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3800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某商品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替代品的供给(S)和需求 (D)曲线的交叉点 (E)会向 (E)变化 ,正确反映这一曲线图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某商品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时,其价值量会降低,其价格也会随之下降,该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其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其需求量的增加而减少。 C、 D两项反映的是其替代品供给量的变化,故排除之; B项反映的是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在增加,也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格

2、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同学们给下图所示的公益广告拟了几个主题,其中最贴切的是( ) 未来的雨伞! 未来的污水净化器! 未来的喝水方式! . . . . . . 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A促进系统优化,实现污水净化 B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循环利用 C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节水规律 D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实现科学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漫画揭示的问题是必须保护水资源,它要求人们从人类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D项从价值取向角度,指出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科学发展,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项是就题论题,没有看出漫画深层次所包含的要保护环境的内容,故不能入选; B 项不符合

3、漫画的主旨,不能入选;规律具有客观性,故 C项说法错误,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观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 “斑 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 ”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语细如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有人表示: 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过分强调了人的意识的作用。 两项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人们

4、对事物的认识,与题中观点有相通之处,可以入选; 两项未体现出这层意识,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 的影响。 在物理研究中,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各种物体就能被看作只有质量而无体积和形状的质点。质点忽略了复杂且次要或无关的因素,注重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这体现的哲学思想方法是( ) 从事物的个性中把握其共性 解决复杂问题时要突出重点 认识事物有时可以忽视次要矛盾 要坚持从局部入手认识整体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 “把各种物体看做质点,重点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 ”,体现从个性中把握共性,共性

5、寓于个性之中,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中 “可以忽视次要矛盾 ”的说法错误,不能入选; 说法欠妥且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中国科学院 3月 25日发布消息说,该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一个科研团队首次完成了小麦 A基因组的测序和草图绘制。几乎所有的特征都已经被发现,但是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则需要进行真正的努力,从而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测量这一基因组。这表明( )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能把握事物的终极真理 人们对真理的探索是循环往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

6、客观存在 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逐渐发展过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 中 “终极真理 ”说法错误,不能入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 的说法错误,不能入选; 两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盘点刚刚过去的 2012,我们一起追的网络流行语:萌、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躺着也中枪,吃货 一个词语就可以把你卷入一个时代。 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 A

7、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对生活与时代的感悟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 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 ”,表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由此可见,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 A项错误,不能入选; B项不合题意要求,不能如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 C项错误,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的特征、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当前城市和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多民

8、族交错居住在同一社区内的现象日益普遍,做好社区民族工作 日趋重要。做好社区民族工作( ) 必须赋予社区少数民族居民以民族自治权 必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 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此可见, 说法错误,不能入选; 两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某公司的会议成本计算方法是:会

9、议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 3倍 2开会人数 会议时间(小时)。公式中平均工资之所以乘以 3,是因为劳动产值大于平均工资,乘以 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的工作,损失以 2倍计算。由此我们思考政风,转变会风( )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 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表现 有利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故 说法有误,不能入选;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故 说法错误,不能入选;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

10、督和制约、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相关知识。 在社会公众的强烈呼吁下,近来国务院下属 98个部门中的绝大部分已向社会公开了他们的 “三公 ”经费(公车购置费、公务招待费、出国经费)及财政拨款情况,至此,中国的预算公开终于迈出了 “从无到有 ”的一步。公众关注包括“三公 ”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反映的是( ) “财政预算公开 ”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公民行使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 高效便民的政府以推动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为目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 “公众关注包括 三公 经费在内的财政预算公开 ”,表明我国公民的政治觉悟在不

11、断提高,也体现了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故 说法错误,不能入选; 中 “以推动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为目的 ”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能入选; 两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可 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相关知识。 2012 年是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哈大高铁、京广高铁相继开通运营。高铁缩短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时空距离,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红利 ”。下列属于高铁发展带来的经济 “红利 ”是( ) 促进人口流动,推动中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加速资源流动,实现资源区域优势互补优化配置 带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加强民族团

12、结,实现民富国强和社会和谐的中国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属于高铁发展带来的文化方面的 “红利 ”,不合题意要求,不能入选; 属于高铁发展带来的政治方面的 “红利 ”,不合题意要求,亦不能入选; 两项分别从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角度说明了高铁发展带来的经济方面的 “红利 ”,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相关知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 2013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今年,中国经济仍面临外部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有所加剧的形势,在这种背景下,国

13、家可能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 ) 严格控制社会融资的总规模 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 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稳定增长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今年,中国经济仍面临外部经济复苏缓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有所加剧的形势 ”,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节 宏观经济,以使经济健康发展。 属于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入选; 属于紧缩型的财政政策,不符合题意,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 在接受媒体关于 “你幸福吗 ”为主题的采访时,武汉的小张说 “只有正式工才幸福吧,我们这些临时工

14、,每月工资只有 900,节假日要加班,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即使这样,因为没有合同,还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干下去呢 ”,这启示我们( )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者维权的基础是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合同,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企业应努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该劳动者的相关权益被侵犯,劳动者应直接到法院起诉用人单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 “我们这些临时工,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表明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故 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劳动者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基础,故 错误,不能入选;题中 “我们这些

15、临时工,节假日要加班,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即使这样,因为没有合同,还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干下去呢 ”,体现了 ,故 可以入选;劳动纠 纷,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而要先经过劳动仲裁,故 说法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知识。 综合题 (34分)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 “三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家庭农场 ”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

16、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农业部将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 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材料二 文件提出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

17、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 款支持。 (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14分) (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农业发展。( 12 分) ( 3)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农业部大力发展家庭农

18、场做法的合理性。( 8 分) 答案:( 1)意义: 有利于推动农业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收益。 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每点 2分) 措施: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大对农业集约经营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集约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集约化水平。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农业

19、集约化经营吸纳各类人才。(每点 2分) ( 2) 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通过经济调节来促进农业集约化 经营。 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每点 4分) ( 3) 农业部将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指导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统一。( 3分)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分) 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新增补贴向主

20、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第一小问未限定我们答题的具体角度,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及设问,并从从对材料的阅读理解中来提取。材料一中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有利于推动农业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收益;材料二中 “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本题第二小问,也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仍需学生通过多材料及设问的理 解来组织本题的答案:。提高农户

21、集约经营水平,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搞好政策环境,还需要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等。 本问虽未明确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但从设问中的 “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上可以找到答题的角度,应该是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中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角度。材料中 “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是通过经济调节来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材料中 “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 办法 ”是通过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材料中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是通过提供公共服务

22、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管理水平。 本题限定的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是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对立统一的观点包括哪些具体的小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把握来确定用到的知识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说明即可。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 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8分 ) 2012年是雷锋逝世 50周年,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调查分析】 一例

23、败德的突发事件,会引起一些报刊、网络及媒体的躁动和深度的追踪报道,而许多老人摔倒被扶后得到感谢的事例却难以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许多案例中倒地的老人都是弱者,他们的家庭由于没办法承担伤后的治疗费用,加上社会没有相应的医疗救助保障,于是产生了讹一个是一个的念头。目前我国对于施救者缺乏相关法律保护。 ( 1)结合材料,从实现人生价值角度,就 如何才能 “扶得起老人 ”提几条方法论建议。( 6分) 【心灵召唤】 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的今天,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时代的热切召唤。 (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弘扬雷锋精神是

24、时代的召唤?( 12 分) 答案:( 1) 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考生要结合材料作答,否则每点只给 1分) ( 2) 是培育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公民的需要,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分) 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分) 是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需要,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3分) 是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

25、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雷锋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分)(如答民族精神的意义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限 定的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角度是 “实现人生价值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答题角度主要包括实现人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需要学生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把握来确定用到的小知识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说明即可。 ( 2)本题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需要仔细阅读材料、分析设问的要求,通过对材料及设问的把握以及课本基础知识点的回忆来解答本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各种价值观念冲击 着我国的文化市场,这就需要我们奏响主旋律,弘扬我们的主导思想,占领文化主阵地。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遵循的原则、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