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重庆市大足三中高二第一期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 “为政贵在行 ”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的改进工作作风中。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全党上下兴起了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崇尚 “为政贵在行 ”的思想,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B项
2、正确;选项A、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 B。 考点:传统文化的特征 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选项 D 项正确。选项 A 观点错误,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选项 B、 C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答案:选 D。 考
3、点:中华文化的力量 北京的 “四合院 ”、上海的 “石库门 ”、广东的 “围村 ”、陕西的 “窑洞 ”、福建的“土楼 ”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 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 选项 A说法错误,因为混淆了文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故排除;不同区域的建筑文化 “异中有同 ”,故选项 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非民族性,故选项 C不符合题意,
4、排除;选项 D“日趋同一 ”说法错误,故排除。答案:选 B。 考点: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国画,又称 “中国画 ”。国画强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融化物我, 创制意境 ”,要求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上述题干中的材料没有突出国画的悠久历史和对其他绘画的借鉴,故题肢 与题意不符;国画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故题肢 正确。答案:
5、选 A。 考点:中文化的特征 下图是 2013年第十二届运动会的会徽。其以 “中国力量,继往开来 ”为创新构想,将国人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及昂扬向上、积极创新、继往开来的品格完美呈现,代表着当代中国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这一会徽的设计理念说明( )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C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D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 “代表着当代中国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可知,这一会徽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时代精神,故选项 C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故选 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A、 D与题意无关
6、,故排除。答案:选 C。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 中国好声音是一档从荷兰引进的节目,原节目模式的开发商为浙江卫视提供了几百页的节目制作宝典。中国好声音考虑到中国观众除了听歌唱,还喜欢听故事的收视习惯,增加了更多对声音背后故事的挖掘。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有( ) 实现文化创新,需博采众长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吸收外国一切文化成果 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吸收外来文化一定要保持民族特色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好声音 “从荷兰引进 ”,又考虑到中国观众的 “收视习惯 ”、深入挖掘 “声音背后的故事 ”,做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而获得了巨
7、大的成功,故题肢 符合题意。题肢 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应充分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故答案:选 A。 考点:文化创新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 ”这句话强调了( ) A继承 文化创新的根基 B科技 文化创新的动力 C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 D交流 文化创新的途径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工夫 ”这句话强调的是文化继承的重要性,故选项 A中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说法正确。选项 B说法错误,应该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选项 C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选项D说
8、法错误,文化创新的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选项 A正确。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位艺术家曾说过: “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 ”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 ) A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答案: B 试题分析: “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 ”这句话强调的是创新对艺术的重要性,故选项 B 正确。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选项 A、 D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故
9、选项 C项说法错误。答案:选 B。 考点:文化创新的作用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出现大量的 “虚拟文化 资源 ”,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 网络文化。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答案: C 试题分析:网络的迅速发展属于社会实践,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创新的形态,材料说明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故选项 C正确。选项 A、 B、 D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答案
10、:选 C。 考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青花瓷中的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涛声依旧中的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荷塘月色中的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中外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题干中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 在的歌词中 ”可以看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体现了时代精神,故选项 C正确;选项
11、A、 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选项 D 错误。本题答案:选 C。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 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大批 “微电影 ”正凭借其 “短小精悍 ”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走入公众视野。 “微电影 ”大潜能意味着( ) 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托网络等新兴媒体, “微电影 ”走入公众视野说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题肢 正确。大批 “微电影 ”正凭借其 “短小精悍 ”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
12、取得成功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故题肢 正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表述错误。答案:选 B。 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作用 2013年 9月 19日,中央电视台 “梅州月 中华情 ”中秋晚会在 “世界客都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文体中心完美呈现。中秋节的传统意味 “团聚 ”,始终让人向往和珍 惜。中秋这一文化纽带让隔海相望的两岸同胞彼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血脉相连。这说明( )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永不改变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
13、属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肢 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排除;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符合题意。题肢 说法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基本内涵会因时而变。故答案:选 B。 考点 :传统文化的作用和特征。 简答题 ( 30分)材料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材料二: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
14、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 材料三:我们的春节,有着太丰富、太多样的传统与风俗,各地的百姓总是会把 “过年 ”这件最喜庆的事儿带 上自己最浓郁的地方色彩。有人说: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 ” ( 1)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9分) ( 2)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 “三个态度 ”的内涵。( 9分) ( 3)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12分) 答案:( 1) 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 3分) 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
15、华,去其糟粕。( 3分) 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3分) ( 2) 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3分) 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3分) 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社会实践,面向未来,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分) ( 3)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
16、互交流、 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4分)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分) 因此,认为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正确的,但认为各民族的文化一定不同则是错误的。( 4分) 试题分析 : (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如何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
17、为当代的资源,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的是本题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因此考生可以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 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 “三个态度 ”的内涵,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材料中的 “三种态度 ”,分别指的是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然后要明确这三种态度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正确态度的高度概括,回答时一定要注 意三种态度与教材知识的对应。 ( 3)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的观点的看法,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
18、注意的是材料中的这一观点指的是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 ”的观点。然后可以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全面分析题中观点即可。 考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特征 综合题 ( 22分)材料一: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有人用豪华车队迎亲,以奢侈喜宴祝贺;而更多新人则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礼仪既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很有意义。 材料二:前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
19、的根。留住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 ( 1)请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 12分) ( 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如何留住 “祖 先的记忆 ”和 “民族的根 ”?( 10分) 答案:( 1)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婚礼习俗举办婚礼,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4分)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展现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中华民族的基
20、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4分)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传承是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过程。今 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4分) ( 2)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分)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在继承的
21、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出既 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新形式。( 5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以传统婚礼习俗为切入点,要求考生说明今天许多年轻人愿意采用传统的婚礼习俗来举办婚礼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设问中的 “请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的知识限定,然后,可从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传承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 2)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如何留住 “祖先的记忆 ”和“民族的根 ”,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设问中的 “祖先的记忆 ”和 “民族的根 ”指代的是中 华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其次要注意设问中的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 ”的知识限定;然后把本题过渡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可从文化继承与发展两个方面作答即可。 考点: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