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3813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汉初 “驰山泽之禁 ”,吴王刘濞得以 “专山泽之饶 ”,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本题中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据此实行专卖制度加强、巩固了中央集权,故选 A 项,BCD其他各项与材料无直接

2、关联。 考点: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汉代在经济上实行专卖等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另一个方面,汉朝这样做也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此相关的其他有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其他措施如推恩令等也需要掌握。 1987年 9月,国务 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 1997年刑法取消 投机倒把罪 , 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 投机倒把 投机倒把罪 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

3、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法律中逐渐的删除 “投机倒把罪 ”,反映了我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法律体系得到纠正。故选 A。 BC 项并非材料说的重点,材料主要是说的法律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不断地变化; D 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此题借助法律的变化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摸着石头过河,在 80年代中期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目标,这明显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

4、要掌握。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 “强心剂 ”、“及时雨 ”,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 “粘 合剂 ”;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 ”, “绝缘体 ”。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战后,西欧经济普遍衰落,美国为了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是西欧的 “强心剂 ”“及时雨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又促使西欧走向联合,所以 也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 “黏合剂 ”。但是由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象是西欧资本主

5、义国家,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外,所以 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 “加速器 ”“绝缘体 ”。 故选 A。 B 项错误,未导致欧洲的分裂,而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C项和欧洲的分裂无关; D项有利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1958年 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 “好 ”,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

6、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 ”的要求。这表明( )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C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D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答案: D 试题分析:毛泽东的炮战和蒋介石拒绝美国的建议充分说明了二人都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的。故选 D。 A项材料无法体现; B项说法明显错误,蒋介石借助于毛泽东的炮战有了拒绝美国台湾独立的理由; C项是对材料意思的歪曲理解。 考点:海峡两岸关系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国家的统一成了重要的目标。在 50年代,为了防止台湾在美国的支配下被迫独立,蒋介石和毛泽东在此问题上形成了一定的默

7、契,即通过战争的手段保持二者的联系。今天,海峡两岸关系得到明显的发展,祖国统一已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了某一时期江苏宜兴地区民间婚礼: “新郎高冠峨峨履声,在前面视之,固俨然一新人物也,讵知背后豚尾(注:即长辫)犹在,红绿辫线,坠落及地。又有所谓陪宾者,新郎之护卫也,多亲友任之,通常四人。此四人中,有西服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满清礼服者,形形色色,无奇不有。 ”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清朝末年 B 20世纪 40年代 C民国初年 D 20世纪 50年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是各色服饰都有, “有仍服满清礼服者 ”,同时新郎又留有长辩,被称为 “豚尾

8、 ”反映了此时是民国初年 。故选 C。 A项错误,作者明确表现了对前清落后习俗的讥讽; BD项错误,此时早已经是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留长辫子的习俗已经消失。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点评:此题反映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社会习俗。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断发 ”和不缠足运动等,促进了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和通信的变化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下表是依据剑桥欧洲经济史中苏俄的相关资料改编而成。对此的正确解读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危机 B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 C经济资源日益集

9、中到政府手中 D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基本建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流通中的纸币的增长数额和市场上商品的总价值量来看,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日益 起到支配性的地位。故选 C。 A项错误,当时苏俄并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 项材料未体现; D 项说法错误, 1936 年建成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考点:苏俄的经济体制调整 点评: 1921年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的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逐渐的改变了新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斯大林之后的领导者中,均对此体制进行了改革。 1958年 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

10、提出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其意图是( ) A建立和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 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投资,实现工业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有地方进行管理,主要目 的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故选 B。 A项说法错误,材料做法并不是以增强行政管理体制为主要的目的; C项材料未体现,与材料无关; D项说法错误,1958年尚未进行改革开放。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改革开放前对

11、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探索的情况。考试中常考的还是改革开放后对经济体制的调整。我国的改革分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1979年开始,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起步,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 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 国 德 国 英 国 法

12、 国 日 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说明美国经济与其余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紧密,选择 D项。 A项错误,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二战后才确立; B 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并非扩展原因; C项可轻松排除。 考点: 29-33年经济危机 点评: 29-33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发生,很快波及到世界,这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这场危机持续时

13、间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充分说明了自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 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罗斯福新政就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对经济进行的调整。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 特里芬指出: “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

14、不稳定性 和崩溃的必然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经济实力基础之上。但到了 20世纪 60、 70 年代,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开始动摇,体现了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故选 D。 A项材料未体现; B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材料说为了维护美元的核心地位,需要保持美元的坚挺; C项错误,是迷惑项,本身无实际意义。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保证美国经济霸权的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到了 20世纪 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地增强

15、,美元难以有效的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面临着需要贬值有需要维护自身核心地位的矛盾处境。 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 “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 ”这说明(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 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特点之一是科学理论的研究被应用到科技的发明。科学成为科技发明的先导条件。所以 “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 ”,指的就是发明前

16、的科学研究成为发明的必要条件。所以, B项符合题意,故选 B。 A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D项说法材料未体现。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来源于熟练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 术还未实现真正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则主要来源于实验室, “追求纯粹的知识 ”。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 “传神写照 ”、 “随类赋彩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为理论指导的是( ) A国粹京剧 B李白诗篇 C绘画技艺 D书

17、法艺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 “传神写照 ”、 “随类赋彩 ”等可知这是绘画的特点。故选 C。 A项是戏剧; B项是文学作品; D项是书法艺术,均体现不出 “传神写照 ”等特点来。 考点: 点评: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是我国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中国的绘画宋以前主要是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宋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民间风情画大量出现。 陈独秀曾经声称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18、 ) A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D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言论自由, A项符合题意; ACD各项中的 “切实、广泛、成为社会主流 ”说法过于绝对化、扩大化。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新文化运动基地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继续。主要通过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人民的思想。在运动中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反对传统文化。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激看法。与此相

19、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 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等也需要掌握。 1938年 5月 5日,蒋介石在反思抗战初期战事时写道: “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 ”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政府( ) A发动了淞沪战役以分散日军兵力 B发动了徐州会战以阻止日军南侵 C依靠国际力量维护华北主权 D发动了太原会战以拱卫华北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 ” 可以看出蒋介石的目的是分散日军对黄河北岸的进攻,牵制日军,为此发动了淞沪会战。故选 A。

20、 B项徐州会战无法体现这一战略思想; C项说法明显错误; 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题反映的即是国民政府的抗战思想。 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 “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

21、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 A近代国家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道光帝的外交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香港地方暂行赏借 和所学史实反映 的是盲目自大的思想,还是在坚守传统夷夏思想。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C。 A 项明显错误,不属于近代国家思想; BD项说法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道光帝尚未体现出屈辱外交或者殖民外交的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的外交思想 点评: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长期是闭关锁国,形成了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的观念,鸦片战争中的表现以及战后议和都能体现这种思想。在近代后期,随着与

22、西方的联系的增多,近代外交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胡适曾说 :“经过这种制度的长期训练,中国人心中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 政府官员并非天生就属于某一特殊阶级 ,而应通过某种向所 有志愿参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 ”这表明 “这种制度 ”( ) A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B体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公平公正 C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应通过某种向所有志愿参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 ”可以看出这是说的科举制,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做官体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公平公正。故选 B。 A项说法错误,除了科举制以外

23、,还有恩荫等其他方式; C项错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D项错误,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但是并不能保证廉洁高效,应该是监察制度。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选拔官吏的制度,通过考试成绩授予官职。科举制的实行,一方面使得下层地主也有条件通过努力进入到上层,另一个方面也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弊端也日益明显。总的来说科举制为历朝所沿用。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 “ 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 新的

24、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 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 ) 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 答案: D 试题分析:草市,就是民间集市。 “草市 ”是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宋代以前已经出现,说明商业得到了发展。结合题干中的 “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 ”,故选 D。古代的 “街市 ”、 “坊市 ”指的是城市的集市;而 “夜市 ” 也仅仅在政治中心和商业繁华的大都会城市中出现。因此 ABC错误。 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的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 分析材料重现历史,题目难度不大,设计的灵巧。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

25、展起来,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在农村则出现了草市。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 A孔子 “仁 ”的思想 B孟子的 “性善说 ” C墨子的 “兼爱 ”思想 D陆九渊的 “心学 ”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人性本善学说,体现了孟子的思想。故选 B。 A项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仁的思想主张爱人,反对苛政; C项反对不义的战争; D项主张从心中获

26、取儒家伦理道德。 考点:孟子思想 点评: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经地界,即划分土地的边界,让民有私产。同时,孟子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仁政,持民贵君轻的观点,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性本善,在人格修养上主张养浩然之气。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称为亚圣。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 行政官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27、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行政官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 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可知 D项符合题意。 A项未体现; B项是对材料的字面意思理解,C项错误,材料中说的现象并非结构松散,而是灵活。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最容易考的部分还是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

28、中指出: “美国人民之所以服从法律,不仅因为法律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因为当法律 偶尔损害他们时他们也可以修订。 ”这体现出其法律思想是( ) A法律至上 B以人为本 C人人平等 D天赋人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示反映的是人民和法律的关系,突出的是人民的需要才是法律制订的根本。故选 B。 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人民可以修改法律;C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美国法律思想 点评:近代都是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近代民主政体,当法律与人民的利益不相符是人民可以修改法律,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西方确立的政体的类型和通过的宪法性的文献以及各国的政体的特点都需要掌握,都是常考

29、的知识点。 有一位航海家采信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长数 18000希腊里 (1希腊里约为0.1575千米 ),实际上地球周长要达到 40030千米,他还相信了马可 波罗对亚洲直径的过长估计。这一结果直接促成( ) A达 伽马到达亚洲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C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D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主要讲述了航海家采用错误计算,也使航海家认为地球小,而且亚洲长。哥伦布的航行目的地是印度,但由于计算失误,把美洲当成了印度。只有 C 项符合题意。根据分析 ABD 均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只有三个大

30、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次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本题的内容;第三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对世界的影响、对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不同的影响。 下表是英国某时期的社会结构比例 阶层分类 土地贵族 中间阶级 工资劳动者 家庭数目 1 2 58 8 40 经济收人 14 3 74 7 ll 这一时期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前后 B工业革命初期 C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D工业革命后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表格中的工资劳动者也即工业无产阶级的家庭数目比例可知为工业革命初期。 AC 时期尚未出现 40%的工人阶级,而工业革命后期则应

31、该超过了 40%,进入到工业社会。故选 B。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从此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社会上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数量不断地增多。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洋务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这表明其( ) A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B未超越洋务 派的历史局限 C认为造船

32、、制器不重要 D主张 “中体西用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材料中的 “本在朝廷政教 ”应指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 A。 BD项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材料则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明显表示赞赏; C项错误,作者并非认为技术不重要,而是说强生之本在制度。 考点:早期维新思想 点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持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在洋务运动的后期,一些洋务派人士从洋务阵营中走出来,转而批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产生了最早的维新思想。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 先生回答说:

33、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文成公全书卷三)。 “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 A柏拉图 B普罗塔戈拉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察王阳明的心学和智者学派。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即是本心,即是理,材料体现王阳明强调人主观感受的思想。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与材料思想类似。故选 B。 ACD三项都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纠正。 考点:智者学派 点评:智者学派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的哲学派别,研究的是人和社会,强调人的决定作用,但

34、是其学派否定真理、美德等客观标准,对个人极端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 “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 ”。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 A不再是 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B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C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强调了对人生和生命的关注和热爱,而不是关注神。故选 B。 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以宗教作为主要题材的; C项说法正确,但是不是对传统绘画的本质

35、的区别; D项说法错误,应该是在启蒙运动时期。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是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基础的。此时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往往借助宗教的题材表现反天主教的斗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仔细观察下图,判断下面哪一分析是正确的:( ) A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通过严谨的笔法、稳重的色彩、平衡的构图来表现人高尚的情感及品德 B是西方印象派绘画。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 的客观再现与描绘,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 C应是西方现代主义绘 画作品。是世纪末的不安在画家心灵中的

36、反映 D是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生动感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现代主义绘画主张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手法表现内心的世界,与材料相符。故选 C。 A项说法明显与材料不符; B项强调光与色的作用,突出人的视觉的作用; D项主要是对现实的 反应,表现现实的黑暗。因此 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近代西方的绘画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对近代西方绘画的流派,主要有浪漫主义绘画、现实主义绘画和印象派绘画以及现代主义绘画等,它们的特点也要有所了解,通常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识图辨别能力。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西方文学、音乐等也是常考的地方 综合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

37、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这引起了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陈独秀)把西方国家划分为帝国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国家,而自由民主的典范就是法国,他认为欧战是正宗欧洲文明 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陈独秀说: “德意志以军国主义为厉世界,吾人之所恶也,列国讨之,亦以尊重自由正义与和平,不得不掊此军国主义之怪物。 ”他还特别指出,法兰西人 “嗜平等博爱自由,根于天性,成为风俗也, ”他们参战是 “为平等博爱自由 ”而战。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严酷的事实教育了陈独秀,使他开始认识到协约国标榜的公

38、理的虚假性,从而不得不相信协约国不是 “天使 ”,巴黎没有“公理 ”。此时陈独秀的观点开始有了较大的变化,他愤然质问巴黎和会 “公理何在 ”?并对威尔逊深表失望,(陈独秀)说 “威尔逊总统的平和意见十四条,现在也多半是不可实行的理想,我们也可以叫他做威大炮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试论陈独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 1)结合材料一,指出陈独秀对一战性质的认识,你是否赞同这种认识?原因何在?( 6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6分) 答案:( 1)认识:陈独秀认为一战是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是一种 自卫,属于正义之举。( 3分)不

39、完全赞同。( 1分)原因:一战对战争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都是掠夺式的帝国主义战争。( 2分) ( 2)变化:从认为协约国集团是正义的到认为战争具有侵略性和强权性。( 3分)原因: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看到了西方国家的虚伪,看到了他们侵略的本质。( 3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法兰西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变种德国军国主义之间,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可以看出陈独秀对欧洲一战的认识。这种认识显然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一战的性质,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的战争。(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 陈独秀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看到了帝国主义的虚伪,使他从原来认为的协约国是正义的一方的认识中转变

40、过来。 考点:一战 点评: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瓜分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从 1914年开始到 1918年结束,共 4年。在这四年中一共可分为三个阶段,三条战线,两大集团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终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战争中各种新式武器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四)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 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五)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

41、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十一)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1940年 3月) 材料二 1. 各方代表由各方自己推选,人数应按各方所代表的实际力 量比例规定。 2. 国 会议应于最近期间召开。 3. 国 会议根据革命三民主义的原 t,必须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领以彻底改变国民党所执行的错误政策。 4. 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 5. 联合政府有权改组统帅部

42、,成立联合统帅部。 6. 联合政府成立后,立即准备于最短期间内召 哉嬲 嗣衿昭墓 翊蠡幔 员苷 氖凳 周恩来如何解决( 1944年 “双十节 ”) (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在抗日战争期问,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政权民主保障手段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8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共产党对 “政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的认识。( 4分) 答案:( 1) 1940年:各抗日阶级、阶层互相制衡;保障人民对政权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44年:党派制衡;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掌握立法权,制约政权。( 8分) ( 2)代表人民和进步的政党必须掌握政权的领导权,这是革命走向胜利的保障;是否

43、掌握政权的领导权取决于政党的质量;领导政权不等于一党专政,有效团结其他革命阶级和阶层有利于避免一党专政( 4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抗战时期抗 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以确保相互制衡;而在 1944年的文件当中,明确指出 “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 ”,意思是要党派制衡。( 2)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共产党需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但是要建立个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政党关系,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考点: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 点评: 1940年前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调动一切可

44、以调动的力量,共同进行抗日事业,抗日根据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度过困难。三三制政权就是其中 重要的举措。通过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等措施,推动了抗日事业的不断发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与客观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 材料三 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而稍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国用以足

45、 也。 ( 1)材料一反映北宋什么社会现象?( 5分) ( 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 7分) 答案:( 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 5分) ( 2)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买出。( 3分)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的现象,有利于物价稳定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收入。(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 第( 1)问据材料一概括,通过阅读确定反映社会 现象的主要语句: “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

46、。 ”措施也能据材料一得出。第( 2)问 “结果 ”首先据材料回答,从材料二可以得出 “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现象 ”,从材料三可以得出 “控制了市场物价、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然后据课本知识回答 “由于保守派反对,最后这些措施被废除。 ”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考的比较细。考试中往往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和影响等。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20世纪初,在新旧制度更迭前后, “

47、国民意识 ”在中国逐渐形成、发展,并反拨于国人精神与思想的近代化过程。 材料一: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 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辱,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 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 材料二:揽中国之大势,十年之中,世变亦亟矣。甲午之后,欲雪割地赔款之耻,于时人人言自强;庚子以后,欲弥赔款失权之憾,于时人人言自立;至于癸卯以来,日俄开衅,战事延长,穷其结果,国患方迫,于是忧时之士,人人则言自存 三者之持论,虽有不同,而其救国之心,未始或异。 新闻报 自存篇 材料三: 1904年癸卯学制对各类学堂(部分)及其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类学堂 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 以培养国民之善行,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材料四:商务印书馆的共和国新图文的编辑说 “本书以养成共和国完全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材料必力求合于儿童心理,不好高骛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