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3846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安在线曾报道,安徽潜山斥资 600万建 “皖公巨像 ”(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 “开山鼻祖 ”。据安庆府志记载: “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 ”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 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 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 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不能体现出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而且这种说法也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行省制始于元朝,故排除 A;材料也不能体现出 B,故排除 B;宗法制下,小宗和大宗是相对的,所以 C错误;由 “大夫皖伯,周之贤者

2、也,是以得封于皖 ”可知 D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 “轻罪重罚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打击犯罪的效果 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 D法律规定的立足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马法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目的是避免出现冤案、错案,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体现罗马法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法理精神。中国秦朝的法律没有这种法理精神,秦朝法律的立足点是维护和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故两者最大差别在于立法的出

3、发点、立足点不同。正确答案:为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立足点。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 “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 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 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 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 ”波里比阿来所要表达的政治主张是 ( ) A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 B雅典人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 C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 答

4、案: C 试题分析:这段材料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船,而且没有船长,可以据此分析材料在说雅典民主政治;由 “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 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 的职责 ”可知是在说雅典民主制的优点;而“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 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 ”则是在说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根据尝试可以知道,雅典那么多公民,思想不一致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作者想要表达的应该是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度 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 希腊古典时期, “雅典的全部人

5、口中,公民约为 16万人,外邦人大概不超过 10万人,奴隶至多不超过 14万人。 ”就此蕴含的信息,有人归纳出如 下几点:当时雅典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当时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公民等级最高,外邦人等级最低;这三类人在当时的雅典三足鼎立。其中解读有误的有( ) A一点 B两点 C三点 D四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雅典是一个城邦国家,具有 “小国寡民 ”的特点;雅典当时是奴隶制的民主国家;雅典公民根据财产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雅典的权力掌握在少数成年男性公民手中。故应选 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度 雅典公民。 十二铜表法第 9表规定: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

6、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 (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 “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分析,体现了A项。其余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观念。 之所以说 “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是因为它 ( ) A在罗马帝国统治地区通用 B适用于罗马帝国各民族

7、以及外邦自由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用来管理所有的罗马帝国的公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万民法的理解能力。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而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法演变成为万民法,它的适用范围扩大到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故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万民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 “理性 ”的正确理解是 (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D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理性指人的思考和

8、判断,由材料可知 “罗马法注重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再根据所学,罗马法发展的过程是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故体现了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 法的发展过程。 导致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因素是( ) 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统治的阻碍; 启蒙思想的影响; 财政危机的出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启蒙运动发生在 17、 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17世纪,所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而是以清教为旗帜的,故排除含 的选项,答案:为 C。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9、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法国大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并认为: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是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顺利地在旧瓶装进了新洒、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 ”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依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权力被限制,是君主立宪制体现,故选 A

10、。 考点:欧美代议 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1789年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时时注意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份权利法案 ( )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主要为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 C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标志 D标志美国 1787年宪法存在的局限部分解决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 “1789年 ”和 “宪法修正案 ”等信息,可判断这个权利法案不是英国议会通过的,因为英国的权利法案是 1689年通过的,所以此处应是美国通过的;它所解决的只是

11、1787年宪法制定时的部分局限,其对人权自由的保护体现了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选本题 D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提取正确理解材料信息 “美

12、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说明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受美国特定条件决定的,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主持制订美国 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 “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 “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 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 ”。他主要想说明 ( ) A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B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

13、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麦迪逊认为,应该对 “人性 ”有充分的认识,既要“顺应人性 ”, 又要指出 “人性的黑暗 ”; “自由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 ”。这是对人性、自由的肯定和弘扬,任何民主都应考虑人性和自由。即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故选 B。 A、与材料信息无关。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民主政治的特征。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认为 “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火药的发明与道家炼丹制

14、药的长期实践有关,故火药发明最能佐证题干材料的观点,所以应该选 C。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不能佐证题干材料的观点,故排除 AB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火药。 13世纪时梵蒂冈一位图书馆理员说: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 “发明 ”是指(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 答案: C 试题分析:四大发明的外传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常识判断及材料可以得出结论 :原来书籍的价格高,现在价格便宜了很多,原因在于印刷的成本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因此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

15、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术。 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 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 中原文化系统之内。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 ) 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 ”、 “没有被融入 中原文化系统之内 ”、 “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 ”可知材料在阐述分封制时一

16、直是在强调文化内容,所以应该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 ( ) 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 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 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 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里实际上是在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根据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可以知道 AD都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所以是积极影响; B是有利于维护自身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所以也是积极影响;只有 C属于

17、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所以属于对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 “官无封建,而吏有封 建 ”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 “封建 ”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 “秦汉以后 ”“官无封建 ,而吏有封建 ”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弊端。 A、 C

18、、 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所以应该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官僚政治的弊端。 西汉一个学者在其治安策中宣称: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曲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治安策是西汉前期贾谊所做,贾谊论述的是 “天下大势 ”,故可以排除 B 项和 D 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威胁中央政府的就是王国势力,

19、C 项符合题意;发展社会经济固然重要,但这不是其论述的中心,排除A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王国问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 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 “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互相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一题实际是考查隋唐政治制度革新的表现,熟悉教材知识不难得出答案:。隋唐时期在政治制度革新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二,即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选项 A说的是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

20、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 韦尔斯说: “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入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C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时间是第七、八世纪,中国当时处于隋唐时期,这时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入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 ”是指中国人民安居乐业,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当时制度创新,统治有方,由于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统治者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所以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21、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制度革新。 明史记载 “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瓷器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这个记载表明 ( ) A江西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明朝官窑的生产规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 C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D政府对官窑的工艺水平要求日益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所述 “诏 ”、 “命造 ”可以看出这是明朝政府的需求,由 “烧造瓷器十余万 ”、 “造瓷器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万 ”可知是需求量很大且不断增加,所以这一题该选择 C。其余选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来,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明代制瓷业的发展。 古代世

22、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 A天人关系 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 C儒道释三教的关系 D理与气的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时间由 “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 ”可知大体是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时中国的圣人则是正探讨如何加强统治的问题,所以应该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的思想。 人类 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23、)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道家讲求顺应自然,这便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 “仁 ”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所以应该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道家和儒家。 宋代有学者说,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 “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答案: A 试

24、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可知材料是想强调用宗法制来达到目的;由材料中所提到的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可以看出该学者是本着宗法制能够加强统治者的统治、使社会安定这一 宗旨来说的;故选 A。而 BCD都是从统治者统治的某一个方面来说的,主旨还是维护统治。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

25、代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市民生活日益丰富。因而不同时期敦煌壁画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故选 D。其它选项都无法体现艺术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壁画的发展。 综合题 ( 20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 “梁山伯与祝英台 ”、 “孟姜女 ”、 “白蛇传 ”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

26、传说之一 “牛郎织女传说 ”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 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 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 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 查尔斯默里文明的 材料三: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

27、青草滩上一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 “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 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郡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牛郎织女传说 ”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 2分)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

28、分)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 2分)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从材料三中能得出哪些信息?( 2分)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3分) 材料四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2分) 答案: 经济形式:小农经济。( 2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分) 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 4分)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

29、、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 场的形成。( 3分)(答出三点即可) 信息:该市镇因工商业的发达而兴起;该市镇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2分)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纪占主要地位;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帮出现。(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或者资本主义萌芽)。状态: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1)经济形式: “牛郎织女传说 ”是讲 “你耕田来我织布 ”的经济形式,所以应该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因为材料没有提供任何相关信息。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其特点是:以家庭为生 产生活单位

30、,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 2)因素:由材料中的 “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 ”、 “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 “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 ”、 “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 ”、 “有了专业经理 ”、 “还有理财专家 ”可以得出相关答案:。原因: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由于这些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所以应该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原因,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去想,即可得出答案:。 ( 3)信息:由材料中的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 “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 聚亦且十倍 ”、 “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

31、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可以得出答案:。新特点:由材料三可以得出 “商业市镇兴起 ”、 “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货币经纪占主要地位 ”、 “区域性商帮出现 ”。 ( 4)新现象:根据材料中的 “有力者雇郡人织挽 ”可以知道这是有雇佣关系产生,意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应该知道,由于明清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由盛转衰,成为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因素,所以资本主义萌芽只能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及其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

32、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十分必要。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 “仁 ”与 “礼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应 “遏人欲而存天理。

33、 ” 材料四 李贽公开以 “异端 ”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已任 反对 “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和 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2分) ( 2)依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分) (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观点,该学派有何认识论?( 2分) ( 4)根据材料四 ,指出李贽的主要观点。(不许照抄原文)( 2分) ( 5)你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思想文化?( 2分) 答案: ( 1) 孔子。 孟子。( 2分) (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分) ( 3)存天理,人欲灭;格物致知( 2分) ( 4)否定孔子的权威;批判道

34、学家 “存天理,人欲灭 ”的虚假说教( 2分) (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分)(言之有理就给分) 试题分析:( 1)主张 ”仁 ”和 “礼 ”的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在政治上强调为政以德,奉行中庸之道;主张 “民贵君轻 ”观点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他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 ( 2)从材料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可以看出董仲舒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因为在材料中他提出 “以持一统 ”,迎合了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 ”局面的需求,因而被汉武帝的采纳。 ( 3)从材料 “天理人

35、欲,不容并立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等信息可以看出这 是考查的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在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他认为 “格物致知 ”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 4)材料四中的李贽反对 “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是在否定孔子的权威; “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则是在批判宋明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 ”的主张;李贽是明朝末年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其思想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 ( 5)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36、想的演 变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20分) “比较 ”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比较 ”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 “选举 ”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 “选举 ”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 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

37、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天翻地覆的百年巨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材料三: “民主 ”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 于成汤 ”。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

38、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 “选举 ”与西方现在流行的 “选举 ”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6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 “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 选举 是指什么选举制度 ”?( 2 分)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 “选举 ”制度有什么不同?( 4分) 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 “民主 ”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4分)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者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 1分,共 4分) 德意志帝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法律基础 18

39、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元首及其产生方式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权力中心 答案: 中国的 “选举 ”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或地主阶级);西方的 “选举 ”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 “选举 ”制度。( 6分)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2分)不同:起源阶段的选举是直接民主;现代西方的选举是间接民主;起源阶段的选举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近代西方的选举实质的资产阶级民主。( 4分) 古代中国的 “民主 ”是指为民作主,有德行的君主;古代西方的 “民主 ”是 “人民主权 ”( 4分) (每空 1分,共 4分) 德意志帝

40、国 法国 政治体制 法律基础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元首及其产生方式 皇帝;世袭制 权力中心 皇帝 议会 试题分析:( 1)根本性差别:这题考查古今中西方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选举之意是选拔官员制,而西方近代是民主政策,体现主权在民。据此可以得出中国的选举与西方的选举之间的根本差别是:中国的 “选举 ”是指选拔官员的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选举的范围基本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奴隶或地主阶级);西方的 “选举 ”是在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 “选举 ”制度。 ( 2)选举制度:由材料中的 “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 ”可知现在的选举制度是指资

41、产阶级代议制度。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之处,可知 两者的选举有直接民主制下的选举与代议制民主制下的选举之分,最根本上来讲两者本质属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选举。 ( 3)归纳总结材料三即可。由材料中的 “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可知古代中国的民主应该是为民作主,有德行的君主。而西方的民主由材料中的 “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可知是人民主权的意思。 ( 4)比较法德两国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所学,德是君主立宪制,而法国是共和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依据表中所指示的去填写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比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代议制与直接民主制比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民主的涵义及与中国的不同;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