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674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开始分别种植粟和水稻,造成这种农作物南北地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习惯 B气候环境 C生产技术 D宗教信仰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的低下,所以农业的种植情况就由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所决定,所以答案:选择 B项。 A项是材料内容出现的结果, C项是根本万年历, D项是无关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发展的特点 “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

2、资本家。 ”这则广告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国有化程度增强 B “经营者革命 ” C “人民资本主义 ” D建立福利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的新变化。材料中的 “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 ”表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的分散化的现象,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人民资本主义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 “废除余粮征集制 ” B “开垦、开垦、再开垦 ” C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3、” 答案: B 试题分析: “废除余粮征集制 ”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当时的领导人列宁,所以排除 A 项。 C 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口号, D 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口号,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 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一颗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这一顺口溜可能出现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 ”计划时期 C “大跃进 ”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 ”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这种现象即是在 1958年大跃进的总路线的指导下出现的,所

4、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周恩来曾经在全国财经会议上题写对联: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一对联是对当时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解读 A “一化三改 ” B “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内容。本题解决的突破点是 “综合平衡 ”这四个字,说明这一路线是正确的,是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的, A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B项是大跃进总路线的内容, C项是改革开放总路线的内容

5、,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国民经济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国在农村推行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推行的政策, B项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内容, C项是大跃进时期的内容, D项是 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府在农村推行的政策,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A创办乡

6、镇企业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创办乡镇企业是在农村的改革内容, B项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不是改革内容, D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在农村实行的改革内容,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 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 B 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影响,珠海的快速发展是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所以答案:选择 B项。 A项是

7、珠海发展的地理优势, C项是错误项,开放前的珠海不具备这个优势, D项是无关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影响 20 世纪 80 年代,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竖有一幅醒目的标语: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一标语出现的背景是 A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B国民经济恢复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对外开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错误项,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三大改造完成后的 1956年, B项也是错误项,它实现是在 1952年底, C项实现是在 2001年,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背景 1992年被人认为是中国

8、改革开放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不断探索, 1992年后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亮光,这指的是 A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决定了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D初步建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内容出现在 1997年的十五大,所以 A项错误。 C项内容出现在1978年,所以排除 C项。 D项出现在 1984年前后,所以排除 D项,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

9、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关贸总协定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建立世界银行 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的货币金融体系,不是消除关税壁垒的贸易体系。 CD 两项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故答案:选择 A 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下列标志属于 “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当今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应该是欧盟, A项是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志, B项是东盟的标志, C项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

10、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 1989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诞生。这表明 A世界经济的制度化趋势加强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的总体趋势走向缓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中的三个经济组织都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这种集团化的区域组织是排斥其他的区域经济实体的,所以 A项错误。 B项是无关,它是政治上的表现,不是经济上的。 D项也是政治形势的表现,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11、化的不断加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 “美国打了个喷嚏,欧洲就要感冒,亚洲就得了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 ”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 A美国是超级大国 B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C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愈加深远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是错误项,材料内容表明的并不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影响,而是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全球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的结果,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二战 ”结束以后,凯恩斯经济学便迅速取代了传

12、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 B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看不见的手 D强调垄断和竞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决关键是材料中提供的时间,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被普遍接受,而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也正是这样的,所以答案:选择 B 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凯恩斯理论 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 “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 ”。这主要指新政 A消除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消灭了法西斯主义 D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阶级矛盾不可能消除,只能

13、缓解,所以 A项不正确。 C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 C项。 D项也是错误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是不可能消除的,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 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 24%,美国的失业率为 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 29%,挪威的失业率为 31%,丹麦的失业率为 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 44%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 B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 C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 D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29年

14、至 1933年经济危机出现的信号是股市的崩溃,所以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失业率的信息,所以不能得出 C 项的结论。 D 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择 A项。 诗人白居易曾描绘唐代农村的生活景象: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 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这反映了 A唐代商业状况萧条 B唐代军事制度衰落 C农业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生活的稳定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大河平原文明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是与小农生活的稳定性相联系的,材料内容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发展的特点 西周时期实行 “工

15、商食官 ”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干预 C不依靠农业 D以私营为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解决的关键是如何理解 “工商食官 ”的含义。 “工商食官 ”的含义即是有西周时期政府控制手工业与商业,手工业者与从事商业的人为官府服务,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工商业发展的特点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这种观点认为 A重农抑商 B重商轻农 C工商皆本 D工商为末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的含义。材料的含义是指儒学家们不明白当世的情况,认为手工业与商业是不重要

16、的,即材料的作者认为手工业与商业是重要的,即是工商皆本,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发展 工商皆本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在于 A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B刺激殖民扩张不断加剧 C导致欧洲社会变革 D推动人类走向整体世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的,所以排除 A项。 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消极影响,也不是从全球的 观点来看的。 C项也只是局限于欧洲一个区域,也不是全球史观。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在 19世纪中期的伦敦最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飞机在天空

17、盘旋 B瓦特给朋友打电话 C火车呼啸而过 D奔驰汽车问世 答案: C 试题分析:十九世纪中期是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时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期,所以答案:要求选择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AB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至 20世纪初, “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 ”,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物美价廉 答案: D 试题分析: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外商企业对

18、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作用 19世纪末,桓台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 设厂的限制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民国政府的鼓励和推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供的时间正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是是初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民族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赔偿对日本的赔款而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选择 A项。 B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CD两项是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期的原因。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

19、兴起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 B清政府的压榨 C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官僚资本的侵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阻的原因,中国民族工业受阻的原因很多,其中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它受到了双重压制,这两种压制是由于中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高歌猛进 B停滞不前 C萧条萎缩 D曲折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决本题首先需要

20、把材料中民国的时间阶段分清楚,然后再依据民国的不同时期来分析,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民国期间应该是从 1912年到 1949年这三十多年中。在一战期间是发展的黄金期,一战后又萎缩下去,然后在 1927年至 1937年期间是第二黄金期,官僚资本形成后又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以下符合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A留长辫 B裹小脚 C中山装 D长袍马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AB

21、D三项是中国原有的现象,不是在西方冲击下的变化。所以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发展的作用 1897年,上海人孙宝暄在日记里记载: “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 ,俄 ,群灯熄 ,白布间映车马人物 ,变动如生 ,极奇。 ”中国人能看到自己制作的最早的 “电光影戏 ”是 A定军山 B白毛女 C红色娘子军 D小兵张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第一部自拍的电影是什么。 BCD三项内容都是新中国的影视作品,而中国自拍的第一部电影是在 1905年,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

22、的发展 电影业的发展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 “紫光阁 ”铁路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条铁路 B近代中国的筑路权始终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C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D电话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通讯工具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是 1876年修筑的淞沪铁路,所以排除 A项。 B项说法错误,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时中国曾经自修过铁路,第一条自铁路是唐胥铁路。所以 B项错误。 D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初,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主要经

23、济政策是 A国家干预 B重商主义 C自由放任 D计划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所以排除 A项。 B项是西欧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政策,所以排除 B项。 D项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政策,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自由放任政策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 ” ,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

24、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 “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 ”计划的影响。( 10分) 答案:为了奠定工业基础;为了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为了巩固国防;借鉴苏联经验;为了实现工业化。 试题分析:有关于根据上述材料,指出 “一五 ”计划优先 发展重 工业的原因,的问题,首先需要分析 “一五计划 ”提出时的社会背景,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来说十分的不利,而重工业又是关系到国防建设的关键,所以依据这个原则来分析归纳即可。有关于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一

25、五 ”计划的影响的问题 ,可以依据教材对此问题的阐述来回答即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 材料一 A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B 工业 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贸易 取消商品贸易 D 分配 E 实行按劳分配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

26、体化问题 材料三 1933年 3月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1933年 5月国会批准农业调整法。 1933年 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 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 1933年 5月,通过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法案,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1933年 6月,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对产品的产 量和价格作出规定, 有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一中的表格。( 10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 “改变 ”?并分析斯大林经济政策的影响

27、。( 10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10分) 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小企业监督;恢 复商品贸易;实物配给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10分) ( 2)排斥商品经济的指令性计划。 积极 :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为二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 :压制地方企业活力 ;农民的积极性受挫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10分) ( 3)整顿金融;调整工业;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以立法的形式。( 10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的掌握苏(俄)联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及相关的内容

28、。表格中与 A项需要填写的内容并列的是新政策,由此可推知 A项处应该填写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项应该填写的是新经济政策中农业上的内容, C项的答案:可依据 A项的内容与填写,它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工业内 容, 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贸易内容,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的,是实行自由贸易的, E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分配制度,当时的分配是由国家进行的,不是自由进行的。 ( 2)第二问,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的问题,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明确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的内容,然后再依据第一问表格中有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最后通过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即可。有关于分析斯大林经济政策的影响,需要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的内容与背景的相关内容。解决时首先需要明确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背景。这个新政发生在 1929年至 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这场大危机是由于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的,所以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圣经济的干预,从而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