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3934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 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 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史地不分的综合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 ”的信息说明地缘政治的作用,故本题选择 A。 B、 D材料中没有反映; C项说法错误。 考点:史学研究 史料甄别 史料论证。 在 2000 年的

2、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墨西哥前总统塞迪略指责一些西方人:最近形成了一个奇怪的联盟。极左派、极右派、环保组织、发达国家的工会和文明社会代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这个目标就是不让发展中国家人民获得发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 的复杂 B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弊病 C发达国家的自私性 D世界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这个目标就是不让发展中国家人民获得发展 ”说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时受害者,从而说明发达国家在这场游戏中的自私性,故本题选择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7

3、501850 年间,英国 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从中可以看出 社会阶层 划分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 %) 上等阶级 8 3 0 中等阶级 142 53 3 底层中等阶级 85 32 0 劳工阶级 31 11 7 A向下的社会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B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特点 C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D中等阶级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创办的主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表格材料中中产阶级的所占比例最大,说明 19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获得的更多的议会席位,故本题

4、选择 C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欧洲哲学通史 -书写道, “(公元前五世纪),奴隶主民主政治,为公民创造了较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活跃的文化生活。公民们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对城邦的大事发表演说, 人们参加公共政治文化活动不再依赖旧有的权威和习惯,而靠自己意见的正确合理,符合逻辑和能言善辩。人们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善于辞令的本领。 ”这样 A智者运动应运而生 B自然法诞生 C伯里克利时代到来 D梭伦开始改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 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公民们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对城邦的大事发表演

5、说 ”“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善于辞令的本领 ”显然这里说明的是智者运动,故本题选择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产生原因。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 1980年以前每年以 1700万亩( 3 5%)的速度增加,到 1980年达到7 33亿亩。 ”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B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D 1

6、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农村投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 ”“ 业灌溉面积在 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 3 5%)的速度增加,到 1980年达到 7 33亿亩。 ”说明人民公社为农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故本题选择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会运动。 1930年代初,国民党广州党部发行了一本名为风俗改革丛刊的书,书中写道: “每届废历岁聿云暮,腊鼓摧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个不的办 年货 :有钱固兴高彩烈,

7、无的也勉为凑趣 ;熙来攘往,络绎于途,以有用之金钱,作无谓之消耗,即令罗掘俱穷,当衫当裤,也要求 顾住体面 ,做到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这种无意识的举动,真是愚不可及。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民间传统的力量实在强大 B过旧历新年是落后的行为 C政府并没有完全禁止旧历 D普通民众按旧历规划生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有钱固兴高彩烈,无的也勉为凑趣 ”“当衫当裤,也要求 顾住体面 ,做到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说明人人争相过新历新年,故本题选择 B。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 社会习俗的改变 节日观念改变。 孙中山认为, “中国古昔 有所谓 民为贵

8、,君为轻 ,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 ;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等信息说明孙中山对民权思想来源认为是

9、取自欧美,故本题选择 B。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 “超轻结构 ”。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 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D政府重农抑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

10、生产的绝大比重 ”“ 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说明当时中国以农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落后,形成该局面主要原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使然,故本题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天工开物所涉及的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7201780 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19世纪初,世界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有六个。与同一时期的西方比,中国的经济发展在 A质量上提高 B数量上增加 C水平上先进 D技术上创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17

11、201780 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 世界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有六个 ”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在增长率和拥有大城市数量上占据优势,从而说明是在质量上提升,故 A 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晚晴中国的经济 经济发展与西方 比较。 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 “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 ”“此制度 ”当指 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此制

12、度也连根拔去 ”“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 ”说明科举制度被废除后用人标准带来的弊端,故本题选择 A; B清朝不可能推翻君主专制; C和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度。 黄宗羲指出: “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为此,他主张 A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B “天下为主,君为客 ” C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 D

13、以 “天下之法 ”取代 “一家之法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 制其私,所谓非法之法也 ”说明黄宗羲对 “一家之法 ”的反对,故本题选择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儒学 黄宗羲思想。 中华同人学术论集中写道: “大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 ”这主要得益于 A心学的影响 B制度的创新 C经济的繁荣 D周边的和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

14、正常运转。 ”说明中央管理机构的制度创新有关,故本题选择。心学属官方哲学,故项错误;与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明朝制度创新。 简答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 1947年和 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 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 a人物身上的文字是 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 图 b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图 a美国, 1947 图 b捷克斯洛伐克, 1949 图 1 分别概括两幅漫画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时局、国家立场及时间推移等

15、角度,具体分析导致以上两幅漫画所体现观点迥异的主要因素。 答案:主题:图 a: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洲复兴; 图 b:马歇尔计划旨在束缚和控制德法等西欧国家( 4分)国际时局的因素: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属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敌视状态。( 4分) 国家立场的因素:美国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国,通常会肯定自己的做法;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三方,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2分)时间的因素: 1947年马歇尔计划刚开始实施, 1949年计划实施后两年,时间的推移会导致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产生改变。(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比较试题首先

16、要依据图片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然后围绕题干所给的问法视角结合所学进行归纳论证。第一小问图 a可以结合图片中英文字母欧洲以及1947年时间体现主题;图 b从题干时间 1949年以及漫画图示来概括主题;第 二小问从冷战和两大阵营对立的角度概括国际时局因素,从马歇尔计划实施国以及受施国来归纳国家立场因素,从 1947年以及 1949年来归结时间推移因素。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 美苏两级对峙 马歇尔计划。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 1867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

17、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叉 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知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 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 10分) ( 2)以今天的眼光,你对这场争论如何取舍?( 5分) 答案:( 1)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举出身人员。( 4分) 理由:国家的根基在于礼义和人心,不在洋人的 “术数 ”和 “技艺

18、”。洋人未必真心实意地传授他们的知识。中国也有能胜任此 类课程的人才。( 6分) ( 2)学习外国长处,培养科技人才是时代要求,而道德人心对于国家发展也非常重要。( 5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 1)问中对应材料,第一小问从材料中 “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 ”的关键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 “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叉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 ”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 2)问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要围绕上述材料,从学习外国长处以及培养人才方法、从培养人才还要注意道德人心的培养角度 综合分析作答

19、。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倭仁 思想主张及评价。 综合题 (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太学三合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 “三合法 ”,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含、上含三等, “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 ”,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 “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 1070 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 1071年),二月,颁新贡 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 “明法科 ”,考察律令和断案。 材料二 德国是欧

20、洲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 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 1872年将 6至 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 the Saxon Code),由梅兰克顿执笔、路德修订,是 16世纪第一部学校法。萨克森学制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 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才。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涉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6分) ( 2)据材料分析宋代教育与宗教改革后德国教育的异同。( 9

21、分) 答案:( 1)材料一王安石变法,北宋统治面临危机;( 3分) 材料二宗教改革,天主教会的特权地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分) ( 2)同:用教育来推动改革;重视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政府办学。( 3 分) 异:中国:以培养官员为目的;教育与科举、选官相联系,功利性强;( 3 分) 德国:重视儿童教育;强迫教育;教育立法。(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 1)问中对应材料一,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从北宋面临危机角度思考作答;宗教改革的原因从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碍的因素去归结答案:。( 2)对应材料一和二,从材料一中 “学校的平日考核

22、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 ” “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 以及材料二中 “从 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 1872年将 6至 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 ”的信息来归结相同点;不同点中国从培养变法人才、选官与变法结合角度思考,德国从重视儿童 教育以及立法教育等视角分析作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内容及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 德国宗教改革 内容及影响。 ( 15分)近代以来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 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1791 年法国宪法

23、材料二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 7年,连选连任。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 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统率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1875 年法国宪法 (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 1791年宪法和 1875年宪法分别规定法国实行什么政体?( 4分) (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体有哪些异同点?

24、( 11分) 答案:( 1) 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宪法规定实行共和制。( 4分) ( 2)相同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体现了三权分 立原则。( 2分) 不同点: 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民议会, 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1791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 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1791年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国王,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参议院、众议院由选举产生。( 9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 1)问中对应材料一,从材料一中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 国民

25、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来概括 1791年政体特点;从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 7年,连选连任。 ”的信息来归结 1875年政体的特点。第( 2)问对应材料一和二,相同点从阶级利益以及体现原则角度思考作答;不同依据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以及从材料二中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 ”等信息来综合归纳不同点。 考点: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791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危急中华地 ,千里

26、炮声隆。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我自堂堂华夏,更有文明雄史,奋起九州同。砥柱中流稳,倚剑敢屠龙。 双关捷,百团战,展威风。敌前敌后、南北游击任从容。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梦断听丧钟。试看乌云散,日照漫天红。 盛晓虎水调歌头 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 1) “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 ”是指什么?( 2 分) “奋起九州同 ”有何含义?( 2分)请用史实证明。( 4分) ( 2)请列举 “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 ”的史实两例。( 4分)你认为在当前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有何现实意义?( 3分) 答案:( 1) 1937年 7月 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2分) 含义:

27、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 2分) 史实:国民党组织凇沪会战等;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 4分) ( 2)举例: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4分) 意义:以史为鉴,珍视和平。(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 1)问中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一,从材料一中 “芦沟晓月 ”不难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全民族抗战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共两党组织抗战的方式去综合归纳答案 :。第( 2)问结合抗日战争中反法西斯联盟对中国支援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以及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的视角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围绕纪念抗日

28、战争对世界和平发展作用角度概括意义。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抗日战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等知识精英,以 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舞台,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体系,针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浓缩为 “民主 ”与 “科学 ”两个口号,进行启蒙宣传,反对一切旧文化,由此掀起了 一场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被称之为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 ”。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对固有文化进行批评和反省,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

29、、相互融合的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 近代史研究 材料二 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 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 “早夭 ”给了 “政党革命 ”。 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主观方面: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 在没有真正参透 “西学 ”的情况下 ,便轻易地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 。客观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等 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原沙俄在中国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 1920年 3月传到北京之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 “知识群体 ”,便迅速地告别了自

30、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 “政党革命 ”的道路。 李明海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 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 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 西方文明之所以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 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 俄国的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 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启良 20世纪中国思想史 “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

31、面 ”,局限于政治斗争了。 张太雷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 (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 分子对西方自由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比表。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新特点。( 12 分) 自由主义 传统文化 权利来源 天赋人权 权利主体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君权至上 权利制约 君主专制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人性 个性自由、个人自由 ( 2)为什么说 “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早夭了 ”?根据材料二说明其原因。( 13分) 答案:( 1)对比表:( 8分) 自由主义 传统文化 权利来源 君权神授 权利主体 权利制约 代议制民主,分权与制衡 经济政策 经济自由 人性 克己复礼、三纲

32、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新特点: “宣传自由主义 ”、 “追求与世界文化融合 ”。( 4分) ( 2)早夭: 1920年 3月以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 “知识群体 ”,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政党革命的道路。自由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所取代。( 5分) 原因:知识分子并未真正参透西学;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自由主义)的弊端;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之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8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 1)问中第一小问填写表格,依据所学从二者比较的相反方面去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对应材料一,从材料一中 “将庞大的西方自由主义

33、体系 ”以及 “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 ”的信息来归结答案:即可。第( 2)问对应材料二,从材料二中 “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后不久,前后不到 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 “早夭 ”给了 “政党革命 ”“迅速地告别了自由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立场,走上了 “政党革命 ”的道路 ”等信息来综合归纳;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 “没有真正参透 “西学 ”的情况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 等 使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对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十月革命,特别是加拉罕代表苏俄发表的废除原沙俄在中国一切侵略权益的宣言 ”等信息来归纳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内容及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