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816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 皇帝称号 明成祖 明仁宗 明宣宗 明英宗 明宪宗 皇帝姓名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朱见深 相互关系 明太祖之子 成祖之子 仁宗之子 宣宗之子 英宗之子 名中的偏旁 木 火 土 金 水 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显示 “朱 ”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各代皇帝

2、的姓名体现了阴阳五行学的相生说,说明统治者希望专制皇权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正确,选 C项。 项错误,明朝在初期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过分封制,但是再后来消亡; 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宗法思想、五行观念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西周灭亡后宗法制作为一种概念制度不存在了,但是其思想却保留了下来,主要是体现在王位的继承上。五行学说是战国时期形成阴阳家的思想,主张五行相生相克。材料中即把五行学说同宗法血缘结合在了一起。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

3、内根本因素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归根到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的,故选 D。AB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结果; C项是外因,与题干要求不符。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19世纪末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进入了发展的黄 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 “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 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B开启了 “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 ”的新时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哥伦布航海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也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封建主义的逐渐衰落和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故选 B项。 A项是从表面现象进行的分析; C

5、项世界市场的问题材料未体现; D项并未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因而都是错误的。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对欧洲、对美洲、对非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世界来说,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是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开端,对欧洲来说,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来说则给美 洲印第安文明带来灭顶之灾,贩奴运动也兴起来了。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 “北意大利金融 ”发展到 “荷兰金融 ”,最后到达 “英国金融 ”和 “美国金融 ”。其中,从 “荷兰金融 ”发展到 “英国金融 ”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

6、落帝国 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北意大利金融 ”发展到 “荷兰金融 ”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后,荷兰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被 称为 “海上马车夫 ”;从 “荷兰金融 ”发展到 “英国金融 ”原因是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从 “英国金融 ”发展到 “美国金融 ”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故选 D项。 根据以上分析, ABC项均不正确。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

7、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最先在英国产生,英国所取得的成就也最大,从而使英国确立了世界工业中心的地位。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 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 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 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 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 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 D代表德国, 19世纪 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答案

8、: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史实的能力。注意图片中时间从17501900年 ,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A线在 19世纪前后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 ,据题肢选项应为中国 ;B线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比重下降 ,应为英国 ;C曲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所发展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 ,只有美国的情况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B项 ;D线应为德国。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进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

9、比重迅速的增加,标志着进入到工业社 会。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居于中心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发展速度最快。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等,此外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对以上说法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度下的选官制 度 B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的科举制度 C材料

10、体现的是宋代以后普遍出现的平民政治 D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察举制度选拨人才的程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材料实际上体现了汉代察举制下 “郎官 ”的升迁程序, D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拔官员,不能称为“士人政府 ”, A项错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通过各级考试,与材料信息 “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 ”不符,故 B项错误。宋代到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前也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并非平民政治,故 C项错误。 考点: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放在很

11、重要的地位,但是科举制更注重才能和公平,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点,需要掌握。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 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 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民主的思想,可用排除法。由材料中 “帝国 ”一词可知该倡导者主张保留皇帝,据此可排除 B、 D两项。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任务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A 向排

12、除。从材料 “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故选 C项。 考点:维新思潮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引进民主制度,倡导变法。认为只要倡民权,就可以挽救民族危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维新变法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 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由材料所给时间信息 “1918 年 ”可排除 A、 B 两

13、项,A项是在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 B项是在 19世纪末。材料中 “盲目输入西方学说 ”针对的是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学、否定传统文化的主张, 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因此 C项错误。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先进的知识法分子希望通过思想的解放,能够取得西方国家所未获得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尽管流于诡辩 ,但重要的是 , 拓展了哲学的领域 ,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

14、, 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 ”文中省略处应为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答案: A 试题分析: 提取材料关键词 “流于诡辩 ”“拓展了哲学的领域 ”“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指为智者学派,选 A项。 B项反对智者学派的诡辩论,主张知识即美德,认识人自己; C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主张人非工具,在个人解放的同时不要损害到别人的利益; D项主张开明君主制。因此BCD均错误。 考点:智者学派 点评:智者学派是古希腊时期的重要的哲学派别,研究的是人和社会,强调人的决定作用,但是其学派否定真理、美德等客观标准,对个人极端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苏格

15、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需要掌握。 卢梭说 :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理解材料意思。从材料中 “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 ”“撤换他们 ”可知 B项正确, D项错误。 “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 ”说明 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 B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启

16、蒙运动是 1718 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 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 18751914 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1914年世界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国家 百分比 国家 百分比 英国 0 俄罗斯 38 德国 13 中国 5 法国 20 美国( 1913) 30 A中国、德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C英国此前的外贸政策保持不变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答案: C 试题

17、分析:本题以平均关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所给 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美国,排除 D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坚持或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排除 A、 B两项。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故正确选项为 C项。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 9世纪上半期,英国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建立,工厂 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国家实力的增强也要求实现自由贸易,让自己有竞争力的工业品能够进入到世界各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实行自由主义政策。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虽然美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但是国家实

18、力还是英国最强,因而英国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 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这是出于抗战的需要,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因此 正确,故选 D项。 项错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是在 1937年前; 项是在解放战争

19、时期。 考点:国民党时期的经济发展 点评: 1927 年国民政府开始大力进行经济建设,在此后的 10 年经济发展较快。1937年 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的轨道,这一方面保障了前 线战争的需要,另一个方面也限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国民政府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往往借统制经济为名,行聚敛之实,官僚资本得到迅速的发展。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56 34 88% 15 85% 4 26% 1973 27 08% 27 017% 18 023% 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

20、经济发展的步伐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所给的时间是 “福利国家 ”的发展时期,且材料不能反映美国经济增长受到了福利政策的拖累, A项错误,当选。从表格可以看出, 1973年,美日欧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差距缩小,三足鼎立的格局出现,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 B、 C、 D三项正确,因此排除。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在战后初期,普遍实行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扩大政府开支,实行福利制度等 ,在 20世

21、纪 50到 60年代,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资本主义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有利于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 A在当时为统治者所重视 B在当时较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扭转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一定程度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 “农末适均 ”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这一思想符合工商业发展的社会潮流, D项正确。中国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材料中的思想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不

22、可能扭转重农抑商政策、较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 A、 B、 C三项错误。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工商皆本的思潮,主张在重视农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工商业,要使它们均衡的发展。这种思潮为后世的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奠 定了思想基础。 水经注 湘水云: “秦灭楚,立长沙郡。 ” 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 9 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

23、的行政长官 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C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 D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的理解。秦代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因此 ACD均正确。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而不是皇帝。据此可知 B项错误,故选 B。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自汉朝到明清, “中朝、内阁

24、、军机处 ”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始终没有实权 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中朝掌握决策大权,排除 ;始终由高官任职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 。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统治者往往重用近臣或者临时设置机构,以加强皇权,这些机构最初大都是临时的机构,后来发展起来。因此 正确。故答案:为 B。 考点: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点评: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的主要内容有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的军机处等。古

25、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发展趋 势:皇权在不断地加强,相权在不断地削弱以至于到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与此类似的知识点如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元代实行行省制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恩格斯说: “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并且不会有什么成功;或者变为穷光蛋。他们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后一条道路;由于他们数量很大,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 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

26、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容易导致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导致雅典灭亡 B雅典的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雅典亡国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答案: B 试题分析: “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说明雅典民主制下公民民主、奴隶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答案:是项。项原因理解错误,不是 “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 ”导致雅典灭亡。项 “社会发展的停滞 ”表述不正确,材料中也没有提到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淡化。项无法

27、从材料中体现。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形成的原因和基本特点。雅典民主制是在奴隶制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随着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公民内部分化越来越严重, 民主制受到极大的挑战。公民内部也逐渐的分裂,雅典民主国家消亡了。此外,也要知道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 1861年清政府设立抚夷局,局设未久,即改为总理衙门,其办事人员及轮班入值方式均仿照军机处办理,择满汉各二员作为总办,二员为帮办,办理奏折、照会、文移、关税等事。但它一直被视为一种临时性的机构,终晚清之世,君臣朝野之间,士大夫顾清议多耻于任职

28、其间,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总理衙门任事者,独无年表。 1901年总理衙门被改为外务部。清末的总理衙门的设立 与遭遇不能表明 A清朝天朝大国观念遭到打击而动摇的事实,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 B它有被迫适应外国资本主义需要的一面,带有半殖民地化的印记 C总理衙门后被改为外务部,结束了作为临时性机构的尴尬局面 D其职权太过有限,且带有屈辱色彩,士大夫普遍对其持排斥态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清政府的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因此 A正确;外务部的设立,是为了适应外国侵略的需要,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质,因此 B正确;依据所学知识,随着列强的侵略

29、加深,冲击着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西方列强不甘心以 “外夷 ”身份同清朝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因此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的并非以结束临时性的机构作为目的,而是适应外国侵略的需要。因此 C错误; D项在材料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出。 考点: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 点评:近代伴随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外交也逐渐的近代化。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外国的交往也逐渐的加深, 1961年设立总理衙门,负责涉外事务,但是因为不在中国的传统六部的行列,一直被歧视为临时的机构;到了 19世 纪末 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越来越深,终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提高了位次,位居六部之首。 法国政府

30、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难度不大,识记层次。关键信息: “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题干核心内容对应辛丑条约中的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 ”内容。故选 D。 A项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条约,外国列强尚未进入北京; BC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

31、的条约,外国并未在北京开辟为使馆并进行驻军。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沿线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驻 守,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 “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 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还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 由北而南 的俯攻之态改变

32、成 由东向西 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B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武力干涉 D该战役中我军大胜敌军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关键词 “上海 ” “由北而南 ”可推断出该战役是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史实,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B 项正确。 A项明显错误, C项错误,日军侵华列强并未武装干预, D项错误,淞沪会战最终战败,上海失守。因此 ACD 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考点:抗日战争:淞沪会战 点评: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日军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的攻势,同年 8月 13日,发动了八

33、一三事变,侵犯上海,淞 沪会战由此打开帷幕。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是我军的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初步的实现,加快了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的步伐。 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 “革命 ”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 狄 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 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 “起义 ”。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A支持中国革命 B反对 中国革命 C舆论导向谨慎 D认清了起义前景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叛

34、乱 ”是贬义词,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 “革命 ”是对推翻统治的一种赞扬和肯定,是站在起义者的立场是说的。 “起义 ”相对来说是中性词,不能反映媒体的态度。从对这两个词语的推敲可以看出泰晤士报对舆论导向谨慎,选 C项。 A、 B项说法都具有片面性, D项错误,材料中明确的交代不能看清起义的前景,所以才用的起义二字。因此 ABD三项背离了材料意思。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它是以武昌起义作为开端的,最终引发了全国的独立运动,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但是建立的新体制

35、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从 18 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 “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 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基本价值 ”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选 C项。 A、 B

36、、 D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倡导的民族科学精神不符。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在运动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传播了救国救民的思想,也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同时,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1980年 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B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A项正确

37、; 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 2001年。发展私有经济,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因此 BCD项错误。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1979年开始,城市改革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发展私有经济,但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未发生改变;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2001年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宋代吴处厚曾说 :“蜀有 市,而

38、间日一集,如疟疾之一发,则其俗有以冷热发歇为市喻。 ”这段话反映的是 : A宋代蜀地疟疾流行 B宋代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 C “市坊 ”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二日一发的疟疾。 市,二日一次的集市。 ”可以看出当时四川集市召开频繁,材料反映了宋代集市贸易的繁荣,故选 B。 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D项表述错误, C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 点评:宋代在商业上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城市经济功能大大的增强,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并相当的繁荣。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但是也应该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实际上还是农耕经

39、济的附属物,并未跳出农耕经济的轨道进而得到独立的发展。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 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 “侵略 反侵略 ”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 现代性 ”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4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此题为开放型题,只要求学 生选取一种观点作答即可,要求考生论述观点明确,坚持史论结合,语言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四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12分) 第一个层次,有观点但无论述,给 12 分; 第二个层次,有明确的观点,能从一个角度并结合史实论述,给 36 分 第三个层次,有明确的观点,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史实准确,给 710 分 第四个层次,观点明确,分析角度多维,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给1112 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外因

41、论 政治: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 权和领土完整,如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等,直至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 经济:利用种种特权,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如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掠夺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内因论 没

42、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少科技人才;传统的政治体制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传统观念的束缚,重农抑商思想的阻碍等;太多的政治运动、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试题分析: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观点进行分析。如果选择外因论,主要是从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外国的侵略是中国的社会遭到巨大的破坏,中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受到严重的阻碍;如果选择内因说的话,主要是从中国的内部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国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所需要的资金欠缺等角度进行分析。要求考生论述观点

43、明确,坚持史论结合,语言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点评: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的文明,在向近代化的过渡中逐渐的衰落了下来,被西 方超过。中国为什么没有把握好古代文明发展的机遇最早的进入到近代社会呢?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应该都是其中的原因。中国的近代化内无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外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中国的近代化 “被耽误 ”。 综合题 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认为: “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 孔子指出 “四海之内皆兄弟 ”

44、。 孟子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 ”、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 “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 “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江户时代( 16031867 年)

45、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 “汉学 ”,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 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 6分) ( 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 原因?( 6分) ( 3)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2分)站在物质文明高度

46、发达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 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 “和谐社会 ”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4分) 答案:( 1)主张:自然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当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主张友好相处。( 6分,每点 2分) ( 2)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3分,每点 1分) 原因: 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传播。( 3分,每点 1分) ( 3)影响:儒学不仅替代佛教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日

47、本学习西方的立足点。( 2分) 原因:儒家文化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家庭和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 4分,每点 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主要体现的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孔子主张相互的有爱,荀子主张遵从自然规律办事,可以利用规律但是不能违背规律;孟子则是主张道德,做个圣贤之人。( 2)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批判,认为 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儒家思想的存在不利于中国民主制的确立。儒家思想在 20世纪以后遭到批判的主要的原因在于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民族工业的发展。( 3)从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之大,成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工具。儒家思想强调相互的关爱,主张利用自然但是又不能破坏自然,这些主张对建立和谐的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孟子主张民本、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并对日本 等东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在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彻底的批判。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