 B 民族资本较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 C 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D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答案: A 1913
14、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 “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 ”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 “造成时势 ”表述正确的是 A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B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C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D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答案: C 1912年 1月 11日,民立报提出 “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提倡男女平等 采纳了新青年的观点 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强调社会责任感 A B C D 答案: B 章开沅先生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他们的共同目标是
15、 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结束清政府腐朽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 A 有人用 “观念转变,黄金万两 ”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 响,下列哪项最符合这种解释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 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 “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
16、,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解决这种形势应采取的根本方法是 A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B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C学习俄国,走十月革命之路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答案: D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 亥革命后 10年,在 20世纪 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 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C辛亥革命促进了 20世纪 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D
17、 “一战 ”是造成 “经济奇迹 ”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19021906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 512人、其中举人 62人、贡生 48人、生员 232人、监生 84人。这表明此时 A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教育 B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C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答案: C 本题考查 20世纪初的教育发展状况。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512人的师范生中有400多人有传统功名,这说明了清末的教育改革仍然没有完全脱却封建教育的窠臼,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陈独秀说,中共 “一大 ”时 “党的要求 无产阶级专政 悬在半空 ”,到中共 “二大 ”时 “就脚踏实地了 找到了中国实
18、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 “二大 ” A制定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答案: B 1875年,徽州富溪人谢正安创制 “黄山毛峰 ”,并与英国茶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间谢裕大茶庄成为徽州茶商之首,到了 1915年以后茶庄开始下坡路。该茶庄出现衰败的原因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英茶叶贸易 买房置地导致资本匮乏 旧中国交通闭塞 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A B C D 答案: A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 7亿 5 7亿 3 3倍 生活消费品占 8
19、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 28亿 1 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 96%,工业品占 4% A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B 中国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C 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D 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答案: B 以下是西方的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论,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违背的是 “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而开端,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 ” “旧制度崩溃了,但共和派革命党人之混杂集团却并未对此作出真正的贡献,仅仅充当了无足轻重的支持力量。 ” “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而仅仅
20、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曲。 ” “就像 1911年所表明的那样,清朝最终是由于内部的积弱而崩溃,而并非被革命力量所推翻。 ” A B C D 答案: D 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人们依旧具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B婚礼形式删繁就简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恋爱自由成为时尚 答案: A 从这则征婚广告的关键句 “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可以看出依旧带有保守思想,故选 A。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活动的先后顺序是 策划 “南北议和 ” 伪
21、装 “中立 ” 准备武装干涉 孤立临时政府 B C D 答案: C 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 A宣布主权在民 B规定国民权利 C实行三权分立 D实行责任内阁制 答案: D 20世纪初革命派与立宪派活动的影响共同点是 A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主张 B传播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 C否定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D形成了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 答案: B 综合题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
22、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 德 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 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 ”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 德教育研究 (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
23、建的内涵。(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 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 4分) (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 2分)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2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2分) 答案:( 1)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 2) 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 2)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仁 ”;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4) ( 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 2) 阻碍思
24、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学说。( 2) 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2) ( 3)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4) 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 2)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94 , 18951913 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18721894 53 4687 9 6% 103 28000 57 3% 18951913 463 9080
25、1 41% 136 103153 46% 材料二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刊物名称 1898 梁启超 时务报 1898 严复 国闻报 1903 章炳麟 苏报 1905 孙中山 民报 材料三 19121913 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反映的两种企业在两个时段的发展趋势如何。( 4分)简析 18721894 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6分) ( 2)结合材料二和 1895
26、1913 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分) (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2分)这种政治局面说明社会发展的主要状况是什么?( 4分) (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 19世纪 60年代至 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发展方向,( 4分)并分析其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 6分) 答案:( 1) a19世纪 7090 年代,民族工业数量少、资本少,发展缓慢;进入 20世纪初,发展迅速,数量和资本都有较大幅度的攀升。 b同期外商企业设厂多、资金雄厚,发展迅速; 20 世纪初发展趋缓,资本比得有所下降。( 4)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27、促进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准备了条件;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 导。( 6) ( 2)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深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实业救国;另一方面,他们创办报刊,宣传西方民主思想,要求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 ( 3)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都在标榜共和,组建很多政党,出现政党政治活跃的局面。( 2) 说明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说明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 4) ( 4)趋势: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 4) 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的
28、软弱性和妥协 性。(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 材料二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 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道路了
29、,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三个事例。( 6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4分) (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 “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 4分) (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 2分
30、)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 4分) 答案:(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 6) (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4) (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 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五四运动爆发提供了阶级基础。( 4) ( 4)不矛盾。( 2)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 本题主要考察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性质,以及由此所造成的资产阶级的阶级特点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