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人评价商鞅变法说,变法具有 “禁游宦之民(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 ”的作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措施是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 “禁游宦之民(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 ”可以看出商鞅变法重视耕织,奖励军功; 是土地制度的改变; 是奖励耕织; 是连坐制度。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奖
2、励耕织 读示意图。图中深色所标示出来的地区,是 21世纪初发生冲突的地区。依据地图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冲突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冲突呈现区域性和局部性特点 冲突是 “冷战 ”格局的表现 冲突大多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组合选择题,时限为 “21世纪 ”。 1991 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的崩溃,冷战格局的结束,所以题中 的叙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所有带 的选项,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世界格局 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801年,
3、穆罕默德 阿里借助人民起义,夺取政权。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 埃及从此成为独立自由的近代国家 B 1854年,佩里率舰队再次到达日本,同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开始确立了 “文明开化 ”政策 C 1922年 11月,土耳其废除素丹制(王权), 1924年 3月,废除哈里发制(教权) 凯末尔改革结束了土耳其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 D 甘地主张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尽力调解教派争端 标志着争取国家独立的不合作运动开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中的史料推不出 “埃及从此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国家 ”这一结论,且该结论与史实不符,因阿里上台后进行的改革,只是揭开了埃
4、及近代化的序幕,因其改革失败,所以阿里改革并没有使埃及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国家, A错误; B项史实与结论间没有必然联系, “文明开化 ”为明治维新的内容,而不是日美亲善条约的结果和影响, B项错误; C项的史实与结论均正确; D项中的史实主要是为调整印度国家内部的矛盾,而非暴力不合作属于印度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该项的史实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D 项错误。 考点:历史素养 研究历史的方法 材料与 结论 有学者指出,培根( 15611626 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 16431727 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
5、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在新航路开辟之前, 15世纪初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地理大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517 年德国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起点;现实主义是 19世纪 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背景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
6、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 A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之前的自然哲学的观点,不符合题意要求; B苏格拉底强调 “认识你自己 ”“美德即知识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理性的认识; C为柏拉图的观点; D为古希腊智者学派的缺陷,与题意不符;所以该题答案:为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先哲的精
7、神觉醒 人文精神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两个 “八字方针 ”。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 1956年党中央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 ”是为了正确解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扩大社会
8、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基础。 由此排除 C项; B是 “双百 ”方针的作用和影响,与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无关; 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 20世纪 60 年代初期进行的, D 的说法与该题无关, 错误。 所以该题答案:为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到 1983年 7月, “文革 ”中 30多万件冤假错案、 110万件历史遗留案件得到纠正和复查, 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昭雪。这成为 “拨乱
9、反正 ”的关键一步。此举 成为实行改革开放的起点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社会基础 促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平凡冤假错案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故 与本题所列现象无关,应排除,利用排除法,该题答案:为 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平凡冤假错案 读 “20世纪 50年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变化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 时间 进口 出口 1950年 8 2亿元 14 1亿元 1952年 0 9亿元 6 7亿元 导致表中变化的原因是 中国实
10、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 中国工商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冷战 ”和抗美援朝战争影响 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禁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 1950年 -1952年年间,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数额都呈下降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国内工商业公私合营高潮出现在 1956年,与题中所给时限( 19501952年)不符,故 与本题所列现象无关,应排除,利用排除法,该题答案:为 D。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状况 解放战争时期,下列重大战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
11、别山 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 人民解放军攻克锦 州和沈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解放战争中重要战役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1946年 6月底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 1947年 3月开始, 国民党军队放弃全面进攻, 改为对陕北、 山东两个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1947 年 6 月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从 1948年 9月到 1949年 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 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
12、这样看。 ,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应为 A五口通商权 B领事裁判权 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材料中 “不平等条约 ”“道光时代 ”“让夷人管夷人 ”等信息可以得出 1843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 “领事裁判权 ”之规定,又被称为 “治外法权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领事裁判权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 “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 ”。这一
13、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科举制度的实行 城市商业的繁荣 印刷技术的应用 中外交流的扩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是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从 “世族 ”到 “庶族 ”是由隋唐时期科 举制的实行所致; “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 ”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关。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使市民阶层兴起,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使印刷的书籍比起前代成倍的增长,图书的普及带动并促进了文化知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 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符合史 实和题意要求, 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该题答案:为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下移 图为西汉长安城的
14、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 B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 C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 D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西汉长安的平面示意图可以看出, “明光宫 ”“长乐宫 ”“未央宫 ”等宫殿在长安城中占据了大部分,突出政治功能; AC项从图中体现不出来; D项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布局 综合题 (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到洪武末年,商贾做买卖皆以金银定价,不用
15、纸钞。在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到万历年间,政府最终承认白银货币的合法地位,形成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 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16、明朝 “白银货币化 ”的原因和影响。( 10分) 材料二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时间 贸易政策 1786年 英法谈判达成 “艾顿商约 ”,法国降低英国棉毛织品、五金商品的进口税率,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 1813和 1833年 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1846年 议会废除谷物法( 1815年通过的限制粮食进口的法律),谷物可以自由进口。 1849年 议会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 1860年 英法商约签订,主要内容有三点:互减关税、最惠国条款、自由贸易原则。 据 英 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 2)依据材料二,说明 18、 19 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哪些方面
17、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10分) 材料三 传统儒家思想 “重义轻利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晚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开始有人对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提出了质疑与抨击,将 “利 ”视作 “时之大义 ”。维新运动中,讲功利以求富强的呼吁,在当时的报刊上也屡屡可见。 19世纪末,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列强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既加剧了民族危机,也损害了商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商人主张 “自行筹办,则保路权以保国权,亦即以保利权 ”。收回利权运动广泛展开。五四运动期间,商人也掀起抵制
18、日货高潮。 20世纪 20年代,近代中国新式 商人的义利观又发生了变化且与西方商人更为接近。他们认为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义务与权利。财富被视为名誉和地位的象征,利润更是成功的唯一标志。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商界 “义利观 ”演变的历史过程。( 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答案:( 1)原因:纸钞贬值,商业发展。( 4分) 影响:促进国内统一市场形成;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促使官营手工业衰落和民营手工业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和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6分) ( 2)方面:降低商品税率;取消贸易限
19、制的法令;取消特权公司的贸易垄断。( 6分) 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 4分) ( 3)评分要点: 过程:( 6分) 晚清时期,传统的 “重义轻利 ”受到质疑与抨击,通过 “言利 ”争取富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争取国家民族利益,同时争取商业利益。 20世纪 20年代,形成了追求商业利润和经济利益的近代经济观念,将其作为人的成功与地位的标准。 原因:( 3分)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列强侵略深入,资本输出,从中国攫取利权。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兴办实业热潮的兴起。 评价或影响:( 3分)言之成理、史实无误,即可
20、得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 “明朝初年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 ”“在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 ”可以概括出明朝 “白银货币化 ”的原因;从材料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 ”“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 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可以概括出明朝 “白银货币化 ”的影响。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语言的逻辑思维和高度概括与归纳等
21、能力。 18、 19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的变化:通过 1786年的 “艾顿商约 ”的内容概括出 “减低商品的进口税率 ”,通过 1813 1833年的内容提炼出 “废除贸易垄断权 ”的信息,由 1846年废除谷物法、 1849 年废除航海条例推断出 “废除贸易限制的法令 ”。对 18、 19 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应从两个方 面去归纳: 从生产力即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主要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思想方面:亚当 斯密国富论即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 3)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对要点知识准确、完整的总结和归纳; 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时限 “从晚晴到 20世纪 20年代 ”、 “ 中国商界 “义利观 ”演变过程 ” 、 “解读 ” 从变化过程(或发展阶段)与原因 解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英国 英国商业发展的状况;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义利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