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394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 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君臣政治 B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C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D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主要是论述了夏商时期到西周时期王权演变的情况,从题干

2、中 “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 ”“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 ”的信息可知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故 C项正确;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西周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项;夏商周时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权专制,故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 有学者认为:苏联和东欧模式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 统方式无法化解 20世纪 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该观点反映出 A全球化趋势对各国经济模式具有制约作用 B经济体制改革

3、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C外部环境对本国经济发展模式起决定作用 D中央集权体制和国有化政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的是苏联和东欧模式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无法化解 20世纪 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强调经济的全球化对东欧和苏联的影响,故 A 项正确; BD 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外部环境是外因,对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影响,但不能说起到了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世纪 7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过去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停

4、留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B扩大工程建设,增加就业 C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 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 知识的能力,题干中 “过分注重需求 ”属于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属于供给学派的思想, A、B、 D三项都属与凯恩斯主义的表现,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供给学派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刺激因素,其中财政政策最为重要,故C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 “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

5、: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 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 ”这首网络诗歌赞扬了 A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 B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C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 ”的信息可知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解决了历史的遗留问题,故 A 项正确; B、 C、 D 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6、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的意义 面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 “我们不可能在太平洋方面奉行孤立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干些什么都装作看不见:而要采取强硬的反孤立主义的立场,对付共产党在欧洲方面的威胁。 ”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与美国对立、斗争的政策 B意识形态分歧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C美国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D新中国拒绝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谈判、交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对中国共产党干些什么都装作看不 见:而要采取强硬的反孤立主义的立场,对付共产党在欧洲方面的威胁 ”的信息可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美国实行

7、孤立中国的政策,故 B项正确;题干中反映的是美国对华政策,没有提及中国的对策,故 A、 D 项错误;由材料中 “面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知,题干强调的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冷战主要是欧 洲,故 C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 50年代的中美关系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 “社会动荡 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 民主制度。 ”关于 “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 ”的本质认识是 A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 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D

8、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 主制度是指 1875年宪法以一票共和的方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时期的必然结果,故 D项正确; A、 B、 C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宪法 梁启超说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 B西

9、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 C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 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 ”“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 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的信息可知,梁启超批评了李鸿章以夷制夷的策略,故 C项正确; A、 B、 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 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与商业发育较早,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与商

10、业发展受阻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政治体制的制约 B官营企业的排挤、打击 C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D重农抑商思想的盛行 答 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受阻 的原因是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传统社会体制的约束根源于自然经济的 主导地位,因此 C项正确; A、 D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 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农业的发展 小农经济 北宋学者李靓著常语三卷,对孟子极力贬斥。他提出:孔子之道是君君臣臣,孟子之道是皆可以为君,因而造成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他从抛弃

11、训诂发展到公然诋斥孟子,却为宋儒自称 继承孔子传统之风开了端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北宋时期破旧立新的学风形成 为适应社会需要学者提出新见解 学者为陷入困境的儒学开拓了新路 随着经济发展,一种全新的思想 理学创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从题干中 “抛弃训诂发展到公然诋斥孟子,却为 宋儒自称继承孔子传统之风开了端绪 ”的信息,结合北宋理学的诞生,可知 正确;理学不属于市民 文化,它的诞生与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关系,故 错误,排除;因此答案:为 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理学兴起的背景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

12、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 “工业革命 ”一词,它包含着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下列对 “社会变革 ”理解准确的是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 C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D重商主义被自由主义取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技术变革即生产技术的革新,社会变革即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C、 D 都从属于 B 项,故 B 项正确;A项是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实现正真结合,故 A项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十二铜表法之监护法第九条:属于(死者对他人)债务要求的财产

13、,直接地(即不经任何法律手续地)按其遗产份额在共同继承人间分配之。这一规定说明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C罗马法包含私权法 D罗马 法是体系最完善的法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债务 ”,可知十二铜表法强调了债务必须归还,这体现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故 B项正确; A、 C、 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 A实现社会和谐 B巩固统治者地位

14、C强调民本思想 D促进儒学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孟子和荀子都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已经掌握政权,孟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实质上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 B项正确; A、 C、 D三项都不是其根本出发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荀子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先后下令实施 “火箭行动 ”计划和 “滚雷 ”计划,对北越进行持续轰炸,派遣 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作战,美国地面部队开始大规模进入越 南南方作战。越南战争

15、由 “特种战争 ”扩大为 “局部战争 ”。 在出兵援越的策略上,中国以派出防空、铁道、国防工程、筑路等支援部队形式介入战争,而且不公开宣布,并将支援部队的军事行动限制在越南北方。至1968年 3月止,中国先后入越的部队共 23个支队 32万余人,其中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而美国明知中国在大规模援越,中国支援部队在越南北方执行军事任务,也不予公开点破。 三八线与十七度线 朝战和越战期间中美信息沟通比较研究 ( 1)根据材料概括中美两国在越南问题上的不同表现。( 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中国采取 “有限援越 ”和美国明知实情却不 “公开点破 ”的原因。( 9分) 答案: (

16、 1)美国:直接进行军事干预;中国:以后勤援助的形式介入,避免直接参战。( 6分) ( 2)中国:国内正准备集中力量开展文化大革命;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逐渐成为头号威胁;美国:吸取朝 鲜战争教训不愿意与中国直接为敌。( 9分) 试题分析:( 1)美国的表现依据材料中 “派遣 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作战,美国地面部队开始大规模进入越南南方作战 ”的信息可归纳出直接进行军事干预;中国的表现依据材料中 “在出兵援越的策略上,中国以派出防空、铁道、国防工程、筑路等支援部队形式介入战争 ”的信息可概括出以后勤援助的形式介入,避免直接参战。 ( 2)从中国的国内形势、美苏争霸的国际局势以及朝鲜战争

17、的教训来分析即可,如中国国内正准备集中力量开展文化大革命,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逐渐成为头号威胁,美国吸取朝鲜战争教训不愿意与中国直接为敌。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774年 4月华盛顿说: “我先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 此时,华盛顿还认为英国国王是有道明君,只要下情充分上达,英王就会支持正义,纠正内阁的错误。 不久,从英国传来消息,英王乔治三世在议会发表演说,要对北美殖民地按照 “暴乱 ”罪实施镇压,用血和火来回答大陆会议的 “致英王书

18、 ”。 1776 年 2月华盛顿又说: “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 全应该的。 ” 材料二 美国宪法不是制宪者们凭空设计的产物,而是在已有的法律、思想、文化及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美国宪法不是纯理论的产物,而是深深根植于当时社会的宪政文化土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之中。美国宪法形成的基础是综合性的,美国宪法基础的综合性为宪法的稳定性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态度的前后变化和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宪法长期稳定的原因。( 9分) 答案: ( 1)由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到主张脱

19、离英国而独立。( 2分)英国对北美实行高压政策,北美人民与 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4分) ( 2) 以成熟的启蒙思想为制定宪法的指导思想; 宪法包含了丰富的宪政思想; 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并充分考虑到发展的需要; 以宪法修正案弥补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9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一中 “我先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和 “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的信息可概括出由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到主张脱离英国而

20、独立;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 “英王乔治三世在议会发表演说,要对北美殖民地按照 “暴乱 ”罪实施镇压,用血和火来回答大陆会议的致英王书 ”的信息可归纳出英国对北美实行高压政策,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 2)依据材料二中 “美国宪法不是制宪者们凭空设计的产物,而是在已有的法律、思想、文化及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美国宪法不是纯理论的产物,而是深深根植于当时社会的宪政文化土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之中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思想,当时的国情等角度来分析即可。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主政治 的重要文献 1787年宪法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

21、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 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

22、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根本目的。( 6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 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挑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挑战的原因并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9分) 答案: ( 1)基本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家庭关系和睦;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 4分) 主要目的:维护社会 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2分) ( 2)挑战:传统家庭制度遭到批判( 1分) 原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影响了人们的传统家庭观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西方思想文明的影响(

23、 6分) 关系:社会发展推动家庭变革,良性的家庭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特征依据材料中 “六世同居 ”“财产共有 ”“男耕女织 ”“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 ”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主要目的从统治者的角度来分析可归纳出维护 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 2)第一小问挑战依据材料二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的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归纳即可。第三小问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可得出社会发展推动家庭变革,良性的家庭变革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24、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变迁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1991年 1月 7日 2 月 28日,海湾战争爆发 2月 3日,意大利共产党更名为左翼共产党。 5月 21日,印度前总理拉蒂夫 甘地在参加竞选活动时,被炸身亡。 6月 1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6月 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 7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开始内战。 7月 31日,戈尔巴乔夫和布什签署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8月 14日,苏联公布新联盟条约文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 8月 24日,戈尔巴乔夫辞

25、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立苏共中央自动解散。 8月 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此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11月 20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 12月 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并建立独立国 家联合体。 1992年 3月 4 月,波黑内战开始。 4月 1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4月 30日 5 月初,洛杉矶发生大规模种族骚乱,死伤数千人,物质损失逾 7亿美元。 6月 29日,阿尔巴尼亚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布迪亚夫被刺身亡。 7月 26日 8 月 9日,第二十五届奥林匹克运 动会在

26、巴塞罗那举行。 金重远主编 20世纪的世界(下卷) 概括以上材料的历史信息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 答案: 信息:两极格局解体;一些民族矛盾爆发;地区冲突加剧;恐怖主义抬头等。( 3分) 原因:长期的美苏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了误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走到了尽头;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一些被长期压制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爆发出来;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等等。(要求答出三条信息并逐条分析原因。)( 9分) 试题分析:首先依据材料 提取信息,从材料中 “1 月 7日 2 月 28日,海湾战争爆发 ”的信息可提取出地区冲突加剧

27、;从 “6 月 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 7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开始内战 ”的信息可提取出一些民族矛盾爆发;从 “12月 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并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的信息可提取出两极格局解体;从 “6 月 29日,阿尔巴尼亚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布迪亚夫被刺身亡 ”的信息可提取出恐怖主义抬头。其次再结合所学知识逐条对以上信息来分析原因即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代世界格局的特点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人一直都认为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

28、、价值观念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理的,因而当一种与其制度、文化、价值观相异的共产主义产生时,它便毫不犹豫地视其为邪恶的异端,并坚决地压制它、打击它、破坏它。等到冷战开始后,这种思想方式就演变成冷战思维,这种思维直到目前仍不时地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 甚至到今天,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都认为美国对维护世界其它地区的 “民主、自由、人权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在以宗教 “天赋使 命 ”观为底蕴的民族特性的熏陶下,美国认为对外扩张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不仅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被征服地区的利益。 余峰 黄华莉文化因素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 正在华盛顿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9日出席了美

29、国九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晚宴,并发表题为 “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 ”的演讲:纵观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来中美关系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第一个结论: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从 1949年到 1971年,中美敌对 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 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年,尽 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好处。 1972 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几乎为零,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 1000亿美元。第二个结论: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这首先表现在中美经贸合作的互利和双赢上。 第三个结论: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人民网温家宝:

30、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6分)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二中 “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这一观点。( 4分) ( 2)试从国际格局变化的角度,分析二战后中美关系 敌对的原因。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几次出现危机都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5分) 答案: ( 1)因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冷战思维方式、宗教 “天赋使命 ”观、文化等。(答出三点即可。答出 1点给 2分,共 6分) 说明: 20 世纪 50、 60 年代,美国发动侵略朝鲜、越南的战争,威胁中国安全,中国支援朝鲜、越南人民抗击侵略,双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付出了沉

31、重代价;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包围政策,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双方经贸几乎为零。( 4分) ( 2)二战后,确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对立;新中国的成立,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全球扩张和霸权政策。( 9分) 中美双方在经贸方面有较大互补性;在朝核、伊核、中东等重大问题上都发挥着重大影响;在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蔓延、建立维护全球和区域安全的新体制、保护国际环境、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上都有着共同利益。(答出其他原因,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6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中 “美国人一

32、直都认为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理的 ”“ 等到冷 战开始后,这种思想方式就演变成冷战思维,这种思维直到目前仍不时地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 ”“ 正是在以宗教 “天赋使命 ”观为底蕴的民族特性的熏陶下,美国认为对外扩张是理所当然的 ”的信息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史实可从材料二中 “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几乎为零 ”归纳出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包围政策,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双方经贸几乎为零,再结合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史实来分析即可。 ( 2)第一小问原因联系国际格局,从美苏冷战、中国、美国的角度来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中美的共同利益,从经贸合作、重大国际问题、

33、反恐、 区域合作,应对经济危机等角度归纳即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演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今为适之学者 以为今人之言,有其独立自存之领域,而其所谓领域,又以适之为大帝,绩溪为上京,遂乃一味于胡氏文存中求文章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目无旁骛,笔不暂停,以致酿成今日 的底、他它、吗么、巴咧 之文变。 ” 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 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 !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 ,家庭制度如何救正 ,却去高谈公妻主义和自由恋爱 !不去研 究安福部如何解散 ,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 ,却高谈无政府主义;我要得意洋洋夸

34、口道 ,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 ,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这场 “文变 “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看待其举动的进步意义?( 7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胡适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作何评价。( 8分) 答案: ( 1)胡适是 “文变 ”即近代白话文运动的首倡者和中坚人物,并推动越来越多的进步人士加入这一行列( 2分) 意义:由胡适等人发起的文学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语言革命,对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对中国人的思想言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5分

35、) ( 2)思想主张:反对空谈社会主义,主张一点一滴的解决问题,倡导社会改良。( 4分) 评价:在马克思主义逐渐演变为思想发展的主流并成为中国社会的需要时,胡适的反马克思主义言论显然不合时宜,必将被社会所抛弃。( 4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联系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可知 “文变 ”指白话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的贡献即可;第二小问意义联系文学革命的意义来归纳,可得出是一场深 刻的语言革命,对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对中国人的思想言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2)第一小问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二 “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问题与主义之争)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评价联系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来分析,可得出在马克思主义逐渐演变为思想发展的主流并成为中国社会的需要时,胡适的反马克思主义言论显然不合时宜,必将被社会所抛弃。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胡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