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练习.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34282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新人教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新人教版选修 2经济学常识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练习 单选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 ,说法正确的是 ( )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 ,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 ,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来源 A B C D 答案: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所在企业资本家所有 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

2、剩余价值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C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答案: C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 ) 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使资本主义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 揭示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A B C D 答案: C 下列说法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观点是 ( )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 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 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

3、科学地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A B C D 答案: A 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 ) 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正当竞争 A B C D 答案: D 某生产企业的工人所受的剥削可能来自 ( ) 产业资本家 商业资本家 借贷资本家 银行资本家 农业资本家 A B C D 答案: A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 A工人的劳动报酬 B工人的劳动价格 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

4、与分配形式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答案: D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 D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答案: A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但与资本循环不同,资本周转理论着重阐明的问题是( ) 资本运动连续性的条件问题 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 生产资本的构成问题 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 ,说法正确的是 ( ) A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一次重复 B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

5、一个过程 C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D资本循环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答案: C 下列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 ) A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方向 B它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C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D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答案: A 甲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专研和实践成了火箭的成功制造者;而乙未经过专门学习、训练,成了

6、植树工人。则甲和乙的劳动 ( ) 甲是复杂劳动,乙是简单劳动 甲是简单劳动,乙是复杂劳动 同等时间内,甲乙创造的价值一样多 同等时间内,甲创造的价值比乙多 A B C D 答案: B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 ,其不同点是 ( ) A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们所研究的只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B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唯心主义,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 C资产阶级学家用片面的方法,马克思用全面的方法 D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正确揭示人

7、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答案: 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 ( ) A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18571858 年草稿)的写作 B巴黎笔记伦敦笔记的写作 C 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 D资本论的发表 答案: D 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最初的动因是 ( ) A马克思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 B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 C马克思对经济学情有独钟 D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B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 D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

8、答案: A 一种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 ( ) A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具有一定的价值 C凝结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 答案: A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实质是 ( ) A工人自己劳动成果的全部回报 B资本家利润的一部分 C生产或再生产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标志 答案: C 尽管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多次 “喊停 ”,但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的投资过热现象仍愈演愈烈,这一切都源于市场上钢铁、电解铝、水泥的价格不断上涨。这说明 ( ) A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对生产产生影响 B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C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 D生产决

9、定消费,下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答案: A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 )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答案: C 综合题 ( 14分)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瓜分的? 答案:( 14分)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剥削集团之间进行瓜分。 (2分 ) ( 1)产业资本家通过投入产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产业利润。( 3分) ( 2)商业资本家通过投入商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商业利

10、润。( 3分) (3)借贷资本家通过投入借贷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利息。( 3分) ( 4)大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参与剩余价值的瓜分,瓜分的结果是得到地租。( 3分) ( 18分) 萨伊: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物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它产品开辟了销路。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才会出现过剩;这一情况,市场会调节过来。因此,生产全面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会爆发的。 李嘉图: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如此。国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前进,使

11、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 少。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请对萨伊、李嘉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价。 答案:( 18分) ( 1)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卖的过程也就是买的过程,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社会不会爆发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但在商品流通条件下 ,卖的过程与买的过程一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在此情况下,供给与需求会出现量上的失衡,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6分) (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不会停止。作为物质生产特定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由于其自身的基本矛盾运动却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一般,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将永远存在下去的错误结论。( 6 分) (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6分) ( 28分) 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

13、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 “劳动并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 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 的职能。 ” 摘自资本论第 1卷第 65页、 57页、 207页、 208页。 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答案:( 28分) (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

14、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8分) ( 2)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评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的说法,赞同威廉 配第所讲的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的观点。在 他们看来,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 10分) (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混为一谈(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