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293.14-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4部分:芝麻.pdf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4743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9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 T 293.14-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4部分:芝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41 T 293.14-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4部分:芝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41 T 293.14-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4部分:芝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41 T 293.14-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4部分:芝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41 T 293.14-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4部分:芝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 B 6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93.142014 代替DB41/T 293.14-2002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4部分:芝麻 2014 - 12 - 30发布 2015 - 03 - 01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293.142014 前 言 DB41/T 293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分为15个部分: 第1部分:小麦; 第2部分:玉米杂交种; 第3部分:水稻常规种; 第4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 第5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 第6部分:谷子; 第7部分:大豆; 第8部分:甘薯; 第9部分:棉花常规种; 第10部分:棉

2、花杂交种; 第11部分:油菜常规种;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第13部分:花生; 第14部分:芝麻; 第15部分:烟草。 本部分为DB41/T 293的第1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41/T 293.142002芝麻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DB41/T 293.14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四级种子”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定义; 本部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漯河市农业科学

3、院、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海洋、温春东、卫双鈴、王令涛、杨志辉、时小红、张仙美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苗艳芳、苗红梅、侯小改、贾文华、高桐梅、董普辉、崔向华、张体德、袁健朝、魏利斌、卢随卷、李春明、王江涛、李春。 本部分于2002年8月首次发布,2014年12月第一次修订。 DB41/T 293.142014 133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4部分:芝麻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芝麻常规种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生产技术的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芝麻常规种四级种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

4、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DB41/T 318 农作物种子田间检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四级种子 four-grade seed 在种子生产中,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按世代顺序繁殖的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的种子。 3.2 育种家种子 breeder seed 育种家育成的最初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用白色标签作标记。 3.3 原原种

5、 foundation seed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原种质量标准。用白色标签作标记。 3.4 原种 registerd seed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用紫色标签作标记。 3.5 检定种 certified seed 由原种繁殖用于大田生产的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检定种质量标准。用蓝色标签作标记。 4 育种家种子生产 DB41/T 293.132015 134 4.1 生产、利用方式 4.1.1 育种家种子生产、贮藏在育种家直接管理下进行。对该品种的最初优系种子

6、在育种家种子圃中足量繁殖,低温干燥贮藏,分年利用。 4.1.2 当贮藏的育种家种子即将用尽时,通过保种圃对剩余育种家种子再足量繁殖,贮藏利用。 4.1.3 育种家种子经过一次繁殖,可生产原原种。 4.2 育种家种子圃 4.2.1 生产育种家种子概述 对初始优系中的典型单株按株行种植和评定,再分株鉴定、去杂和混合收获生产育种家种子。 4.2.2 土地选择和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高燥、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不重茬、不迎茬、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和损害的地块。注意隔离,周围2000m之内不得种其它芝麻品种。合理耕翻,细致整地,科学施肥。 4.2.3 种植 适时播种。按株行单株种植,行长5m7m,行端

7、设走道,以便鉴定去杂。行数根据需种量而定宽窄行或等行距,平均行距40cm50cm,株距15cm20cm。四周设35m宽保护区,保护区种植同品种同类别种子。 4.2.4 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培土和防病治虫,各项栽培管理措施要及时、合理和精细一致。 4.2.5 鉴定去杂 按品种典型性和整齐度进行株行鉴定,淘汰劣行。再进行单株鉴定去杂。拔除异株和混杂植物。去杂应在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等不同发育阶段分次进行,每阶段进行数次,直至性状典型一致。拔除的杂株应带出田块,妥善处理。 4.2.6 检验 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 4.2.7 收获 及时收获。

8、对当选株行混合收获。并做到单收、单运、单脱、单晒、单贮藏,种子袋内外应附标签,各环节严防机械混杂。 4.2.8 贮藏 按GB/T 7415执行。 5 原原种生产 5.1 生产、利用方式 5.1.1 在原原种圃将育种家种子精量稀植,分株鉴定去杂,混合收获生产原原种。 5.1.2 原原种可经过一次繁殖生产原种。 DB41/T 293.142014 135 5.2 土地选择和整地 土地选择和整地应符合4.2.2的要求。 5.3 种植 单株稀植,不分株行,面积根据需种量而定,并符合4.2.3的要求。 5.4 管理 管理应符合4.2.4的要求。 5.5 鉴定去杂 按单株进行鉴定去杂,并应符合4.2.5的

9、要求。 5.6 检验 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行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 5.7 收获 混合收获并应符合4.2.7的要求。 5.8 贮藏 贮藏按GB/T 7415执行。 6 原种生产 6.1 生产、利用方式 在原种圃将原原种精量稀播生产原种。原种可经过一次繁殖生产大田用种。 6.2 土地选择和整地 土地选择和整地应符合4.2.2的要求。 6.3 种植 种植应符合5.3的要求。 6.4 管理 管理应符合4.2.4的要求。 6.5 鉴定去杂 鉴定去杂应符合5.5的要求。 6.6 检验 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 6.7 收获 DB41/T 293

10、.132015 136 收获应符合5.7的要求。 6.8 贮藏 贮藏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 7 检定种生产 7.1 生产、利用方式 在良种场或特约种子基地将原种精量稀播,生产检定种直接供应大田生产。 7.2 土地选择和整地 土地选择和整地应符合4.2. 2的要求。 7.3 种植 种植应符合5.3的要求。连片种植,一场一种或一村一种。严防混杂。 7.4 管理 管理应符合4.2.4的要求。 7.5 鉴定去杂 鉴定去杂应符合5.5的要求。 7.6 检验 在成熟期与收获后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行田间检验及室内检验。 7.7 收获 收获应符合6.7的要求。 7.8 贮藏

11、收藏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 DB41/T 293.142014 13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芝麻调查记载项目和方法 A.1 生育期 A.1.1 播种期 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A.1.2 始苗期 出苗达20%以上的日期(子叶展开,露出地面为出苗)。 A.1.3 出苗期 出苗达75%以上的日期。 A.1.4 出苗整齐度 整齐或不整齐。 A.1.5 现蕾期 出现绿色花苞植株(新叶呈上耸状)达60%以上的日期。 A.1.6 始花期 开花植株达10%以上的日期(花冠完全张开为开花)。 A.1.7 盛花期 开花植株达60%以上的日期。 A.1.8 终花期 60%以上植株不再开花

12、的日期。 A.1.9 封顶期 主茎顶端不再增加花蕾的植株达75%以上的日期。 A.1.10 成熟期 主茎叶片大部分脱落,蒴果、茎杆及中下部蒴内子粒已呈本品种成熟时固有色泽的植株达70%以上的日期。 A.1.11 生育期 自出苗的第二天算起到成熟的日期。 A.2 植物学性状 A.2.1 茎杆色 DB41/T 293.132015 138 正常成熟时分为青绿、绿黄、黄、紫。 A.2.2 花色 以花冠张开时为准分为白、粉红、浅紫、紫。 A.2.3 每叶腋花数 分为单花、三花,如有少数叶腋出现多花现象,可据实记载。 A.2.4 叶片形状 以主茎中下部叶片为准,分为卵圆、椭圆、柳叶形。 A.2.5 叶色

13、 叶色分为淡绿、绿、深绿。 A.2.6 蒴果色 分为绿、黄绿、黄,少数带紫点者可描述之。 A.2.7 蒴果棱数 分为四、六、八棱和混生。 A.2.8 子粒颜色 分为白、黄、褐、黑。 A.2.9 株型 分为单杆、弱分枝(12个)、普通分枝(35个)、强分枝(3个以上)。 A.3 经济性状 随机抽取试验小区内生长正常的10株为考种样本,不用边行边株,共取两个重复,其产量应补入该区,以下项目凡有数据者除粒重外,每重复均有10株数据平均: a) 株高 从子叶节至主茎顶端的高度(单位:cm,下同); b) 始蒴高度 从子叶节至始蒴节位的高度; c) 黄梢尖长度 主茎顶端无子粒收成部分的长度; d) 分枝

14、数 从主茎和分枝上发出的有效分枝数之和; e) 果轴长度 株高减去始蒴高度和黄梢尖长度的差; f) 蒴果长度 取主茎中部1520个蒴果量其长度,求其平均数; g) 单株蒴数 指主茎和分枝上有效蒴果数的总和; h) 单蒴粒数 主茎中段1520个蒴果粒数的平均数; i) 单株粒重 取样10株的平均子粒产量(g); j) 千粒重 随机抽样,三次重复的平均千粒重(g); k) 小区产量 晒干去杂后小区总重(kg,保留两位小数)。 A.4 抗性 DB41/T 293.142014 139 A.4.1 耐涝性 A.4.1.1 在暴雨猛晴或久旱暴雨后,观察植株凋萎情况,并在放晴后46天记载死苗数和恢复情况。

15、 A.4.1.2 在久雨且高湿影响下,观察受涝植株的黄化、凋萎或死苗。 A.4.1.3 久雨转晴,田间积水排出后,观察受涝植株恢复情况,可用生长速度表示恢复的快慢。 A.4.2 耐旱性 在久旱不雨发生旱象时,于下午一点钟左右,观察植株萎蔫情况,分级记载黄萎程度。从蒴果发育、落花落果等现象,观察耐旱性强弱。 A.4.3 抗病性 记载病名(枯萎病、茎点枯病、白粉病等)、病症、发病时期及危害程度,分五级记载,用病情指数表示,用0、1、2、3、4表示危害轻重。病情指数按公式(A.1)计算。 “0”(免疫):全部植株无病; “1”(高度抗病):5%以下的植株感病; “2”(中度抗病):5%20%的植株感病; “3”(中度感病):20%40%的植株感病; “4”(严重感病):40%以上的植株感病。 病情指数=(感病植株表现值)/(总株数最高表现值)100(A.1) A.4.4 抗虫性 记载虫害的名称、发生环境、危害时期、危害部位及危害程度。分别以“0”表示无、“1”表示轻、“2”表示较重、“3”表示重。 A.4.5 裂蒴性 成熟期观察蒴果开裂情况,以不裂、轻裂、裂表示裂蒴程度。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