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西九江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 “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 王室 与政府逐步分离, 民众 与 政府 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 ”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制 B客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制度打破了 “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 ”,削弱了贵族特权,使选官制度有了 “公开客观之标准 ”。结合史实可知,这一制度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本题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2、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谈到: “ 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和现代化科学固有特性把整个西方世界联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网络系统,人不再是单个的人,而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因子 一个 小零件 ,一个操作对象。为了使被挤压的心灵获得自由,人们重新开始寻找上帝。 ”在此背景下西方兴起了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和现代化科学固有特性把整个西方世界联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网络系统,人不再是单个的人,而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因子 一个 小零件 ,一个操作对象。工业革命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
3、奏和精神的紧张,为了寻找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寄托,现代主义文学兴起。故选 D。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代主义文学 詹姆斯 格雷格在牛顿传中指出: “按照牛顿力学,世界只是一架结构复杂而又不失精巧、严密的机器,只是由于物质系统的作用,偶尔需要隐秘的监护人出来干预,从而维护机器系统的正常运转 这样一来,人就没有依赖了,在宇宙就只能靠自己了。 ”其中 “隐秘的监护人 ”应指 A牛顿力学 B万有引力定律 C上帝 D宇宙机械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把物体的运动规律概括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4、即牛顿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 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把过去一向认为是截然无关的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统一理论中,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理论性的大综合,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从而将造物主从无生命领域驱逐出去。材料中 “隐秘的监护人 ”指的就是造物主 上帝。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 19331934 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 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如果我们能创造更自由的贸易流通 进而消除种种酝酿战争的的经济不平等,于是,我们就可以用足够的理由去期待一个更长久的和平。 ”由此可见当时考德尔 霍尔 A致力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期待在当时实现国
5、际贸易制度化 C认为国际贸易体系混乱不堪 D力主调整国际贸易规则以规避战争风险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31934 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激化,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国国务卿考德尔 霍尔建议通过创造更自由的贸易流通体系,消除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就可以规避战争风险,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经济危机 大幅度增加税收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据统计, 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 24%, 1935年则提高到 79%,在战争期间更是高达 94%。由此带来的的直接影响是 A私人投资受到压制
6、 B失业问题妥善解决 C民众利益得以保障 D通货膨胀日益加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消极影响。罗斯福新政大幅度增加税收,导致私人投资率的萎缩,新政时期私人投资的恢复非常有限: 1929年私人投资占GDP 的 16%,到 1941 年仅恢复到 14%。私人投资的萎缩必然会加剧失业问题,B项错误; C、 D都不是其直接影响。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从 1915年 1月开设 “法令 ”栏到 1921年此栏结束,其公布的各种法令数目如下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
7、920 1921 合计 数量 150 55 34 51 39 40 22 391 北洋政府加紧立法的用意在于 对当时蓬勃发展的南方革命形势 应对内部不断升级的争权夺利斗争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法制环境 实现以法立国、以法治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12年 4月,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即北洋政府,用以取代南京临时政府。此后,衰世凯便逐步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企图恢复封建帝制。袁世凯死后,为了争夺北京政权,形成了军阀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先后出现了由直系的曹锟、皖系的段琪瑞控制的政权。直到 1928年国民革
8、命军打败了最后一股残余的奉系军阀势力,由此宣布北洋政府彻底垮台。北洋政府是封建军阀独裁政权,其法制体现了封建买办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带有反革命军事 专政的明显特征。故 、 可以排除, 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北洋政府的统治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要有实权,主张总统制。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才同意把责任内阁这一条写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宪政原则,这种做法 A导致政体频繁,社会政局动荡 B使权力过度分散,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 C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D属于 “因人设法 ”,明显违背法律精神 答案: D
9、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种因人设法的做法违背了法律精神,D项正确; A、 B表述错误;临时约法并没有起到防止专制维护共和的作用,C项也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 “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 ”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10、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群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造成了大革命的失败。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李明海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前后不到 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 “早夭 ”给了 “政党革命 ”。以下对新文化运动 “早夭 ”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B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 C五四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 D自由主义早已不合时宜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15年,以民主、科学为旗号的新文化运动兴起;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所以作者说新文化运动前
11、后不到 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 “早夭 ”给了 “政党革命 ”。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感到失望; B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主张 “走俄国人的路 ”; C五四运动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 “早夭 ”; D项说法本身错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 动的兴衰 李鸿章在 1865年谈到: “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复,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由此可
12、知李鸿章 A仍没有摆脱 “官府与民争利 ”的藩篱 B对民间资本的发展乐见其成 C认为西方仅军事技术占有优势 D主张政府要积极诱导民办工业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 1865年洋务运动开始后,李鸿章推测数十年后,中国人为利益驱使,必然会仿照西方的机器生产,创办民用工业。解题的关键句是 “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即官府对私营的民用企业将无法统筹安排。由此可见,李鸿章仍主张 “官府与民争利 ”, B、 D 与材料主旨相反;通过材料 “洋机器 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可以排除 C项。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
13、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马库斯 图留斯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 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对上述法治观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A “私法 ”之外自由民平等 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D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一法治观念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B项正确; A、 C、 D在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14、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内容 下图是唐代初期文物 “敦煌张文信租田契 ”的抄件片段。据此 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C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D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材料出自唐代初期文物 “敦煌张文信租田契 ”,是租田人张文信和田主康海多签订的租田协议,对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仅从这一个例并不能说明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A项不对; B、 D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不能体现;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租佃制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
15、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 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 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
16、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摘自日本天皇终战诏书(中译)( 1945年 8月 15日) (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天皇对二战的认识。(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皇终战诏书的影响。( 6分) 答案: ( 1)认识: 发动战争目的在于谋求日本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全,侵犯他国不是日本的本意; 高度赞赏日本军人和官员的献身精神及日本民族的凝聚力; 日本战败的原因在于,不利 的世界局势,敌人的残酷和强大; 宣布战败一为保全日本民族,二为保全人类文明。(任答 3点 9分) ( 2) 终战诏书美化侵略,回避战争责任,只字不提日本 “战败 ”和 “投降,埋下了日本人否认战争责任的 “伏笔 ”;
17、 助长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及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6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日本的安全和政治经济自立;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东亚地区的安定和 “共荣 ”;日本并不想侵犯别国的领土和主权;高度赞赏日本军人和官员的献身精神;日本战败 的原因在于不利的世界局势和敌人的残酷和强大;为了保全日本民族和人类文明而停战。 ( 2)联系当今日本否认战争罪行、军国主义复活的现实分析天皇终战诏书的影响:终战诏书回避日本对别国的侵略暴行,对日本国民宣称 “终战 ”,拒不承认侵略战争失败而投降的事实,埋下了日本人否认战争责任的 “伏笔 ”
18、,助长了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膨胀及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投降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 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张之洞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 “中体西用 ”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 “中体西用 ”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
19、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 “中体西用 ”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 1)根据材 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 19世纪末张之洞 “中体西用 ”论的影响。( 9分) 答案: ( 1)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6分) ( 2)张之洞 “中体西用 ”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张之洞在确保封建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施 “西学
20、为用 ”,竭力反对维新派的政治主张,逆中国政治民主化潮流而动;另一方面,发迹于洋务运动 的张之洞,大大扩充了西学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9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中张之洞提出: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 ”第二小问联系 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内外形势,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等方面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 ( 2)该问考查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史观,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19世纪末张之洞 “中体西用 ”论的影响作出全面评价:
21、 “中体西用 ”论 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 “在家必闻,在国必闻 ”, “色取仁而行违 ”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 。 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
22、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 班固汉书 材料二 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确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我近来仔细研究王莽传及食货志及周礼,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确是社会主义者。 ”“王莽实行的五均六管之制,“都是 国家社会主义 的政策。他们的目的都是 均众庶,抑兼并 。但当那个时代国家的组织还不够完备,这种大计画的干涉政策,当然不能一是收效 。 ”“可以知道当日的政治家确能了解 国家社会主义,的精义,六管都是民间的 公共用具 私人自做,势必不能,若让少数富贾豪民去做,贫民必受他们的剥削。社会主义者所以
23、主张把这种 公共用具 一切收归社会(或国家)办理。这个意思即是王莽的政策的用意,那是无可疑的了。 ”“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 不能无为 ,要 均众庶,抑兼并 的人, 两千年来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 根据胡适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 1922年)整理 ( 1)根据材料一指出班固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并予以说明。( 6分) ( 2)根据材料 二指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 3分),分析班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态度差异的原因。( 6分) 答案: ( 1)总体上持否定、贬斥态度。具体表现:认为王莽表里不一、骗取名望;非法获得政权,即外戚专权;王莽统治及改革对当时社会所造成了深重的危害
24、。( 6分) ( 2)态度:肯定与理解。( 3分) 原因:班固以正统史观和道德观为标准来评价王莽及其改制;胡适更多的是从当时社会、政治、历史等方面的情势出发来理解王莽获得政权和王莽的改制。( 6分) 试题分析: ( 1)提取材料一的关键信息,班固认为: “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 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 ”,王莽表里不一、骗取名望;以外戚身份非法获得政权。其改革 “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 ”,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 2)材料二中胡适认为王莽是一个 “勤勤恳恳生性 不能无为 ,要 均众庶,抑兼并 ”的 “社会主义者 ”,对王莽改革持肯定态度。由于班固和胡适所处的时代不同
25、、阶级立场不同、目的不同,导致对王莽改制的认识大相径庭。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的改革 王莽改制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 马戛尔尼勋爵来华访问,并携带了 600箱礼物,共 19宗、 590余件。在当时,外国使者来华,皆被称为“四夷来朝 ”,须行 “朝贡之礼 ”,马戛尔尼使团也不例外。同时清王朝本着 “薄来厚往 ”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具体清单如下: 国别 礼品名目 英国 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 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
26、等; 军事装备有众多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清朝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茶膏和各色食品等 以上材料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关于 18世纪末中、英两国社会文化差异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12分) 答案: 信息 1: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 2分) 说明:英国希望通过展示这些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礼品,向中国显示西方文明的先进,以此引起中国的关注与兴趣,最终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把英国精心挑选的礼品仅仅视为八方来朝的藩夷贡品,并进行惯例性赏赐,由此表明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其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显示天朝上国的威仪。(
27、4分) 信息 2:礼品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不同。( 2分) 说明:英国礼单有天文仪器、工业和军事设备等,表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礼单主要是手工业和农产品,表明中国仍是农耕文明。(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以及中英两国互赠的礼品清单,可以获得以下信息:中、英两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目的不同;礼品反映了两国的生产方式不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作出具体解读说明。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
2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 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 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 30年回顾 材料二 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 15年以上;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 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
29、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 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三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不完善 ”体现在哪些方面。( 12分) ( 2)根据 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30、,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 “不变 ”与 “变 ”。( 4分)并说明 “不变 ”的原因。( 6分)根据材料三指出 “变 ”的具体措施。( 3分) 答案: ( 1)家庭分散经营,规模过小,农民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低,农业技术进步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商品化、社会化程度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 12分。答到四点即可得分) ( 2) “不变 ”:土地所有制(公有制)保持不变 或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不变 ”
31、的原因: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家庭经营符合农业产业特点和现今农村生产力水平,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保持农村稳定和谐的必然要求。 “变 ”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试题分析: ( 1)依据材料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不完善 ”的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 济的痕迹,规模小、社会化程度低,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土地产权不明确等。 ( 2)为了促进农业生产
32、力的发展,保持农村的稳定和谐,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但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他(甘地)写道: “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 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 ”“因此我并不
33、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 ,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 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意)詹尼 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际原因。( 11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甘地的遗产 ”的现实影响。( 4分) 答案: ( 1)理由: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印度力量。( 2分) 原因:印
34、度经济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以至民族起义遭到失败。英国殖民统治力量强大,且在印度实行高压政策;甘地的个人经历和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 9分) ( 2) 影响:对当代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深远影响。( 4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中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正确方法;“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 ”; “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军事、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实际原因。 ( 2)材料二指出: “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 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甘地的遗产 ”当代的世界和平主义 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洲觉醒 ”的先驱 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