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541.2-2016 瓯江彩鲤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5672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7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541.2-2016 瓯江彩鲤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33 T 541.2-2016 瓯江彩鲤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33 T 541.2-2016 瓯江彩鲤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33 T 541.2-2016 瓯江彩鲤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33 T 541.2-2016 瓯江彩鲤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150 B 51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541.2 2016 代替 DB33/T 541.2-2005 瓯江彩鲤 第 2 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 Part 2: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ulture 2016-08- 28 发 布 2016- 09-28 实 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 541.2 2016 I 前 言 本 部分 按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DB33/T 541瓯江彩鲤分为两个部分: 第 1部分:繁殖技术规范; 第

2、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 DB33/T 541的第 2部分。 本 部分 代替 DB33/T 541.2-2005 无公害瓯江彩鲤 第 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与原标准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 池水育肥的方法; 具体了 鱼苗投饵 时间 ; 取消了原标准中的 1 m2 4 m2小网箱的内容; 修改了 放养时间; 取消了小网箱放养密度的内容; 增加了稻田田 埂硬化的内容; 修改了放养密度 ; 增加了具体的投饲方法; 增加防范天敌的内容。 本 部分 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 部分 修订单位: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 部分 主

3、要起草人:陆君、丁小丰、吴燕琴、张任驰、黄富友、姚子亮、武建平。 DB33/ 541.2 2016 1 瓯江彩鲤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DB33/T 541的 本 部分 规定了瓯江彩鲤养殖的环境要求、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等技术 内容 。 本 部分 适用于瓯江彩鲤的池塘、稻田、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361 无公害 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

4、件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281 无公害食品 鲤鱼养殖技术规范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3 环境要求 3.1 水源 水质 应 清新无污染,水量充足。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的规定。 3.2 养殖环境 养殖池水质应符合 NY 5051的规定,产地环境应符合 NY 5361的规定。 4 苗种培育 4.1 鱼苗培育 4.1.1 鱼苗池 建池位置 应 光照条件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出水口处略低。单池面积 667 m2 1334 m2

5、(1 亩 2 亩 ),池深 1 m 1.5 m。土池 时 宜用水泥砖、水泥板或网片等进行护坡。 4.1.2 清塘消毒 DB33/ 541.2 2016 2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鱼苗池进行清池消毒 , 生石灰干池清池消毒每 667 m2用 60 kg 70 kg,带水清池消毒 每 667 m2(按水深 1 m计算)用 135 kg 165 kg,在池塘肥水前 10 d 15 d进行;漂白粉(含有效氯 30%)干池清池消毒每 667 m2用 10 kg,带水清池消毒每 667 m2(水深 1 m)用 13 kg 14 kg,在池塘肥水前 5 d 7 d进行。 4.1.3 池塘肥水 鱼苗池的平均水深保

6、持 1.0 m 1.5 m。鱼苗下塘前 7 d,用氨基酸复合肥或其它微生态培水富藻复合肥进行池塘肥水,用法按说明书执行。养殖期间视水质的肥瘦适当施用追肥,使池水透明度保持 25 cm 35 cm。 4.1.4 鱼苗放养 放养密度为每 667 m2放养 15 万尾 20 万尾。鱼苗质量要求和下塘时注意事项按 NY/T 5281执行。 4.1.5 饲养管理 4.1.5.1 投饲 夏花培育宜采用豆浆培育法。每天 7:00 8:00和 17:00 18:00各投一次,开始每天每 667 m2用黄豆2 kg 3 kg, 7 d后增加到每天每 667 m2用黄豆 4 kg 5 kg,并随着鱼个体的不断长大

7、,逐步用粉状鲤鱼配合饲料取代豆浆。粉状鲤鱼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 NY 5072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为 35% 37%。 4.1.5.2 加水 鱼苗入池以后,每隔 5 d 7 d加水一次,每次加水使池水深度增加 10 cm 15 cm。加水时,注水口要用 60 目的绢网过滤,同时 应 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 4.1.5.3 日常管理 每天黎明、中午和傍晚各巡塘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巡塘时 应 随时清除敌害生物和杂物等。 4.1.6 夏花出池 鱼苗全长达 2.5 cm 3.5 cm时,即可用夏花鱼网捕出,进行分塘养殖。在捕出前 应 进行拉网锻炼,隔天一次,锻炼 2 次 3 次。 4.2 鱼种

8、培育 4.2.1 鱼种池 面积 667 m2 3335 m2,池深 1.5 m 2 m。其它条件 按 本 部分 4.1.1执行 。 4.2.2 清塘消毒 按 本 部分 4.1.2执行 。 4.2.3 池塘肥水 按 本 部分 4.1.3执行 。 4.2.4 放养 DB33/ 541.2 2016 3 放养密度标准池塘每 667 m2放养 2.4 万尾,非标准池塘每 667 m2放养 0.8 万尾 1.0 万尾。其中可以混养 10% 20%的鲢、鳙鱼夏花。鱼种质量按 NY/T 5281执行。 4.2.5 饲养管理 4.2.5.1 投饲 夏花入池以后,先投喂粉状的鲤鱼配合饲料,至鱼体全长达 5 cm

9、 6 cm以后改投鲤鱼颗粒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 31% 35%,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 NY 5072的规定。采用“四定”法投饲。水温 20 33 时,投粉状饲料阶段以每万尾鱼日投饲 2 kg 3 kg为度,颗粒饲料日投饲量以鱼总重量的 5 % 6 %为宜;水 温下降到 10 20 或达 33 以上时,日投饲量为鱼总重量的 1% 3%。 4.2.5.2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两次巡塘,观察水质和鱼的动态。平时 应 注意防止泛塘。对食场 应 经常进行清理消毒。适时注水,改善水质。做好防洪、防逃及防敌害工作。做好养殖日记。 4.2.6 鱼种出池 翌年的 1 月 2 月,用鱼种拉网分次捕出,用鱼筛对不同规

10、格的鱼种进行分档出池。 5 成鱼养殖 5.1 池塘养殖 5.1.1 成鱼池 面积 667 m2 6670 m2,池深 1.5 m 2.5 m。其它条件 按 本 部分 4.1.1执行 。 5.1.2 清塘消毒 按 本 部分 4.1.2执行 。 5.1.3 放养 5.1.3.1 鱼种质量 规格整齐 、肥满度好、游动活泼、无伤残病灶。 5.1.3.2 鱼种消毒 鱼种入池前, 应 对鱼体进行消毒。常用消毒方法有: 1%食盐加 1%小苏打水溶液或 3%食盐水溶液,浸浴 5 min 8 min; 20 mg/L 30 mg/L聚维酮碘(含有效碘 1%)溶液,浸浴 10 min 20 min。 5.1.3.

11、3 放养时间 宜选择在 1 月 2 月期间,水温 4 10 时放养。 5.1.3.4 放养密度与混养搭配 常用密度为每 667 m2放养体重在 20 g左右的鱼种 1000 尾 1500 尾,其中可混养 15% 20%的鲢、鳙、草、鳊鱼等鱼种。 DB33/ 541.2 2016 4 5.1.4 饲养管理 5.1.4.1 投饲 选用鲤 鱼配合饲料,采用“四定”法投喂。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 NY 5072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为 27%32%。在水温 16 33 时,日投饲量为鱼总重量的 3% 6% ,在水质过肥、天气不正常、鱼发病的情况下及水温低于 16 或高于 33 时, 应 减少投饲乃至不投饲。

12、5.1.4.2 水质管理 适时加注新水,并根据需要,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5.1.4.3 日常管理 按 本 部分 4.2.5.2执行 。 5.1.5 成鱼出池 养殖鱼类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用成鱼拉网分批分次捕出上市。 5.2 网箱养殖 5.2.1 网箱 常用规格有 3 m 3 m 1.5 m、 4 m 4 m 2.0 m、 5 m 5 m 2.5 m、 6 m 6 m 2.5 m等。网目大小以不逃鱼为原则。 5.2.2 养殖水体要求 从事网箱养殖的水体 应 水面宽阔,水体交换良好,水位相对稳定,水体流速在 0.2 m/s以下;水体透明度 1 m以上,溶解氧 5 mg/L以上, pH值 为

13、6.5 7.5;其它水质要求应符合 NY 5051的规定。 5.2.3 鱼种放养 5.2.3.1 鱼种质量与规格 鱼种质量 按 本 部分 5.1.3.1执行 ,规格为每尾体重 20 g 50 g。 5.2.3.2 放养时间 宜选择在 3月份放养。 5.2.3.3 放养密度 网箱养殖宜采用单养模式。放养密度以 每平方米 150 尾 200 尾为宜。 5.2.4 饲养管理 5.2.4.1 饲料选用 应选用鲤鱼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为 27% 32%,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 NY 5072的规定。 5.2.4.2 投饲 5.2.4.2.1 投饲次数 DB33/ 541.2 2016 5 水温 10 以

14、上时开始投喂饲料。水温 10 15 时,每天 11:00投喂一次;水温 16 25 或33 以上时,每天投喂二次,具体时间为 9:00、 16:00;水温 26 33 时,每天投喂三次,具体时间为 每日的 8:00、 11:00、 16:00。 5.2.4.2.2 投饲量 水温 10 15 或 33 以上时,日投饲量为养殖鱼类总重量的 1% 3%;水温 16 33 时,日投饲量为 养殖鱼类总重量的 5% 6%。当遇天气阴雨闷热、水体混浊或鱼发病时,当天应少投或不投饲料。 5.2.4.2.3 日常管理 坚持日常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网箱 应 经常清洗,注意防汛。做好养殖日记。 5.3 稻田

15、养殖 5.3.1 稻田的要求 光照条件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 土层较厚、肥力较好、 不会渗漏水的旱涝保收田。相对集中连片 为宜 。 5.3.2 鱼沟和鱼坑 养鱼稻田 应 挖制鱼沟和鱼坑。鱼沟分主沟和次沟,田埂边和进排水口连线上的鱼沟为主沟,其它为次沟。主沟的宽和深分别为 1 m和 0.6 m,次沟的宽和深分别为 0.8 m和 0.4 m。鱼坑的位置选在进水口边或田中央 ,直接与主沟相连。鱼坑的深度为 1 m,面积 10 m2 以上。沟坑面积占稻田面积的 10% 20%。面积较小的山区梯田也可不设鱼沟和鱼坑。 5.3.3 防逃设施 把田埂加宽至 30 cm 50 cm,加高至离田面 40 c

16、m 60 cm,并夯实。 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田埂硬化,即将田埂除草、整平、加高,内侧铺设水泥板,厚度 2 cm 3 cm,深入田块底部 10 cm 15 cm。 在进排水口处应安装拦鱼栅。拦鱼栅的材料可选择聚乙烯网片或铁丝网,网目大小以鱼种不会逃逸为 度 。 5.3.4 稻田消毒 在放养前 7 d,可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每 667 m2用生石灰 50 kg 60 kg,或漂白粉(含有效氯 30%) 7.5 kg,溶解后全田泼洒。 5.3.5 鱼种放养 5.3.5.1 鱼种质量 按 本 部分 5.1.3.1执行 。 5.3.5.2 鱼种消毒 按 本 部分 5.1.3.2执行 。 5.3.5.3

17、 放养密度 山区梯田每 667 m2放养尾重为 10 g 30 g的鱼种 150 尾 300 尾,沟坑式稻田每 667 m2放养尾重为10 g 30 g的鱼种 400 尾 450 尾。每 667 m2稻田可投放草鱼夏花 20 尾 50 尾。 DB33/ 541.2 2016 6 5.3.5.4 放养时间 在早稻秧苗返青后放养。也可在前一年的 12月至当年的 2月,将鱼种先行放入已经预先挖好的鱼坑中 。草鱼夏花放养时间为 6 月 7 月。 5.3.6 饲养管理 5.3.6.1 投饲 人工饲料可用鲤鱼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 27% 32%,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 NY 5072的规定。 人工饲料的日投

18、喂量掌握在鱼类总重量的 2% 4%即可, 可加投一些米糠、大麦、小麦及切碎的瓜果疏菜等。饲料投放点主要是鱼坑和鱼沟 ,每天投喂 2 次,在稻花期及养殖后期则逐步加大农家饲料(南瓜丝、苦马菜等)的投喂量。 5.3.6.2 稻田施肥 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4的规定。 5.3.6.3 稻田用药 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不得使用禁用药物 或对鱼类毒性较大的农药。施药前,先疏通鱼沟、鱼坑,加深田水至 10 cm以上,粉剂 在 早晨稻禾沾有露水时用喷料器喷,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用喷雾器以雾状喷出,应把药喷洒在稻禾上。施药时间应掌握在阴天或 1

19、7:00后。主要药物及使用方法见表 1。 表 1 养鱼稻田农药使用要求 农药品种 剂 型 施用量 使用次数 次 休药期 d 有效成份 克/(次 公顷 ) 商品药量 稀释倍数 kg 噻嗪酮 (扑虱灵 ) 25% 可湿性粉剂 90 112.5 (360 450) 克 /(次 公顷 ) 600 750 2 14 稻瘟 灵 (杂环类 ) 30% 乳油 360 450 (1200 1500) 毫升 /(次 公顷 ) 900 1125 2 30 叶枯灵 (杂环类 ) 25% 可湿性粉剂 1125 1500 (4500 6000) 毫升 /(次 公顷 ) 900 1125 2 30 多菌灵 (苯并咪唑类 )

20、 50% 可湿性粉剂 562.5 750 (1500 2250) 毫升 /(次 公顷 ) 1500 2 30 井岗霉素 (生物制剂 ) 50% 水剂 75 112.5 (1500 2250) 毫升 /(次 公顷 ) 1125 1500 2 不限 DB33/ 541.2 2016 7 5.3.6.4 日常管理 在水稻生长初期,稻田水位应保持在 5 cm 10 cm;随水稻长高,鱼体长大,水位可加深至 15 cm左右 ; 水稻收割后,水位可加深至 30 cm以上。高温季节 应 加强换水。平时巡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下雨天 应 增加巡查次数。养鱼稻田 应 防止食鱼禽类进入,发现敌害生物 时 , 应 及

21、时除掉。做好养殖日记。 5.3.7 成鱼起捕 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法起捕。 6 病害防治 6.1 预防措施 坚持“以防为主、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池塘每隔 10 d 15 d 泼洒一次 20 mg/L30 mg/L的生石灰水或 0.8 mg/L 1 mg/L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水体杀菌消毒。 6.2 常见鱼病的治疗 常见鱼病有水霉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等,治疗用药及休药期应符合 NY 5071的规定。推荐使用中草药或生物防治方法。常用治疗方法见表 2。 表 2 常见鱼病的治疗方法 鱼病名称 流行情况 主要病原及症状 治疗方法 水霉病 春秋季水温 15 20 时易发此病

22、。 主要病原是 鱼体表受伤时 , 水霉或绵霉等真菌附生于体表引起。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症状。严重时,在鱼的体表覆盖一层灰白色棉毛状物,俗称“生毛” 。 1、用 400 mg/L食盐水和 400 mg/L小苏打溶液的合剂全水面泼洒,每 3天 一次,直至治愈; 2、五倍子按 2 g/m3的用量煎汁后全池泼洒。 细菌性烂鳃病 水温 15 30 内,水温越高越容易暴发。 主要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开天窗”。 1、用 0.2 mg/L 0.5 mg/L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水面泼洒,连用 3 d 4 d,或用挂袋治疗; 2、

23、全池泼洒大黄液或五倍子药液,用量为 2.5 mg/L 4 mg/L。 细菌性肠炎病 流行季 节主要是在 4月 11月。 主要病原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等。病鱼肠壁充血发炎且弹性较差,肛门红肿。轻按腹部,有脓状液体流出。 1、用 0.2 mg/L 0.5 mg/L的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泼洒, 每 天一 次,连用 3 d4 d,或挂袋治疗; 2、内服大蒜,每 100 kg鱼用 1 kg 3 kg。 6.3 防范天敌 冬、春季节在鱼坑、鱼沟上加搭草蓬。夏、秋季节在稻田上空增设防鸟网。 DB33/ 541.2 2016 8 7 标准化养殖模式图 瓯江彩鲤标准化养殖模式图参见附录 A图 A.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