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持该观点的诸子百家学派应该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和各派的学说。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主要包括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2、等学派,还可以从材料切入,考查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如道家提出 “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等。 教皇子午线(图所示)是 1493年 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 100里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 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 270里格(虚线)。对该子午线表述正确的是 该线以 西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西班牙 该线以东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葡萄牙 该线西移说明了教皇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该线是环球航线开辟后对西葡势力范围的划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和修改
3、发生在 1493-1494年,而欧洲的宗教改革16 世纪兴起;环球航线开辟是在 1519-1522 年。故排除含有 的选项,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在 15 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大洲孤立封闭的状态,增强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首届世博会于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这次博览会展示了英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等大型模型。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伦敦要举办该届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 “荣记潮丝 ”装成 12
4、捆,紧急船运往英国,最终获得金、银大奖。对此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中国参会产品表明中国传统手工艺产 品仍然驰名中外 英国参会产品表明英国在 19世纪科技经济一直领先世界各国 中国参会表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努力尝试跻身国际市场 中国参会产品最佳船运路线为经过苏伊士运河抵达英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的时间信息。 1851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苏伊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 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 19世纪晚期,英国经济发展水平被美国、德国赶上并超过, 表述错误。故选 B。 考点:伦敦世博会。 点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在 1851年于英国伦敦举行,当时英
5、国国力强盛,英国希望透过一个大型的展览,去显示其国力。英国人自豪地把这次大型市集会称为 “伟大的博览会 ”。在展出的约 10万件展品中,蒸汽机、农业机械、织布机等推动工业革命的机械引人瞩目,伦敦世博会往往会考查工业革命的成果。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 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 A是依据各自的经济基础而制定 B不利于两国海外市场拓展 C都禁止各自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各自国家的经济实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航海条例规定:运往英国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 B、 C不符合航海
6、条例;清政府颁布的禁海令阻碍中国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落后于西方。 D不符合禁海令。两国的政策都是由本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 A。 考点:英国的航海条例和清朝的 “闭关锁国 ”政策。 点评: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 济发展的潮流。 法国人权宣言被誉为 “旧制度的死亡证书 ”和 “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主要是因为这一宣言 A标志着法国大革命任务顺利完成 B成为美国制定独立宣言的理论依据 C宣告了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D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 答案:
7、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人权宣言的进步性。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发布人权宣言,提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 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故选 D。 考点:人权宣言。 点评: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 18 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1
8、814年是延续了 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 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法国史学家米涅法国革命史)作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王朝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激进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定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早期革命中具有曲折复杂的特点,究其原因,其中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材料指出: “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
9、重需要 ”,也就是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故选 C。 考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 布的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17世纪和 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 “18世纪末 19世纪初,欧洲人
10、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 17 世纪和 18 世纪 初,欧洲爆发启蒙运动,西方人研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等人文资源; 18C末,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当中,西方国家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要和廉价原料产地的需求增加。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故选 B。 考点: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点评: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
11、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 了巨大影响。 图为德国杂志一幅漫画:马克的葬礼。有人献花、有人心事重重、有人无可奈何、也有人悲痛欲绝 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漫画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漫画反映了东德人对自己被并入西德的担忧 漫画反映了德国马克将退出流通领域的事实 漫画反映了德国面临经济区域化发展做出的选择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漫画马克的葬礼出现的历史背景是: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加强,欧盟诞生了单一的货币 欧元,德国货币马克即将推出流通
12、领域。这幅漫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不符合史实,故选 B。 考点: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点评: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主要建立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集团。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但各经济区域集团合作方式多样,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经济区域化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格局发展的趋势。 2011年 11月 28日至 12月 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 “基础四国 ”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
13、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 “基础四国 ”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排除含 的选项 , 与材料内容相吻合。选 B。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并不矛盾。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法国学者费奈隆曾经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 “民众支配雅
14、典,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所有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演说支配下的民众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人、奴隶和妇女不享有参政权。故应该排除含 的选项。而 的表述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点评: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周恩来是中共外交
15、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指挥者,他的外交活动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下列活动中与此相关的有: 参与了国共两党谈判,推动合作抗日 提出 “求同存异 ”思想,促成万隆会议成功 出席日内瓦会议,体现大国外交风采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见证中美建交历史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周恩来为结束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历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都是其参加的外交活动,故选 A。 考点:周恩来的外交活动。 点评:周恩来是中共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也是中共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他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多起重大事件的进程都有重要影响,不论其个人政治主张如何,他所具有的伟大
16、人格魅力被世人广为传颂,而其潇洒从容的仪态和处事风范也为众人称道。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份文件的出处应该是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文件对于不同经济成分保护相应财产权,并指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据此可以判断出自共同纲领。 A发表于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私有制经济已经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发表于 1940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
17、,不可能提出经济建设的任务;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中国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 C。 考点:共同纲领。 点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 1949年 9月 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这是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并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三国志载: “景元元年(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 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
18、对峙局面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材料意在说明三国中魏的人口和户数最多, 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多少是经济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通过 材料不难看出,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 (超过蜀和吴), 因此,材料中的史实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故选 C。 考点:三国魏晋时期的分裂和统一。 点评:在中国历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空前统一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关系十分活跃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民族关系的变动成为影响这个时期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 “隋及初唐时 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
19、关隋唐政治制度 “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 A分 工明确,相互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史实,隋唐政治制度 “突破性进展 ”主要体现是实行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故选 A。 考点: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点评: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本题还可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如: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
20、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 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明史 食货志一记载 “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B鱼鳞图册可以作为封建政府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 C明代鱼鳞图册中记载的土地性质为封建土地国有 D鱼鳞图册的编订不可能从根本上限制封建土地兼并 答案: C
21、 试题分析:据材料的记载,明朝时期,政府下令丈量土地, “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 ”,编成鱼鳞图册,作为政府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 A、 B、 D表述正确;明代鱼鳞图册中记载的土地性质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故 C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点评: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个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买 卖或转让。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导致了 “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 ”的局面。 明孝陵为明清皇陵组成部分之一,为明太祖朱元璋陵寝,现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陵寝按照皇帝生前的皇宫格局进行布局,神道前立有下马坊,刻有 “诸司官员下马 ”六字,两旁立有神兽石刻
22、、翁仲(仪仗侍卫),气氛庄严肃穆。对明太祖及明孝陵表述正确的有 A明孝陵整体布局体现封建社会皇权威严至上的建筑特点 B明孝陵地理位置位于北京,是明代十三陵组成部分之一 C明代丞相、内阁六部官员祭拜皇陵必须在下马坊前下马 D明太祖传位于皇长孙建文帝朱允 桑 忱牍糯 诜拼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孝陵 “按照皇帝生前的皇宫格局进行布局,气氛庄严肃穆 ”体现封建社会皇权威严至上的建筑特点, A项正确;明孝陵地理位置位于南京, B错误;明太祖时期已经废除了丞相, C与史实不符; D明太祖因嫡长子亡传位于皇长孙建文帝符合宗法制的原则, D错误。故选 A。 考点:明朝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通过明孝陵考查
23、了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最终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特务机构的设立成为明朝君主专制的明显特色。 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 “豆青地青花红彩旭日东升碗 ”,碗中外壁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为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碗底双行排列 “大清康熙年制 ” 六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碗纹饰含有 “国泰民安,祥瑞和平 ”之意 B该碗制瓷工艺为青花工艺,技术精致细腻 C该碗碗底文字特点为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 D该碗由于海禁政策影响,不可能出现在海外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碗的
24、纹饰有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之语,寓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 A 项正确;豆青地青花是青花瓷品种之一,技术精致细腻, B 项正确;该碗碗底文字为楷书,其特点是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 C项正确;清朝的海禁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所以该碗有可能出现在海外市场。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经济政策。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还可以引用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 这是歌 曲青花瓷里的歌词。请问歌曲里面唱颂的物品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
25、朝 徽州少年林光 ,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 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林父与林光 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天) 人物 生产劳作 其他活动 外出活动 休闲 统计 林父 185( 51%) 45( 15%) 28.5( 8%) 79.5( 26%) 365( 100%) 林光 313( 86 %) 22.5( 6%) 7( 2%) 22.5( 6%) 365( 100%) 说明( 1)林父的 “其他活动 ”主要包括 “打杂 ”、 “做风水地 ”两项( 2)林光 的“生产劳作 ”以牧牛为主,占 264.
26、5天。 林家父子的身份应该是自耕农,主要活动是从事农业劳动 林光 当时可以在其他活动期间就近前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劳动 林父当时可以在休闲期间前往洋务企业务工,补贴家用 林父可以在外出活动期间前往通商口岸南京,采购必须物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企业产生于 19世纪 60年代;南京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根据材料的时间 1845年,可以排除 项。林家有自己的土地耕种,属于自耕农,故选 D。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洋务
27、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解放日报曾经刊载胡乔木先生写的题为祝美国国庆日 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日的社论指出: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而且直到今天,也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璧。 ”,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 ”。这一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社论指出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璧 ”,说明中国共产党赞扬美国的民主制度和天赋
28、人权、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 ”,反映了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等权利。据此可以判断,该社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 A 发生于 1933 年; C、D都发生在 20世纪 70年代;故选 B。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对于抗日战争,还经常考查抗战胜利的意义:国内方面: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的完全胜利;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方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图为某一战役形势图,关于这一战役表述正确的
29、是 A该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场大捷 B刘邓大军参加了这场战略决战,重创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C该战役发动是因为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D该战役的结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国民党 22年的反动统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图中 “徐州、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等信息可以判断,该战役是淮海战役。联系史实, A是平型关大捷; C、 D是渡江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解放军参加了淮海战役,该战役共歼敌 55万余人。故选 B。 考点:淮海战役。 点评:解放战争的经过和重大战役有: 防御( 1946年夏 1947 、 6): 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0、 反攻( 1947、 61948 、 8): 1947.6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决战( 1948、 91949 、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 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渡江战役( 1949、 4):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综合题 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 “小舢板 ”政策,即跟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
31、样看美国 -一个历史的考察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 在中国实行所谓 “门户开放 ”、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主要内容是 :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 “势力范围 ”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 “利益均沾 ”。 - 根据百度资料整理 材料二 从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 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的美国和世界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 7.5 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
32、正因为如此,我早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0年 7月 15日尼克松的讲话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说明到 19世纪末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对美国带有 “友好和感谢的心情 ”? ( 6分) (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建国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导致这种政策调整的原因。( 6分) (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 2分) 答案: ( 1) 19世纪中后期 ;追随英国侵略中
33、国,如充当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与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等( 6分)。到 19世纪末,美国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 2分)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想凭借经济优势扩张在华势力,控制中国。( 2分) ( 2)美国民主思想及其实践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孙中山三民主义受林肯思想的影响;民国政体、宪法受美国的影响亦可);抗战时期美国支持中国抗日;中美经济文化交流客观上推动了 中国近代化进程(回答幼童赴美等史实亦可)。( 6分) ( 3)美国由孤立、遏制新中国政策到转变为承认新中国,与中国进行接触。( 2分)原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自身力量的衰落,美国在
34、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4分) ( 4)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等。(三点得 2分,两点及一点得一分) 试题分析: ( 1) 19世纪中期: “跟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 ”,美国的对华政策是追随英国侵略中国;表现需要结合鸦片战争后的相关史实回答。 19世纪末: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 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 “门户开放 ”、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原因需要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 ( 2)该问 “为什么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对美国带有 “友好和感谢的心情 ”? ”考查近代史上美国对中国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要
35、求学生的思路开阔,防止仅依据材料答出抗战时期对中国的援助一个要点。 ( 3)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包围、封锁政策; 70年代: “我早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主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原因可以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4)外交中影响两国关系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除此之外,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 考点:中美关系。 点评:中美关系一直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点,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 20世纪 70年
36、代,中国的外交形势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而在这个时期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备考时可以从涉及中美关系的时事入手,回顾近代以来中美关系的具体史实,强调大国间 “合则双赢,分则互损 ”。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 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 -1921年列宁的讲话 材料二 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失业率( %) 3.2 8.9 16 24 25.2 22 20.
37、3 17 14.3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 1985年 9月 23日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 “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6分) (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6分) (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
38、因。你又是怎样理解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 10分) 答案: ( 1)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的路。( 6分) ( 2)变化:由升到降。原因:胡佛采用自由放任政策,无力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措施恢复发展经济,以工代赈,保障劳工利益,减少失业率。( 6分) ( 3)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 2 分)观点错误(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2分)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思想上看,将马克思主义
39、与中国国情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出自 1921年列宁的讲话。联系史实,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 2)分析材料二 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可以看出, 1929-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 识,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933-1937年,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缓和了经济危机。 ( 3)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期杂志封
40、面的标题是 “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主义 ”。首先明确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理由可以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指导思想等方面归纳。 考点: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点评: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不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 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社会主义经 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 “和谐 ”。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 “和谐 ”。 我们讲和谐,
41、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 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四 1982年 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 据陈功家庭革命 ( 1)根据材
42、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举两例即可)( 4分) ( 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 20世纪初的中国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 ( 6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 “老龄问题 ” ( 4分) 答案: ( 1)举例:儒家孔子,主张 “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 墨家墨子,主张 “兼爱 ”、 “非攻 ”,有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道家老子,无为,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两点即得 4分 ) ( 2) 政治上,
43、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 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6分,政治、经济、思想各 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4分,每点 2分),继承传统为必答要点,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墨家、道家、儒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关于 “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内心和谐 ” 的主张。如墨家墨子主张 “兼爱 ”、 “非攻 ”,
44、 儒家孔子主 张 “仁者,爱人 ”,有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老子主张 “无为、天道自然 ”,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 ( 2)现代化指的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本问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传统的家庭制度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哪些消极的影响。 ( 3)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须结合材料,继承传统为必答要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和社会史观。 点评:社会史观从高考命题的 角度来说,一方面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新颖、鲜活的材料,丰富了高考命题的内容。另一方面,为高考命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体说来,它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社会史观以 “社会 ”为历史研究的基本范畴。与以往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不同的地方是社会史观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它集中研究社会结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其社会意识的变动过程。其中社会结构又分为阶级与阶层、社会组织与群体、婚姻与家庭、社区与人口、社会关系等社会成分的构成以及运行机制;社会生活包括以衣、食、住、行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的变迁和以教育、医疗、就业为主 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运作;社会意识包括社会风气、习俗、信仰等精神观念的变化发展及其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