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前考试(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4187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前考试(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前考试(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前考试(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前考试(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前考试(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校联盟 2014-2015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前考试(带解析) 选择题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有: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故 ACD均正确;由于孟德尔不知道遗传因子和染色体的关系,故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

2、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若 1个 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 1个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 A一定有 35S,可能有 32P B只有 35S C一定有 32P,可能有 35S D只有 32P 答案: A 试题分析:噬菌体是专性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把遗传物质 DNA注入到细菌体内,其复制的场所、原料、能量、酶等均由宿主细胞提供,由于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亲代 DNA的两条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 DNA分子中,即两个噬菌体中,所以子代噬菌体均含有 35S,可能含有 32P,故 A 正确, BC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有关知识,意

3、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成功的表明了 ( ) A已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 DNA已经失去活性而蛋白质仍具有活性 B DNA是遗传物质 C已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 ,含有促使 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 D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已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是蛋白质已经失去活性而 DNA仍具有活性,故 A错误;本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促进 R型细菌转化成 S型细菌的物质,即存在转化因子,而没有证明

4、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故 B错误, C正确;本实验不能证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若在一双链 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碱基总和的 44%,在其中的一条链中 A和 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 22%和 30%,那么在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胞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比例为( ) A 34%、 14% B 22%、 30% C 14%、 34% D 20%、 28%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一条单链( 1号)中: A=22%, C=30%,可以得出另一条

5、单链( 2号)中: T=22%, G=30%,又由 C+G占双链的 44%, CG互补,可以得知在 1号链中 C+G占该链的 44%,则 G=44-30=14%,而 2号链中 C=14%,剩下的 1号链中的 T=1-22%-30%-14%=34%, 2号链中的 A=34%。所以另一条链中 A和C分别占 34%和 14%,故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分子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细菌在 15N 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 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 15N,然后再移入 14N 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 DNA经高

6、速离心分离,下图 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 DNA应为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 DNA应为 C第三次分 裂的子代 DNA应为 D亲代的 DNA应为 答案: A 试题分析:亲代 DNA的两条链都含有 15N,离心后应为 ,故 D正确;放在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 ,子一代中两条链为 15N、 14N,离心后应为 ,故 A错误;子二代DNA中 1/2为 15N、 14N,1/2为 14N、 14N,离心后应为 ,故 B正确;子三代 DNA中 1/4为 15N、 14N,3/4为 14N、 14N,离心后应为 ,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复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

7、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用 15N 标记含有 100个碱基对的 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个,该 DNA分子在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5次。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 A含有 15N 的 DNA分子有两个 B只含有 14N 的 DNA分子占 15/16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2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 32个 DNA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有两个,故 A正确; DNA复制 5次后,共得到 3

8、2个 DNA分子,只有 2个含有 15N,故B、 D正确;由于 DNA分子中共有 1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胞嘧啶 60个,则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40个,复制 5次后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40( 32-1) =1240(个),故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 DNA 复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人的 DNA“指纹 ”是指 DNA的 ( ) A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C碱基配对原则 D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9、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 C三项为不同 DNA共有的特点,不存在个体的特异性,故ABC错误; DNA“指纹 ”是指 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的 DN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储存的遗传信息不同,具有特异性,为法医物证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双螺旋结构特点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的 tRNA可能转运同一种氨基酸 B 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 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 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

10、成 答案: AD 试题分析:一种 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故 A正确; DNA聚合酶是蛋白质,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合成的,故 B错误;反密码子是位于 t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故 C错误;线粒体中的 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 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四

11、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一种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图中的 ,而不是配子的随机组合 。图中 过程为减数分裂,故 A正确,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 绿皱豌豆 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稻的糯性变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无子西瓜的培育利用的

12、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黄圆豌豆 绿皱豌豆 绿圆豌豆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综上所述,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即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故 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

13、率的改变,故 B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的连续变化过程,就是进化过程的具体表现,故 C正确;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 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 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种形成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突变和重组产

14、生可遗 传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地理隔离积累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故 A 错误; b 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故 B错误; 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故 C正确;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一定需要生殖隔离,故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新物种形成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 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原因是 ( )

15、A杀虫剂造成害虫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基因 B害虫体内积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一定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杀虫剂选择了抗药性强个体,淘汰抗药性弱个体,起到自然选择作用,不是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故 A、 B错误, C正确;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某人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16、 44+XYY,有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侧所致,此时的细胞名称为 ( )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B 试题分析:母方( XX)只能提供 X染色体 ,父方( XY)就可以提供 X或 Y染色体。所以当此时性染色体为 XYY(正常细胞只能为 XY或 XX)时,必 定是父方多提供了一条 Y 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初级精母细胞里, XX 和 YY 分开,次级精母细胞里, YY 分开,如果是初级精母细胞中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极,父本配子里应该有 X 染色体,因此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时 YY 没分开,产生了 YY的配子,

17、故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 中的遗传学问题 ( )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检验杂种 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 B 试题分析:鉴定动物是否纯种一般用测交,区分显隐性用杂交的方法,如果子代出现的都是亲本的性状说明此性状是显性,如果出现了 3:1,占 3/4

18、的是显性性状,提高植物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检验 F1基因型用测交,如果是杂合子后代会出现 1:1,如果是纯合子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杂交方法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果蝇灰身( B)对黑身( 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 F1代再自交产生 F2代,将 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 F3代。问 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A.3 1 B.5 1 C.8 1 D.9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F1的基因型为 Bb, F2中的基因型应为 1/4BB

19、、 2/4Bb、1/4bb,当除去全部黑身后,所有灰身基因型应为 1/3BB、 2/3Bb,让这些灰身果蝇自由交配时,根据哈代 温拍格定律,先求出两种配子的基因概率: B 2/3,b 1/3,则 bb 1/9, B_ 8/9,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将基因型为 AaBbCc和 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比例为 ( ) A 1/8 B 1/16 C 1/32 D 1/64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以用 ”拆合法 ”, AaBb

20、CcAABbCc: AaAA后代出现 AA比例为1/2, BbBb后代出现 BB比例为 1/4, CcCc后代出现 Cc比例为 1/2;那么后代中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1/21/41/2=1/16,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豌豆种子的黄色 (Y)对绿色 (y)为显性,圆粒 (R)对皱粒 (r)为显性。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在后代中只有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豌豆,其数量比为 1: 1。则其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21、)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基因的显隐性,可知绿色圆粒的基因组成是 yyR_,黄色皱粒的基因组成是 Y_rr,再根据两者杂交后代只有黄色,故亲本黄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Yrr,后代中圆粒和皱粒之比为 1:1,故亲本为测交,亲本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 yyRr,故 B正确, 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 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 (B)/褐 (b)色、有 (s)/无 (S)

22、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 A 1/16 B 3/16 C 7/16 D 9/16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决定小鼠毛色为黑 (A)/褐 (a)色、无 (B) /有 (b)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 AaBb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 A_bb)小鼠 所占比例为 3/41/4=3/16,故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下列关于减

23、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减数分裂是指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分裂方式,故 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 错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 错误;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 DNA分子数目都减半,故 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

24、染色体分离,造成染色体数目减半,故 正确;联会之前进行染色体复制,故 错误;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故 错误。综上所述,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 3) 所示的细胞中有 2个四分体 (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 和 ( 5) 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 1)( 2)( 5) B( 2)( 4)( 5) C( 1)( 3)( 4) D( 1)( 2)

25、( 4)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 有同源染色体,无单体单体,着丝点分 开,染色体移向两极,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图;图 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是减数分裂第一次的中期;图 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的中期,无四分体,故( 1)正确;动物睾丸组织中细胞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故( 2)正确;图 是有丝分裂的中期,无四分体,故( 3)错误;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 和 ,故( 4)正确;图 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着丝点分开,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的后期,故( 5)错误。综上所述, D 正确。 考

26、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每个母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同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 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减数分裂是指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分裂方式,故A正确;有丝分裂每个母细胞分裂后产生 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母细胞产生的的子

27、细胞数目为 4个,故 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一定均等分配,故 C错误;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 DNA数目减半,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人类有一种遗传病,牙齿因缺少珐琅质而呈棕色,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女儿均为棕色牙齿,儿 子都正常。则他们的 ( ) A儿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后代患病率为 1/4 B儿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后代患者一定是女性 C女儿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后代患病率为 1/2 D女儿与正常男子结婚,后代患者一定是男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

28、父亲患病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故该病为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儿子基因型为 XaY、正常女子基因型为 XaXa,则其后代全部正常,故A、 B错误;女儿基因型为 XAXa、正常男子基因型为 XaY,则其后代男孩和女孩各一半正常一半患病,即后代患病率为 1/2,故 C正确,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 ,但他的父母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是色觉正常 . 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 ) A祖父 - 父亲 - 男孩 B祖母 -

29、 父亲 - 男孩 C外祖父 - 母亲 - 男孩 D外祖母 - 母亲 - 男孩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色盲是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又因为其母亲正常,所以母亲是携带者;男孩的外祖父母都正常,则母亲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外祖母,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bb、 BB、 Bb 的猫依次是黄色、黑色、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应

30、是 ( ) A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 B全为雄猫或三雄一雌 C全为雄猫或全为雌猫 D一半雄猫一半雌猫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基因型为 Bb 时毛色为虎斑色,并且决定毛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则虎斑色小猫一定是雌性( XBXb),黄色小猫可以是雌性 XbXb,也可以是雄性 XbY.所以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可能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故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综合题 ( 12分)家 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 A和 a, B和 b)控制

3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完成问题: 杂交组合 甲:核桃状 单片状 F1 :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乙:玫瑰状 玫瑰状 F1 :玫瑰状,单片状 丙:豌豆状 玫瑰状 F1 :全是核桃状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_,甲组杂交 F1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 (2)让乙组后代 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_。 (3)让丙组 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 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体理论上有 _只。 (4)基因型为 AaBb与 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 _

32、种,后代中纯合体比例占 _。 答案:( 1)测交 1: 1: 1: 1 ( 2)核桃状:豌豆状 =2: 1 ( 3) 80 ( 4) 6 1/4 试题分析: ( 1)甲组杂交亲本为杂合个体和隐性纯合子个体杂交,叫测交,由于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1: 1: 1: 1。 ( 2) F1玫瑰状杂合的概率是 2/3,纯合概率是 1/3,则和纯合的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 后代核桃状冠的概率是 1/3+2/31/2=2/3,豌豆状冠概率是 2/31/2=1/3,比例为 2 1。 ( 3)丙组中,由 F1全是核桃状,可推出亲代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其 F1基

33、因型为 AaBb,雌雄个体间交配,符合常规的自由合规律,玫瑰状冠的家禽=1/16AAbb+2/16Aabb=120只,可以推出杂合的豌豆状冠的个体理论上有:2/16aaBb=80只。 ( 4)基因型为 AaBb与 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为 32=6(种),纯合子 的比例为 1/4AA1/2bb+1/4aa1/2bb=1/4。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 9分)下图 1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 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 2表示处

34、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1中 AB段形成的原因是 _, CD段形成的原因是_。 ( 2)图 2中 _ 细胞处于图 1中的 BC 段,图中 _ 细胞处于图 1中 DE段。 ( 3)就图 2中的乙分析可知,该细胞中含有 _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与 DNA分子数之比为 _,该细胞处于 _分裂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_。 答案:( 1) 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 2)乙丙、甲 ( 3) 8 1: 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试题分析: ( 1)分 析题图可知, AB段是间期 DNA复制; BC 段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

35、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全部和第二次分裂前期及中期; CD段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 2)图 2中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位于图 1中 DE段;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 1中的 BC 段;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位于图 1中的 BC 段。 ( 3)图 2中乙细胞为减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 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1: 2;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考点:本题考查有 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及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36、 20分)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 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 A、 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 B、 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 1) 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 _染色体上,为_性遗传病。 ( 2) 13 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 ( 3)若 11 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 _。 ( 4) 6 的基因型为 _, 13 的基因型为 _。 (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 11 与 13 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 _,只患一种

37、病的概率为 _;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 _。 答案:( 1)乙 常 隐 (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3) 11% ( 4) AaXBXb aaXbXb ( 5) 1/6 1/2 1/6 试题 分析: ( 1)由于 5号和 6号不患甲病,而 10号患甲病,则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是 X染色体隐性遗传,为血友病。 ( 2) 13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3) 11 基因型为 1/3AA、 2/3Aa,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基因型为34%AA、 66%Aa,二者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2/366%1/4 11%。 ( 4)由于 -1和 -10,所以 6 基因

38、型为 AaXBXb,由于 13 患两种病,所以其基因型为 aaXbXb。 ( 5) 11 基因型为 1/3AAXBY、 2/3AaXBY, 13 基因型为 aaXbXb,其后代只患甲病( aaXB_)的概率为 1/6,只患乙病( A_XbY)的概率为 1/3,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1/6+1/3=1/2,同时患两种病( aaXbY)的概率为 1/6。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 9分)下列甲 戊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丁

39、两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依次是 _、_ (2)C常用的方法是 _;与甲育种方法相比,乙方法的优越性在于_。 (3)E过程一般是用 _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原理是_。 (4)戊方法中,抗虫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所需的两种酶是 _、_;抗虫基因能够在植物细胞中表达,是因为 _。 答案:( 1)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2)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 3)秋水仙素 抑制(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试题分析: ( 1)分析题图可知,甲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丁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 2)获得单倍体幼苗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乙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一般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 4)戊方法为基因工程育种,抗虫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所需要的两种酶是限制酶和 DNA连接酶;抗虫 基因能够在植物细胞中表达,说明了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