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河南洛阳市八中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 “天 ”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 “天子 ”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 “承天 ”而 “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汉以后的政治统治。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君主专制缘于秦朝的 “大一统 ”,故排除 A项;祖先崇拜早在原始社会即已产生,早于秦始皇确立的皇权至上的原则,故排除 C项;宗法制度衰落于春秋时期,早于题目中的
2、 “秦汉以后 ”,故排除 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 “皇帝 祭天 表明自己 承天 而 子民 ”“官员、百姓 祭拜 祖先 ”可知 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天人感应;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 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 ”苏格拉底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答案: D 试题
3、分析:依据材料中 “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的自由。故选 D。其他三项与材料观点不符。 考点:古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之所以说 “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 ”,是因为这场运动( ) A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B倡导 “先定论 ”,挑战教皇的权威 C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平等 D用理性之光驱散了现实的黑暗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价值,主张追求现实的幸福,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宗教改革挑战教
4、皇的权威;启蒙运动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平等,倡导理性;故排除 B、 C、 D,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彼特拉克说: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 了。 ”“我的原则是,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我们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 ”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 ( ) A文艺复兴倡导追求现世幸福 B文艺复兴主张推翻封建专制 C科学家勇于追求科学真理 D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由题干所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之一,被誉为 “人文主义之父 ”,因此可以直接排除 C与 D
5、,而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是天主教会,并不主张推翻封建专制, B不合史实。材料主要阐述了以人为中心,及追求 现实幸福,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关于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 了。 ”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反映了作为教徒与上帝接线员的教会被否定,实际上否定教皇和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使长期以来形成的教会的地位受
6、到严重挑战。故应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材料可知德、赛两先生是指民主、科学,启蒙运 动宣扬民主、科学。文艺复兴的思想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的思想是因信称义, AB不符合题意, D是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口号 孟德斯鸠曾说: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
7、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 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可知体现了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 A 属于孟德斯鸠的重要思想,但与题干无关; C 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D属于卢梭的重要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的重要思想 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8、(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天赋人权指的是: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的。但规定 “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其中的 “自由人总数 ”实际上对人的权力划了等级,有了歧视,如此规定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人民主权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掉 A。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应该怎么做,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 C选项排除掉。各州平等原则没有在独立宣言中说明和提倡,排除掉 B
9、。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天赋人权思想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表中列举的四个特征分析,符合宋代重文、冗官、经济机构增加(如转运使、三司等)、印刷术发展、分割军权的特点。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宋朝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 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10、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一带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正是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故 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戏曲艺术 小说的发展 市民价值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答案: D 试题分析:楷体汉字直接演化于隶书,飞舞飘逸的是行草而非
11、规范工整的楷书,甲骨文如今大多已可识读,用排除法可知 ABC不正确。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故 A项表述错误; B项应为草书的特点,故排除;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字,其文字图形初步具备了当今汉字的某些特征,迄今为止,约有 2500个甲骨文字被正确识别,故排除 C项,选择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相对论未得到科学实验验证, A项不适合爱因斯坦; “日心说 ”未推动
12、技术的重大突破, C项不适合哥白尼;哥白尼的 “日心说 ”有缺限,不能算科学地概括出物质的规律,排除 D项; B项强调这三人的天文学和物理学贡献对人类认知的推动作用。 考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 影响 近代科学 被宗教人士评论为 “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 ”的学说是 (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 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 达尔文的进化论内容之一认为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因此推翻了上帝的作用,显然 B选项符合题意;伏尔泰
13、的天赋人权主要是强调人的作用,与题意无关;马丁 路德的新教更不符题意; ,相对论探索的与揭示的是宏观世界,与题意无关。 考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 的进步 生物进化论 影响 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 “人文主义 ”, “民贵君轻 ” B “因信称义 ”, “天人感应 ” C “人文主义 ”, “存天理,灭人欲 ” D “因信称义 ”, “致良知 ”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如何对待人性态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 “人文主义 ”是肯定人的价值、人
14、的尊严,东方的 “民贵君轻 ”强调的是民本思想;西方宗教改革提倡 “因信称义 ”是人有信仰的自 由权利,东方 “天人感应 ”学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是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关系;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 “存天理 灭人欲 ”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东方的理学家提出的 “致良知 ”是强调人内心的自省,故同时符合西方“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 “独禁本能 ”要求的是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普罗泰戈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宋明理学家提出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 ) A人的
15、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所讲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的感觉,而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也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答案:选择 A项。普罗泰戈拉强调以人为中心,而心学强调通过内心的反省达到 “致良知 ”,故 B项不正确; C项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不是普罗泰戈拉的思想观点,故不选; D项说的是人的客观存在,材料只是突出人的主观思维,故不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智者学派 普罗泰戈拉 战国时期,流行 “得士 者存,失士者亡 ”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
16、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得士者存,失士者亡 ”是指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为能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纷纷重用知识分子进行社会改革和外交斡旋,知识分子在各国社会变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答案:选 C, A项显然与题意无关, B项与材料强调知识分子作用的主旨不符, D项应出现在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之后。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代特征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
17、的政治家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的关键词及其理解,如 “战国时期 ”、 “注重实践 ”(因时而变)、 “贵族的存在不合时宜 ”(法不阿贵)、 “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重农抑商、文化高压),即可判断是指法家。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 诸子百家 李克强总理以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 “民为本 ”语出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 “除井田,民得卖买 ”
18、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孟子的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BD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 儒家思想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董仲舒的主要主
19、张是“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 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 自春秋。因此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 汉文帝说: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 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说明汉文帝反对厚葬、重服,主张薄葬,不穿贵重衣服,也就是提倡节俭。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
20、初无为而治。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A“为政以德 ” B “以德兼人者王 ”都是强调以德治国,D“为天下,非为君也 ”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体现了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考点:
2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 “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 D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 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唐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和儒学的认识为切入点,考
22、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唐高祖因认为自己是老子后裔,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大规模 “灭佛 ”是削夺寺院劳动力与财富。在此过程中,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为 C项。 考点: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背景 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的 “天理 ”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观念 D天人感应理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的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3、 理学。南宋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要 “存天理,灭人欲 ”。因此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AB体现唯物主义思想,与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 D为汉代董仲舒提出。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说的 “存天理 ”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
24、分。朱熹说的 “灭人欲 ”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 “人性善 ”,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 “美德 ”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 “存天理灭人欲 ”。 “本善习远 ”的含义是: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C选项 “非善非恶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25、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 “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这反映出黄宗羲(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 “学问之道 ”“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可知黄宗羲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实际上是强调学术自由,反对死啃书本的僵化风气
26、,因此选 D。其他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学 黄宗羲 顾炎武决心做到: “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见他( ) A强调实地调查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能力,从材料 “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理解分析可知顾炎武主张关注社会现实,主张经世致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学 顾炎武 综合题 ( 26分) 1718 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展开的同
27、时,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然而中西方历史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 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 ,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 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 ,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
28、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 )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16至 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 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 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梨洲 ”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
29、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 蓝图的原因。( 12分) 答案: )主要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和限制君权的主张;把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认为工商皆本。(任两点 4分) (2)新发展:启蒙运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 2分); 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以理性为思想武器,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的蓝图。( 2分) 作用:启蒙运动冲击着欧洲封建统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分)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的思想。( 2分)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分) (3)原因:明清时期的中 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
30、展缓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程朱理学 (或答儒家学说 )占统治地位。( 6分) 欧洲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促成了欧洲启蒙思想家描述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6分) 试题分析:第 (1)题由 “黄氏 ”“待访录 ”可知 “梨洲 ”就是黄宗羲,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 ”,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结合所学知识,黄 宗羲还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和限制君权的主张;把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认为工商皆本。 第 (2)题第
31、一问,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 ,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根据材料可知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第二问, “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 ,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可知,启蒙运动冲击着欧洲封建统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法 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的思想,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 (3)题从 17、 18 世纪中国、世界的政治、经济、思想方
32、面来说明。明清时期,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缺少宽松的政治环境,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思想上,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欧洲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科学与 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促成了欧洲启蒙思想家描述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6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学 黄宗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影响 (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 1587约 166
33、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农民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 “致富 ”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 “天工人其代之 ”“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 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 “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 1643 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
34、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理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 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 “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 格雷克牛顿传等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两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
35、们出现的背景。( 12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8分) 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4分)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8分) (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劳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4分)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 析提炼信息能力,知识迁移,比较与综合能
36、力等。根据材料中宋应星 “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 ”,牛顿 “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再依据所学,不难得出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 二人科技成果命运的不同,取决于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具体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阐述。科举制使得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劳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字狱导致文化专制。英国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 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考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 影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发明和发现 落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