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393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历史学家童书业说: “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 治国平天下 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 ”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官僚政治的完善 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 ”可知 A是材料直接表达的意思,而题干要求选择的正确选项应该是 “表明 ”,这是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应该选 C; BD与史实不符,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度。 阿里斯泰德指挥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在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 “陶片放逐法 ”将他放逐了。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 B雅典缺乏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陶片放逐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 “马拉松战役之后 ”,当时已有 “陶片放逐法 ”,故 A错误;阿里斯泰德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理由,用 “陶片放逐法 ”将他放逐了,不能

3、体现权力的滥用,故 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 B,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 ”。 理智、正义、节制、勇敢是 “希腊四德 ”,仁、义、礼、智是 “中国四德 ”,其共同点是 A注重修养 B强调等级 C主张民主 D关注人伦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论古希腊的理智、正义、节制、勇敢,还是中国的仁、义、礼、智,都关注的是人的修养问题,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希腊四德 ”与 “中国四德 ”。 从图 1到图 2的变化反映了 图 1 中世纪教堂圣母子壁画 图 2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部分) 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C自然

4、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的开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 1的中世纪教堂圣母子表情是呆板的,没有什么人情味儿,而图2中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和孩子都充满了人间的慈母与人情味儿,这是人自然而然的表情,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这一时期西欧就象一个融汇了新的科学发明的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且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但企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 ”材料反映了 A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 B高利贷资本的出现 C科技成为企业的先导 D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小企业 ”、 “规模不大且

5、靠借贷运转,甚至仍在亏损 ”、“必将成为资产雄厚且利润丰厚的大企业 ”可以知道这是指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时代,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资本主义的崛起。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 ”材料着重论述了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 ”可以知道这是指社会契约论,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社会契约论。 亚当 斯密曾说: “当一个人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一

6、只扣针的十七分之一或一只扣钮的十八分之一的时候,见识必然更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商业国,下层阶级人民都非常愚笨。 ”材料在一定程度上 A反映了工业革命制约民主思想发展 B揭示了工人运动兴起的原因 C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失灵 D彰显了工厂制的优越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一个人的全部心 思都用在一只扣针的十七分之一或一只扣钮的十八分之一 ”可以看出这是在揭示工业革命后,工人生活的艰辛,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列宁说: “我们宣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 这是两个不共戴

7、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 ”这表明新经济政策 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途径 B实质是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 C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D避免了阶级斗争的发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 “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 ”是指新经济政策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内的又一斗争形式,最终的结果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说: “我希望得到的评价是,我首任总统时,那些代表自私自利、权欲的势力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 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代表了下

8、层群众的利益 B维护了资本主义的长远利益 C遇到了强有力的阻碍 D压制了法西斯势 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到我连任总统的时候,这些势力会遇到克敌制胜的强手 ”可以看出罗斯福的这些话说明他认为自己的新政能够克敌制胜,让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更长久,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B 20世纪 80年代后美国失去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 C美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D凯恩斯主义始终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上述图示中可以看出, 20世纪

9、 50-80年代,去掉金融关系影响的数据要远远低于包括金融关系影响的数据,所以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美国的影响。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 “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 ”。可见,马歇尔计划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 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图片中西欧各国的国旗都组合在了一个风车上,能显示西欧各国在经济

10、上的一体化前景,同时由于美国国旗控制风车,揭示的应该是美国操纵的马歇尔计划,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大卫 科兹写道: “我们已经看到,早在 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 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 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

11、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 ”可知应该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观念的变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的解体。 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乡淳风桥村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 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这反映了 A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 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C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D中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升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村民代表大会上, 70

12、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 ”可以知道不是直接民主,故排除 A,不能体现领导干部专制作风,排 除 C,夜不能体现公民法制意识的普遍提升,故排除 D,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基层民主政治。 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大会上说: “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 ”这表明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 ”不能体现 A,

13、 “你们来我是反对的 ”不能说明 D,材料根本与 C无关,故排除 ACD,所以选择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的变化。 尚书 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 “一曰食,二曰货。 ”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 六日商贾,阜通货贿。 ”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C提倡 “工商皆本 ”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一曰食,二曰货 ”、 “以九职任万民 六日商贾,阜通货贿 ”可以看出两部书记载的都是当时商业地位的内容,所以根据 “二 ”、 “六 ”可以看出当时商业的地位并不低,故选 B, AC不合史

14、实, D材料没有反映,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周时期的商业政策。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 “封 ”,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 “驳 ”,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 ”可以看出封驳制度是为了防止皇帝言行中的错误和失误 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封驳制度。

15、 “ 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 “敬惜字纸 ”,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弥漫着书香的世界 ”可知是指当时的中国读书氛围浓厚,据此可以推断出是科举制的盛行,使得读书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的同时,还提高了文化的地位,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草市是相对于官市而言的,唐会要记载: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鼍市。 ”据此可知 A在唐朝草市是不合法的集

16、市 B唐朝的集市以官方为主 C政府对商业控制的减弱 D唐朝开放了市场的管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鼍市 ”中的 “不得 ”可以看出在唐代草市是不合法的集市,故选 A, BCD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业的发展。 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 “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 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商 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 答案: 试题分析:由 “没有还授田的规定 ”

17、、 “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可知当时的政府是鼓励私有土地制度的存在的,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朱熹认为,君主 “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 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 ”。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独裁 B反对君主制度 C提倡格物致知 D提倡尊君卑臣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 ”可知材料中主张君主做决策要听听中央大臣的意见,而不是自己独断专行,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

18、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朱熹对君主专制的主张。 张之洞曾说: “今日五洲各国之交际,小国与大国交不同,西国与中国交又不同。即如进口税,主人为政,中国不然也。寓商受本国约束,中国不然也。各国通商,只及海口,不入内河,中国不然也。华洋商民相杀,一重一轻,交涉之案,西人会审,各国所无也。 ”由此,他主张 A取缔列强特权,实行闭关锁国 B清除外国势力,推翻清廷统治 C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改革 D抵御列强干涉,维护国家主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如进口税,主人为政,中国不然也。寓商受本国约束,中国不然也。各国通商,只及海口,不入内河,中国不然也。华洋商民相杀,一重一轻,交涉之

19、案,西人会审,各国所无也 ”,可知张之洞对列强干涉中国事务表示不满,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19世纪中叶,曾国藩、李鸿章等以百 战之功获取封爵; 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工商业者凭借一定资财即可获爵。这一变化反映出 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B “实业救国 ”成为国人共同追求 C清政府改革科举取士制度 D清政府政治体制发生变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以百战之功获取封爵 ”到 “工商业者凭借一定资财即可获爵 ”反映出工商业者的地位有了提高的史实,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清政府的工商业政策变化。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 “时机到了 !世界的大潮 卷得更急了 !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 !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顺他的生,逆他的死。 ”在此毛泽东认为,挽救民族危亡必须 A实行君主立宪 B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走十月革命道路 D开展 “工农武装割据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所提示的时间 “1919年 ”,再结合史实可以知道,毛泽东所说的 “世界的大潮 ”应该指的是十月革命这股社会主义思潮,故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1、 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 “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 ”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 “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 ”。此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C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 D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的 “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 ”可知此举是指在 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美英为了鼓励中国抵抗日本法西斯,从而减轻自身的压力,而放弃了对中国的治外法权 等特权,故选 B,此举不能体现出 ACD,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

22、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战中的中外关系。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 “不打烂旧机构 ”和 “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 ”的做法。这一做法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 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 “不打烂旧机构 ”和 “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 ”的做法是为了减少因此产生的社会动荡和尽量不影响生产,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没收官僚资本。 综合题 ( 18分)阅

23、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每一个王朝都比较重视对各级官吏的管理和监督,这一点在唐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在多数情况下,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同时,唐代统治者在伦理道德上强调贯磐儒家纲常礼教原则,作为官吏为百从政的标准;在政治上限制官吏滥用特权;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俸禄,严格禁止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在法律上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 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隋唐卷 材

24、料二 从 l8 世纪 20年代后期到 1883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公共官员最严重的腐败时期。大量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官员都想得到用权力来交换填满钱袋的机会,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更为不利的是,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历史学家莫里森说: “对于许多人来说,正派似乎离开了公共生活。 ” 1883年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使美国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以 “能力 与功绩 ”作为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 l913年宪法第 l7 条修正案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

25、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 1890年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而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正如霍夫斯塔特等人所言, “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能逃过黑幕揭发者那善于观察的眼睛 ”。 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惩治官吏腐败的主要特点。( 6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 知识,分析 18世纪 20年代后期到 1883年美国政治腐败的原因,并归纳其解决措施。( 12分) 答案: ( 1)主要特点:制定相关法律作为惩治职务犯罪的主要依据;( 2分)对违法官吏实行严厉惩治;( 2 分)运用综合手段进行

26、预防( 2 分,若答出具体的内容,如从官吏从政标准、经济上给予俸禄、法律上惩罚、监察、考核相结合等,也可给分) ( 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某些官员和富商之间的勾结;道德标准的败坏。( 6分) 措施:改革文官制度、选举制度;经济上限制垄断行为;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6分,答出其中 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1)主要特点:题目要求 “根据材料一概括 ”,所以由材料一中的“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各种贪赃受贿犯罪行为的概念、具体内容、定罪和量刑都作了详细规定 ”、 “官员与一般百姓犯同样的罪,对官员的处罚要比百姓重,主管官员与一般官员犯同样的罪

27、,对前者的处罚要重于后者 ”、 “将惩罚、监察、考核等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预防 ”等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 2)原因:题目要求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 ”,所以由材料二中的 “强大的私人利益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收买公共官员。这些大公司的老 板不惜重金贿赂官员、收买政客,将政府玩弄于股掌之间 ”、 “公众对这些腐败现象并不特别地反感 ”可以得出部分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正好是工业革命进行及完成之后,所以应该还因为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措施:需要结合材料二来概括,根据材料二中的 “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 ”、 “国会又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 “确立了以 “能力与功绩 ”作为

28、录用与衡量官员标准的法律依据 ”、 “在全国范围内,国会参议员由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过去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的州议员选举产生的旧制 ”、 “联邦政府正式承担起管制托拉斯的责任 ”、 “对美国社会弊端的批判,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官员的腐败问题及治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美国官员腐败问题及其治理。 (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 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 “霾灾 ”,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

29、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 “霾灾 ”,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 “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 ”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 “驱霾祈雨 ”,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 “霾灾 ”,京畿之农人 “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 古代北京 “霾灾 ”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 “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

30、传,开始 都市净化运动 了。 ” 近代 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 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 1933年 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 “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 ”。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 “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 ”。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 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材料三 1952年

31、,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l2 月 5日至 l0 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 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 “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 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 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 “霾

32、灾 ”采取了什么做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 “空气污染 ”的原因。( 4分) (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8分) 答案: ( 1)做法: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 2分) 原因:科技水平落后; “天人感应 ”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 6分) ( 2)原因: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3)同: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治理污染;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 4分) 异:中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了重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人

33、伦道德。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 4 分) 试题分析:( 1)做法:题目问的是 “清代官民面对 霾灾 采取的做法 ”根据材料一中的 “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令人在紫禁城内 祭天驱霾 ”、 “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 驱霾祈雨 ”、 “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等信息可 以得出结论。原因:根据题目提供的时间去考虑,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分别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 2)原因:题目要求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回答,根据材料二中的 “举行煤烟防止宣传 ”、 “开始 都市净化运动 ”、 “汽车行驶时

34、,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 ”和所学知识中的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发展所带来的工业发展,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 3)同:根据材料二中的 “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 ”、 “取缔市区桐油煎熬 ”、 “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 污染措施 ”和材料三中的 “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 “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 ”、 “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相同之处。异:可以重新对照材料二和三,能够看出材料二中

35、有 “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 ”,而材料三中没有;材料三中则有更多的法律规定,以及与生产力进步相关的措施,材料二则没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天人 感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科技成就的局限;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 1 图 2 但丁在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 新青年第 2卷第 5号发表胡适的文章 官方语言 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 分别概括图 1和图 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

36、较二者的异同。( 12分) 答案:信息:图 1 民族语言取代教会官方语言 /拉丁语;( 2分,或答文艺复兴亦可) 图 2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2分,或答新文化运动亦可) 同:封建思想的阻碍;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够充分等。(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异: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发展;世俗知识分子队伍壮大的结果;欧洲天主教禁欲主义的制约;意大利四分五裂,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新文化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中国封建传统道德的阻碍;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分,答出

37、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历史信息:根据图五所示的 “倡导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 ”可知这是指文艺复兴时期但丁作为人文主义者提倡民族语言代替教会的官方语言;而图六则根据 “新青年第 2卷第 5号发表胡适的文章 ”及图片中可以看得出的胡适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可以推知是在揭示新文化运动时,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异同: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而且限定要从背景的角度来回答。所以结合所学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再结合图片中的两个主张都是采用了文学的形式,即可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其异同。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 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