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提能专训: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4012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历史提能专训: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提能专训: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提能专训: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提能专训: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提能专训: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年高中历史提能专训: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带解析) 选择题 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的信中说: “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 ”“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 ”由此可知当时 ( )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民心的丧失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C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海关税务司对革命持支持态度 答案: B 吉尔伯特 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

2、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 ”这里所说的 “新观念 ”是指 (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中体西用 ” 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 答案: C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社会主义 ”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意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 “社会主义 ”指的是 ( ) A平均地权 B消灭私有制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 A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

3、自强之本。 ”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士、农、工为商助也 ”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 A 一般的雕版印刷书籍,每页不过一百多字,比如四库全书,每页仅为182字。对于追求信息含量、讲究内容厚实的近现代报纸而言,若用雕版印刷出版报纸,那简直如同派小脚女人参加奥运会 100米赛跑。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雕版印刷物的文字容量狭小 B雕版印刷技术制约了近代报刊的兴起和发

4、展 C雕版印刷物价格昂贵 D雕版印刷不适用于新闻报刊 答案: B 卢作孚于 1926年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章程曰: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材料体现的卢作孚的经营理念主要是( ) A培养员工的爱国主义精神 B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 C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D关注员工的价值,以人为本 答案: A 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写道: “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 A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

5、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 D使国人认清自己国家所处的地位 答案: D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 “工商业发达之转机 ”,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答案: D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认为: “(美国 )十三州独立,杀英税吏,焚英货船,其举动何殊义和团? ”这表明其 ( ) A肯定了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对美国的指导 C批判义和团反帝斗争的盲

6、目排外 D希望义和团运动暴力推翻清政府 答案: A 某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 “先生之诲人也 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形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 ”由此可见( ) A康有为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 B康有为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C康有为注重言行一致 D康有为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答案: A “国 ”字在书法里有 41种写法,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列 “国 ”字中被使用最晚的是 ( )答案: C 1916年,蔡元培说: “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 ,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

7、,可谓顽固矣。 ”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 )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答案: A 综合题 材料一 绘画之学,为各学之本,国人视为无用。岂知一切工商之品,文明 (意为文治教化 )之具,皆赖画以发明之。 若画不精,则工品拙劣,难于销流,而理财无从始也。文明之具,亦立国所同竞,而不可以质野立于新世互争之时者也。故画学不可不至精也。 摘编自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材料二 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 然则画以象形类物 非取神即可弃形,更非写意即可忘形也。 今特矫正之: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 (指古代宫廷画 )为正,而以

8、墨笔粗简者为别派 (即旁支 );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 (指宫廷画 )为画正法 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 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 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 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 材料三 画师吾爱拉飞尔,创写阴阳妙逼真。色外生香绕隐秀,意中飞动更如神 拉飞尔画非人力,秀韵神光属化工。太白诗词右军字,天然清水出芙蓉。(注:拉飞尔,又译为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右军,指王羲之 ) 康有为怀拉飞尔画师得绝句八 材料四 康氏不谙中西绘画,主以院画 (指中国古代宫廷画 )为绘画正宗,全是以个人意志而加以论断

9、者。恐与其政见之由维新而至复辟者相似,不足以为准绳。 摘编自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他 (指康有为 )是从晚明到清末三百年来从文化高度观察、评议西方美术优点的第一人;他又是近现代敢于承 认中国传统美术缺陷的第一人。 摘编自吴甲丰对西方艺术的再认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关于绘画与救国的关系的观点。 (4分 ) (2)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振兴画学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 (10分 ) (3)材料三中康有为所欣赏的西方绘画风格是否符合 19世纪后期至 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发展的潮流?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 (4)材料四中的两位作者对康有为绘画思想的评价角度

10、及结论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 “振兴画学救国 ”的主张。 (8分 ) 答案: (1)绘 画是各种学问之本,关系到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家竞争力。 (2)主张:注重写实,整合中西画学的精华加以变革创新。原因: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文化的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不符合。 19 世纪后期开始,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印象派绘画艺术崛起,开始追求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表现出夸张、变形、抽象的风格,写实主义画风已经逐渐被抛弃。 (4)不同:潘天寿从政治的角度加以否定;吴甲丰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加以肯定。评

11、价:康有为提出振兴画学救国 ,有一定的合理性,体现了改良救国的爱国精神;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依靠绘画走改良救国道路,不符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无法实现救国的愿望。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材料一 1903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 “癸卯学制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 )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 ” 摘编自徐惟诚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1922年 11月,中华 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的形式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

12、定的学制系统,被称作新学制,因为该年是壬戌年,又称 “壬戌学制 ”。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 “癸卯学制 ”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 “壬戌学制 ”颁布的背景。 (6分 )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 “壬戌学制 ”的进步性。 (6分 )(不得摘抄原 文 ) 答案: (1)特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背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北洋军阀政府的重视; “西学 ”的影响。 (2)重视教育的普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培养经济人才;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关注地方教育的差异。 (答出任意 3点即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