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388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天津南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南宋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城市是 A大都 B广州 C泉州 D庆元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南宋后期至元朝时期,泉州港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表现 下列话语与 “弘扬人文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这一主题最不相符的是 A “君子和而不同 ” B “君子忧道不忧贫 ”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君子和而不同 ”意思是君子能够和睦相处,但可以有不

2、同的主张; C项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D项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这三项都有利于 “弘扬人文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 B项 “忧道不忧贫 ”不符合人文精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下列属于中国直接参与签署的文件包括 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布雷顿森林协定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42年,中苏美英等 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签署了开罗宣言; 1944年,美、英、中等 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签署了布雷顿森

3、林协定; 1947 年,中美等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故选 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年提出 “超英赶美 ”的口号,发动了 “大跃进 ”运动; 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 “发展是硬道理 ”的主张;进入 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 50年代末,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急于建成社会主义,错误地发起了 “大跃进 ”运动

4、;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 “发展是硬道理 ”的主张;进入 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提出: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这里的 “同 ”不包括 A

5、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相 同 B大多国家遭受过殖民侵略 C面临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D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产生了分歧,为此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其中 “同 ”指的是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遭遇,面临着维护和平、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 “异 ”指的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道德经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 ”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下列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与诚信

6、机制最有关的法案是 A国家产业复兴法 B农业调节法 C社会安全法 D紧急银行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是整顿银行,国家通过紧急银行法,下令全国银行休业整顿,情况良好的允许重新开业,让私人的现款存入银行,重新流通。这一法案恢复了银行的信用,有利于建立诚信机制。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中国近代思潮的演进轨迹可概括为 A派系斗争十分尖锐 B政权更替相当频繁 C抗争、变革和启蒙 D忧患、抗争和共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任务。

7、从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体西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激进派宣扬 “民主与科学 ”到无产阶级宣传 “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 期又向苏俄学习。其演进轨迹可概括为抗争、变革和启蒙; A、 B不符合思想演进的特点; D项中的 “共和 ”与洋务派、维新派的主张不符。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近代思想演进的特点 有学者认为: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A掀起瓜分狂潮

8、 B要求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希望利益均沾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提出 “修约 ”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阴谋发动侵略战争。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挑战宗教的权威,人类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这一历史事件

9、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欧洲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 A。 考 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15世纪中期到 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 “探索的时代 ”、 “发现的时代 ”、 “扩张的时代 ”。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 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 B荷兰成为贸易强国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英国成为 “日不落 ”帝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 1522 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后,黑奴贸易盛行;17世纪,荷兰成为贸易强国, A、 B、 C都发生在题干的时间范围之内;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

10、国家,号称 “日不落 ”帝国,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有学者指出,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由此可见,元代行省是为了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控制地方 C缓解民族矛盾 D提高汉族官僚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指 出:元代的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行省就是一个

11、行动的中书省 ”。元朝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把地方权力完全集中在中央,故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综合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其后来又被什么制度所取代?( 4分) 材料二 诏曰: “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

12、,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议二千石不举者罪。 ”有司奏: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奏可。 资治通鉴卷十八 汉纪十 (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社会存在什么问题,解决办法如何?( 8分) 材料三 由此论之,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愚臣以为宜 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 资治通鉴卷八十一 晋纪三 ( 3)材料三中所说的 “一代之美制 ”后来在何时开创?简要说明其创立之初,对匡正时弊所起到的主要历史作用。( 8分) 答案: ( 1)禅让制(

13、2分)王位世袭制( 2分) ( 2)察举制度( 2分) 有的地方不举荐人才,或是举荐的人才徒有虚名。( 4分) 对官员给予不同程度的惩处。( 2分) ( 3)隋朝( 2分) 打破特权垄断,体现公平、公正;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加强了中央集权。( 6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中尧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有才 能的舜继承,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利用权势杀死了禹的继承人伯益,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 2)依据材料二的关键信息 “兴廉举孝 ”可以判断,这一制度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由地方郡国向中央举荐人才。 “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

14、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也。 ”出现的问题是有的地方不举荐人才,或是举荐的人才徒有虚名。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对这种官员给予不同程度的惩处。 ( 3)材料三建议 “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敝法,更立一 代之美制 ”,废除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时期,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借真才实学参加考试而做官,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同时把选拔人才的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 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 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以利物浦发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 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已达 1092艘,货物 27210吨, 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 65000吨。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18 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分) 材料二 自 18世纪 60、 70年代之后,生产力和生产的

16、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发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 、普雪斯顿、斯托克波特、奥尔德等城市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任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利兹、哈德斯、菲尔德是毛纺织业的城市。 (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 “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 4分)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 “城市病 ”。 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 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 1848年和 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 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 19

17、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 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 空气清洁法。 材料一至材料三均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8分) 材料四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 19491957 年城市化起步发展、 19581965 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 年城市化停滞发展、 19791984 年城市化恢复发展、 19851991 年城市化稳步发展、 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 6个阶段。 (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1992年至

18、今推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 4分) 答案: ( 1)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英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扩张开拓了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活跃。( 4分) ( 2)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4分) ( 3)问题: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规模过大。( 6分) 办法:通过立法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2分) ( 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4 分) 试题分析: ( 1)新航路开辟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英国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殖民扩张开拓了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活跃。

19、工商业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导致英国 17-18世纪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此时英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切勿回答工业革命的影响。 ( 2)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 18世纪 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批工业城市涌现。 “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指的是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 3)材料三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 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 “城市病 ”。通过济贫法、公共卫生法、环境卫生法、空气清洁法可知城市的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严重。英国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立法。 ( 4)材料四把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分为 6

20、个阶段: 19491957 年城市化起步发展、 19581965 年城市化曲折发展、 19661978 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 年城市化恢复发展、 19851991 年城市化稳步发展、 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其中 1992年至今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注意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分析原因。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城市化进程 (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 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 “冷战起源 ”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 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

22、,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 70 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 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6分) 材料三 这种 “两个世界 ”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 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 3)材料三认为 “美苏 40余年冷战

23、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以亚洲地区为 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4分) 答案: ( 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 2分) 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 4分) ( 2)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 2分) 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新力量的发展。( 4分) ( 3)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 、中东和亚洲

24、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 ( 2)材料二指出: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 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可见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并存。冷战时期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一方面是由于美苏势均力敌;另一方面是由于世界多极力量的制约。 ( 3)该问考查冷战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要求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越南战争;新中国建立初期实 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等。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