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496.2-2017 青鱼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345675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 T 496.2-2017 青鱼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3 T 496.2-2017 青鱼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3 T 496.2-2017 青鱼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3 T 496.2-2017 青鱼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3 T 496.2-2017 青鱼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150 B 52 DB33 浙江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496.2 2017 代替 DB33/T 496.2-2004 青鱼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Black carp (Mylopharyngodon piceus) Part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growout farming 2017 - 08 - 22 发布 2017 - 09 - 22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496.2 2017 I 前 言 DB33/T 496青鱼分为两个部分: 第 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 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2、本部分为 DB33/T 496的第 2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要求编写。 本 部分 代替 DB33/T 496.2-2004无公害青鱼 第 2部 分 :养殖技术规范 ,与 DB33/T 496.2-2004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 技术 变化如下: 对第 5章 “ 鱼种放养 ” 进行修订,根据现行放养模式调整了放养密度和搭养品种(见第 5章); 增加对 SC/T 1073 青鱼配合饲料的引用,对 “ 投饲管理 ” 部分进行了修订; 将原标准引用 DB33/T 496.1-2004无公害青鱼 第 1部分:人工繁育技术规范的内容进行详细叙述并加以修订。 增加了附录 B(见

3、第 9章) 。 本 部分 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 部分 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部分 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嘉兴市秀洲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 部分 主要起草人: 沈斌乾、高培国、陈建明、周志金、姜建湖、孙丽慧、黄爱霞、叶雪平。 本 部分 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496.2-2004。 DB33/T 496.2 2017 1 青鱼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部分 规定了青鱼养殖环境条件、养前准备、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捕捞技术的内容。 本 部分 适用于青鱼池塘养殖,其它如大水面围网养殖等 方式

4、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9956 青鱼鱼苗、鱼种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 1073 青鱼配合饲料 3 养殖环境条件 3.1 环境 养殖场 环境安静,交通便捷, 水源充足, 进排水系统齐全。 3.2 池塘 池塘面积每 口 5 亩( 3335 m2) 20 亩( 13333 m2) ,池深 2.0 m 3.0 m,池

5、形长方形为宜。塘埂坚实不漏水,宽度 2 m 3 m,坡比 ( 2.0 2.5) :1,塘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呈 3 5 的倾斜,淤泥少于 30 cm。建有独立进、排水系统。 3.3 水质 水源与养殖池水质应 分别 符合 GB 11607和 NY 5051的规定。 4 养前准备 4.1 池塘修整 冬季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修整塘埂和塘坡。 4.2 池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 7 d 10 d 每 亩( 667 m2) 用 7 kg 10 kg漂白粉或放养前 15 d 20 d 每 亩( 667 m2)用 100 kg 150 kg生石灰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并翻动淤泥。 然后曝晒或冰冻 ,使池底呈龟裂状。

6、DB33/T 496.2 2017 2 5 鱼种放养 5.1 合理放养 5.1.1 鱼种异龄混养 鱼种实行二级放养,即塘中同时放养一龄、二龄两种不同规格鱼种,放养比例按照来年养殖确定适当比例,也可实行三级放养。 5.1.2 其他品种鱼的合理搭养 青鱼作为主养鱼,放养比例以总放养尾数的 75 %宜,合理搭养鲢、鳙、鲫等鱼种。 5.2 鱼种质量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质量符合 GB 9956之要求。 5.3 放养品种、规格和密度 每 亩( 667 m2) 水体放养鱼种种类、规格和密度见表 1。 表 1 青鱼鱼种和其他品种鱼放养规格和密 度 项目 品种 一龄青鱼 二龄青鱼 鳙 鲢 鲫 规格( 克 /尾

7、) 50 150 1000 2000 250 500 100 150 50 100 密度(尾 /亩 ) 250 300 200 250 30 40 70 80 150 200 5.4 放养时间 选择在冬、春季晴天放养。 5.5 鱼种消毒 用 3 %食盐浸浴 5 min 10 min。 5.6 放养水位 放养时池塘水位控制在 1.5 m以上。 6 饲养管理 6.1 饲料投喂 6.1.1 饲料质量要求 宜选用青鱼膨化配合饲料, 质量应符合 SC/T 1073的规定。 粒径 应 适口,大小应根据鱼的规格 适时调整。 6.1.2 投饲量 DB33/T 496.2 2017 3 全年投饲量根据目标产量、

8、饲料系数制定,每日投饲量根据水温、鱼体大小、摄食强度、水质情况、天气情况灵活掌握。 6.1.3 日投次数 从三月中旬开始投饲, 2 d 3 d 投一次,当水温稳定在 18 以上时逐渐增加投饲量,转为每天投喂,日投二次,投喂时间上午 7 时 9 时 ,下午 4 时 6 时 。 6.1.4 投饲位置 选择合适位置,搭建饲料框,将饲料投喂于框内。 6.2 水质管理 水色保持黄绿色或茶褐色,视季节和水质情况, 适时注换新水,每次注换水量为 10 cm 20 cm, 保持 池水 透明度 25 cm 35 cm。 6.3 日常管理 6.3.1 增氧 6.3.1.1 设施配备 按 每 亩( 667 m2)

9、按 0.5 kW 1 kW动力配备 表层 增氧机 和底增氧设备。 6.3.1.2 增氧方法 生长旺季,底增氧宜保持不间断运行,表层增氧视天气、水质等情况适时开机增氧。 6.3.2 巡塘 每天定期巡塘 ,观察鱼类吃食、活动、水质和鱼病情况,确定应对措施 。 6.3.3 尾水排放 养殖尾水经适当处理排放。 6.3.4 记录 对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及水质调控等情况做好日常记录。 7 病害防治 7.1 疾病预防 养殖过程中的预防措施有: a) 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勤除杂草,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 ; b) 摄食季节,每月 1 次 2 次,使用生石灰 15 mg/L 20 mg/L 化浆全池遍洒 ;

10、 c) 鱼种放养前用 1 %聚维酮碘 (30 mg/L)浸浴 15 min; d) 每月一次使用漂白粉对食场进行挂袋消毒 ; e) 养殖工具 应 保持清洁, 定期 使用聚维酮碘浸洗。 7.2 疾病治疗 DB33/T 496.2 2017 4 养殖过程中 发生疾病 时, 应及时确诊、 宜 采取隔离措施、对症用药。药物使用按 NY 5071的规定执行。青鱼常见病害主要症状和治疗方法参见本 部分 附录 A。 8 捕捞 8.1 季节 根据市场需求,宜在冬季进行。 8.2 方法 拉网牵捕。捕完大部分鱼之后将池水接近排干,用捞海将剩下的鱼全部捞起,用网箱暂养分拣,达到上市规格的及时出售,未达到上市规格的成

11、鱼 放于暂养池,待第二年再放养。 9 模式图 养殖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 B的图 B.1。 A 青鱼养殖技术规范模式图参见附录 B。DB33/T 496.2 2017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常见病害主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常见病虫害主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见表 A.1。 表 A.1 常见病虫害主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病 名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休药期 ( d) 青鱼球虫病 病鱼消瘦、贫血、食欲减退、鱼体发黑、腹部膨大;剖开鱼腹,可见前肠比正常粗 2 倍 3 倍,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充血发炎,严重可引起肠穿孔。 外消:精制敌百虫粉,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浓度为 0.2 mg/L 0.3 mg/L

12、; 内服:每 千克 鱼体重用地克珠利 (有效成分计 )2.0 mg 2.5 mg 拌饵投喂,连喂 5 d 7 d。 500 度日 细菌性烂鳃病 病鱼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 “ 开天窗 ” 。鳍的边缘色泽常变淡。 消毒:三氯异氰脲酸粉 (以三氯异氰脲酸计 ),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浓度为 0.3 mg/L,每日 1 次,连用 1 d 2 d; 内服:在饵料中掺加 氟苯尼考 投喂,每 千克 鱼体重 30 mg 50 mg ,连用 4 d 6 d。 10 500 度日 白皮病 背鳍基部及尾柄出现白点

13、,严重时尾柄全部发白,鳞片脱落,漂浮于水中。 赤皮病 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充血、蛀鳍。 细菌性败血症 病鱼体表及各器官组织充血,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严重贫血。 细菌性肠炎病 病鱼鱼体发黑,食欲减退,甚至绝食,肠壁充血发炎,弹性差,肠内有大量粘液,肛门红肿。 消毒:三氯异氰脲酸粉 (以三氯异氰脲酸计 ),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浓度为 0.3 mg/L,每日 1 次,连用 1 d 2 d; 内服 :在饵料中掺加氟甲喹粉投喂,每 千克 鱼体重 25 mg 50 mg ,连用 3 d 5 d。 10 500 度日 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急噪不安,在水

14、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最后消瘦、窒息而死,病鱼鳃上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状,苍白无血色。 精制敌百虫粉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浓度为 0.2 mg/L 0.4 mg/L。 500 度日 DB33/T 496.2 2017 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青鱼养殖技术规范模式图 常见病的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青鱼球虫病 病鱼消瘦、鱼体发黑、腹部膨大;剖开鱼腹,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充血发炎,严重可引起肠穿孔。 外消:精制敌百虫粉,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浓度为 0.2 mg/L0.3 mg/L; 内服:每 kg 鱼体重用地克珠利 (有效成分计 )2.0 mg 2.5 mg 拌

15、饵投喂,连喂 5 d 7 d。 细菌性烂鳃病 病鱼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盖内表面皮肤充血发炎 ,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 “ 开天窗 ” 。 消毒:三氯异氰脲酸粉 (以三氯异氰脲酸计 ),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浓度为 0.3 mg/L,每日 1 次,用 1 日 2 日; 内服: 在饵料中掺加氟苯尼考投喂,每 千克 鱼体重 30 mg 50 mg ,连用 4 d 6 d。 白皮病 背鳍基部及尾柄出现白点,严重时尾柄全部发白,鳞片脱落,漂浮于水中。 赤皮病 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充血、蛀鳍。 细菌性败血症 病鱼充血,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有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

16、、脾、肾肿大。 细菌性肠炎病 病鱼鱼体发黑,食欲减退,肠壁充血发炎,肠内有大量粘液,肛门红肿。 消毒:三氯异氰脲酸粉 (以三氯异氰脲酸计 ),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浓度为 0.3 mg/L,每日 1 次,用 1 日 2 日; 内服:在饵料中掺加氟甲喹粉投喂,每 千克 鱼体重 25 mg 50 mg ,连用 3 d 5 d。 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最后消瘦、窒息而死,病鱼鳃上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状,苍白无血色。 精制敌百虫粉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浓度为 0.20 mg/L 0.45 mg/L。 消毒剂使用方法 1. 体表消毒: 1 %聚维酮碘 (30 mg/L)浸浴 15

17、 min。 2. 池水消毒:每月 1 次 2 次,用生石灰 30 mg/L 40 mg/L 化浆全池遍洒。 3. 清塘消毒: 每 亩 用漂白粉 7 kg 10 kg 或生石灰 150 kg 200 kg 等消毒剂 ,化浆后全池泼洒。 4. 工具消毒:养殖工具要保持清洁,定期使用聚维酮碘浸洗。 5. 食场消毒:每月一次使用漂白粉对食场进行挂袋消毒。 编制依据: DB33/T 496.1-20XX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水产标技委编制 环境及池塘条件 1. 养殖场环境安静,交通方便,进排水系统齐全。 2. 养殖用的水源和养殖池水的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NY 5051 的规定。 3.

18、池塘面积每 口 3335 m2 13333 m2,池深 2.0 m3.0 m,池形长方形为宜。塘埂坚实不漏水,宽度 2 m3 m,坡比: ( 2.0 2.5) :1,塘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呈3 5 的倾斜,淤泥少于 30 cm。建有独立进、排水系统。 鱼种放养 1.养前准备:干塘 清淤,鱼苗放养前 7 d 10 d 每 亩 用 7 kg 10 kg 漂白粉或放养前 15 d20 d 每 亩 用 100 kg 150 kg 生石灰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并翻动淤泥。然后任其曝晒或冰冻,使池底呈龟裂状。放养时池塘水位控制在 1.5 m 以上。 2.鱼种异龄混养:鱼种实行二级放养,即塘中同时放养一龄、二龄两种

19、不同规格鱼种,放养比例按照来年养殖确定适当比例,也可实行三级放养。各龄鱼种余缺相互调剂。 3.其它品种鱼合理搭养:青鱼作为主养鱼,放养比例以总放养尾数的 75 %宜,合理搭养鲢、鳙、鲫等鱼种。 项目 品种 一龄青鱼 二龄青鱼 鳙鱼 鲢鱼 鲫鱼 规格( 克 /尾) 50 100 1000 1500 50 100 50 100 25 50 密度(尾 /亩 ) 250 300 200 250 30 40 70 80 150 200 日常管理及捕捞 1.投饲管理:宜选用青鱼膨化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 SC/T 1073 的规定。粒径要适口,大小应根据鱼的规格适时调整。从三月中旬开始投饲, 2 d 3 d

20、 投一次,当水温稳定在 18 以上时逐渐增加投饲量,转为每天投喂,日投二次,投喂时间上午 7 点 9 点,下午 4 点 6点。全年投饲量根据目标产量、饲料系数制定,每日投饲量根据水温、鱼体大小、摄食强度、水质情况、天气情况灵活掌握。选择合适位置,搭建饲料框,将饲料投喂于框内。 2.水质 管理:水色保持黄绿色或茶褐色,视季节和水质情况,适时注换新水,每次注换水量为 10 cm 20 cm,保持池水透明度 25 cm 35 cm。 3.日常管理:按每 亩 按 0.5 kW 1 kW 动力配备表层增氧机和底增氧设备。生长旺季,底增氧宜保持不间断运行,表层增氧视天气、水质等情况适时开机增氧。每天定期巡塘,观察鱼类吃食、活动、水质和鱼病情况,确定应对措施。对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及水质调控等情况做好日常记录。 4. 根据市场需求,宜在冬季进行拉网捕捞。 图 B.1 青鱼养殖技术规范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