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3991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瑞安市龙翔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 “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 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 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

2、可能大权独揽, 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 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

3、: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故选 A。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 B、 C、 D三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组织原则。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 “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 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 “悲痛的心情 ”源于(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 “围剿 ” 答案: B

4、试题分析: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原因是 “国家又濒于危亡 ”, AC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D项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 “围剿 ”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可乘之机,都反映的是国内矛盾,与国家危亡没有直接关系。 B项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 1920年 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

5、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信息 “1920年 ”可知 “俄国式的革命 ”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 “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可知中国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 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 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 D项与题干观点(主张暴力革命)相悖。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方式。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 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

6、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对比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解题关键在于一方面学生要掌握好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两个概念,另一方面要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内涵。 A 项明显不符合史实, B、 C 两项虽然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进步性,但两者都是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不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D 项属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且由于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有利于的中国近代化。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

7、革命 国民大革命运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故选A。 BCD项条约中均未有中外双方议定条约关税的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 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

8、同的危害是( )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 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 “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时注意抓住共同影响。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在三则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因此 A项错误;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说法错误

9、,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中 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 C项错误;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故D项不正确,三组条约都使中国丧失了部分权利,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故答案:为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

10、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 C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项; B项错误于 “产生的前提; D项 “专制制度的基础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 两位唐朝学者发表对 “秦国统一天下,但享国 十五年即亡 ”的看法。萧 认为“秦并六国后,罢诸侯置太守,故二世而亡 ”;柳宗元认为秦之亡是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对萧、柳两人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

11、是( ) A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过于暴虐无道而导致速亡 B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废除封建体制而导致速亡 C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分封,柳则肯定秦实行分封 D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郡县,而柳未否定秦行郡县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政治制度。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选项中 “封建 ”一词的含义: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该区域内建立邦国。萧 认为 “秦并六国后,罢诸侯置太守,故二世而亡 ”,从而否定了郡县制的作用;柳宗元认为秦之亡是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而不是制度的问题,故选 D。根据以上分析, ABC项均

12、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 “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 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 ”实质上是指( )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于朱元璋来说,他认为元朝破坏了汉族的礼仪文化,即 “圣道 ”,所以建国之初要恢复儒家文化,因此,朱元璋所说的 “先王 ”不是建立元朝的蒙古人,而应该是与他一样的汉族皇帝,是在明之前的汉族政权,因此,选项 A可以排除;题干表明在明朝实行的是郡县制, “令郡县皆立学 ”,因

13、此选项 D的周朝典制也可排除;题干要求选从实质上来理解, C项是具体朝代制度,排除C,华夏传统指汉族的农耕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所以实质是继承华夏传统,故本题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代恢复华夏正统的努力。 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 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 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元代行省制度

14、。南台备要是元代记载御史台制度、事务等的书籍。材料大意是说江浙行省遇到 “调兵剿捕 ”的时候,行省官员若要将事务不管大小轻重都向中央一一请示禀报,可能会延误事务的处置。如今凡是 “调遣军情 ”和动用国库等紧急的事情,不需要再禀报,交给行省官员自行处理。据此,材料反映了当时元代的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本题选 B项。材料没有反映地方与中央权力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也未体现;地方只获得了紧急事务的处置权,平时各类事务仍受中央节制,所以 ACD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

15、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选项 A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分封制容易 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选项 B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 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 C。 考点:古代

16、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综合题 ( 26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 科举),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

17、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 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式的 “机会均等 ” 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14分) ( 2)据材

18、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6分) (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 价值。( 6分)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答案: (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4分)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10分) (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分) (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6分) 试题分析

19、:( 1)据材料一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为官。科举制的进步性在于 “能破朋党之私 ”、 “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即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通过考试选拔,能有效地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扩大官吏的来源。( 2)科举制 “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 ”,考试内容是文学和儒家的伦理纲常,在思想方面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政治方面,科举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世家大族集权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 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说明科举制维护了中华文明的

20、稳定性和连续性。( 3)本题属于开放型的问题,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选官制度。 (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 “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 1844年 11月奏称: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

21、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 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 2008年底,中国与 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 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 20000项双边条约 ,参加了 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 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 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 2009年版)、 2009年 10月世界知识画报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

22、关系方面的影响。( 8分) (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8分) (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0分 ) 答案: (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 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

23、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试题分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 程中有重要作用。( 1)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可从材料 “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等信息进行分析。( 2)有两小问,从材料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分析变化;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 “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和所学知识分析。( 3)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 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政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