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文综政治卷.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4260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文综政治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文综政治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文综政治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文综政治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文综政治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文综政治卷 单选题 2009年 1月 26日大年初一, “团团 ”“圆圆 ”正式在台北亮相。参观的人潮带动了大熊猫纪念品的热卖,尤其是大熊猫造型的头套备受青睐。 “团团 ”“圆圆 ”亮相第一天,这种头套就全部售完,营业额达 60多万元新台币。从年初一到初七,动物园大熊猫纪念品生意额超过 600万元新台币。按照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商品目前的市场状况可能会导致: 该商品生产产量增加 该商品生产产量减少 该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该商品供求的动态平衡 A B C D 答案: D 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意会见达赖,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也激起广大中国人民的

2、强烈不满。这是因为 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我国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法方的做法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A B C D 答案: C 表反映了 A人权的国际化 B社会主义民主的阶级性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党主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案: D 一位禅师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认识事物所经历的 “只是山 ”、 “不是山 ”、 “还是山 ”的过程表明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正确认识总

3、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 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要经历一定的曲折与反复 A B C D 答案: D “憧憬股海十八年,潮涨潮落是韵律。喜怒哀乐常相伴,唾弃贪婪与恐惧。市场机会无穷尽,闲钱投 资何所惧。股民不被它忽悠,期盼股市奔规范。 ”这是2008年 7月某资深股民在中国证券报上发表的一首感怀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认识到:进行股票投资 要有健康的投资心理 要坚持做长线, “死了都不卖 ” 既有机遇又有风险 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A B C D 答案: C 商鞅在商君书中说: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

4、、舜、禹、汤且皆如鹜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贪盗不取。 ”这段话说明 A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D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必须冠以名称 答案: A 2008年 12月,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北京说,中日关系通过两国领导人的 “破冰 ”、 “融冰 ”和 “迎春 ”、 “暖春 ”之旅,已经回到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而且面临着重要的进一步的发展机遇。这表明: A两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发生了变化 B双方有着共同利益 C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D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答案: B 2009

5、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 55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保障了人民在国家机关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 B C D 答案: B 2008年 5月 8日 ,北京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人类在登顶珠峰的历史上 ,也有多名勇士长眠于永恒静默的冰雪世界里 ,将人类的血肉之躯融于自然 ,从此得到永生。他们的勇气将永远激励后来人 ,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 ,寻求与自然直接对话的方式 ,继续对世界和人类本质的探求过程。这说明: 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B意识的能动作用是

6、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一定条件下物质贡献可以转化为精神贡献 答案: A 2009年的春晚因许多的亮点而为人们所热议。在众多亮点中,魔 术师刘谦就是其中之一。魔术师可以通过制造假象来迷惑人,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魔术是一种假象 魔术靠制造假象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 魔术表演中的假象是主观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A B C D 答案: C 一般说来,在对某种产品设计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但有时也存在 “一票否决 ”的情况。例如对于一辆汽车而言,如果设计的产品缺乏安全性,那么尽管它美观,成本低廉,也必须否定。 “一票否决 ”的做法体现了 A把握因果联

7、系,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C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D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答案: B 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 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亿元,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这说明 A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 B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 D财政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 要作用 答案: 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亚商品输出模式的转变

8、 注: 1995-2006年,网络成员对中国的零部件出口额都以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但这些成员国和地区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增长幅度都还不到 1倍。相比之下,中国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增长了 3.2倍,出口额占东亚生产网络的比例接近 50%。 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但区域内发展自身也有其比较优势。 (1)上图反映出什么经济信息?依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谈谈我国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材料三 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鼎足而立的三大生产网络之一。中国在融

9、入东亚经济生产网络的进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优势,不断强化与其他成员的生产合作,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积极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一方面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对中国制造中心有清醒认识,因为它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之上。应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在分工中主动学习和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专业 化层次。 (2)结合材料,阐述我国积极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 材料四 为进一步承接来自东亚地区的生产转移,中国应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与成员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谈判,促进双边贸易一体化,加深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联系,更要重视培育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自主生产能力,努力争取国际

10、生产网络的主导权。 (3)结合所学政治常识知识谈谈如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争取国际生产网络的主导权? 答案: (1)图中直观反映出东亚商品输出模式由原先的 “双边贸易 ”转化为 “三角贸易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主要从事 最终消费品的专业化生产,再将最终产品返销回东亚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出口。东亚对中国出口增长比中国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快,差异较大,充分说明中国已成为东亚经济体的出口平台,通过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抢占国际市场。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策略如下:中西部地区依托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生产业务;而东部地区则依托科技资源和服

11、务能力,由加工组装变为重点在核心部件的生产和研发环节与发达国家分工合作,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 “制造中心 ”。 (2)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 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优势和东亚地区的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中国崛起。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不断强化与东亚成员的生产合作,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专业化层次。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与时俱进,培养创 新精神。随着东亚生产网络的日渐壮大,应引导国内企业在分工中主动学习与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止片面化。特别要抓住机遇迎

12、接挑战,在带动全球经济的同时要不断发展自己。 尊重客 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我国必须积极融入东亚生产网络,防止片面化。特别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带动全球经济的同时要不断发展自己。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我国必须积极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竞争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作用。 (3)在综合国力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把精力放在国内,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力图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深入贯彻科学发 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

13、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掌握主动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材料 农历牛年伊始, 1月 27日至 2月 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展开了主题为 “信心 ”的欧洲之行。从瑞士到德国、到欧盟总部、到西班牙、再到英国,温家宝总理的访问不仅使中欧双方在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上取得重要共识,也使中欧经贸合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材料五 2009年 1月 27日至 2月 2日,温家宝总理赴瑞士、德 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金融海啸肆虐全球

14、的背景之下,温家宝的欧洲之行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一场 “温总理旋风 ”在美丽的欧洲大陆风起云涌,温总理的这次欧洲之旅是一次“信心之旅 ”,他给人们带来了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信心。 (1)温总理的 “信心之旅 ”惊艳欧洲。请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分析 “中国信心 ”源自何处。 (2)温家宝总理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畅谈中国传统文化。这其中,温总理引用了数个中国古典名言,并赋予了这些名言新的现实意义。如 “和实生物 ”、 “和而不同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天人合一,民胞物与 ”。请分析这些名言所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答案: (1)第一,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国特

15、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是信心的前提;第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我国处在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时期,市场前景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第三,中国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有众多的人才优势。分配制度的完善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是发展信心的重要条件;第四,改革开放 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 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五,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以 “以人为本 ”、坚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方针,能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安全。 (每小点 2分 ) (2)第一, “和实生物 ”、 “和而不同。 ”“和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告诉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进步。第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体现的是要 “以人为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三, “天人合一,民胞物与 ”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 。说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的统一 (或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