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单科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3866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单科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单科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单科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单科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单科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单科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D较好发挥监察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侧重考察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读懂材料,一旦理解了材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材料大意是说当时官吏大多实行苛政,政治混乱,大都应该归咎于刺史,有的刺史不遵守职责,做事随意而为。到此答案:也就非常明白了,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从材料看应该是说刺史制度的不好,在结合

2、时间西汉后期,进而排除 ABD,所以 C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监察制度 刺史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即使在英 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材料说明 A罗马法完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 C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D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说法过于绝对,罗马法是奴隶社会时期的法律,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所以 B不正确,题干阐述的是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制建设的影响,而不是要突出英国

3、是否重视法律,所以 D项也不正确,因而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法 影响 “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 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 ” 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 “这个宣言 ”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使英王成为 “统而不治 ”的国家元首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即议会主权的确立,国王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这是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思想,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所以选 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4、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权利法案 1878年 5月,俾斯麦提交的 “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 ”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 10月 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 221票对 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 21日起法令生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 B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首相只对帝国议会负责 D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再结合题干 内容选 B,而德意志帝国的行政政主要由皇帝掌握; A项错在 “有权 ”; C项错在 “只对 ”; D项错在 “形式上 ”

5、。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德国民主 墨西哥总统费利佩一卡尔德龙在 2007年 10月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纪念日上发言说: “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 ”能为该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屠杀印第安人 发现新大陆 沟通欧美文明 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分别对应题干种族日、发现日、相遇日。 新航路开辟时西方还处于农业文明时期,还没有进入工业社会,所以不正确。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使工业集中生

6、产成为可能 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所以 A不正确, B项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机器所需的动力问题,有利于机器的推广和使用,所以正确。 考点:走向 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 共产党宣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最早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法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所以选 D;显然, A项英国、 B 项德国、 C 项俄国,由于不是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国家,所以排除。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

7、历程 巴黎公社 “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 ”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 A给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重在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俄国十月革命后对农业的调整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到实行固定粮食税再到农业集体化,题干阐述应是新经济政策,所以选 D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新经济政策 20世纪 60年代后期

8、,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支持浮动汇率 B制造金融混乱 C维持美元价格 D赚取更多英镑 答案: C 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到 20世纪 6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后,美国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维持美元的价格,进而继续维持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 “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 试点 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

9、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 ”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题意地方政府取得成功后,再吸收到中央政策中,再推广到全国的政策,符合这项要求的只有 , 属于自上而下的行为,所以选 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改革开放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 “自 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 1992年和 2001年 ”。推动中国

10、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分别是 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时间,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001年入世积极融入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选 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入世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 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 “梭伦

11、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下列能印证 “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的史实是 A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B以财产取代出身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C以 “陶片放逐法 ”对付别有企图的野心家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中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其中第四等级无权参政,所以 A不正确; “陶片放逐法 ”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所以 C不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而不是废除一切债务,所以 D不正确;而按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等级冲击到了贵族特权,所以选 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

12、政治文明 梭伦改革 内容 1983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其根本目的是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采用理论分析法,题干属于改革开放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目的就是改革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以便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应 选 B项 考点: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 “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

13、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 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 ”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 A中共 “七大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 “八大 ”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去判断时间,依据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可以推断出应 该是三大改造以后,所以选 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 中共八大 西汉高祖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北宋允许商人中 “奇才异行者 ”应试。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

14、动 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通过两则材料搞清楚商人地位的变化趋势,从两则材料对比来看,前者不允许穿丝绸、坐车,并收取重税,对商人极尽压制;后者允许有才能的商人参加科举,政策相对开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A、 C和题干没有关系, D项是商人地位变化的表现,所以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古代基本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 “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一。图 1到图 4所列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图 1铁兵器 B图 2陶罐 C图 3青花瓷 D图 4铜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只需注意考查的时间,汉代墓葬出土

15、的文物应该是汉及其以前的东西,而青花瓷则是明清时期手工业品,所以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古代手工业 冶金业、陶瓷业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的推行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 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程度型选择题,先要弄清楚题中所指的现象是什么,再去找原因。本题可以理解为明

16、清尽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 B项是主要原因, C、 D两项都是近代史的范畴与时间要求不符,所以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者王铁群说: “ 至 1913年底仅政治类的党团就达 312个。人们熟知的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材料表明当时 A国民享有一 定的结社自由 B政党政治规范有序 C马克思主义已经传人中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只是说有 312个政治类党团的存在,但没有涉及到具体政党政治的运作,所以谈不上规范与否,所以排

17、除 B项,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新文化运动后期,所以排除 C项, D项往往体现为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题干不符,所以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影响 20世纪初,到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给女儿的信中写道: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信中的 “政治改革运动 ” A首先爆发于上海 B使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促进了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通过题干知道这场政治改革运动是什么,才

18、能很好回答此题。从题干中的时间,以及涉及到的人:学生、商人及各行业的人来判断应该是五四运动,因为只有五四运动才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只有 D项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 命 五四运动 影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 “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 在十六岁以上皆享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这种民主形式的主要特点是 A确立了党对政府的绝对领导 B体现了民主的阶级性 C实行工农大众的直接民主 D实行最广泛的人民民主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大纲内容与党的领导权

19、没有关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不是无产阶级专有体现不出阶级性,从内容看应该是 间接民主,所以 A、 B、 C都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 ”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也没有能够实施,所以排除 A项

20、;太平天国运动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所以排除 B项,而 C项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与农民运动的阶级属性不符,所以 D项说法比较准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 19 世纪 60 年代的福建, “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 ”。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说民族资本家不仅要向外国人购买设备,还需要外国人的技术,因此体现出了对外国资本的极大依赖性,所以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

21、发展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特点 泉州 “源和堂 ”原是晋江庄杰茂、庄杰赶兄弟于 1915年着手创办的,厂址初设于青阳镇。 1954年公私合营,并于翌年迁址泉州市区,企业性质由合营变为国营。 1992年泉州市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该厂更名为 “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源和堂公司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泉州 “源和堂 ” A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其创办顺应 了 “实业救国 ”的潮流 C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最终恢复了原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身份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题意不能得出 A项,三大改造是将其变成了公有制企业,应是计划经济的范畴,而不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2、所以 C项不正确; 1992年的改造并没有改变它的公有制性质,所以 D的说法也不对,其创建于 1915年一战期间,恰好顺应了当时民族资本家们要求 “实业救国 ”的思潮,所以选 B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国时期的曲折发展 图 1和图 2反映了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 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 图 1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 2 开国大典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比较类选择题,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以 A、 B项都

23、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新中国的成立是在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以后,所以 D项不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比较异同 综合题 ( 14分)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 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 天下乖,无君君之心 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

24、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二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概括这一制度的弊端。( 4分) (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4分) (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 “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 6分) 答案: ( 1)制度:分封制。( 2分)弊端:造成诸侯争夺王权,周朝开始衰败。( 2分) ( 2)创新:以

25、郡县制 代替分封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实行中央集权。 ( 4分) ( 3)理解: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相互制约;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防止过度集权专制,保障民主。( 6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 ”得出周朝的政治制度应为分封制,结合所学就能得出弊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与书本知识的切入点,利用基础作答。 ( 2)依据材料二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为郡县制,结合书本知识郡县制的特点: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长官由皇 帝直接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由此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本题侧

26、重考察基础知识。 ( 3)依据材料三美国存在的两个政府即为中央和地方,几个分立的部门也就是三权分立,中央和地方的分权有利于联邦政府的巩固,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相互制约,能有效的防止专制独裁,更好的维护民主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 郡县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 1787年宪法 民主原则权利的制约和平衡 ( 12分)大国关系影响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促进大国 关系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

27、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 约( 1950年) 材料二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

28、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 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 197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 6分) ( 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 6分) 答案: ( 1)吸取历史教训,防止日本等国重演侵略战争;美苏冷

29、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扶持日本,敌视新中国;中国实行 边倒外交政策。(任答三点给 6分) ( 2)同: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双方互利交流。( 2分) 异:材料一:结盟,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经济相 互援助。 材料二:不结盟,不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科技文化交流。( 4分,围绕材料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看内容针对日本可以得出防止日本等国重演侵略战争,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国内背景即可得出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扶持日本,敌视新中国;再依据新中国外交政策即可得出中国实行 边倒外交政策 ( 2)纵观材料一、二内容都涉及到了和平和交流,后一问需要注意比较的角度 合作方式的不同,本题需

30、要理解 “结盟 ”含义:即两个国家结成同盟针对第三国,中苏联合是为了防止日本的入侵,属于结盟性质,而中美止于经 济文化的交流,而非结盟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美关系的缓和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了汉朝。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就以澳门 果阿(印度城市) 里斯本的贸易而论 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 15801590 年从澳门运

31、往果阿的生 丝为 3000担,价值白银 24万两,利润达 36万两 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 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樊树志国史概要 ( 1)据材料一,概述汉代丝绸贸易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6分) (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的东西方丝(绸)贸易的途径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的中外知识,分析出现这一不同的国际因素。( 6分) 答案: ( 1)状况:丝绸是重要的出口产品,远销欧洲。( 2分)意义:汉朝获得了“丝国 ”的称号,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4分) ( 2)途径:海路贸易。国

32、际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 6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 “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 ”便可得出丝绸是重要的出口产品,远销欧洲,结合古代工商业的基本知识即可得出意义:汉朝获得了 “丝国 ”的称号,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2)材料一叙述为路上丝绸之路,材料二从澳门出发运往欧洲应为海路,所以途径由陆路转向海路 ,结合时间 15801590 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所以国际因素为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汉代丝绸之路,古代对外贸易,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33、问题。 材料一 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 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 50%)。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 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 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欧洲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 法 德尼兹 加亚尔、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 欧洲人口袋里装着 “欧元 ”,无论到哪个 “欧元区 ”去买东西,都用 “欧元 ”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 “欧洲意识 ”。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 “平等的伙伴关系 ”。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

34、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 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二战 ”后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 “美国因素 ”。( 6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欧元 ”诞生对美欧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 “二战 ”以来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8分) 答案: ( 1)因素: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实施马歇尔计划。( 6分) ( 2)影响:促进欧洲一体化,增强欧洲与美国竞争的实力。政治上欧洲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5、改变美欧关系,推动美欧关系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 4分) 特征:扶植、控制与顺从、反控制,合作与竞争并存。 (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指向性很明确即要求回答战后欧洲经济恢复过程中美国所起作用,依据材料一可得出 “成立关贸总协定 ”再结合所学不难得出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一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和货币体系,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战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回复与发展。 ( 2)依据材料二增加了人们的 “欧洲意识 ”可得出 “促进欧洲一体化,增强欧洲与美国竞争的实力 ”,结合所学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和日本纷纷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即可得出 “政治上欧洲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根据材料三可以得出 “改变美欧关系,推动美欧关系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 ”。结合所学战后欧洲唯美国马首是瞻,随着经济的回 复要求摆脱美国控制,再依据材料三得出特征:扶植、控制与顺从、反控制,合作与竞争并存。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关贸总协定;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欧洲一体化;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兴力量的崛起 欧洲人的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