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671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片的 “祭先农坛 ”四字,判断当时的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体现了农本思想,选 C。 A无法反映祭祀行为的主题故排除。 B项君主权威至上和 D项国家统一在材料中并无充分体现,因此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政策 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 ”,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

2、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 ”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沉重打击,故项正确;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本题主旨是强调宗教改革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促进了思想解放,而 BD均与该主旨无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女性更加智慧优雅,男性不再粗野低俗 ”,这现象反映了 A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B人文主义思想

3、传播 C理性主义思想影响 D城市经济联系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 “女性更加智慧优雅,男性不再粗野低俗 ”表明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再 结合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可以得出是人文主义思想传播提高了人文素养。因此答案:为 A。材料侧重于强调人的文化素质提高,无法直接体现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经济联系加强,因此排除 A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因此排除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来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 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

4、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丁 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拜伦的唐璜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时间上来看文艺复兴发生在 14 17世纪,而拜伦则是生活在 18世纪末十九世纪早期的人物,因此应该排除含 的选项。故正确答案:是 A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独立宣言宣称: “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材料中的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 A伏尔泰、卢梭 B洛克、卢梭 C孟德斯鸠

5、、狄德罗 D康德、孟德斯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从 “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概括出主权在民,这与洛克主张的 “当国王及其政府破坏法律时,人民有权更换国王 ”是一致的。从 “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 ” 概括出社会契约,这与卢梭的主张是一致的,因此 B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 “欲更官制、设议 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 “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

6、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可知,维新思想家认为,变革服饰是 “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 ”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营造改革氛围,使人们逐渐接受 “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 ”。故应选 B项,其他几项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近代 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顺乎世界的潮流 维新思潮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

7、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处理问题的能力。本题意在强调为什么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也要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时代的潮流,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时代的潮流影响下,也不得不抬出 “民主 ”这块牌子。故应选 C。各界思想趋同的表述不符合事实,排除 A项。标榜主义不是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排除 B项

8、。他们只是 “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可知这些人根本不接受三民主义,并非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排除 D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影响 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 (注: 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 A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反映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是在洋务

9、运动期间, A项表述不准确; B项 1922年相比于 191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下降,因 此不能体现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社会重视人文教育, D项表述太过绝对。图中自然科学课程比重在 19291936 年稳步上升,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C项正确。 考点:中国近代科技和教育 民国时期科技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旗袍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分析历史问题的

10、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联系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华民国政府于 1929年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之一,旗袍成为时尚反映了民国时期思想观念的变化,选 B。 A错在 “完全西化 ”。材料未体现城市化进程与女性关系,排除 C项。 D与设问中的“社会原因 ”不相符合。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旗袍 20世纪初西方电车传入中国, 1906年电车在天津出现时,当时许多人认为电车会电死人而不敢上车,街上经常出现 “好人不坐电车 ”的标语,这一现象说明 西方 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中国交通运输业逐步近代化 20世纪初旧思想观念依然浓厚 中西方文化冲突已经

11、白热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人们不敢坐电车是担心会被电死,是出于安全考虑。这并不能表明中西方文化冲突已经白热化。从中国近代文明发展历程上看,不断学习接受西方文化是一种趋势,因此排除 。西方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 正确。电车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逐步近代化,因此 正确。 “好人不坐电车 ”表明受旧思想 观念的束缚,一些人对新鲜事物予以抵制,因此 正确。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近代交通 2014年 3月 8日马航 MH370飞机失联,中国政府动用了 21颗卫星进行海上搜索,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12、星 “东方红一号 ”反射成功是在 A 1964年 B 1967年 C 1970年 D 1973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反射成功是在 1970年,因此 C项正确。其他几项与事实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国防科技的成就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 “美人芳草 ”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

13、神游天地、上下求索 ”可知是屈原的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材料 “大量运用“美人芳草 ”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 ”可知是离骚的特点。故选 D项。 考点: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 离骚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家谱体现的是家族的凝聚力,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 “名门望族 ”“ 寒门小姓 ”修

14、撰家谱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理学的反映,故本题选择 C项。材料并无人口流动对宗族观念产生冲击作用的信息,排除 A项。材料强调纂修族谱的目的是尊崇人伦而不是彰显社会等级,排除 B项。 D项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的作用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 “礼、刑,相为表里者也 ”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 B项正确。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 A项错误。依据 “相为表里者也

15、”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 C项错误。 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考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的特点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 “波斯锦 ”“胡锦 ”“番锦 ”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 “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波斯锦 ”“胡锦 ”“番锦 ”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 D项正 确。材料并未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排出 A。 B说法与题干意思相矛盾。中国古代丝织业长期

16、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材料中没有显示丝织技术优劣比较的信息,排出。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古代手工业成就 丝绸之路 筷子一词最早出现明朝中后期的苏州, 它原称 “箸 ”,由于舟行讳 “住 ”, 故把 “箸 ”改为 “快儿 ”,此后,筷子一词从苏州流行到全国,由此可以推断,筷子一词流行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 C社会风俗影响 D苏州航海业发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它原称 “箸 ”,由于舟行讳“住 ”, 故把 “箸 ”改为 “快儿 ”。据此可知它与航运业发展相关,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快航船速度的愿望。古代航运业主要服务于商业,因此筷子一词流

17、行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 B符合题意。明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因此苏州航海业发达表述不符合事实,排除 D项。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封闭性,这与筷子一词从苏州流行到全国现象不符,排除 A项。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俗,排除 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内河航运与商品经济 乾隆后 “关东每岁有商 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 ”“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 ”可知 A商品经济繁荣正确。 “关东 ”到 “上海

18、”可知 B长途贩运发达正确。造成长途贩运的因素是产业分工形成区域经济,互通以各取所需。因此 C区域经济发展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抑商政策,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 区域经济与长途贩运 明初废丞相、设内 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A皇权渐趋衰弱与事实不符。明朝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宠信与

19、否。故B项正确。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不能统领六部百司, C错误。皇帝依旧拥有控制内阁的权力,首辅权力失控表述有误,排除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 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属于中央权力机构,与题干地方制度演变无关,故 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 “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 ”说明中央对

20、地方控制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 “经济联系 日益密切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C项错误;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属于经济信息与题干没有关系,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有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

21、雅典的公职人员受到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监督,从而保 证了直接民主的实现, D符合题意。材料主体并不是强调公民大会及其产生方式,故 A项错误。也没有显示三大民主机构之间制衡的关系,故 B项错误。审理案件是由陪审法庭进行, C 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机构及关系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所有牺牲的战士都不写明家世,

22、实际是强调了公民的平等,故答案:为 A。材料侧重于强调不写家世, B项与主题无关。所给材料并未涉及宗教和血缘方面的信息,故排除 CD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公民 公元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 “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 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 “君权神授 ”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 “法学教科书 ”,以及皇帝权力来源于法律,可见 D项 “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说法正确。 A项为近代法国卢梭所著故

23、排除。 “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 ”说明王权法依旧有法律效力,排出 B项。 C项 “君权神授 ”题干没有涉及。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人的法律 罗马法的特点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局面,故 A 项正确;兴办私学对教育的发展,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度瓦解的关系不大;故 B项错误;动摇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遭到破坏,故 C项错误

24、;儒家思想并不适应于诸侯争霸的需要,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孔子兴办私学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 “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 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而董仲舒主张 “屈民以伸君 ”,即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这是对民本思想的背离,故本题应选 B。其他几项与事实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

25、代儒学 董仲舒的思想 综合题 ( 36分)道路决定命运,不同的国情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古

26、代中西方建筑各具 特色。请看图 1、图 2和文字材料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人居建筑,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希腊建筑多是柱式结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建筑以人为尺度,体现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风度,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帕提农神庙是多利安柱式的典范建筑,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朴素挺拔,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 古希腊建筑欣赏 材料四 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立法 如果她们出现在其他诸如法庭等一 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 墓碑、罗马文学作品以及纪念性铭文

27、都宣扬理想的妇女行为,这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 剑桥插图罗马史 材料五 汉代开始了儒家对妇女贞节观念的建立过程,但仍保有相当的弹性与空间。宋代贞节观念虽然经程朱的奖励而加重,但对社会影响尚小。明代在书籍方面,有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在法律方面,明太祖诏令, “民间寡妇, 30以前夫亡守志, 50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本家差役。 ”又命令地方官员制定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赐祠祀,树 牌坊,用以奖励贞节 一部二十四史中,明史中的节妇烈女最多。 摘自费丝言由典范到规范 ( 1)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雅典政治制度的根本不同,概括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各自优势。 (10分 ) (

28、 2)据材料三,归纳福建土楼和古希腊建筑的各自特点。 (4分 )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8分 ) ( 3)据材料四,归纳古罗马法律对妇女权利有哪些限制。( 6分) ( 4)据材料五,归纳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时代背景。( 8分) 答案: ( 1)不同:秦朝是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雅典是民主政治。( 4分) 优势:秦朝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安定;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选拔人才,培养个人创造性;提高公民关心国家事务和参政热情。( 6分) ( 2)特点:土楼圆形封闭结构;双重功能;聚族而居。希腊柱式开放结构;追求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6分) 原因:土楼小农经济是根

29、源;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儒家思想影响。希腊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发展;人文精神的影响。( 6分) ( 3)限制:限制妇女的经济活动;限制妇女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活动;强调妇女的贞洁和从属地位。( 6分) ( 4)特点:通过书籍法律制度奖励等手段,贞节观空前强化;节妇烈女 最多。( 4分) 背景: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 “郡县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可知秦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二中 “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 ”可以得出雅典是民主政治。根据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可以得出秦制度优势为有利于国家统

30、一,促进社会安定;从 “担任公职所考虑的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 ”, “ 每一个人所关心的还有国家的事务 ”可以得出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选拔人才,培养个人创造性;提高公民关心国家事务和参政热情。 ( 2)根据图 1土 楼外观可以得出土楼圆形封闭结构;根据 “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 ”可以得出双重功能;根据 “体现了聚族而居 ”可以得出聚族而居。根据图2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外观和 “古希腊建筑多是柱式结构 ”可以得出希腊柱式开放结构;根据 “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可以得出追求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影响建筑风格的原因往往要冲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考虑。根据所学可知形成土楼建筑特点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中国

31、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形成雅典建筑特点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希腊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发展;人文精神 的影响。 ( 3)通过 “对妇女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立法 ”可知限制妇女的经济活动;通过“如果她们出现在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男性的不满 ”可以得出限制妇女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活动;通过 “理想的妇女行为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 ”可以得出强调妇女的贞洁和从属地位。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和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小农经济及其影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的

32、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雅典卫城遗址 雅典建筑特点;古代希腊 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的摇篮 蔚蓝色的希腊;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卓尔不群的雅典 雅典民主制度 A【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 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 143 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

33、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 31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什么主张?( 8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 “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 ”指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王安石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7分) 答案: ( 1)范仲淹:主张考经济之才;苏轼:主张考诗词歌赋;王

34、安石:主张考时务策(改革科举办法);司马光:主张恢复旧法,考经义策论。( 8分) ( 2)所指:主持编撰三经新义( 2分) 目的:统一思想,减轻变法阻力;为改革培养人才;推动变法,维护封建统治。( 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 ”可以得出范仲淹主张考经济之才。根据材料二中 “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可知苏轼主张依旧考诗词歌赋。根据 “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可以得出王安石主张考时务策(改革科举办法)。根据 “神宗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可以得出司马光主张恢复旧法,考经义策论。 (

35、 2)根据所学可知,司马光所说 “以一家私学,预掩盖先儒 ”是针对王安石主持编撰三经新义。结合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 ”, “ 贡举法不可不变 ”可以得出其目的是为改革培养人才;统一思想,减轻变法阻力;最终推动变法,维护封建统治。 考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科举改革 B【选修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 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 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 美 迈

36、克尔 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 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 ”。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 “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 ”,只需要这本 “圣经 ”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 “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 ” 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 1789年 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 美 苏珊 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 同原因。( 6分) ( 2)据上述材料并

37、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 “神圣权利 ”进行 “绝妙阐述 ”。分析这一 “神圣权利 ”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10分) 答案: ( 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6分) ( 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人民主权。( 4分) 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 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 6分) 试题分析:( 1)

38、根据所学可知独立宣言是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纲领。而印度同样受到英国的殖民压迫,所以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受欢迎是可以增强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当时英法在争夺霸权方面矛盾尖锐,结合材料 “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 ”可得出独立宣言成为法国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酝酿阶段,独立宣言中倡导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等观念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 2)根据材料可知 “神圣权利 ”为启蒙思想倡导的民主权利。结合独立宣言的内容可知其主要精神为: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人民主权。根据可知法国启

39、蒙思想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思想理论,独立宣言被称为第一部人权宣言。结合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 ”可以得出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结合材料 “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 1789年 10月美 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 ”可以得出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作为独立宣言的补充修正。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的原则和意义;向专制挑战的檄文 美国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的内容与影响;向专制挑战的檄文 法国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的内容与影响 C【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 1978年 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窖。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 当时担 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 “ 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下面是 1952-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 “点火 ”的含义。(

41、6 分) ( 2)据材料二,指出 1978-1992 年间中国经济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 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10分) 答案: ( 1)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6分) ( 2)趋势:上升。( 2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4分)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 ”,可以得出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根据 “过去有些

42、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 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可以得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 “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 ”可以得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通过图片所示可直接得出总体趋势为上升。根据所示时间 19781992 ,结合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特征可以得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关于对邓小平的评价可从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来考虑,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考 点: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中国特色道路的开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