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 “择其言尤雅者 ”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C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 “内容不一甚至荒诞 ”说明传说具有虚构性,故 A项 “准确可信 ”说法错误;题干反映司马迁是根据各地传说编成的,并没有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
2、印证的观点, B项排除;由 “择其言尤雅者 ”可知, C项说法正确; 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学理论 史料的运用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 “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倡导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通经原为致用、 “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 ”关键信息分析可知,题干认为中另传统教育背离了 “
3、致用 ”,知识分子 “出仕 ”无法应对时务,故 B项正确; ACD项都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传统教育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界,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郑观应却感慨道: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 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下列有关开平矿务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近代企业制度某些雏形和特征 B洋务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C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 D具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界,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反映的开平煤矿具有股份制特点, 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根据时间信息及内容分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项说法错误,符 合题意;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说明 B项 “发展困难重重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开平煤矿的股份制等特征可体现其具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 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迁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
5、动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A晚清朝贡外交的影响 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两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朝鲜与东学党起义、北洋海军的悲歌和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共性。朝鲜东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北洋海军的悲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海战,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项正确, ABC 项并不是三者的共性,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的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
6、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 “扶清灭洋 ”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注意:知识界。戊戌变法是中国知识分子由器物到制度的开始,但 A项不符合题意; B 项也是深入制度层次,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盲目排外,C项不符合题干观
7、点,但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制度深入思想层次,符合题干观点,但不符合题意, D项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共性,题干这一系历史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各阶层对中华民族危亡的探索, B项正确;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8、目标是不一致的, A项说法错误;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 C项说法错误; D项 “求民主 ”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中国各阶层的救亡图存的探索 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日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 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 “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 C
9、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天地之大德曰生、 “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题干讲述了 “大生纱厂 ”名字的由字,反映了张注重民生的观点,故 C项正确; ABD项都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材料中的 “政治 ”觉悟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切
10、入考查重大历史再现的能力。关键信息: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题干陈一文反映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由器物向政治制度层次深入。向西方学习深入政治制度的标志是百日维新, B项正确; A项是农民阶级的农民战争,不符合题意; CD项是思想文化层次,不符合题意。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意义 以下摘自吴宓 1911年 11月 6日的日记: “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恐。革命军已有照会给各国使馆,言令于五日内,将一切预备停妥。五日后 ,即进兵来攻北京矣。 ”当时京师许多师生对此深信不疑。对上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民众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 B人
11、民反对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革命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受到震撼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辛亥革命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关键信息: 1911年 11月 6日、革命军、当时京师许多师生对此深信不疑。题干关键信息反映京师许多师生对革命军进攻北京深信不疑的历史现象,说明革命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受到震撼, D项正确; A项 “严重的从众心理 ”无从反映; B项事实应在 1911年以后,排除; C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
12、东 ”,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关键信息:一线红、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民国七年、红色中华。由关键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 1918年马克思想主义中国的传播, 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 1919年, A项排除;中共的成立是 1921年, C项排除;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是在 1923年, D项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近年披
13、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 “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 租给私人 ”。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 1918年,代表同盟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 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C 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D 1935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关键信息: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小工厂租给私人。由关键信息可知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及中苏关系,故 B项正确; ACD项时间和中苏关系都不符合题干描述特征,ACD项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社
14、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下图是 1926年 10月 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是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符合题意;从时间信息来看 ,结合内容可知,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题干香烟广告说明物质生活的变迁, 符合题意;申报是报纸,属于大众传媒, 符合题意。故
15、 C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大众传媒的发展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三民主义知识点。关键信息: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是为人民求幸福。从关
16、键信息可知孙中山强调民生,故 B项正确; A项是说法正确,但并不是题干材料所强调的。 C项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材料所强调 ; D项说法正确,但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 ”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题干孙中山强调的 “忠 ”,不是忠君,而是忠于人民、忠于国
17、家,故 D项正确; A项中的“忠孝 ”思想 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B项 “忠君 ”思想与题干相悖; C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考点: 20世纪以来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政治革命 洋务运
18、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关键信息: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通过关键信息分析可知近代化的进程是由思想到政治制度再到器物。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政治革命属于政治制度层次,洋务运动属于器物层次,故ABC项排除, D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维新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 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 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 ”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A促使自然经济
19、开始解体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从关键信息可判定 “这个运动 ”是洋务运动。 A项中的 “开始 ”说法错误;由 “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 ”中说明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诱导作用, B项正确; C项 “实现 ”说法错误; D项 “便利 ”说法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迁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 下图是太平天国时
20、期颁行的改革内政的方案封面,下面对该封面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颁行该方案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它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 C该方案从理论上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该方案的颁行表明太平 天国的执政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资政新篇切入考查识记能力。资政新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其目的应是维护太平天国政权,A项排除;从图片中的 “钦命 ”等字样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尚没有摆脱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束缚, B项正确; C项 “从理论上否定了 ”说法错误; D项 “发生了根本变化 ”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
21、运动 资政新编 据不完全统计,从 1689年到 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 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 ,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清代鸦片战争前涉外司法诉讼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在华攫取领事裁判权是在鸦片战争后, A项排除; C项 “较西方先进 ”说法无从体现; D项 “以贸易纠纷为主 ”无从体现;题干反映的历史现象中主要是依据本国法律,说明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B项正确。 考点
2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年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周礼 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周礼 考工记可知为周代,此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的集中,故 AD项排除;题干反映的是王城的布局状况,布局特点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中正有序, B 项正确;题干材料述及了 “宫城之左为宗庙 ”,具有敬天法祖的功能,但并不符合题意, C项排除。 考点: 战国以前, “百姓 ”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 “百姓 ”成
23、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知识点,关键信息:战国、 “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题干反映百姓从对贵族的总称变为民众的通称,说明原有等级秩序的破坏,故B项正确; A项 “加强 ”说法错误;战国时期确实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排除; D 项 “推行 ”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D项排除。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宗法制的影响 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24、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主张。关键信息: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题干儒家强调的是统治理念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故 B项正确; A项是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C项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无从体现;题干没有强调礼、义和信的先后重要性,故 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与儒 家思想 公元前 217年,某商人在宛 (今河南南阳 )交易时使用蚁鼻钱 (楚国货币 ),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反
25、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地使用楚国货币而受处罚,这一现象的背景是当时货币并没有统一,各诸候国都有发行的货币,故说明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C项正确; AB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或说明;题干反映的是楚国华币在秦国使用被处罚, 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商业经济的发展 下面是汉字 “律 ”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汉书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关键信息: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秦朝时期的隶书, C项是隶书,符合题意; A项是篆书, B项是楷书, D项是草书, ABD项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
2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演变 春秋繁露曰: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 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题干反映了董仲舒控制国家贫富差距的思想,故 B项正确; ACD项都是对题干观点的片面理解,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
27、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 “田 ”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知识点。关键信息: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均田制下,国家把手中所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分露田与桑田,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故 D项正确; A项 “全部归国家所有 ”说法错误; B 项 “自由买卖 ”说法错误; C 项 ”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
28、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的演变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 “违制 ”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 “凡未加盖 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 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由“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 ”可知, A项说法正确; B项说法错误,门下省是执掌审议之职;中书省负责诏
29、令草拟的职能, C项说法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 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三省六部制 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 洋行在各通商口岸纷纷设立,发展情况见下图(通商口岸洋行数量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 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鸦片战争后,从图表来看,鸦片战争后,洋行在各通商口岸的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鸦片战争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
30、要求,故 说法正确, A项正确;而 说法错误,因为中国国门是被打开、被近对外开放。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年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下表是 1620年和 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清代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变化的历史现象,从人口数量来看,总的趋势是增长,城镇人口的增长率要大于农村人口增长率,说明城
31、市经济规模扩大, B项正确; A项 “基本实现 ”说法错误;农村人口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农业经济的发展, C项排除;题干没有江南八府一州与全国人口增长的比较,无法体现 , 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清代城市的发展 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 “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 ”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答案: B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乾隆三十七年、多用宋钱。解答本题注意是理解清代台湾地区还在使用旧王朝的钱币所说明的问题,即当时两
32、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B项正确; A项 “比清代更繁荣 ”说法错误; C项 “不同的货币体系 ”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理解; D项无从题干中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清代两岸经济的发展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清代商业的发展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切入考查材料的信息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关键信息: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宝贵不归乡。题干反映清前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观点的影响,说明商业
33、发展改变社会风气,B项正确; A项 “完全打破 ”说法错误; C项 “均由官员经营 ”说法错误; D项 “摒弃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清代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 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 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关键信息:重要纺织原料、鼎足而三、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前提条件。元代中国的棉纺技术有了进一点的发展,棉在纺织的地位提高,正是因为棉纺技术的进步,对棉花的需
34、求量增加,故 B项是前提条件,符合题意; 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技术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 “异端 ”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两则故事的共性。窦娥冤是元代杂剧,水浒传是明清小说,从时间上看, A项并不是两者的共性,排除; B项 “影响广泛 ”说法错误; C项是两则故事的共性,符合题意; D项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综合题 ( 25分) 阅读下列
35、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 “贾人几遍天下 ”, “不知贸迁 ”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 荔枝,柑橘 ,“天下吴樾如流水 .”景德镇的陶瓷、潮州的锦、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 “大抵特别所须,借产自中国 ”之说。明后期付元在论开洋禁书中说: 西洋 “(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 ”借中国所需 “;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 ”好中国绫罗绸缎 “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 ”得价二倍 “。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
36、玲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材料二 泰秦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 特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究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友必兼士之事 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 中国果然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学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了。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 命攸关的问题 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
37、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8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8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9分) 答案: ( 1)特点: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出超。 影响:冲击贱商传统;倭寇、 “洋禁 ”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白银流入与货币化。 ( 2)观点:工商立国;与列强展开
38、以工业为基础的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才。 背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动。 ( 3)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影响:促使传统经济趋于破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半殖民地化 试 题分析:( 1)考查明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关键信息: “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 ”、 “景德镇的陶瓷、潮州的锦、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 “大抵特别所须,借产自中国 ”之说 ”、 “直至十
39、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依据关键信息,从市场特征、贸易地位等方面分析。 ( 2)关键信息: “以工商立国,大较特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 ”、 “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学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观点依据关键信息分 析归纳,背景则应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归纳。 ( 3)关键信息: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 ”。从世界联系的密切性和工业化的趋势分析归纳变化特点;影响则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角度
40、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派的经济思想;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迁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 1787年宪法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法治建设与现代化关系的角度进行三国比较。 答案: (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美比较符合史实。( 8分) 示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标志着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
41、立宪政体。 ( 2)概括综合。( 4分) 示例:法治建设是现代化进程的反映;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是现代化的有效保障;现代化的发展是法治建设的推动力。 考生从相关法治文献的时代背景、精神内涵、理论渊源或历史命运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 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 12分。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而制定的。 试题分析:本问共有小问,即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与从法治建设与现代化关系的角度比较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权利法案和 1787年宪法的共性是民主化,解答本题则应推三者的共性,从意义方面分析分析;或者从时代背景、精神内涵、理论渊源或历史命运等角度进行拓展性解答。
42、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欧美代议制民主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和1787年宪法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 1月 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 “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 “舍其本源而不学, 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 ”“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砚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
43、、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 痢 詈枵隆 俾坏热宋 桨煺 翊蟪迹 粤趵弧 胖 次 斡胝 翊蟪迹 餐 涸鹬鞒中姓 鳌谒婧笪迥曜笥业氖奔渲校 母镏鸩酵菩小烦啤扒迥 抡 薄br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 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6分 )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9分) 答案: ( 1)向西方学习;( 2分)自上而下的改革;( 2分)侧重制度改革。( 2分) (
44、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 2分)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 2分)推行过程不同;( 1分)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2分)实质:维持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2分) 试题分析:( 1)本问以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切入考查综合比较分析的能力。关键信息: “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 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 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从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来源来分析归纳相同点。 ( 2)关键信息: 1901年 1月 29日、 “以奕 痢 詈枵隆 俾坏热宋 桨煺 翊蟪迹 粤趵弧
45、 胖 次 斡胝 翊蟪迹 餐 涸鹬鞒中姓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从改革的领导者、过程、国内外形势等方面分析归纳不同点;清末新政是由清朝统治者发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据此分析实质。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异同点 (15分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 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
46、首倡 “古文运动 ”,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 “文以载道 ”。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 “道 ”,在孟子死后失传, 他承担起了重续 “道统 ”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 “道统 ”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 “义 ”。他所说的 “义 ”,主要是指 “君臣、父子之道 ”,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7分) 答案: ( 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 “道统 ”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试题分析:( 1)关键信息: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 “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 ”从政治和思想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归纳。 ( 2),关键信息: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韩愈排斥佛学、 “道统 ”论等思想入手,对儒学继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