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家主权正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 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此现象反映了 A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国际组织多元化趋势 答案: B 试题分析:国际组织、区域合作组织的产生都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 C项具有一定迷惑性,多极化趋势是政治格局上的变化趋势。 A项材料未体现; D项本身说法错误。 考点:全球化 点评:材料中的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全球化的现
2、象。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 20世纪 90年代,全球化加速,主要因素有科技因素,这是根本推动力;有体制因素,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有交通、通信方面的发展等。此外,全球化的影响也需要把握。 1932年 “面粉大王 ”和 “棉纱大王 ”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 “面粉大王 ”和 “棉纱大王 ”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经济政策 B国内的和平环境 C优越的社会制度 D提倡国货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世纪 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些列的政策发展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十
3、年发展计划,在这样的环境中,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选 A。 B项错误,当时的国内环境并非和平,而是经历了中原大战等战争; C项明显错误,当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项并非主要的原因。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的前十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
4、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 ”这段话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 “激进的理想主义 ”“农民意识 ”、 “基督上帝的外衣 ”、 “小 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 ”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取得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故选 A。 BD项与狭隘的农民意识不符; C项并非披着宗教的外衣。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发生在新的时代,反映了新的时代的特点。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5、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2012年贺岁片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 史诗电影。它讲述的是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 13个风尘女子以及 6个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平、上海已被日军侵占 B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艰苦抗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南京大屠杀发生在 1937年 12月,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在1938年秋天广州武汉沦陷后。因此 C项错误。 A项正确,南京沦陷前北平、上海已经沦陷; B项正确,全民族抗战局面
6、到来是在 1937年 9月; D项正确,在战略防 御阶段,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英勇作战。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分为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日战争中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 “有识之士 ”应该是 A中体
7、西用的倡导者 B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C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从这句话中可看出,有识之士的主张是要推翻帝制,应该为革命派的主张,即实行民主共和。故选 B。 A项维护的是封建制度; C项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保留清政府; D项主张通过兴办实业挽救国家。因此 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8、传播了民主 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 “南京大屠杀 ”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拆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 “南京大屠杀 ”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撰写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答案: D 试题分析:史学研究涉及到史料选择的问题。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主要是直接反应相关历史的遗迹或遗物,第二手史料则是存在转述现象,如回忆录、著作等。第一手史料比第二手史料可信度高。结合以上分析,答案:为 D。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史料的相关知识。历史研究
9、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 “它 ”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 ”可以看出这是说的我国的政协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故选 B。 A项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C项是中国
10、特色的政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 D项是在城市居民和村民中间实行的基层选举制度。 A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政治建设 点 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即是重点之一。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热情。与此相关的其他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如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者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2006年 4月 19日,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 “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
11、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 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 ”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 “浩劫 ”指开始于 1966年文革,根据所学 20世纪 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认为只有通过 “文化大革命 ,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把所谓 “走资派篡夺
12、了的权力 ”夺回来。这成为毛泽东发动 “文化大革命 ”在思想方面的主导原因。本题选 C项。 A项并非主要原因,是错误的估计了国际形势; BD项是 C项的表现和结果。 考点:文革发生的原因 点评: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个人崇拜思想泛滥,给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也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文革虽然早已经过去,但是对我们今天依然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点评: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法律 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行政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13、材料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是考查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农村的表现。法律保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选 D。 ABC三项都不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文献。 考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窗口。与此相关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也需要掌握。主要是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
14、架。 “就在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 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 ”的提出 B “九二共识 ”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 ”“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 ”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 1999年 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
15、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故选 D。 A项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方针,不是根本的保证; B项是处理台湾问题的确定; C项是 D项的结果。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国家强盛的基础上,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几句诗。该回答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中美关系问题 D钓鱼岛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诗中的 “一心中国 梦
16、,万 古下泉诗 ”,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的意思来看符合国共两党的关系,前两句认为国共两党都是梦想中国富强,不惜流血牺牲,后两句是国共双方既有合作抗敌,又有自相残杀,最后要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再度合作,故选项 B较为符合题干要求。 ABD项无法体现“度尽劫波兄弟在 ”等材料信息。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是兄弟关系, “一心中国梦 ”。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也对台湾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海峡两岸的关系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 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7、 “这真是一条遥远漫长的道路。这不单单指从华盛顿到北京相隔的空间距离 现在西洋头号强国的总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了北京进行访问。 ”朝日新闻所描述的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冷战时代的结束 D日内瓦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尼克松 1972 年访华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选 A。 B项是在 1971年,在美国总统访华之前;冷战结束是在 1991年; D项是在 1954年。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美关系缓和化 点评:美国在 20世纪 60到 70年代,由于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
18、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民间交往的基础上,官方的交往也得到很大的突破。在 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 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 “ 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这里 “消失 ”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实行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 可以看到 A与 B都属于集体农业可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以公有制为前提不是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原来的集体劳
19、动的形式,所以说集体农业消失。故选 C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 份文件中宣称: “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 “目的 ”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缔结关贸总协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
20、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故选 C。 A项是战后建立的经济体系, B项是美苏冷战美国在政治上的表现; D项是战后成立的有关国际贸易的组织。根据以上分析 ABD均错误。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 “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
21、”的 “可憎 ”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 B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67年欧共体成立,壮大了欧洲的力量,主张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也反映了多极化的增强。故选 B。 A项错误,美国霸权地位是在战后确立的; C项材料并未体现; D项说法错误,多极化格局到今天尚未建立。 考点:多极化趋势 点评:战后依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两极格局。 20世纪 60年代以后,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逐渐地谋求世界大国的地位,欧
22、共体在外交上也逐渐的倾向 独立自主,这些都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 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之间既存在 “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又存在 “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它区域经济集团的 “另类 ”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国际经济组织,符合材料信息描述的情况。故选 C。欧盟是发达国家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在安全领域里的合作,世贸组织是全球性质的,故 B、 C、 D 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区域集团化趋势 点评:当今世界的
23、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属于这个或者那个区域集团的成员,区域集团遍布全球各地,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区域集团化趋势。除了掌握区域集团化外,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也要掌握。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都是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 2010年 2月,欧盟连续召开三次重要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希腊债务危机给欧元区带来的影响。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欧元正式启用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欧元区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完成 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欧元的使用引发了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欧元的诞生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但不是欧洲一体化完成的标志,因此 错误; 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洲
24、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 正确;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即是政府的财政赤字,而不是欧元的诞生,因此 错误。故选 D。 考点:欧元与欧洲债务危机 点评: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从此,欧洲的一体化由政治家的推动变成了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极大地加强了欧洲内部的联合。欧洲各国的债务危机并非欧元的使用产生的,而是各国的财政赤字政策 。 凤凰卫视 “锵锵三人行 ”节目主持人在 “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 ”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 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 3倍的钱。 ”这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
25、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可以缩小贫富差距 D富人乐于输纳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交税前后的对比来看,是不能够刺激富人的积极性的,排除 A。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B。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夫人和穷人的实际收入差距缩小,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故选 C。 D项明显错误。 考点:福利制度 点评:福利制度是战后资本主义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想着通过政府扩大财政开支,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但是福利制度的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确实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另一个方面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的积极性。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
26、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殖民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 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斯大林经济模式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殖民地 ”,主要是指苏联为发展工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故选 D。 ABC三项都未体现出对农民索取太多的内容。 考点:斯大林体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 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
27、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避免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 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 哈默说: “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列宁这次谈话的背景是苏俄正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施农
28、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分析出列宁希望引进美国的资本发展经济,这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选 C。 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了商品货币关系; BD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斯大林时期开始的。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此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 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主要内容、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 “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 ”据此看来,汉安
29、帝信奉 A “天人感应 ”学说 B “因信称义 ”主张 C “大一统 ”主张 D “三纲五常 ”学说 答案: A 试题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汉代董仲舒建立了新儒学,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等学说。材料反映汉安帝认为灾荒是上天对自己所犯错误 “咎在朕助不逮 ”的惩罚,所以看出汉安帝信奉 “天人感应 ”学说。故选 A。 B项是西方宗 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思想; C项是主张国家统一; D项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伦理道德。 BCD三项都无法与天命结合在一起。因此均错误。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
30、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 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 “仁 ”的思想 B孟子的 “性善说 ” C墨子的 “兼爱 ”思想 D陆九渊的 “心学 ”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人性本善学说,体现了孟子的思想。故选 B。 A项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仁的思想主张爱人,反对苛政; C项反对不义的战
31、争; D项主张从心中获取儒家伦理道德。 考点:孟子思想 点评: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经地界,即划分土地的边界,让民有私产。同时,孟子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仁政,持民贵君轻的观点,在人性论上,认为人性本善,在人格修养上主张养浩然之气。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称为亚圣。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 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
32、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古代实行监察谏议制度,对臣下进行监督,对皇帝的过失进行劝谏。包拯的行为体现的是谏议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选 B。 A项材料并未体现; C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主要并不在于二者的性格; 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谏议制度。 考点:谏议制度 点评: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古代实行谏议制度,专门劝谏皇帝的过失。在唐代门下省就是负责谏议的机构,魏征是有名的谏臣。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皇权的不断的加强,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不存在。与此相关的古代的监察制度也需要掌握。 黄遵宪有诗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
33、错。 ”“大错 ”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海禁政策的主要影响,明清的海禁政策扼杀 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延缓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以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世界。故选 B。 A项错误,不是最重要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应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 C项说法错误,不是禁止,而是限制; 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点评:为了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力的骚扰。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
34、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近代发展的缓慢,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 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 “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 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 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可以看出出现了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的雇佣劳动关系,这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选 A。 B项明显错误,封建统
35、治者历朝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强化; C项说法与材料相反; D项说法错误,自然经济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后期出现,判断标准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但是发展却非常缓慢,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政治上,君主专制的黑暗统治;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思想文化领域厉行文化专制,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 “以蚕桑为岁记 ”,严州 “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 ”;太湖洞庭山区 “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 颖昌府 ”“城东北门内
36、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湖州等地方多是以养蚕植桑为主,其他地方也是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而谷物的不足则是依靠市场,反映了农业的商品化。故选 C。 AB 项错误,说法过于极端; D项说法错误,材料中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并非剩余产品,而是种植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较高。 考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的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材料重现历史,题目难度不大,设计的灵巧。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农业
37、上表现为农业的商品化程度高,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在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 “春、夏、秋、冬 ”四字。 “春 ”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 ”字像草木繁茂之状; “秋 ”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 “冬 ”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 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殷墟是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作物生
38、长的情况,判断 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排除 A项。 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原始社会。 C项理解有误。 考点:古代农耕经济 点评:古代的农业是从原始的采集经济发展而来的。商周时期得到一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知道根据四季的不同来安排生产。春秋以后,随着铁 制农具的出现了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发。 古代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西周的宗法制 B秦汉的郡县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明清的内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非我族类,其
39、心必异 ”可以看出作者意思是同一族的即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才能够同心同德,因此体现了宗法制的思想。故选 A。 B项是体现地缘关系的政治制度; C项是选官制度; D项是明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莫言荣获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自言,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 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
40、象 B以山东方言表故国之思 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聊斋志异主要描写的是鬼神的世界,但是却讽刺的是当时的世界。因此其特点是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故选 D。 A项应该是在三言二拍中; B项体现不出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 C项是西厢记等言情小说的风格。 考点:古代的文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文学,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讽刺社会现实的内容的作品,聊斋志异即是这样内容的反映。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 。
41、有一位思想家说: “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 须是开阔,方始拓展 ”。这是 A董仲舒在宣扬 “天人感应 ” B朱熹的在讲解 “格物致知 ” C陆九渊在解释 “心即理也 ” D王守仁在阐发 “致良知 ”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 ”可以看出这是主张接触万事万物以获得理的内涵。这体现了朱熹的格物致知的主张。故选 B。 A项是认为君主的统治需要顺从天意,否则会遭到报应; C项认为心即理,心学也是理学; D项认为理不用在万事万物中寻求,而是在内心中 寻找。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
42、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有学者认为: “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43、进行的,但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等都是俄国的自身的矛盾造成的,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A项明显错误,材料并非只是说明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C项错误,十月革命是在一战的刺激之下发生的。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他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进行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 伊格尔顿在期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
44、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使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 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现在西方国家面临着种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入木三分的分析有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因此没有过时的感觉。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并非主要说的是预见性,而是对资本主义的分析; C项材料未体现; D项明显错误,并非马克思主义只适合分析发达资本主义的情况。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 点评:马克思在 1848年发表
45、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除此之外。资本论等著作的发表,都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深刻的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对人们正确的认识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到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美国历史学家 J 布鲁姆说: 1787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一个国家平等的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对这段话的看法正确的是 A美国新政体的建立彻底实现了人人平等 B联邦制民主共和国是大国最为适合的政体 C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是一种重大的政治
46、创造 D美国政体的优越性在于实现了对政府权利的制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历史上出现过,民主制,如雅典和罗马等,但是都是在小国寡民的状态先建立的,地域一旦扩大,很快便发展成为帝制。美国面临着一个在地域广大的国家建立民主制的难题。 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共和制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故选 C。 A项说法错误,美国的新体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的,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 B 项说法过于极端,采用什么样 的政体需要根据本国的国情;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这一层意思。 考点:美国的政治体制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
47、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 但是, 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 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使得过去的特权公司逐渐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了,经济思想因为工业革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
48、C。 A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本国的经济的思想的变化;并未涉及到国际竞争; B项说法错误,生产组织的变化指的是有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D项科学技术并未体现其作用。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国家实力的增强也要求实现自由贸易,让自己有竞争力的工业品能够进入到世界各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实行自由主义政策。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全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