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3669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实行统一生产。这说明煮盐业是一种 ( ) A家庭手工业 B田庄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 “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实行统一生产 ”说明由政府直接经营,组织生产,这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征, ABC都属于私营手工业,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英国金融时报: “自 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 1992年和 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 4个经

2、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建立 4个经济特区是在 1980年,排除 A;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是在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排除 B;确立党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是在 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因此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加入世界

3、贸易组织。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相对容易判断但考查的知识很广,第 项从 “食堂 ”“公社 ”等可判断处于 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开展后;第 项从 “山河归人民 ”“庆新生 ”等可判断是新中国成立时;第 项从 “科学发展观 ”“三十载 ”等信息可判断出应是 2008年前后;第 项根据

4、“自主权 ”“责任制 ”等信息,对联应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据此本题应选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是 减少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 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 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努力降

5、低农产品价格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农业方面的措施的掌握和理解,联系所学可知,其主要措施包括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刺激出口等。第 错在 “进出口 ”,第 错在 “降低 ”,所以答案:为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中国古代农业耕种技术史上的第一次动力革命是 A牛耕 B铁家具 C翻车 D筒车 答案: A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铁农具,铁犁的使用对提高耕作效率和耕作质量起了重大作用,但使用铁犁所需动力也较大,人力难以

6、适应需要,因此迫切要求解决拉犁的动力问题,于是畜力就作为一种牵拉动力应用到耕作中来了,而当时牛是拉犁的主要畜力,牛耕即应运而生。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 ) 主张重农抑商 主张制订严酷的法律 冀求社会稳定 维护农民利益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从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 ”、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 ”可知 正确;又从材料“

7、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 “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可知 正确。而 在材料中并不能得到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假如你是一位近代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甲午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厂,发展较快 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富 日本全面侵华期间,企业内迁 解放战争期间,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经历了 “短暂的春天 ”;日军全面侵华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逐渐萎缩,最终陷于绝境。因此 都正确,故选 A。 考

8、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 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以下为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 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 ”这一材料反映出其主要职能是 A维持汇率稳定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自由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世界银行的职能,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再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 “协助 ”“复兴与建设 ”等,可知 C为正确选项

9、。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美国渡音公司的 777型客机由 l3.25万个主要零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由全世界的 545家供应商生产。其中, 8家日本供应商制造飞机机身、机门和机翼, 3家意大利供应商制造机翼阻力板。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 C经济制度化 D经济多极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个跨国公司的产品零部件来看破众多国家的几百家供应商,这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

10、发展。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是:( 1)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织 ”与 “耕 ”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因此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下表为 19761990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 %)简表。其中, 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

11、因是( )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无从体现; B发生在 1991年, D发生在 19531964 年,时间不符;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但是改革不见成效,反而加剧了苏联的社会问题,因此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之所以失败可以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来概括。这说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

12、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战争时期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敌人,但是战后继续实行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苏俄改为实行新经济政策, BD 表述绝对化、片面化,C应是二月革命的结果,因此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某领导到农村视察,问党委书记 “试验田的亩产多少? ”党委书记回答 “亩产1万斤 ”。领导说 “还可以再多点吗?你们这里条件好,深耕下,还能多打点。 ”这一现象说明 ( ) A领导重视农业生产 B超越历史发展的阶

13、段 C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农业生产力提高明显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亩产 1万斤 ”明显是虚报粮食产量,即使今天看来也不可能实现,因此推断与 20世纪 50年代大 跃进运动时期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浮夸现象严重有关,因此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 延泽承包的 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 ”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 “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 ”,横批是 “展翅高飞 ”。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

14、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取消; C不对,是指1953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 D不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当今上海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15、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 20世纪 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浦东日益发展繁荣,改变了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的状况,因此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 ”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电话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报传入

16、 D英语传入 答案: A 试题分析: “德律风 ”是英语 ”电话 ”的音译 ,再联系题干信息 ”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端传语,无异一室晤言。 ”说明是有线电话的通话功能, ,因此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通讯工具的进步。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 布是 “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由此可推测,欧洲主流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 ) 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传播天主教 掠夺金银财富 推动商品输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 “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 ” 说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有利于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 说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有利于传播天主教 ,因此选 A,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黑奴贸易 C发展手工业生产 D夺取海上霸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也随之开始。随着欧洲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把殖民扩张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越

18、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因此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故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 “新的时代 ”特征的发明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 “电气时代 ”,最显著的特征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A 是火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是汽车,C是飞机,虽然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但与题意不符; D是电灯,因此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

19、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 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29-193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而这一时期苏联正在进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因此使得人们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综合题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

20、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材料二 1750年英国人口有 1050万, 1850年为 2750万, 1851年 ,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 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

21、。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材料三 有人描述 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 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 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

22、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材料四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请回答: ( 1) 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 2)据材料二指出 1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 3)根据材料三,指出 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依据材料

23、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措施。并评价该体系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世界物产(文明)的交流和传播(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人 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答出任意两点 4分) ( 2)特点:人口增加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上升。( 2分) 影响: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 2分) 问题:贫富悬殊,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 2分) ( 3)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 2分) 主要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2分) ( 4)措施 :1944年 1945 年 .

24、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订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947年相关国家签署了关贸总协定。( 3分 ) 评价 :该体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 、制度化方向发展 (4分 )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 “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 ”“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 ”“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 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 2)根据材料二信息 “1750年英国人口有 1050万, 185

25、0年为 2750万, 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 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 ” ,再结合当时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 指出 1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再根据材料二信息 “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 ”“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 ”“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 ” 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 3)根据材料三信息 “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 ”“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冒险事业中 ”“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

26、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 旅馆 ”“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 指出 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表现。再结合时间提示,得出这与两次工业革命有关。 ( 4)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总的来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考点: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

27、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探究题:( 10分) 请任意选择上面三个历史人物中的一个进行评述。( 12分) 要求: 要有史实有评价。 史实准确,评价合理,语言清晰,逻辑又条理。 字数不超过 200字。 答案:(任选一个) 有 2个及以上史实,且表述准确。( 4分) 有评价,且合理。( 3分) 语言、逻辑( 3分) 试题分析: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评述 ,要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清楚,评价合理。如张謇,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实业救国 ”的倡导者,为中国

28、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实现国家、民族的独立,不可能使国家富强。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及成因。 (10分 ) 答案:( 1)背景: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面对困境,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 2)内容、问题及影响:

29、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还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但是由于对于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 济结构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经济改革措施仓促上马,缺少宏观决策和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苏联经济持续下滑,戈尔巴乔夫把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归结于政治阻力太大,为了扫除障碍,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试题分析: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必要性。其次,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要点,试图突破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框架,如取消行政命令,打破单一公有制结构等,但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之决策上的失误,仍然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最终导致改革走进死胡同。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