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917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苏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南京市高三三模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 隐公三年载: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 无之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 ”这一现象表明 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一段话的大意是: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 “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 ”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据此可知是当时周天子的权威

2、遭到了挑战,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梭伦把他指定的法律公布在 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让所有公民与官员向宙斯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并为他的立法做了百年不许改变的规定。 ”该事件 A标志着罗马成文 法正式诞生 B适应了民主制发展的要求 C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D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雅典的梭伦有关法律方面的史实,不是反映的罗马,故排除 A;这一做法是为了适应雅典民主制发展而制定并颁布的,故选 B;克里斯提尼时代雅典确立了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故 B不符合史实;梭伦的做法还没能达到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的程度,故

3、排除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15世纪末,右图中国家卡里库特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这位航海家是 A达 伽玛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答案: A 试题分析:达 伽玛是葡萄牙探险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从欧洲航海到印度的人,他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印度的卡里库特,所以题目中的航海家正好是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达 伽玛 英国安妮女王( 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 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

4、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地位 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 ”可以看出应该反映的是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1917年 11月到 1918年 3月间,奥匈帝国的邮电检查人员发现,抽检的涉外信件中有

5、三分之一表示,和平希望在毗邻的俄国;有三分之一认为和平希望在本国革命;还有五分之一认为和平的希望在俄国与本国革命,两者皆不可缺。这说明 二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缺口 四月提纲指明了无产阶级武装斗争的策略 奥匈帝国民众迫切渴望退出战争实现和平 十月革命鼓舞了其他国家民众的进步斗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所述现象发生在 1917年 11月到 1918年 3月间,由此可以看出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影响,同时结合抽检的涉外信件中的内容可以推断出当时奥匈帝国的民众渴望的和平应该是退出一战,故选 D。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学者余伟民认

6、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 “正常 ”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 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 “经典体制 ”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 “这一时期的改革 ”的是 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 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 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答案 : C 试题分析: A 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 B 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两者都与苏联模式无关,故排除; D不符合题干中所说的 “并未改变 “经典体制 ”的基础 ”,故排除 D;正确答案:为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模式 1959年 10月,黄

7、金价格曾一度升至 40美元 /盎司。黄金官价与市场价格的分离进一步诱发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到 197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十国集团通过签署史密森协议,宣布黄金官价从 35美元 /盎司调整为 38美元 /盎司,同时其他货币也相应对美元升值。由此说明 A战后国际金融体系受到冲击 B美国经济已经处于滞涨状态 C黄金价格波动频繁迅速贬值 D美元失去世界货币中心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述黄金价格从 35美元 /盎司调整为 38美元 /盎司,同时其他货币也相应对美元升值,说明和二战后期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议定的 35美元 /盎司有了变化,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

8、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20世纪 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演说中提出:世界上五个超级大国(美国、苏联、日本、西欧、中国),其中四个在各方面对美国构成了挑战。尼克松的这一观点是基于 A苏联制造古巴导弹危机,使美国处于战略劣势 B西欧稳步推进一体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所述的时间 20世纪 70年代初,可以推知是因为在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导致题干中所述情况,故选 C;其他三个选项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

9、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 莫兰指出: “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的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 特别是城市的污染 和科学的盲目,给人们带来了紧张与危害,将人们引向核灭亡与生态死亡。 ”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法国德拉克罗瓦的美术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B是法国米勒绘制的拾穗者, C是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这三幅作品都没有反映出有 关城市污染和科学盲目带来的危害,故排除,选 D。 考点: 19世

10、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环保主题的绘画 2014年 3月 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 “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 ”为主题,来自全球 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主要反映出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致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 D推动了中、欧之间同盟合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全球 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的峰会,并且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这是我

11、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体现,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 8月底 9月中旬 12月底 人民公社(个) 8730 16989 26578 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 3778 8122 12325 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 %) 30 4 65 3 99 1 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 4328 4781 4637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 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12、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发展的速度快,而且是公社的规模相当大,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在追求人民公社公有化的程度和速度,本身是和当时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的,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化 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 “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在日本提出看来比较合理的条件时,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肯定了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赞成蒋介石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个人回忆带有较强的主观色

13、彩 是研究国民党抗战的重要史料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 ”、 “他从未动摇过决心 ”、 “蒋先生仍拒绝接受和议 ”等信息可以确定 是正确的,由于材料是由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所述,所以 符合题意,故选 C,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蒋介石坚定抗战的意志 说文解字中说: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 ,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

14、绝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记载了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统一文字的过程。统一文字先后为小篆和隶书,其中小篆是相比于大篆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 ”,隶书则是 “初有隶书,以趣约易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秦朝统一文字 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卷中记载: “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谓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 ”材料反映当时 A

15、早市与夜市开始出现 B交易场所与民居界限明显 C西域饮食融入都市圈 D政府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 ”可以看出当时存在早市,但没体现夜市,故排除 A;可以看出市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故排除 B;材料根本没有体现 D,故排除。再根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朝商业的发展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 “何为本心? ”陆说: “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 ”杨说:“止如斯耶? ”陆大声说: “更何有也! ”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A

16、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陆九渊说的 “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 ”可知他认为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故选 B。 ACD 并未 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九渊 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 “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 ”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

17、农业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 ”可以看出这是江南小农经济的典型表现,故选 B。 ACD并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 据统计:中国 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 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 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 6%。 1850-1899年之间的 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 40%、自然科学占 30%、历史、地理占 10%、社会科学占 8%,宗教、哲学、文学

18、和艺术占 3 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 源,占全部译著的85%, 1902年至 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 573篇著作的 62 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 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日本社会 民主共和思想在知识阶层广泛传播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中国 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 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 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 6%”可知 正确;由 “1902年至 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 573篇著 作的 62 2%”可知 正确; 中的 “开始 ”不符合史实,

19、故排除;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选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西学东渐的过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 ”、 “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 “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 ”等信息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期间只学

20、习西方技术,而不学习制度和思想的结果的反思,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 “1875年 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 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 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 ”官员出现 “死一般的静寂 ”是因为 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所述的事件发生在

21、 1875年 5月,当时中国刚刚被打开国门不久,传统的习俗受到外来势力的冲击,中国的官民还不能适应或者接受,所以会出现题干中所述的情况,故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孙中山晚年曾说: “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 由,到了今天 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 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 ”其目的是 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是孙中山晚年的

22、看法,即认识到中国当时需要的不是 “为个人争自由 ”,而是 “要用到国家身上去 ”、 “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 ”,结合当时 20世纪 20年代的背景,应该反映的是其反帝的主张,所以是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目的,故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综合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人臣)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 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 荀子荀子 臣道 人臣要从主之法,虚心待令,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 韩非子韩非子 南面 材料二 大哉,我宋之祖宗容受谠 (正直 )言,养成臣下刚劲之气也 !朝廷一黜陟不当,一政令未便,则正

23、论辐凑(聚集),各效其忠。虽雷霆之威不避也 。 (宋)何坦西畴常言 材料三 帝(太祖)尝览孟子,至 “草芥 ”“寇仇 ”语,谓: “非臣子所宜言 ”,议罢其配享。诏: “有谏者以大不敬论。 ”(钱)唐抗疏入谏曰: “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 ” 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 (李)仕鲁 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 “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 ”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 鄄 澜紫隆 br 明史 卷一百三 十九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与韩非子关于

24、君臣关系的相同主张。在 “人臣 ”对君主命令的态度方面,两人观点又有何不同?( 3分) (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良好君臣关系的表现。( 3分) (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两位大臣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指出其反映的君权特征。(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主要因素。( 3分) 答案:( 1)相同:人臣要效忠君主。( 1分) 不同:荀子认为如果对君主有利可以抗命; 韩非子则主张人臣对君主要绝对服从。( 2分) ( 2)表现:君主胸怀宽广;大臣正直敢言;政治风气良好。( 3分) ( 3)不同:严厉;宽恕。( 2分) 特征:专制独裁;随意武断。( 2分) ( 4)因素:

25、传统思想的影响;君臣的个人因素;君主专制体制。( 3分) 试题分析:( 1)相同:根据材料一中的荀子的 “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 ”和韩非子的 “从主之法,虚心待令 ”可知两者都主张臣子要效忠君主。不同:根据荀子的 “逆命而利君谓之忠 ”和韩非子的 “人臣要从主之法,虚心待令 ”、 “莫怀余力于心 ”可知两者的不同在于荀子认为如果对君主有利可以抗命;韩非子则主张人臣对君主要绝对服从。 表现:由 材料二中的 “我宋之祖宗容受谠 (正直 )言,养成臣下刚劲之气 ”、 “朝廷一黜陟不当,一政令未便,则正论辐凑(聚集),各效其忠。虽雷霆之威不避也 ”等信息可以看出在宋代,君主胸怀宽广,可以听得进不同意见

26、和建议,大臣则正直敢言,所以政治风气良好。 根据材料三中的明太祖对待(钱)唐 “鉴其诚恳,不之罪 ”和对待(李)仕鲁 “帝大怒,命武士 鄄 澜紫隆笨芍 裕 瓶硭。 裕 睿 寺吃蚝苎侠鳌纱颂逑殖龌实鄣奶 冉猿鲎宰约旱南埠茫 挥卸 煽裳裕 从沉司 贫啦谩 嬉馕涠系奶卣鳌 br有上述材料一可以看出君臣关系受到传 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由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君臣关系与君主、臣子的个人因素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由于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给了君主可以独断专行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也影响君臣关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与韩非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27、变 宋代的君臣关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君主专制的特征 ( 15分)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 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 “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 ” 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 “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 ”的感叹,所以他提出 “父教育而母实业 ”, “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

28、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 ”。 “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 (永利 厂)厂 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 厂在 1934年 7月破土动工。 1937年 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 150吨、硝酸 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 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 日军进攻南京,永利 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 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材料三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 “如果你想做企业家,

29、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 ”“事实上我觉得每 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 ”。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 2010 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5分) ( 2)据材料二指出永利 厂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 4分) ( 3)据材料三,概括 “新商业文明 ”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 5分) ( 4)综

30、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以来的企业家践行的共同核心价值观。( 1分) 答案:( 1)主张:经济立法;完善国家的金融体制;通过教育培养经济人才;兴办实业(经营国民计生)。( 4分) 特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或出现短暂春天。( 1分) ( 2)贡献: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城市化;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 3分) 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1分) ( 3)特征:网络经济或知识经济;开放透明、分享。( 2分)。 因素: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贸组织;信息 化。(任答1点给 1分,共 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近代以来的企业家张謇、

31、范旭东和阿里巴巴的主要创始人践行的共同核心价值观表现为都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民族振兴)。 试题分析:( 1)主张:由材料一中的 “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 ”、 “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 ”、 “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 ”“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 ”等信 息可以得出其主张有经济立法;完善国家的金融体制;通过教育培养经济人才;兴办实业(经营国民计生)。特征:根据张謇这一人物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民族资

32、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或出现短暂春天。 ( 2)贡献:根据材料二中的 “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 150 吨、硝酸 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 ”、 “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 ”、 “永利 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 ”、 “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 ”等信息可以知道其作出的贡献是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 了城市化;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条件:根据材料所属时间为 1934年 7月,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有利条件应该是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 3)特征: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三概括,所以由材料三中的阿里巴巴集

33、团 “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可以推断出其特征是网络经济或知识经济;开放透明、分享。因素:结合材料三所述时间为 2010年前后,所以结合所学必修二有关经济使得内容,可知国内经济因素有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贸组织;信息化;等等。 ( 4)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民族振兴)。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张謇;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

34、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重建于 15 世纪,专门致力于研究柏拉图学说)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 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 一个关于世界和关于人的知识的最宝贵的果实在这里已经成熟,只是由于这一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就必须被称为近代史的前驱。 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14 世纪,在意大利的一些 “美丽的商业城市 ”,人们凭借自由的环境经商致富;富裕和自由又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天才、鼓舞了人

35、们的勇气;这反过来又使人们变得更加富有。 18 世纪的法国社会, “中间等级的人因从事工业而发财致富。大臣们和内宠近幸不如过去富 有 ”。结果,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缩小 ”。以前,小民百姓只能通过为达官显贵效劳以求发达, “如今工业为他们开辟了成千上万条途径 ”。这些人,有了各种谋生致富的渠道,能逐渐摆脱权贵的控制,获得独立与自由。 杨 芳论伏尔泰的启蒙社会观:自由、商业、战争与文明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 “古代精神 ”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 “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新世界 ”的杰出意大利人及其贡献。( 3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 1418 世纪的欧洲为例,围绕 “资产

36、阶级时代要求与思想解放运动 ”这一主题进行论述。( 10分)(要求 :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50字以内。) 答案:( 1)精神: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 1分) 列举:航海事业,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 科学研究,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开创了近代科学。( 2分) ( 2) 观点 资产阶级发展推动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内容反映资产阶级的时代要求。( 2分) 文艺复兴时期 14、 15世纪在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追求现世的享乐,冲破神学束缚;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 3分) 启蒙运动时期 文艺复兴后西欧的资本主义不断发

37、展,进一步提升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要求掌握政权、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倡导民主法治、自由平等。( 4分) 结论 政治、经济与思想解放运动相互推动。( 1分) 试题分析:( 1)精神:根据材料一中的 “人文主义 ”、 “柏拉图 ”等信息可以知道“古代精神 ”是指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列举:题目提供了两个限制性条件,即 “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新世界 ”和 “杰出意大利人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将所学知识迁移过来,比如;航海事业,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科学研究,伽利略证明了日心说,开创了近代科学。 ( 2)这一题属于小论文题,主要考察学生史论结合和表

38、述成文的能力。考生需要先阅读材料二提炼出有关 “资产阶级时代要求与思想解放运动 ”的观点,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二所述的 14世纪意大利 和 18世纪法国这两个信息,就可以知道在论述时,需要结合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和法国的启蒙运动的史实进行论述就可以了。最后要总结陈词,得出相关的一般性结论。只有这样,答案:才完整。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人文主义 柏拉图;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伽利略;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比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39、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 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1898 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 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 年 5月 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 著军机大臣、总理各 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

40、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 年 6月 11日光绪皇帝发布 定国是诏 请回答: ( 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 4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 “教法 ”及目的。( 3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 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 的追求?( 1分) 答案:( 1)观点:日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2分)

4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 2分) ( 2)教法:中学与西学相结合。( 1分) 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 2分) ( 3)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任答 1点给 1分,共 2分) ( 4)追求: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 1分) 试题分析:( 1)观点:根据材料一中的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 ,实能胜我也 ”、 “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可知其主要观点是日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背景:根据材料所述的时间和

42、出处 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可以推知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 2)教法:根据材料二中的 “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 ”可知是将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目的:根据材料二中的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 ”、 “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 智 ”等信息可知其目的是培养人才和开启民智。 ( 3)措施:题目要求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回答,其教育措施很多,比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等等。 追求

43、:题目要求 “综合上述材料 ”回答综合上述三个材料可以看出,这几个材料中隐含着的核心主张就是要大力兴办教育,让教育为富国强国服务,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也就是说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是其共同的追求。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的教育主张及目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0分)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 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 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

44、伦理学 材料二 谁让法律来统治,谁就是让神和理智来统治,但谁要是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 由于相互牵制,人人都不能按自己所认可的准则行事。这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人如果能够随心所 欲,就无法对植根于每一个内心的鄙陋和丑恶。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三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 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中道伦理学的观点。结合所学,指出其关注的对象。( 3分) (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 5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伦理

45、学与政治主张的内在联系。( 2分) 答案:( 1)观点:德性(善和美);中庸,适度。( 2分) 对象:人和人类社会或雅典公民。( 1分) ( 2)主张:法治,理性;民主,反对专制。( 2分) 背景:民主政治的发展(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希腊人文主义。( 3 分) ( 3)联系:伦理学是政治学的基础;政治学就是伦理学的应用。( 2分) 试题分析:( 1)观点:题目要求 “据材料一概括 ”。根据材料一中的 “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 ”、 “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 ”、 “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可知其观点是德性(善和美);中庸,适度。对象:结合所学可知亚里

46、士多德所处的时代,人们关注的对象是人和人类社会或雅典公民。 ( 2)主张:题目要求 “据材料二概括 ”。根据材料二中的 “谁让法律来统治,谁就是让神和理智来统治 ”、 “由于相互牵制,人人都不能按自己所认可的准则行事 ”等信息可以知道其观点是法治,理性;民主,反对专制。背景:根据所学可知其背景有民主政治的发展(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希腊人文主义。 ( 3)联系:根据材料三中的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 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 ”以及材料一、二中的表现可以得出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伦理学是政治学的基础;政治学就是伦理学的应用。 考点: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东西方的先哲 亚里士多德(课标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