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3875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 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 A项本身是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没有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子贡作为当时的一个知识分子,在当时起到 “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的作用; D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传统

2、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1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 “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 ”材料表明 A美国开始推 行冷战政策 B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一致 C两极格局出现解体趋势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尼克松主张美国与苏联进行了冷战对抗,这一思想与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一致。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

3、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0世纪 80年代美苏关系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这主要说明 A英国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B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C传统道德观念对英国社会束缚较少 D工场手工业在英国获得不断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资产阶级政权强调人人平等,强调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因此说,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具备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

4、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认为,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使人民享有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自由,或者使最高权力巩固强化,无人非议。伏尔泰主张 A要确立君主专制 B完善法律体系 C实现君主立宪制 D建立法治社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材料体现了伏尔泰主张人民要享有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符合材料含义的只有 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 1960年 11月 3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于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 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

5、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这些规定 A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 B消除了 “左 ”倾错误路线的影响 C有利于扭转当时的农村经济形势 D逐渐打破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关键信息 “1960年 11月3日 ”;根据所学知识, 1960年冬,国家开始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这样有利于扭转当时的农村经济形势;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八字方针 1937年 2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制

6、订五年建设计划,强调要立即举办钢铁、机器、电力、电料、制酸、制碱、炼油、酒精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这表明国民党 A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B开始大规模的国家建设运动 C为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质保证 D致力于改善当时的国计民生 答案: C 试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关键信息 “1937 年 2 月 ”,这个时期是抗战前夕, ABD三项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代的经济 民国时期的国民经济 抗战前夕的国民经济 1912年 5月,袁世凯在通令里说: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 尚朴素者,多为人嗤。 ”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后国人日渐富裕 B西俗东渐导致

7、东俗渐变 C民国政府将展开反腐运动 D奢华成为主流生活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从材料看,民众的生活还是很艰苦,袁世凯倡导节俭;从材料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 ”可以看出,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民众多奢侈,效仿西式生活。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 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 ”这主要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司法主权 被践踏 B英

8、国人处理民事纠纷习惯息事宁人 C中国的行政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D英商华民在华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段史料主要体现了清政府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等治外法权,破坏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 领事裁判权 南宋朱熹说: “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主旨是 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 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三纲

9、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象征,朱熹强调三纲五常的地位,正是体现了其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维护封建统治的理念。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 B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 D土地所有权和使 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本身是错误;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表明了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

10、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的变化 唐太宗时,曾经想处死私役门夫的县令裴仁轨,但是最后听从了殿中侍御史李乾 的建议,免除了裴仁轨的死刑,这表明唐代 A开始了民主制度的萌芽 B御史台的权威超越了皇权 C监察权和皇权二权分立 D御史台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御史台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和谏议制度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这首古诗

11、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B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D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通过写山村老农的遭遇反映了唐朝赋税沉重,贫富分化加剧;农民纷纷逃往山林,垦山为田。材料中没有体现当时土地兼并的状况; CD没有全面反映材料的状况。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民生活状况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战争于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国率先向朝鲜发动进攻)。这

12、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 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 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美国打着 “联合国军 ”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 朝鲜战争 材料二 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 俄、法、德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与美国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摘自伊拉克战争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9分) ( 2)根据上述材料,指

13、出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西欧国家与美国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6分) 答案: ( 1)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9分) ( 2)变化:西欧国家由依附美国与苏联对抗,到不再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 3分) 启示:注重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进一步加强区域的团结与合作( 3分) 试题分析:( 1)本 题主要考查的是朝鲜战争的问题。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

14、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从材料一 “以美国为首的 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 ”和材料二 “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 ”中可以概括出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西欧国家与美国关系发生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 以得到的启示:注重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进一步加强区域的团结与合作 考点: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海湾

15、战争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776年美国独立前夜,托马斯 潘恩发表一本不到 20页的小册子常识,该书对美国民众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书中写道: “那些不能自卫的小岛,是一些王国把它们置于保护之下的适当对象;但是,如果认为一个大陆可以永远受一个岛屿的统治,那不免有些荒谬。在自然界,从来没有使卫星大于它的主星的先例;既然英国和 北美在彼此的关系上违反自然的一般规律,那么显然它们是属于不同的体系。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们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因为,正如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一样,在自由国家中

16、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作用。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天赋的权利。 ” (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的主要观点。( 8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潘恩思想产生的历史意义。( 7分) 答案: ( 1)观点: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独立;反对君主政体;主张 法治;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8分) ( 2)意义:消除了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幻想,激励更多人为独立而战;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进程;有利于战后民主制度的建立( 7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从材料 “如果认为一个大陆可以永远受一个岛屿的统治,那不免有些荒谬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

17、势 ”“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天赋的权利 ”中可以概括出潘恩的主要观点。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潘恩思 想产生的历史意义:消除了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的幻想,激励更多人为独立而战;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进程;有利于战后民主制度的建立。 考点: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

18、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嘉、隆(明世宗嘉靖和穆宗隆庆年间)后,行一条鞭法,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于是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小民得无扰,而事亦易集。然粮长、里长,名罢实存,诸役卒至,复佥农氓。 摘编自赵恒烈、徐锡祺主编中国历史资料选 材料二 丁粮同属朝廷正供,派之于人与摊之于地,均属可行。然与其派在人而多贫 民之累,孰若摊在地而使赋役之平。况盛世人丁,永不加赋,则丁银亦有一定之数,按地均输,更易为力。查各属人丁,多寡不等,今就一邑之丁粮,均摊于本邑地粮之内,无论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 摘编自赵恒烈、徐锡祺主编中国历史资料选 (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19、,指出以上两种税制改革主要内容的异同?( 8分) (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税制变化的历史意义。( 7分) 答案: ( 1)相同点:一是均收银两(或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二是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 4分) 不同点:前者既量地又计 丁,没有废除人头税;后者把丁税摊入田亩,废除了人头税。( 4分) ( 2)历史意义:用银两征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增加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废除汉唐以来实行的人头税,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7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从材料一 “皆计亩征银,折办于

20、官 ”和材料二 “丁银亦有一定之数,按地均输 ”等可以归纳出两种税制的相同点:一是均收银两(或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二是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从两段材料中可以得出两种税制的不同点:前者既量 地又计丁,没有废除人头税;后者把丁税摊入田亩,废除了人头税。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银两征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增加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废除汉唐以来实行的人头税,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 中国古代的改革 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

21、图表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表达历史事实,其中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近代工业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政法科 政治、法律 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 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 科 农学、林学等 工 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 科 医学、药学 据 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从以上图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指出清政府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分)从历史潮流看这种思想的主要局限性

22、是什么?( 2分) 答案:中体:清政府设置经学科,如:论语、周易、理学、春秋等专业;各科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人伦道德等课程( 5分) 西用:依靠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 5分) 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封建体制,是不能实现富国强兵的。(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体:清政府设置经学科,如:论语、周易、理学、春秋等专业;各科预科 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人伦道德等课程。西用:依靠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

23、、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封建体制,是不能实现富国强兵的。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洋务运动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内阁在 19世纪中叶时,是秉承议会旨意管理国家的 “执行委员会 ”,但到 70年代以后,它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议会的立法权在很大程度上为内阁所控制,因为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立 法提案, “下院的真正工作无非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 ”。 根据 1882 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通规程,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由政府参加。据统计,从 1887年到 1897年,政府参加

24、的时间平均达到议会全部时间的 84 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美国) 1870年的一项国会法案,授权总统使用军队以保证宪法 15条修正案的实施,这就扩大了总统的军事权。进入 20世纪后,权力向总统手中集中的趋势愈益加强,最终出现了 “强有力的总统统治 ”的现象。 摘编自刘祚昌 王觉非主编 世界近代史 下卷 材料二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美国制定了联邦行政程序法,德国、西班牙、荷兰、日本等也相继制定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的兴起导致了控权机制的变迁,对行政权的约束从传统的事后司法审查,转变为对行政行为的事前、事中控制。 美国国会在罗斯福连任四届之后提出了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任期

25、不得超过两届。丹麦在 1953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引入国会监察使制度,监督军队和行政系统。 一方面,通过立法将一部分行政权力交由介于国家与公民之间的社会组织行使。另一方面,让公民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政府的行政管理,如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提 交书面资料、书面意见,或通过书面或口头辩论等方式参与行政立法和行政决策;通过陈述、申辩、取得行政咨询和听证等形式参与实施各种具体行政行为。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编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后半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行政权力方面有何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1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

26、战后一些西方国家是如何限制行政权力的。( 9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目前我国政府进行行政权力改革的看法。( 4分) 答案: ( 1)变化:议会的 权力和作用开始在缩小,行政机关(政府首脑)权力不断膨胀。( 4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政府对行政权力进行全方位的调控,这是导致行政权力膨胀的根本原因;新兴部门不断出现与立法权滞后性的矛盾,最终被归结到行政权。同时旧部门的不断细化,客观上也加剧了行政权的扩张。( 8分) ( 2)限制:以严格的程序法以防止行政权力的过度使用;通过立法等法律手段对行政权力进行修正性、补充性的约束和重新界定;加强了社会对行政权力的监

27、督。( 9分) ( 3)通过立法等法律手段约束行政权力,一定程度避免了因行政权力过度扩张而产 生的腐败问题;依靠集体执政的智慧,公平公正,规范了行政权力的行为;通过简政放权,走 “群众路线 ”实现公共参与,信息公开。( 4分)(任答两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 “议会的立法权在很大程度上为内阁所控制 ”“权力向总统手中集中的趋势愈益加强,最终出现了 “强有力的总统统治 ”的现象 ”中 19世纪后半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行政权力方面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 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主要资本主

28、义国家在行政权力方面的变化。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一些西方国家对行政权力的限制:以严格的程序法以防止行政权力的过度使用;通过立法等法律手段对行政权力进行修正性、补充性的约束和重新界定;加强了社会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政府进行行政权力改革:通过立法等法律手段约束行政权力,一定程度避免了因行政权力过度扩张而产生的腐败问题;依靠集体执政的智慧,公平公正,规范了行政权力的行为;通过简政放权,走 “群众路线 ”实现公共参与 ,信息公开。 考点: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制度

29、 英美政治制度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2005 年第 2期郑州大学学报 材料二 “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 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 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

30、钱 看。 ” 1980 年 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 法拉奇的讲话 (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 5分) (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 10分) 答案: ( 1)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2分) 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鼓励勤劳致富。 ( 3分) ( 2)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 ;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

31、 10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一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 ”“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 ”中可以概括出毛泽东的义利观;从材料二 “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 ”“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 ”中可以概括出邓小 平的义利观。 (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的能力。从材料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 ”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两种义利观不同的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 ;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邓小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