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八)(带解析) 选择题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秋七月,初税田 ” B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C “除井田,民得卖买 ” D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铁制农具的使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A说明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出现了私田,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积极劳作,生产积极性比井田制下的农民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政府对私田开始征收赋税; C项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
2、; D说明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原来用于祭祀的牛用于耕地。 B说明官府控制手工业,和铁农具的使用没有关系。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战国时期生产工具进步的影响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二战后西 欧国家的和解 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体现的是西欧六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共同体条约签订于 1951 年,当时欧洲的合作仅限于经济领域,还未扩展到政治领域, 的
3、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有 的选项。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开始了分工合作,进行了一体化进程。故选 A。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区域集团化之欧洲一体化 不同时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有所不同。 “20世纪 70年代开始,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终于在 1982年底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其措施与 19291933 年罗斯福新政最大的不同是 A降低税率 B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C减少财政支出 D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美国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
4、新政的主要核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 “滞涨 ”经济放缓, 80年代里根政府实行供给 学派和货币学派观点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故选 B。 ACD项都是 BG项的表现。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871年 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 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 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所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答
5、案: D 试题分析:巴黎公社革命已经在 1871年 3月爆发, A项在时间上错误; “工农联盟 ”没有有效巩固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排除 B;分地给农民、分工具给工人,这是承认私有制,排除 C; D项符合题中材料强调的让 “乡下劳动者 ”等得利,希望得到其支持的意图。故选 D。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 “政体形式 ”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 1875年宪法 D美国 1787年宪法 答案: B
6、 试题分析:从材料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 ”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 B。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 CD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 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德意志 1871年宪法 有人说: “在 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 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
7、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 ”到 “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的变化说明宗教改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 A。 B项错误,宗教改革最终大都确立了宗教宽容的政策,但是并不是信仰自由; C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宗教改革的影响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8、,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上述观点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A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深化改革开放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 A项是在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来的; C项是在 1987年十三大提出来的; D项是在 1980年提出来的。因此 ACD均不符合题意。 B项正确
9、, 1992年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把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考点: 20以来世纪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 南方谈话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 582 9亿元,比上年增长 4 9%。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 3901亿斤,比 5年前增长 19%;棉花总产量达到 3280万担, 比 5年前增长 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材料中限定的时间是 “1956年 ”和 “1957年 ”。 B项虽然是 1956年
10、,但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中共八大的路线没有得到贯彻落实。C项( 1958年)和 D项( 1978年)均不符合题目的时间界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的影响 下列两图,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革命区域发生变化 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中共探索民主革命的道路的历程 阶级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历史图表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发展各阶段特征的概括,从选项中可看出革命区域
11、、革命中心、革命历程的变化,因此 正确,故选 A。阶级矛盾并没有体现,排除带 的选项,因此选 A 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 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曲线来看,公 元前中国不如西方,公元后到 15世纪中国强于西方, 15世纪后中国出现逆转,故 B项符合图片展示。故选 B。从图示很容易看出 A错误; C项错误, 15世纪中国古代科技达到高峰; D项错误,公元前后到 10世纪中国科技并非走向衰落,
12、只是发展缓慢。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 古代中西方科技 南宋时,民间有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 “湖广熟,天下足 ” 、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分析的出,苏州和湖州地区在南宋时期主要是从事的农业生产,而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生产专业化的趋势。故选 B。 AD项错误,经济重心还是在南方; C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明清时期南方生产的区域化倾向 一位著名的绘画
13、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 “古 ”与 “近 ”指的是 A唐、宋 B晋、唐 C宋、元 D元、明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史。唐代画风,佛教道教题材的绘画较多,人物画成就较高;宋代画风,文人山水画盛行,花鸟虫鱼题材丰富,其中宋代是中国古代 “花鸟写生 ”的高峰期,画家更加注重意境。故选 A。根据以上分析, BCD项均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绘画 综合题 (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
14、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 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 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 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 “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 ”;主张 “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 “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7分) 答案:( 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
15、开过会时机不成熟。 背景: 19 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2) 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康有为主张渐进革新;谭词同提出废君权,倡导民主激进主张。 试题分析:( 1)从关键词 “风气未开 ”“ 操之自上,则两得之 ”“ 开国会,尚非其时 ”可以总结出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是: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过会时机不成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变法的背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思想是有关联的,即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同为资产阶级维
16、新派,都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但从材料二的信息“上权太重,民权尽失 ” “废君统 ”来看,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并主张学习法国的启蒙思想而康有为则主张渐进的改革,两者的思想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解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又要注意提取材料的信息,不拘泥于所学知识。这也体现高考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重在考察学生运用辨别能力。 考点: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维新思潮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
17、),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 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6分) (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9分) 答案: (1)( 6分)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
18、礼公开;要有证人(只要答对三点即可) (2)( 9分)变化:以教会为主转为以世俗(家长、社会)为主。( 3分) 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教会权利;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加人民法制观念(只要答对三点即可, 6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材料 一 “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 ”“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 ”。 ( 2)注意两则材料前后的对比:材料一 “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 ”“结婚不
19、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 ”,再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影响。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宗教 改革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野蛮进入半开化,从半开化进入文明。现在的文明也正在不断发展进步中。欧洲目前的文明也是经过这些阶段演变而来的。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 虽然现在称西洋各国为文明国家,这不过是在目前这个时代说的,如果认真加以分析,它们缺陷还非常多。 只是大体上看来,西洋各国有朝向文明方面发展的趋势,而决不可认为目前已经尽善尽美了。既然不能以西洋文明为满足,那
20、么,我们就可以舍弃西洋文明而不效法它吗?如果这样,我们将要处于何等地位呢?既不能安于半开化,更 不能退回野蛮的地位。要摆脱这两个落后地位就必须另寻出路。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有人说,世界各国彼此分立,各自形成独特的体制,人情风俗也互有差异,国体政治也各有不同,现在为追求本国的文明,而完全以欧洲为衡量利害得失的标准,岂不是不合理吗?应该适当地汲取外国文明,研究本国的人情风俗,根据本国的国体和政治制度,选择其合乎国情者,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宜。我
21、对这个问 题的回答是这样。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 摘编自(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1875) 运用文明史观并结合所学评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一等( 12 10 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9 5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
22、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4 0分) 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示例:文明是由野蛮到开化,由落后到先进的过程。处于落后状态的国家要勇于打破常规和偏见学习欧洲文明促进本民族发展。 文明是不断发展的,欧洲文明有进步也有其不足之处,要根据本国国情学习和取舍即不能拒绝一切西方文明也不能全盘西化。 学习欧洲文明须经历从思想观念变革到政治制度变革再到器物 变革的过程,否则近代化道路会艰难曲折。例如西方文明经历了从精神文明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再到制度文明即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
23、制度;再到器物文明(物质文明)即工业革命迅速扩展的发展历程。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接,推动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进步。 作者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论证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过程的可取之处,比较辩证客观地指出了学习欧洲文明的方法,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近代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 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 (观点类 )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考点:史学理论 文明史观(文明的发展与相互交流) (25
24、分 ) 2012年 11月 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 (公元前 771256 年 )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 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 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
25、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型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被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 命拉大了各文明区的差距。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的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一摘编自杨宁一主蝙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从 19世纪中叶开始的,西方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之明等各层面的文明都逐步传入我国,面对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中西文明交流是不平等的,中国处在明显的弱势的一方、带有被动性。这次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转型。 摘引自袁行霈等主蝙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德、日的非和平方式
26、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关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 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德国和日本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固,在 19世纪束 20世纪初 度成为欧洲和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并对英国及其他老牌强国构成严重成胁。它们的迅速崛起必然遇到现存霸权国家和整个国际体系的压制,形成不可避免的生死对抗,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尽管二次大战以后,德、日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再崛起,但是始终不能成为完全的世界大国。这其中的教训,值得每个后起大国认真吸取。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四 在 2012年 ll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胡锑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 “在改革开放
27、三 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 越南自从 1986 年革新开放以来, “以华为师 ”,并坚持结合自身实际,悦意创新,20年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一魏伟新,王利文越南改革开放发展历程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 ”发生怎样的重大政治变革 ( 4分 ) (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工业革命实现了 “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国 “文明转型 ”的主要特点和历程。( 10分 ) ( 3)根
28、据材料三归纳日本、德国崛起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德国与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7分 ) ( 4)根据材料四,从现代化讲程的角度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4分 ) 答案:( 1)根本原因: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的出现)。( 2分)政治变革:分封制走向崩溃,中央集权制度(封建制度)开始出现;各国纷纷推行变法。( 2分) ( 2)理解: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将世界上边缘地区、半边缘地区纳入资本主义统治之下;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 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推动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 4分)特点:被动性(或传导型、赶超型现代化):在外部刺激下
29、被迫卷入现代化浪潮,历经冲突反抗 学习调试 变革复兴。( 2 分)历程: 器物层面:洋务运动:近代工业起步;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2分) 制度层面: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解放思想,促进中国人觉醒;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2分) 精神层面: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民主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 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2分) ( 3)特征:非和平方式 (或答:以武力手段挑战世界秩序;对外扩张方式皆可 )(1分 )。原因: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封
30、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2分 )共同原因:都实行政治民主改革;美国的扶持;经济非军事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等。 (六选三,每点 1分,共 3分 ) ( 4)历史意义: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分)完善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2分) 试题分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变革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生产工具和政治方面额变革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2)从材料 “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
31、体中的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型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被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 ”可以概括出工业革命对世界联系所起的作用。中国在这一世界联系的进程中被动的融进了世界。主要进程可结合西学东渐的 几个阶段进行分析。( 3)从材料 “德、日的非和平方式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关系 ”可以分析出德国和日本崛起的方式。二战后德国和日本迅速的崛起,主要因素大体类似,主要是从美国的扶植、重视教育和创新、进行民主化改革等。( 4)从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新的途径,拓宽了实
32、现现代化途径。 考点:历史上的的重大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课标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甘地在结束最后一次绝食时向信徒们发表演说):你们不要把你们居住的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分隔开来。你们必须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恢复和平 如果我们记得,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没任何理由相互视为仇敌 愿神使我们大家更加明智 以便印度和整个宇宙幸福繁荣。 (法)米尼克 拉皮埃尔、(美)拉里 柯林斯圣雄甘地 材料二 印度为怀念圣雄建造
33、了一座纪念碑,上面用英文和印文铭刻着甘地的教诲: “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 创造 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 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 天国 降临尘世。 ” 材料三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 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 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甘地追求的目标,体现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6分) ( 2)据材料三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3 分)结合材料一
34、、 二对其作简要评价。( 6分) 答案:( 1)追求民族和解、国家自由强盛。( 2分)热爱和平、勇于牺牲自我的优良品质。( 2分)( 2)经济思想:发展印度传统的农村经济,抵制西方现代工业。( 2分)( 3)评价:这一主张对号召、组织群众参加反英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全盘抵制西方文明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取的。( 3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甘地及其思想主张,题目给了大量材料,第 (1)问要注意从材料信息中概括出甘地的追求目标和经济思想;第 (2)问对其经济思想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既要看 到其积极的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足。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洲觉醒 ”的先驱(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