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 “春、夏、秋、冬 ”四字。 “春 ”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 ”字像草木繁茂之状; “秋 ”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 “冬 ”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表明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甲骨文主要是记载商王主要的政治活动的,所以排除 A项。 B项与史实不符合,所以排除 B项。 C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
2、方式和土地制度 商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20世纪 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过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 “大跃进 ”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发动的 “大跃进 ”运动时期 “大炼钢铁 ”的现象。它是在 1958年时期出现的,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 1892年 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
3、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要求两位美国大学生介绍西方科技的最新进展,这两位大学生不应当选择的话题是 A总统候选人利用留声机竞选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旅行 C市政广场进行了亮化工程 D战地记者可用电报传递通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出现的时间问题,备选项中的ACD三项内内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只有 B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火车的发明 “谷撒地,薯叶黄,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此句反映的是 20世纪 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原因
4、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 “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 20世纪 50年代末中国政府发动的 “大跃进 ”运动使得青壮年男子都去炼钢铁,而农业生产主要靠妇女与儿童,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 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0世纪 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苏联史中写道: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 13倍,年平均增长为 19 2, 但非常遗憾的是,在集体化和机械化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牲畜头数下降了, 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
5、的年份,即 1931年和 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 ”。上述材料说明苏联 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 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 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农民积极性下降导致农业倒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 13倍,年平均增长为19 2 ”表明第二项正确,材料中的 “非常遗憾的是 .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牲畜头数下降了 ”表明第一、三项正确,材料中的 “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 1931年和 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 ”表明第四项正确。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特点
6、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长, 2011年达 5397.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 14.8%。与这一成就的取得直接相关的对外政策有 经济特区的设立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是 2011年,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之后,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中江苏省没有,所以排除 内容,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内容 1984年 3月 24日,福建省 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 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随后,人民
7、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增强企业活力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松绑指对内改革给企业以经营的自主经营权力,不再是以前计划经济前提下的政府管理,但这种做法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放开的,是逐步的, 1984年时 ABD三项内容尚未出现,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的内容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 “南方谈话 ”,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 “中国人
8、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不是深化改革方面的表现, C项内容发生在南巡谈话之前,所以排除 C项。 D项是无关项,所以排除 D项。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开放的内 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主要原因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B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答案:
9、B 试题分析: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内容,不是主要内容。 C项是在思想上的变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创没有直接联系, D项是政治上的变化,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原因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内容是在 1953年开始
10、的,不是 1978年正式开始的,所以排除B项。 C项内容出现在 1958年, D项也是 1958年,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制度改革 D福利制度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也是在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改革受挫后,他开始了政治领域上的改革,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基本上都是集中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改革也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框架,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所以答案:选择 B
11、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 涅夫的改革的比较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 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英国丧失 “世界工厂 ”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D美国经济实力独霸天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金融中心的转移问题,二战后由于西欧主要国家的普遍衰落,所以原来以英国伦敦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解体,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
12、大战后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西方某历史学者说: “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 ”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处于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明显不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 B项也是错误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私有制存在的。 D项内时期也是单一的公有制,不允许私有制存在的,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
13、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一部回忆录写道: “1976 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的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 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 ” A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走向破产 B “福利国家 ”帮助西方国家克服了经济 “滞涨 ” C “福利国家 ”消除了阶级差别 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陷入困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材料内中的 “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 ”,这个关键的语句表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困境,
14、 A项内容与当今世界的史实不相符合, B项与当时欧洲社会的史实不相符合。 C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择D面。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 七十年代的经济发展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 B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皆莫如被服 ”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三项内容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而 D项则是认为手工业与商业同样都是重要的,它是黄宗羲的观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故答案:选择
15、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你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是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内容只是宋代的内容,与唐代无关,所以不是最合适的书名。 C项内容只是唐代的内容,不符合宋代,所以排除 C项。 D项也是只是宋代的内容,故答案:选择项。唐代时期市坊是分界的,而到了宋代市坊的界限不复存在。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发展 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
16、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 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时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清末时期中国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一种盲目自大的心态。 A项与史实不符合,因为此时英国尚未来侵略中国, B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一致,不评价内容, 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
17、量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地主实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 C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现象 D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并且这种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无论统治者怎样进行改革,都不可能把土地私有制废除,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的私有制 据史书记载: “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 初,徽商渐趋衰落。 ”对此理解不
18、正确的是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C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D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可以看出 AB正确; D项正确,从材料道光以后衰落就可以看出,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大量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C项错误,在乾隆嘉庆时期却得到很大的发展,因而清政府不是徽商衰落的主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
19、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材料内容中的 “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 ”这些词语,它表明备选答案:应该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学习技术的阶段,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872年到 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 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 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 “
20、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期间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是支持学习西方的技术的,但他们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所以排除 A项, CD两项均为无关项,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 “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 100人
21、, 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 ”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透露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情况,一方面在技术上要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要挟,资金又少,规模也小,再加上外国资本的不良竞争,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清末有人说: “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 ”依据
22、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近代工业的发展 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节省时间的考虑 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变化的原因及特点,而第 项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与当时的史实不符合,所以排除这一项,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中的救济措施使一些美国失业者得以骄傲地说: “我们不再靠救济,我在为政府干活 ”。这一措施是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B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C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D实行失业保险制度 答案: C 试题
23、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 1929至 1933年的美国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为解决这个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这个措施的主要作用是扩大了当时的就业范围,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综合题 ( 28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 1563年,英国人约翰 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 1776 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
24、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 “世界视野 ”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 “欧洲视野 ”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6 分) ( 2)说明奴隶贸易对欧洲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6分) (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分) ( 4)总结概括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观点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25、合。( 12分) 答案:( 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2分 )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2分 )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分)。 (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2分),加剧了世 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分)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2分) (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分) ( 4)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
26、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4分)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 “中心 ”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 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4分)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4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有关于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因素的问题,可以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尤其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问题。有关于
27、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点拨主导地位的国内因素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来分析,英国在此时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而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状况也十分的先进。 ( 2)第二问,奴隶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对殖民国家、被殖民国家与世界格局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奴隶贸易对于殖民国家来说是有利的,主要体现在资本原始积累上的作用,而对于被奴役国家来说是灭顶之灾,所以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但是对于近代整体世界来说客观上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 3)第三问,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不要把其他因素也答出来。由材料中的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可知,英国废除奴隶贸易是
28、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完成时,所以从这个方面来 分析回答本题即可。 ( 4)第四问,有关总结概括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观点的问题,需要正确的归纳材料四作者观点的核心思想,材料四的作者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 “世界视野 ”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 “欧洲视野 ”对于世界的意义大。而在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的作用上,他的观点认为欧洲的作用是核心的,而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由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他的立场是站在欧洲殖民国家的立场上,对亚非等满后地区的作用忽视不见的错误观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 开辟的影响 ( 24分) 材料
29、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 “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 II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 M Godtey)指出: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 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
30、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 ,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 选自中国全史 商贾史 材料三 (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6分) ( 2)郭德利认为 “引发人们营商致宫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据材料二简单阐明他的论据。( 2分)此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8分) (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6分)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答案:( 1)地处手工业、商
31、业发达的江南地区;生产的产品专业化程度高;城市人口与规模不断扩大;属于纯经济职能的工商业市镇;(任答三点得 6 分) ( 2)论据:经商累积的财富用于买田置地或供下一代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2分) 因素:自然经济为主体。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海外市场狭小;农民贫困,购买力不足; ( 8分)(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但总分不可超过 8分) ( 3)特点:近代工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6分)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分) 试题分析:( 1)回答本题首先需要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出发来分析归纳。城市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窗口。中国古
32、代政府一直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但这种做法并没有完全抑制住商品经济发展,所以明清时期以商业职能为主的城市不断兴起,依据这个特点来回答此问题即可。 ( 2)第二问,有关于郭德利认为 “引发人们营商致宫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的问题,可以依据材料 中的 “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来归纳总结。有关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可以从教材内容来回答即可。 ( 3)第三问,有关于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的问题,需要从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资金、规模、技术、税收、政策、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即可。有关于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需要从前一问的答案:中归纳分析归纳,需要从国内与 国际两个方面的因素来分析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