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 :“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 ”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艺术作品理解为人的创造物,与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即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精神产品和物质载体之间的关系,艺术作
2、品并不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每逢春节,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这说明,作为节日文化,春节 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重 要作用 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创新了文化交流传播的渠道和方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每逢春节,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说明春节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情
3、感的集中表达,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春节不能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春节并没有创新文化交流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民族节日 由女建筑师珍妮 甘领导的建筑事务所为芝加哥设计的 82 层 “水楼 ”( Aqua)建成,这是迄今为止由女性建筑师领导的事务所设计的最高建筑物。这幢外表呈现波浪形的建筑物,带来了摩天楼设计的新方式,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摩天楼的设计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社会实践对文化
4、创新的作用,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并没有强调文 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故排除。 C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的建筑并不是传统建筑,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建筑物带来了摩天楼设计的新方式,促进了建筑艺术的发展,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 2013年 5月 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三位大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活动。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 1】中国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一贯倡导 “回归古典,回归自然 ”,在他笔下的人物从古代先哲大儒到野牧村童等都能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 胸怀
5、。这启示我们 全面继承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水平 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A B C D 【小题 2】莫言在谈到创作过程时说: “从马尔克斯文学里面得到很多的滋养,他是没见面的大师。 ”莫言说自己曾学过马尔克斯,但在创作生涯中,也不断消化吸收并尝试自己的想法。莫言的创作体会启示我们 A不同国家作家的审美观相同 B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C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
6、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范曾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说明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同时说明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故排除。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故排除。 【小题 2】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错误,不同国家作家的审 美观不相同,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文化交流所带来的影响,而是强调如何正对对待外来文化,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莫言强调在创作生涯中,不断消化吸收并尝试自己的想法,说明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
7、为主、为我所用,故入选。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文化竞争,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 “小红楼梦 ”。其中海国记 “册封琉球国记略 ”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 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8、,而不是文学作品,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说明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故入选。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文学作品不是史书典籍,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文化作品不是史书典籍,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字的重要性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文化交流的活动,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9、无关,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包容 性,故入选。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不是强调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故排除。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继承性,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塑料技术诞生 106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
10、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错误,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故排除。 B 选项观点错误,规律不能改变,故排除。 C 选项观点错误,人造物不能脱离天然物而存在,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说明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到目前为止,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 221 项,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
11、现。这说明 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深入改革,说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同时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排除。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真理,也不能说明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下列诗句与下边漫画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B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梅虽逊雪三
12、分白,雪却输梅一段 香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题中漫画强调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D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题中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强调矛盾对立统一,故入选。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没有涉及对立统一,故排除。 B观点与题意不符,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强调联系,而不是矛盾对立统一,故排除。 C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强调联系,而不是矛盾对立统一,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对立统一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针对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关键性技术问 题进行集中攻关。本次成功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的
13、重要一步,为后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表明,我国的航天工作者 把握了矛盾主要方面,揭示了事物的性质 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准备必要前提条件 集中优势力量,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 把握固有联系,努力避免主观臆造性联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航天三步走体现注重量的积累,为质变准备必要前提条件,同时说明要集中优势力量,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航天三步走涉及主要矛盾,而没有涉及矛盾主要方面,没有涉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主要矛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 “如果我们
14、的 GDP 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 GDP 增速再高,也是 自拉自唱 ,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 ”从哲学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相信群众,依靠 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B发挥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C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为一切工作的唯一目的 D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故排除。 B选项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主体,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并不是一切工作的唯一目的,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国务院总理的观
15、点强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
16、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说明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同时说明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民族文化的共性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能消除,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文化的多样性 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 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给了我重 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 ”这体现的道理是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继承外来
17、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选项观点错误,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并不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观点强调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故入选。 C选项观点错误,植根民族文化并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继承外来文化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 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A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统一 B文
18、化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传承:文化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D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错误,题中事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而不 是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统一,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教育,不能体现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故排除。 D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强调文化交流,要求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故入选。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交流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 ,而尘心渐息 ;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 A要
19、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 ,而尘心渐息 ;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影响对人的特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 “脑袋国家 ”和 “躯干国家 ”, “脑袋国家 ”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
20、权支配 “躯干国家 ”, “躯干国家 ”受 “脑袋国家 ”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的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脑袋国家就是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即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创新不是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的中心和目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而不
21、是相互决定,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011年 8月 4日, “2011中国 龙人古琴文化艺术节 ”闭幕。来自两岸的 400多位专家、学者、古琴演奏家、古琴爱好者相聚在一起,为厦门听众带来一场承载华夏文明的视听盛宴。 古琴文化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两岸文艺界的合作交流。 这说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功能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思维方式的育人功能 文化对政治有反作用,通过文化交流就能实现祖国统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
22、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艺术节为厦门听众带来视听盛宴,同时还举办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说明文化对经济由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但没有决定思维方式的功能,文化对政治有反作用,但不是通过文化交流就能实现祖国统一,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舌尖上的中国是近年来收视率最高的一部记录片。它以美食作为窗口,用国际化的叙事方法,展示着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变迁和人生百味。此部记录片的创作方法能够体现出的文化生活
23、道理有 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予经济重大影响 一定的精神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能够增加国际影响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说明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同时说明一定的精神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也没有涉及文化给予经济重大影响,题中强调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没有强调增加国际影响力,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的特点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
24、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 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矛盾的斗争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不等价于承认文化的同一性,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承认文化的同一性不是一回事。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
25、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文化多样性 2013年 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文 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不占据主导地位,先进文化也不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排除
26、。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 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 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举措并没有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只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而不是涉及西方饮食文化的传播,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
27、中举措有助于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故入选。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举措并没有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在 2013年 6月 21日举行的第 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 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研究人类文明趋同发展的重要证明 文化遗产是彰显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标志 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彰显人类历史文
28、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故入选。 选项观点错误,文化遗产并不是研究人类文明趋同发展,文化遗产并不是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标志,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013年 10月,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东南亚,提出中 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 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 ”。在历史上,随着 “海上丝绸之路 ”的开拓和繁荣,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都先后传入东南亚,使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这表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文化在交流中传
29、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海上丝绸之路使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没有强调商业贸易的重要性,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不是强调中华文化,而是强调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使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 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种现象揭示 文化传播方式是不断发展的 传媒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发展 传播方式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30、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题中微信的发展说明文化传播方式是不断发展的,同时说明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入选。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传媒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同时传播方式的发展并不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传播方式的发展不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播 简答题 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幸福。是 “中国年 ”年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 2013年 1月由于多地雾霾天气的出现,许多地方出台政策禁止或减少燃放烟花炮竹,这就使年味淡了一些,于是很多人在
31、 “要民俗要年味 ”还是 “要蓝天要健康 ”上产生了纠结心理。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人过年纠结心里的认识?( 14分) 答案: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过年燃放烟花与炮竹,是一种表达亲人团聚的幸福的情感表达方式。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虽然燃放烟花炮竹会导致环境污染,但人们仍然愿意享受年味。 传统文化有 双重作用,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妨碍人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的改善与环境的保护,
32、这就产生了要年味还是要健康的纠结心理。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春节我们也要对其积极向上的内容加以保护发扬,对其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加以改造剔除,以促进春节文化的传承。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传承,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中国人过年纠结心理。解读设问和材料,过年首先是民族节日,可以从民族节日的重要性 分析。其次,庆祝节日的方式属于传统文化,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同时要结合材料,对应理论,组织语言,具体即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过年燃放烟花与炮竹,是一种表达
33、亲人团聚的幸福的情感表达方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虽然燃放烟花炮竹会导致环境污染,但人们仍然愿意享受年味;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如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如 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妨碍人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的改善与环境的保护,这就产生了要年味还是要健康的纠结心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春节我们也要对其积极向上的内容加以保护发扬,对其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东西加以改造剔除,以促进春节文化的传承。 考点:本题考查民族节日、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对待传
34、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010年 10月 31日,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落幕,但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 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的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下面是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时间 国家 城市 主题 2000年 德国 汉诺威 人类 自然 科技 发展 2005年 日本 爱知县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2010年 中国 上海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下图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其主体既是汉字 “心 ”、也是英文字母“V”、又是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与世博会
35、会徽 “世 ”异曲同工,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 “心 ”和热 “心 ”。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确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12分) 答案: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都是在举办世博会的活动中确立并不断发展。 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历届世博会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一主题,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确立,就是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试题
36、分 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创新,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确立。体现类题目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提取材料信息,基本理论点包括一个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回扣设问和材料,对应文化创新的相应理论,组织语言,具体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都是在举办世博会的活动中确立并不断发展;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历届世博会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一主题,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需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确立,就是体现不同民族文
37、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 综合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失时机坚定不移地深化分配体制改革,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破除一切妨碍实现社会公平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让人们 “共享尊严荣耀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材料二 我省某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大力推进 “美好乡村 ”建设过程中,按照 “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 ”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 1)结合材料一,运用
38、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12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作用,谈谈 “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 ”的意义。( 12分) 答案:(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为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改革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改革开放,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
39、用,坚持改革开放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2) 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 ”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 ”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 ”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
40、竞争力。(每点 3分,共 12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社会历史观,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解读设问,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存在,推进改革开放是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然后联系材料,组织语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其次,知识限定范围内关于改革的基本理论,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改革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 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41、,坚持改革开放,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坚持改革开放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的作用,题目类型意义类,问题指向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解读设问,在知识范围限定内,基本理论点包括文化的力量、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然后回扣设问和材料,组织语言,即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 ”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 ”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 ”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的力量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